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编辑

苏联军事家、战略家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俄语: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英语:Georgy Konstantinovich Zhukov,1896年12月1日-1974年6月18日),苏联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苏联元帅。

朱可夫生于农民家庭,自幼贫苦。1915年应征参加沙俄骑兵部队。1918年参加红军,1919年加入共产党。1939年在诺门坎战役指挥对日军作战,后参加苏芬战争。1940年任基辅军区司令员,同年升为大将。1941年任苏军总参谋长,同年10月任西方面军司令,指挥保卫莫斯科战役。1942年任国防委员会副人民委员和副最高统帅,参与制订或执行苏联多数重大战役的计划。同年负责指挥斯大林格勒战役。1943年,指挥苏军突破列宁格勒之围,被授为苏联元帅。此后指挥天王星行动、第聂伯河战役、科尔孙-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白俄罗斯战役,将德军逐出苏联国土。随后指挥苏军追击德军,于1945年攻克柏林,代表最高统帅部接受德国无条件投降。战后暂管驻德苏军与德国苏占区。1946年任国防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由于声誉过高,被外放为敖德萨军区司令员。1952年后相继任国防部副部长、国防部长,一度进入苏共中央主席团,协助赫鲁晓夫击败对手。1957年被免职退休。1974年,朱可夫在莫斯科逝世,享年77岁。葬于红场克里姆林宫墙下。

朱可夫在苏德战争中立下卓越功勋,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

概述内图片来源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人物生平 3 主要影响 4 历史评价 5 轶事典故 6 人物荣誉 7 主要作品 8 人际关系 9 影视形象 10 后世纪念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外文名:俄语:Гео́ргий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Жу́ков;英语:GeorgyKonstantinovichZhukov

      国籍:苏联

      民族:俄罗斯人

      出生日期:1896年12月1日

      逝世日期:1974年6月18日

      毕业院校:伏龙芝军事学院

      职业:军事家,战略家

      主要成就:苏德战争中指挥斯大林格勒战役、列宁格勒战役、柏林战役,屡挫德军诺门坎战役击溃日军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

      出生地:苏联卡卢加州斯特列尔科夫卡村

      信仰:共产主义

      代表作品:《回忆与思考》、《在保卫首都的战斗中》、《在柏林方向上》等。

      军衔:苏联元帅

      人物生平

      编辑

      贫苦出身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于1896年12月1日(俄历11月19日)出生在莫斯科西南部的卡卢加省(今俄罗斯卡卢加州)特列尔科夫卡村(后改名朱可夫卡区)的一个贫苦家庭里。

      朱可夫的父亲康·安德烈维奇是鞋匠,母亲是乌·阿尔捷耶芙娜,在农场干活。他有一个姐姐,全家四口只有一间房屋,家中的房子小得几乎无法容纳一家四口同时居住。朱可夫曾自嘲说:“挤死总比冻死强。” 后因父母早亡,由在莫斯科当工人的祖父抚养。童年时,朱可夫在离家不远的维利奇科沃村的一所教会小学学习,成绩优良;后因家庭生活困难,被迫辍学。

      脱颖而出

    1. 一战期间

      17岁的朱可夫

17岁的朱可夫

      小学毕业后,朱可夫在11岁时离家去莫斯科,在舅舅皮利欣的毛皮作坊里当学徒。工作很累,但他坚持自学,夜间凑近厕所里的暗淡的电灯做功课。1913年,他参加市立中学全部课程考试,取得合格的成绩。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朱可夫在1915年8月应征入伍,进入骑兵部队。他在前线和德国人打了近两年的仗,被提升为下士,获得两枚格奥尔吉十字勋章,一枚是因为俘虏了一名德国军官而得,一枚是由于身负重伤而得。

    2. 国内革命期间

      年轻时的朱可夫

年轻时的朱可夫

      十月革命胜利后,朱可夫复员回到故乡。1918年苏俄内战爆发,他参加红军,在莫斯科第1骑兵师第4团服役,在米哈伊尔·瓦西利维奇·伏龙芝的指挥下作战。1919年他加入布尔什维克党。

      1920年1月,朱可夫被派到梁赞第一骑兵训练班学习。同年7月结业,成为一名军官,又被送到莫斯科深造。不久,他同许多学员一道被派到独立骑兵第14旅,参加肃清乌拉卡伊白卫军残部的战斗。朱可夫在第1团任排长。他带领士兵在海边同白军残余部队作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被提升为该团第2连连长。他和乌拉尔河流域的哥萨克白军作过战,同安东·伊万诺维奇·邓尼金和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高尔察克的白军交过手。随后,朱可夫所在部队调至沃罗涅日省和坦波夫省等地,参加肃清德米特里·安东诺夫匪帮和平息富农叛乱的战斗。 他在察里津战役中左脚和左肋受伤。在捷普娜娅火车站一战中受到严重震伤。在这段时期,他获得了一枚红旗勋章。

    3. 逐步升迁

      国内战争结束后,朱可夫先后任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所部第三骑兵营任营长,在萨马拉骑兵第7师第40团任副团长。

      1923年4月,年仅26岁的朱可夫被晋升为布祖卢克骑兵第39团团长兼政治委员。当红军组建第一批坦克团时,他所在的部队首先被选中。

      1941年的朱可夫1941年的朱可夫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出动550万军队入侵苏联。德军分三路进攻,北进列宁格勒,中进莫斯科,南进基辅。苏军仓促应战,损失惨重,德军3周内推进300至600公里。7月下旬,南进德军距基辅仅15至20公里。斯大林下令死守基辅。朱可夫力主放弃基辅,将西南方面军撤到第聂伯河对岸,以避免被德军合围,保存实力,再图反攻。斯大林拒不接受朱可夫的建议,解除了他的总参谋长的职务,降任他为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两个月后,西南方面军被德军合围于基辅地区,斯大林方认识到朱可夫的主张是正确的,但是为时已晚,西南方面军66万众被围歼,基辅陷落。

      重返前线

      主词条:列宁格勒战役

      朱可夫是在1941年7月31日接手指挥预备队方面军的。这时,中路德军已攻占斯摩棱斯克(参见词条斯摩棱斯克战役),切断明斯克—莫斯科公路,完成对苏军第16、第20和第19三个集团军共12个师的全部合围。苏军增调20个师,从罗斯拉夫利和别雷发动进攻,欲图夺回斯摩棱斯克,未获成功。苏第16、第20集团军突围也未成功。苏军最高统帅部将朱可夫的预备队方面军投入斯摩棱斯克会战,命令朱可夫夺回叶利尼亚突出部。朱可夫用第24集团军的10个师于8月30日发起进攻,9月8日收复叶利尼亚突出部,并向西推进了25公里。这是斯摩棱斯克会战中苏军唯一取胜的一次战役。此役之后苏军三个方面军全部转入防御。斯摩棱斯克会战告一段落。

      斯大林对朱可夫在叶利尼亚突出部取得的胜利十分满意。他召见朱可夫,问他有何打算。“重返前线!”朱可夫回答。斯大林命令他立即前往陷入德军重围的列宁格勒,接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指挥部队全力保卫列宁格勒。1941年9月10日,朱可夫飞往列宁格勒。一下飞机,他便径直赶往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所在地斯莫尔尼宫。朱可夫的到来打断了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会议,人们正在讨论列宁格勒一旦失守将怎么办。朱可夫同原司令员伏罗希洛夫的指挥权交接没用上什么特别手续。朱可夫只是将斯大林的便条交给了伏罗希洛夫。便条写道:“把方面军司令部交给朱可夫,您本人马上飞回莫斯科。”朱可夫随即用专线电话向最高统帅部报告;“我已经接管了司令部。”

      朱可夫领导下的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作出的第一个决定是:即使战至最后一人,也要守住列宁格勒。朱可夫的口号是:不是列宁格勒惧怕死亡,而是死亡惧怕列宁格勒。永远不要考虑列宁格勒一旦失守怎么办,列宁格勒不能失守!朱可夫迅速调整了部署,采取了种种有效的防御措施。他将高炮部队调到乌里茨克—普尔科沃等高地,用高炮打坦克。他还将包括舰炮在内的各种大炮集中在关键地区,统一使用。1941年9月14日,朱可夫用专用电话向莫斯科报告:“截至今天傍晚,我军在敌人前进道路上构置了炮火系统,其中包括舰炮、高射炮和其他大炮。我们正把迫击炮也集中起来。我想明天早晨,我们可以在主要方向形成密集的炮火屏障以便与步兵协同。步兵已在今天部署在上述防线。

      此时德军认为列宁格勒已唾手可得。柏林的战报宣称:“列宁格勒的包围圈越缩越紧,该城的攻陷指日可待。”哈尔德在9月12日的日记中写道:“‘北方’集团军群进攻列宁格勒取得了巨大成功。敌人被削弱……”但是列宁格勒的英雄保卫者挡住了德军的疯狂进攻,政论家索尔兹伯里在其《九百天》一书中对朱可夫指挥列宁格勒方面军的那一时期写道:“如果德国人被阻滞,那就达到了目的,为他们放了血。在那9月的日子里,他们有多少人被炸死,任何人任何时候也说不清。乌里茨克附近流着一条溪流,被德国兵的鲜血染红了数日”“是朱可夫的意志阻挡了德国人吗”“在9月的日子里,他是可怕的,没有别的词汇,只能用‘可怕的’一词来形容他。”朱可夫和列宁格勒的保卫者们完成了最为艰巨的任务,他们守住了列宁格勒,城市面临的直接威胁消除了。

      朱可夫后来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所有参加9月保卫列宁格勒战斗的人,都经历了许多艰难的日子。但我们的部队终于粉碎了敌人的计划。由于苏联士兵、水兵和基层军官史无前例的坚韧不屈和群众性的英雄主义,由于指挥员和政工人员的坚韧性和坚定性,敌人在攻打列宁格勒的道路上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到了9月底,我们方面军所有地段上的战斗激烈程度都明显减弱,整个战线稳定下来。”1941年10月6日晚,斯大林给朱可夫打电话,询问列宁格勒的情况。朱可夫报告说,德军的进攻已被遏止,因伤亡惨重而转入防御。朱可夫还报告说,德机械化部队和坦克部队正在由列宁格勒往南大规模运动,显然是被调往莫斯科。听完朱可夫的报告,斯大林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道,莫斯科方向,特别是西方面军正在出现严重局势。他对朱可夫说:“你将列宁格勒方面军交给参谋长霍津将军。然后乘飞机来莫斯科。”

      守卫莫斯科

      《时代周刊》封面上的朱可夫《时代周刊》封面上的朱可夫

      1941年10月7日黄昏,朱可夫飞抵莫斯科。他立即前往克里姆林宫。斯大林独自一人在办公室里。他同朱可夫打过招呼后,便指着地图开门见山地说:“你瞧,这里的情况很严重,而我又无法得到西方面军的真实情况的详细报告。我们不知道敌人进攻的地点和兵力,也不知道我军的状况,因此难以做出决定。你马上到西方面军司令部去,弄清战局,随时给我打电话,我等着。”此时局势确实十分严重。德军已开始实施进攻莫斯科的“台风”作战计划。在9月底,德军北翼围困了列宁格勒,南翼占领了基辅,中央攻占了斯摩棱斯克,距莫斯科仅300公里—400公里,德军统帅部制定了“台风”作战计划。德军企图从北、西、南三个方面分割围歼苏军主力于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地区,然后从南北两个方面向莫斯科迂回,入冬前攻下莫斯科。为此,德军集结了“中央”集团军群所辖3个集团军和3个坦克集群,以及第2航空队,共78个师,180万人。希特勒在给各部队的命令中说:“进行最后一次打击的条件终于成熟。这一打击应在冬季到来前致敌于死命。”苏军最高统帅部在莫斯科以西建立了纵深300公里的三道防线。进行防御的是西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所辖的15个集团军和1个战役集群共125万人。

      9月30日,古德里安的第2坦克集团军首先向布良斯克方面军实施突击。10月2日,德军主力在维亚兹马方向发起进攻。在战斗开始后一星期内,德军突破苏军第一道防线,将布良斯克方面军编成内的3个集团军合围在布良斯克地区,将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编成内的4个集团军合围在维亚兹马地区。苏军多次实施突围,但除一小部分突围成功外,大部被围歼。据德军称,两地区苏军损失65万人(参见词条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朱可夫奉斯大林之命于10月7日深夜到达西方面军司令部了解战况。他很快摸清情况。10月8日深夜2时半,他向斯大林报告,主要危险在防御薄弱的莫扎伊斯克一线,敌人的坦克可以突然冲往莫斯科,必须尽快往这一线调集部队。10月9日晚,斯大林决定将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合并,由朱可夫指挥。10月10日,朱可夫被任命为新整编的西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清楚地认识到,“实际上,担负着保卫莫斯科的历史重任的是重新组建的西方面军”。朱可夫将已被冲垮而各自为战的西方面军各部集结起来,据守呈弧形的图尔吉诺夫—沃洛科拉姆斯克—多罗霍夫—纳罗福明斯克—谢尔普霍夫一线,顽强抵抗德军的突击。德军的进攻速度急剧下降。11月1日,斯大林问朱可夫,形势是否允许莫斯科举行十月革命节阅兵式。朱可夫作了肯定的回答。11月7日清晨,红场上举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全副武装的红军威武地走过红场,直接开赴前线。这次阅兵式向世界宣告,莫斯科是不可战胜的,苏军必将打败法西斯侵略者。

      挫败德国野心

      主词条:莫斯科会战

      朱可夫(前排中)与二战中苏军的主要指挥官朱可夫(前排中)与二战中苏军的主要指挥官

      白俄罗斯战役

      1944年5月初,朱可夫将乌克兰第1方面军交给科涅夫,自己回最高统帅部着手准备白俄罗斯战役。歼灭白俄罗斯的德军是苏军1944年夏季最主要的任务。5月30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批准了代号“巴格拉季昂”的白俄罗斯战役计划。参战苏军部队是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总兵力240万人。德军白俄罗斯境内战线位于小波洛茨克、维捷斯克、奥尔沙、莫吉廖夫、博布鲁伊斯克以东一线,并沿普里皮亚季河一直伸到科韦利,配置了6个集团军,共120万人。朱可夫负责协调白俄罗斯第1、第2方面军的行动,华西列夫斯基负责另3个方面军的协调。

      1944年6月23日,苏军发起白俄罗斯战役。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协同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在右翼发起进攻,于6月27日解放了维帖布斯克和奥尔沙。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在左翼发起进攻,6月29日攻克了博布鲁伊斯克。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于6月28日解放了莫吉廖夫。朱可夫指示这两个方面军高速向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进击,7月3日解放该城,随即在其东部围歼德军10万余人(参见词条明斯克战役)。至7月5日,苏军向西推进225公里—280公里,解放了白俄罗斯大部领土。苏军迅速扩大战果,13日解放了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20日进入了波兰国境。24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解放了卢布林,27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解放了交通枢纽比亚威斯托克。8月29日,苏军到达叶尔加瓦、多贝莱、奥古斯托夫,那累夫河和维斯瓦河,胜利结束了白俄罗斯战役,歼敌54万人,向西推进500公里—600公里,解放了白俄罗斯全部领土和立陶宛部分领土,并解放了波兰东部,逼近东普鲁士的华沙。

      在这次战役中,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协调4个方面军在宽大正面上同时突破敌军防御,围歼敌军重兵集团,并在宽大纵深高速进击退却之敌,表现出卓越的指挥才能。为此,二人再次获得胜利勋章。

      推进德国本土

      主词条: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

      朱可夫像(1944年)

朱可夫像(1944年)

      1944年底和1945年初,战争开始向德国本土推进。斯大林决定让朱可夫指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主攻柏林。部署在柏林方向上的共3个方面军: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科涅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朱可夫居中,右方是罗科索夫斯基,左方是科涅夫。

      从维斯瓦河至奥得河是苏军西进柏林的捷径。苏军最高统帅部将进攻柏林的战略主突方向定在这一线。1945年1月12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发动了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此战,苏军出动180个陆军师,相当该线上德军的三倍。朱可夫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科涅夫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担任主力部队。南侧由乌克兰第四方面军协助,北边由白俄罗斯第二、第三方面军配合。继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予1月12日在维斯瓦河西岸的散多梅希开始进攻之后;14日朱可夫率领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从华沙以南的马格努舍夫和普拉维发起进攻。次日,其右翼部队从华沙以北发动攻势,并渡过维斯瓦河,对华沙形成包抄态势。编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波兰第一集团军,也在16日从东面向华沙进攻。整个战役进行了20多天,苏军西进570公里,粉碎了德国整编“A”集团军群,消灭敌军35个师。仅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就俘虏敌人官兵14万7400人,缴获敌人1360架飞机和1377辆坦克,以及大量的火炮和其他军用物资。 此役解放波兰大部分领土,打开了通向柏林的道路。

      此时,进至奥得河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正在东普鲁士作战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之间的东波美拉尼亚地区出现一个百余公里的空隙地带。德军统帅部紧急调来海因里希·希姆莱的“维斯瓦”集团军群,企图消灭进至奥得河的苏军,固守该地区,扭转柏林方向上的不利形势。苏军统帅部抽调白俄罗斯第2、第1方面军的部队围歼了“维斯瓦”集团军群,占领了东波美拉尼亚,消除了进攻柏林的苏军侧翼的威胁,为攻占柏林创造了有利条件(参见词条东波美拉尼亚战役)。

      柏林战役

      主词条:柏林战役

      战场上的朱可夫战场上的朱可夫

      1945年4月1日,斯大林召集苏军高级将领研究对德国的最后进攻。谈到进攻柏林的问题,科涅夫表示他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将采取一切措施,保证攻克柏林。朱可夫也请战说,他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离柏林近,已作好充分准备,锋芒直指柏林。最后,斯大林要他们两人准备好各自的作战计划,两天后提交最高统帅部定夺。4月3日早晨,斯大林召开最高统帅部会议,听取朱可夫和科涅夫的汇报。他站起来,用笔在墙上的挂图上,划了一条长线,作为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分界线,线的终点是柏林东南60公里处的吕本。他对两位元帅说,如果敌人在柏林的东接近地上进行顽强抵抗,使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进攻受阻,乌克兰第1方面军则应准备以各自的坦克集团军从南面突击柏林。这一决定,实际上是暗示两位元帅进行比赛。

      在柏林受到苏军直接威胁的情况下,希特勒企图负隅顽抗,从2月份起,动用大批人力在柏林以东构筑了3道防御阵地,在城周围筑起了3层防御圈,将柏林市区划成9个防御区,壁垒森严,重兵防守。

      为了打好柏林战役,朱可夫进行了异常周密的准备,航空侦察兵对柏林地区进行了6次空中拍照,制作了柏林地区的精确模型,绘制了极详细的作战要图,进行了协同动作演练,调动部队和运输作战物资采取了极其严格的保密措施。为了出奇制胜,朱可夫打破常规,决定不在黎明时分发动进攻,而是天亮前2小时实施夜间出击。4月16日凌晨3时,柏林战役打响.朱可夫用18000门各式大炮实施炮火准备,20分钟内向敌阵倾泻了5万吨炮弹。同时,轰炸机对敌重要目标进行了猛烈轰炸。火力准备之后,天空中突然出现数千发彩色信号弹,地面上134部探照灯霎时间大放光明。朱可夫在回忆录中写道:“一千多度电光照亮了战场,使人目眩眼花,将我军坦克和步兵冲击目标从黑暗中暴露无遗。这是一个给人留下异常强烈印象的场面,可以说,我一生从未有过类似的感觉……。”随着信号弹的升起,在数百架飞机和密如织网的炮火支援下,朱可夫的突击集团向德军阵地迅猛地扑去,一小时后突破德军第一阵地,向纵深推进了1.5至2公里,到中午突破了德军的第一防御地带。德军退守以泽劳弗高地为依托的第二防御地带后,苏军进攻受阻。当日直到晚上苏军只前进了6至3公里,几次强攻未能拿下泽劳弗高地火力枢纽。斯大林对朱可夫未能突破前进障碍极为不满。朱可夫向最高统帅保证次日日终前突破泽劳弗高地防御。朱可夫集中250门大炮猛轰泽劳弗高地30分钟。随后苏军奋不顾身地连续向高地冲去,终于在中午拿下泽劳弗高地,突破德军第二防御地带。19日,朱可夫突破德军第三防御地带。德军奥得河地区整个防线崩溃。此时,16日于尼斯河畔发起进攻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也突破德军三道防御地带,逼近柏林防御圈。

      1945年4月20日,朱可夫的部队在柏林接近地突破德军防线,炮兵开始对柏林市区轰击。4月21日,朱可夫的3个集团军从东、北面突入市郊,科涅夫的部队突进列距柏林南郊30公里处,两个方面军从4个方向冲向柏林,于24日在柏林东南会合,25日又在柏林以西会合,合围德军20万人,随即以多路向心突击战术,强攻市区。不断缩小包围圈。27日,苏军突入市中心,一天之内摧毁300个街头据点,逐街逐屋进行争夺战。接着朱可夫的部队开始攻打处于其作战范围内的德国国会大厦。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当晚9时50分,战士康塔利亚和叶戈罗夫将军旗率先插上国会大厦圆顶。5月2日下午,德军柏林卫戍司令魏德林率部投降。

      德国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军元帅威廉·凯特尔代表纳粹德国在柏林以东卡尔斯霍斯特镇的一所军事学校的会议厅里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5月9日0时,朱可夫代表苏军,英国空军上将阿瑟·威廉·特德、美国空军上将卡尔·安德鲁·斯帕茨和法国陆军上将加布里埃·塔西尼代表盟国远征军,接受了德军的投降。柏林战役结束,德意志第三帝国就此灭亡,苏德战争和欧战结束。

      1945年的朱可夫

      因柏林战役所建立的殊勋,朱可夫被授予第三枚“金星”奖章,第三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在6月的胜利大阅兵中,朱可夫作为阅兵首长骑着战马,走在队伍最前列。同月,朱可夫任驻德苏军集团军总司令和苏占区最高军事行政长官。

      在那些胜利的日子里,《红星报》写道:“德寇投降后,我们在柏林街头到处可以看到朱可夫元帅。他视察废墟,也观看具有浮夸的普鲁士风格的塑像,见到那些阿谀逢迎,服服贴贴的德国人时,元帅的目光流露出轻蔑……这天,元帅参加了柏林战役中牺牲的烈士们的葬礼,在墓前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说:‘为了祖国和自由与独立而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他抓起一把泥土,撒进坟墓里,接着又朝军旗走去,吻了吻它的一角。”

      战后沉浮

      免职风波

      1946年4月10日,朱可夫回国担任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此时,他所享有的声望仅次于斯大林本人。而以国家安全部(克格勃前身)部长维克托·谢苗诺维奇·阿巴库莫夫为首的一帮人诬蔑朱可夫图谋发动军事政变。6月,由于科涅夫、罗科索夫斯基和华西列夫斯基主持正义,坚决驳斥了关于朱可夫有阴谋企图的说法,斯大林才没有决定逮捕朱可夫。雪上加霜的是调查又发现朱可夫家里有不少德国弄来的财物,对此朱可夫写信承认了错误。6月9日,根据罗织的罪名,斯大林签署命令,指责朱可夫:“不谦虚,过于傲慢,把战争期间取得所有重大战役胜利的决定作用归功于己。”指出“朱可夫元帅怀着仇恨,准备网罗一些失意者、被撤职的司令员,从事反对政府和最高统帅部的活动”。朱可夫担任的三个要职被撤销,从党中央委员会中被开除,受到降职处分,贬到敖德萨军区任司令员,后又被调到乌拉尔军区任司令员。

      1952年10月,朱可夫当选为苏共中央候补委员。 据说斯大林在去世之前,曾将朱可夫召来,但没来得及对他讲些什么就去世了。

      东山再起

      1953年3月,朱可夫出任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7月,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 。在此期间曾负责东欧诸国之间的军事协调工作

      斯大林去世后,朱可夫参与了对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内务部长拉夫连季·巴夫洛维奇·贝利亚的逮捕。朱可夫利用他乌拉尔军区的人事关系,调来两个师的兵力以增援,因为莫斯科军区的军队有可能与贝里亚勾结。依照赫鲁晓夫回忆录的说法,在1953年6月26日的苏共中央部长会议主席团和中央委员会主席团联席会议上,是朱可夫把手枪指着贝利亚,并率几名士兵将他拘捕。由于这一功劳,苏共遂给予武装部队一种特殊的地位。

      1955年2月,朱可夫升任苏联国防部部长,至1957年10月。

      在朱可夫担任国防部长期间,苏联的国防建设重点放在对原子武器的研究。朱可夫还领导了1954年夏天在哈萨克斯坦荒漠附近的托茨克靶场举行的使用原子武器训练。他还发起了对军事艺术和军事科学的讨论。他认为苏联十分必要建立一支现代化的、用核武器装备的地面部队。他主张削减军费,限制司令员人数,削减某些军官的薪金。他提出,新的军区司令员年龄不能超过50或55岁。这些主张得到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的赞赏。 朱可夫提倡专业化,反对党政介入军事。他也指责政工人员专做宣传,而忽视军事实务。 此外,朱可夫还在事实上领导了1956年秋天对匈牙利革命的镇压(参见词条匈牙利十月事件)。朱可夫不仅仅是执行交给他的命令,他本人就是镇压起义的积极拥护者。

      1957年6月11日,苏共中央主席团召开会议,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格奥尔基·马克西米连诺维奇·马林科夫等七人要求赫鲁晓夫辞去第一书记的职务。赫鲁晓夫不接受,要求召开党中央全体会议来决定他的去留。朱可夫支持赫鲁晓夫,命令国防部用军用飞机和火车将中央委员火速接到莫斯科。6月19日,300多名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及检查委员陆续到达莫斯科并召开全会,大多数委员表示支持赫鲁晓夫,使其得以集中足够的中央委员的支持,把持了苏联的党政大权。马林科夫等人被解除职务,朱可夫则晋升为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

      朱可夫在大会上对马林科夫等人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说他们也要为20世纪30年代参与血腥清洗红军指挥人员承担罪责。被指责的人辩称:“当时谁都不得不在逮捕文件上签名表示同意,你朱可夫本人也很清楚,如果翻一翻当时的文件,大概也可以找到由你朱可夫签字的文件。”在主席台上的朱可夫突然转过身回答说:“没有,你找不到,你去翻吧!由我签字的这类文件您是绝对找不到的!”

      朱可夫

      失意而逝

      朱可夫纪念碑朱可夫纪念碑

      据朱可夫生命最后9年的主治医生格奥尔基回忆,朱可夫虽然疾病缠身,但仍然身形挺拔。他不苟言笑,甚至有些自我封闭。对医生有关病情的询问,朱可夫回答得极为简单,一派标准的军人作风。

      1970年左右,朱可夫当选了莫斯科州苏共代表大会代表。朱可夫非常高兴,为此还专门订做了一件新制服。他焦急地等待大会的召开。但就在会议召开的前一天,勃列日涅夫告诉加林娜:“我建议他不要出席会议。如果出席,他得频频起立、坐下,会吃不消的。”朱可夫遗憾地回到自己的别墅,此后精神更加抑郁了。

      1973年底,加林娜因乳腺癌病逝,这对朱可夫的打击巨大。爱妻死后不到8个月,朱可夫的病情更加恶化。先是心肌梗复发,随后是心脏停跳出现医学上的临床死亡。他的心肌被注入特殊药剂后,心脏恢复跳动,但脑供血却没有恢复。戴着人工呼吸器的朱可夫毫无知觉地走完了生命的最后5天。

      1974年6月18日,朱可夫在莫斯科溘然长逝,享年77岁(未满78)。葬于红场克里姆林宫墙下。

      主要影响

      编辑

      指挥战役

      斯大林格勒会战

      朱可夫的元帅礼服朱可夫的元帅礼服

      1943年3月中旬,朱可夫来到库尔斯克城,迅速查明了德军的进攻企图。4月20日,他回莫斯科向最高统帅部建议,苏军暂不转入进攻,而以优势兵力进行防御,在阵地上疲惫和消耗敌人,然后再投入精锐预备队,转入反攻,最后歼灭德军主力。最高统帅部采纳了朱可夫的建议,下令按此迅速准备库尔斯克战役。

      德军计划在5月初开始进攻,但因兵力不足,新式“虎式”和“豹式”重型坦克尚未装备到部队,因而几次推迟进攻时间,苏军得以有更充裕的时间组织这一战役。7月5日凌晨2时,中央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大将请示朱可夫:据德军俘虏供称,德军再过一小时将发起进攻,是先报告最高统帅,还是立即实施炮火反准备。朱可夫当即指示罗科索夫斯基立即下令开炮。20分钟后,苏军对已进入出发阵地的德军实施猛烈的炮火反准备。德军遭受严重的损失,进攻推迟3小时。德军进攻进展十分缓慢,很快便完全停了下来。面对苏军的打击,德军临时将计划改为强攻。德军投入560辆坦克,而苏军投入了850辆坦克。德军以每平方千米150辆坦克的密度冲锋。而朱可夫大量使用T-34出其不意地冲入德国坦克群,进行了一场坦克肉搏。进攻性的轻坦被击垮,主力的重坦由于长程火炮,被T-34这种“中型兵器”给打的措手不及。这一战中,德军又400辆坦克被击毁,其中包括70辆~100辆“虎”式被击毁7月12日苏军转入反攻,8月5日收复奥廖尔和别尔哥罗德,8月23日解放了哈尔科夫,胜利结束库尔斯克会战。战线向南和西南推进140公里。

      军事思想

      朱可夫自担任高级指挥员以后,认真研究军事科学,探讨战略战役问题。他认为,使用新式武器,运用现代战术,是克敌制胜的重要保证,主张以大量坦克配合摩托化部队协同作战。他的主张在苏德战争中被采纳,获得成功。

      历史评价

      编辑

      1930年,时任第7萨马拉骑兵师师长、军事委员的罗科索夫斯基在第2验兵旅旅长朱可夫的鉴定书上写道:“意志坚定,果断,富有主动精神并善于将其用于实际,遵守纪律,对人和对自己要求严格;性格稍嫌冷漠和同情心不足,甚倔强,自尊心过强……。”这份鉴定书可以说概括了朱可夫的基本品质。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将朱可夫视作“胜利的象征”。

      华西列夫斯基对朱可夫极为推崇,认为在所有享有荣誉的苏联统帅中,他“是最杰出的”。

      朱可夫雕像朱可夫雕像

      朱可夫的友人艾森豪威尔赞颂道:“牺牲的军人们到达天堂时,一定会得到另一枚荣誉勋章,那就是朱可夫勋章,这种勋章将被每一位赞赏军人的勇敢、眼光、坚毅和决心的人所珍视。”

      英国陆军元帅理查德·迈克尔·鲍威尔·卡弗认为:“在苏联整个军事组织中,几乎没有任何人能和他(朱可夫)比拟。他以身作则表现出专业精神、军事技巧,并把苏联的成就与俄罗斯悠久的军事传统合而为一。尽管战时损失惨重,但他的胜利在战后和平时代仍常为人所回忆。因此,他也已经变成俄罗斯军事传统之一部分,朱可夫的大名将与苏沃洛夫、鲁缅采夫、库图佐夫、伏罗希洛夫等人的大名联合起来代表俄国军事经验和领导的典型。”

      俄罗斯的Ю.Н.卢布钦科夫所著《俄罗斯最著名的统帅》称:“正如现在大多数历史学家所写的,战争对于朱可夫来说就是一首诗,他似乎就是为战争而生的。但是对干和平时期的司令官来说,需要的完全是另种品质——政治家的品质,这在朱可夫身上是完全没有的。”

      美国军事史学家戴维·M.格兰茨《库尔斯克会战》:“华西列夫斯基的战略眼光能纵览全局,性格平和、思维敏捷的他同朱可夫形成互补,整场战争期间,他们两人珠联璧合,成为大本营最可靠组合。”

      中国历史学者徐隆彬在《朱可夫大传》中认为,朱可夫属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看到了世界先进国家军事水平的迅猛发展,把目光瞄向了未来战争,并因此认识到了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千方百计地想通过自学和进入军事院校深造来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一批人中代表性的人物。

      轶事典故

      编辑

      幼时个性

      在童少年时期,朱可夫就有着极强的上进心和正确的荣辱观,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吃苦耐劳精神以及敢作敢当、不畏强暴的性格,且已初步显露了军事天赋。有以下数件事可以体现:

      1. 年仅7岁的朱可夫在与父母一起做农活时,两只手起了血泡,他默不作声,直到血泡磨破也没有停止劳动。 几天后,虽手掌仍隐隐作痛,但他仍与小伙伴一起进行了割草比赛,并为自己手伤未愈而割在前头自豪不已。

      2. 10岁的朱可夫在挨了父亲的猛揍后,打算离家出走。但他没有匆忙离开,而是先勘察好隐藏地点,接着又做通了姐姐的工作,让她按时地、偷偷地到隐藏地送水送饭。一切准备停当后,朱可夫才溜进他的隐藏地———邻居大麻地里的一个地方,并在那里安然度过三天三夜。直到邻居在无意中发现了朱可夫,被儿子折腾得几乎崩溃的父亲才长舒了一 口气。自此以后,朱可夫的父亲再也不敢对儿子动粗。

      3. 朱可夫做徒工时,他的老板手下的一名掌柜秉性凶狠,动辄毒打徒工。面对这种情况,其他徒工都选择了忍气吞声,朱可夫则在一次挨打时抄起一根橡木杠子向这个掌柜的头上猛砸去。事后朱可夫虽受到处罚,但那名掌柜却再也不敢对他耍横。

      刻苦学习

      朱可夫从12岁起开始远离父母,到莫斯科当学徒。他每天做十多个小时的苦力,过着非人的日子,但仍保持着惊人的求知欲。朱可夫先是哄着与他年龄相仿的老板的儿子把课本借给他学习,继而考上了教育程度相当于市立中学的文化夜校。由于白天做工、晚上读夜校,他不得不在夜间到唯一亮着灯的厕所门口写作业。最终,朱可夫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

      朱可夫的勤奋好学还表现在他自学军事理论的方面。他在回忆录中作过这样的交代:“国内战争以后,我曾加紧学习所有可能得到的军事书籍,特别是战术方面的书籍。当时,我觉得自己在实际工作方面比在理论问题上强,因为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就受过不错的训练。我很熟悉军事训练的方法,而且很喜欢这一套。而在理论方面,我知道,我落后于生活本身对我这个团长的要求。经过思考我得出结论:必须抓紧时间顽强学习。可是,团的工作呢?在团里事事都得管,一昼夜必须花上12个小时。出路只有一个:在每天的工作日程上再加上3~4个小时自学,至于睡觉和休息,那没有关系,可以在获得知识后再休息。”由于平时的工作业绩非常突出,朱可夫所带领的连队总能在考核中拿到第一,所以他屡屡被领导推荐到军校深造。

      正是这份求知的精神,使朱可夫得以在战争艺术的研习上不断进步,最终成长为苏联杰出的军事统帅。

      爱情故事

    4. 与季耶芙娜

      1922年,朱可夫在骑兵第三十八团当连长时,结识并爱上了该团的文书、年轻貌美的少女亚历山德拉·季耶芙娜。那时的朱可夫年轻英俊、勇猛无比,这使他在女性的心目中的影响非常好。他们很快相爱,并在当年结为伉俪。婚后二人共同生育了两个女儿,大女儿爱拉和小女儿艾列拉。

      朱可夫给妻子起了个别名,叫舒莉(爱称叫舒莉克),而且一直这样亲切地称呼她。战争年代,朱可夫南征北战,席不暇暖,转战在最艰苦和最危险的战线。少之又少的家信中有三封保留了下来,都是写给妻子的。

      朱可夫一家人朱可夫一家人

      虽然不能长时间陪伴在女儿的身边,朱可夫也非常关心她们的学习和进步。大女儿爱拉1947年考入大学后,朱可夫定期给她打长途电话,询问她的学习情况,了解她交往的朋友和爱好兴趣,甚至还了解她喜欢读什么作品,有些什么想法、思考什么问题,询问得十分仔细。当他知道女儿有了男朋友以后,并没有粗暴干预,只是劝她不要因为交朋友而影响学业:“要集中精力,抓住重点,切不可因为交朋友而偏离重点,那将是得不偿失。”

      朱可夫还经常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认真检查女儿的作业,并且还尽可能抽时间教女儿游泳、射击、打猎、骑马。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想尽一切办法争取参加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别的家长去参加家长会,通常只是为了走走形式,而他非常认真,听老师对孩子的评价,看老师在孩子作业本上写的评语,积极发言,并主动给校方提出合理化建议,得到校方的称赞。后来,大女儿爱拉后来获得了法学副博士学位,和华西列夫斯基之子结婚。艾列拉也学有所成,后来和伏罗希洛夫的孙子结婚。

      朱可夫与妻子季耶芙娜的感情一直很好,但1946年朱可夫被贬职下放后,在精神上多次经受刺激的她主动要求离异。朱可夫忍痛答应了她的要求,把政府分给他在城里的公寓让给了季耶芙娜,自己则暂住到郊区别墅里。

    5. 与加林娜

      朱可夫在乌拉尔军区司令员任上,健康状况一度不佳,军医加林娜·亚历山大罗夫娜被派来照顾他。加林娜为人正直,善良热情,又年轻漂亮,朱可夫很喜欢她,常常与加林娜谈话,了解她的家庭和经历。日久天长,爱情在著名元帅和女军医心中萌生了。1950年加林娜将自己的一生托付给朱可夫,此后与他共同生活了24年,无论朱可夫荣辱浮沉,她都对朱可夫忠贞不渝,甘苦与共,使长期处于逆境中的朱可夫甚感欣慰。朱可夫生于1896年,加林娜生于1927年,两人年龄相差31岁,但两人的爱却非同寻常。1957年,他们有了女儿玛莎。1965年1月,朱可夫与加林娜正式登记结婚。

      回忆录出版

      1965年,法国巴黎的世界通讯社拟出版苏联二次大战领导人回忆丛书, 约稿名单中自然少不了朱可夫。

      朱可夫回忆录(中文版)封面朱可夫回忆录(中文版)封面

      朱可夫同意出版自己的回忆录,不过他要求该书首先在国内出版,然后才在国外出版。朱可夫在1966年3月按合同规定的期限,将全部手稿交给出版社,共1430张打字纸。

      然而,编辑、出版工作却耗时3年之久。朱可夫的回忆录严格说来算是一本举足轻重的军事史巨著,需要军事专家参与编辑工作。然而,尽管出版社领导和编辑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现役的有关军官们,不论是军史研究所或军事出版社内的军人们,没有人愿作这部著作的编辑。在朱可夫未公开平反的情况下,这些军事出版社的军人们怕因此影响自己在军队中的前途。

      最终,新闻出版社得到上面的暗示: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同意出版,但希望朱可夫在回忆录中能提到他,战争时期,勃列日涅夫作为上校军官,在18集团军任政治部主任。但问题是朱可夫在战时从没见过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上校。怎么办?出版社终于找到一个办法,在书中杜撰了朱可夫在战时视察第18集团军时,想见见政治部主任勃列日涅夫,但是他不在,他到最前沿去了。就这样,勃列日涅夫的名字总算出现在朱可夫战争回忆录的手稿中。

      1969年4月,朱可夫所写的《回忆与思考》历经磨难,终于在莫斯科出版。

      人物荣誉

      编辑

      凭借举世公认的赫赫战功,朱可夫屡受苏联党和政府的表彰,四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1939年8月29日,1944年7月29日,1945年6月1日,1956年12月1日),是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此外,他一生中共荣获15枚苏军最高级勋章,多个/枚荣誉称号、勋章或奖章。堪称是苏军历史上,甚至是世界军史上荣获勋章、奖章和称号最多的人。据说,在朱可夫胸前佩戴的勋章和奖章共计有41枚,加上第一个纽扣上佩戴的帅星,总计42枚。

      在国内战争中,朱可夫于1922年在肃清安东诺夫匪帮的战斗中,建立奇功,荣获第一枚红旗勋章:1936年在西班牙前线完成特殊使命,荣获第一枚列宁勋章;1939年在诺门坎战役获胜,荣获第一枚英雄勋章;1943年两次荣获苏沃洛夫一级勋章:1944年4月荣获胜利勋章,8月荣获第二枚红旗勋章和第二枚英雄勋章;1945年3月荣获第二枚列宁勋章:1945年6月荣获第三枚英雄勋章;1949年6月荣获第三枚红旗勋章;1956年12月六十岁寿辰时,被授予第四枚英雄勋章;1966年七十岁诞辰时,荣获第三枚列宁勋章:1968年苏联纪念建军五十周年时,被授予十月革命勋章;1971年七十五岁诞辰时,又被授予第四枚列宁勋章。

      朱可夫还荣获11枚奖章,其中有:1938年苏联工农红军建军二十周年奖章;1942年1 2月列宁格勒保卫战奖章i1942年12月22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奖章:1944年5月1日莫斯科保卫战奖章:1944年5月1日高加索保卫战奖章:1945年5月9日战胜德国法西斯奖章;1945年6月9日解放华沙奖章:1945年6月98攻克柏林奖章;1947年9月20日纪念莫斯科市建成八百周年纪念章:1948年2月22日苏军建军三十周年纪念章;1957年5月16日列宁格勒市建城二百五十周年纪念章。 另有荣誉武器1件。

      此外,世界各国政府授予朱可夫的勋章和奖章共有十五枚,其中有:蒙古人民共和国授予的红旗勋章和共和国英雄(1969年)称号;波兰人民共和国授予的一级“维尔杜奇·米利塔里”勋章:法国授予的荣誉军团勋章:法国授予的棕榈树十字勋章;英国授予的巴尼龙骑兵大十字勋章;美国授予的统帅级功勋勋章:捷克斯洛伐克授予的十字军功勋章;南斯拉夫的自由勋章;两枚波兰纪念章;意大利的游击队金星奖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苏友好”纪念章;埃及大军官十字勋章等。

      主要作品

      编辑

      著有《回忆与思考》 《在保卫首都的战斗中》《库尔斯克突出部》《在柏林方向上》等军事著作,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的许多著名战役,并阐述他的军事思想。

      人际关系

      编辑

      妻子:阿·基叶夫娜,与朱可夫生有2个女儿;加林娜·亚历山大罗夫娜(1927-1973),1965年正式登记结婚。有一女玛莎。

      影视形象

      编辑

      《东方战场》中的朱可夫

《东方战场》中的朱可夫

      在1990年的苏联电影《斯大林格勒大血战》中,由米哈伊尔·尤里亚诺夫饰演朱可夫。在中国的影视剧中,朱可夫也有出场,如2016年的电视剧《东方战场》。

      后世纪念

      编辑

      1995年5月,俄罗斯人民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朱可夫的大型青铜塑像被竖立在莫斯科红场附近的马涅什广场,俄罗斯政府为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老兵颁发朱可夫勋章。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为塑像揭幕仪式剪彩。

      防空军事指挥学院以其名字命名。

      1995年,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独联体发行了朱可夫纪念币一枚。正面图案为莫斯科红场;背面图案为朱可夫元帅在红场检阅部队。2005年,中国上海造币厂发行“二战名将系列纪念章”,其中一枚是纪念朱可夫的纪念章。正面为朱可夫头像和主题文字;背面图案是朱可夫骑在马上指挥战斗。

    6. 词条标签:
      • 宮沢ちはる

        宮沢ちはる(Miyazawa Chiharu),出生于1996年05月11日。 三围: n/a,罩杯: n/a,日本女优。

        2023-09-19日本女优
      • 翔田千里

        翔田千里,一位比较有人气的熟女女优。在熟女大军中,她长的比较漂亮,虽然年近四十,但是看起来还是挺年轻可爱的。

        2023-01-07日本女优
      • 三宫椿

        三宫椿(三宮つばき)出生于1998年05月03日,出道于2020年07月,G罩杯的巨乳和短发的造型,get到很多人的萌点吧。

        2023-01-07日本女优
      • 北条麻妃

        北条麻妃,原名白石さゆり,以其高挑的身材以及贵族的气质称霸熟女界,1974年3月26日出生于日本石川县,AV女优。

        2024-08-18
      • 橘ひなた

        橘日向(橘 ひなた)1990年8月12日出生,是日本90后AV女优。 2009年11月出道,已经下马拍了多部步兵。

        2023-01-10
      • 武藤兰

        武藤兰,1980年9月4日b出生,初期曾使用过清水优香的艺名,后名武藤兰,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成濑心美

        成濑心美,1989年3月3日出生于日本新潟县,E罩杯,2008年12月以素人身份出道,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波多野结衣

        波多野结衣(はたの ゆい),女,1988年5月24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著名日本女演员、AV女优。

        2023-01-07
      推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