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 编辑

自治区

自治区(autonomous region)是行政区划的类型之一,是指拥有自治权力的行政区,常设置在国内少数民族的主要居住地与传统领域,或者离岛、边疆等与本土地带有所分离的地方,并常做为一级行政区存在。其地方政府在内部事务方面,拥有比其他省级行政区更高的自主空间。

成人本科,成人专科,专本连读,热门院校,热门专业,提升方案,限招专业,免考专业 ,免考科目

在中国有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个自治区。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自治及自治区释义 3 内蒙古自治区概况 4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及人口 5 地理 6 西藏自治区 7 宁夏回族自治区概况 8 内蒙古自治区概况 9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及人口 10 地理 11 西藏自治区 12 宁夏回族自治区概况 13 中国的自治区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自治区

      类别:行政区划

      中国自治区:内蒙古、广西、宁夏、新疆、西藏

      外文名:autonomous region

      实行国家:中国、俄罗斯、西班牙、葡萄牙等

      含义:拥有自治权力的行政区

      自治及自治区释义

      编辑

      自治,就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事务.民族自治区享有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民族自治权,这种制度称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自治区是一种行政区划名称。在我国成立初期对民族自治地方统称为自治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分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自治旗)三级。自治区的行政地位相当于省,为中国最高一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截止到2007年底,中国共计有5个自治区。

      自治区的设置是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与国家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不具有独立主权的性质,它们的实施都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有利于巩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内蒙古自治区概况

      编辑

      内蒙古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经纬度西起东经97°12′,东至东经126°04′,横跨经度28°52′,相隔2 400多公里;南起北纬37°24′,北至北纬53°23′,总占纬度15°59′,直线距离1 700公里;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3%,居全国第3位。东、南、西依次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8省区毗邻,跨越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国境线长4 221公里。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及人口

      编辑

      全区共居住有49个民族。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有汉族、蒙古族;人口在10万以上的有回族和满族; 人口在l万以上的有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人口在1 000以上的有鄂伦春族、壮族、锡伯族、俄罗斯族;人口在1 000以下的有藏族、维吾尔族、彝族、布依族等38个民族。

      人口保持较低增长。2006全年出生人口23.58万人,人口出生率9.87‰;死亡人口14.12万人,人口死亡率5.91‰;人口自然增长率3.96‰,比上年下降0.66个千分点。年末全区总人口2392.35万人,比上年增加5.95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423.83万人。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在中国55个民族中,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有壮族(1500万)、满族(1068万);人中在1000万以下、100万以上的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等16个民族;人口在百万以下,10万以上的有僳僳、佤、畲、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撒拉、毛南、仡佬、锡伯等17个民族;人口在10万人以下,1万人以上的有布朗、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基诺等13个民族;人口在1万以下的有:高山、塔塔尔、独龙、鄂伦春、门巴、珞巴、赫哲等7个民族。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过程

      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 召开,会议决定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纪念日,民族区域自治在全国第一个得以实现,时辖32个旗、1个县、3个县级市,面积54万平方公里。1969年7月5日,将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分别划归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将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分别划归宁夏和甘肃,1979年5月30日又重新划回内蒙古自治区。全区现设9个市、3个盟、2个计划单列市;下辖16个县级市、17个县,52个旗,其中包括鄂伦春、鄂温克、莫力达瓦达斡尔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地貌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以北42°为界,可分为两个I级大地构造单元。内蒙古存在着两个全国著名的Ⅱ级成矿带,就在这两大工级构造单元接触部轴和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上。前者为华北地台北缘金、铜多金属Ⅱ级成矿带,后者为大兴安岭Ⅱ级铜多金属成矿带。

      地貌

      内蒙古自治区的地貌以蒙古高原为主体,具有复杂多样的形态。除东南部外,基本是高原,占总土地面积的50%左右,均海拔1 000米左右,海拔最高点贺兰山主峰3556米。高原四周分布着大兴安岭、阴山(狼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灰腾梁)、贺兰山等山脉,构成内蒙古高原地貌的脊梁。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袤,所处纬度较高,高原面积大,距离海洋较远,边沿有山脉阻隔,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匀,风大,寒暑变化剧烈的特点。总的特点是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而炎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霜冻往往早来,冬季漫长严寒 ,多寒潮天气。全年太阳辐射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增,降水量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内蒙古自治区水文气候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共有大小河流l 000余条,祖国的第二大河--黄河,由宁夏石咀山附近进入内蒙古,由南向北,围绕鄂尔多斯高原,形成一个马蹄形。有近千个大小湖泊。全区地表水资源为671亿立方米,除黄河过境水外,境内自产水源为371亿立方米,占全国总水量的1.67%。地下水资源为300亿立方米,占全国地下水资源的2.9%。内蒙古水资源在地区、时程的分布上很不均匀,且与人口和耕地分布不相适应。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总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2001年耕地面积为709.1万公顷,森林面积1866.6万公顷,草原总面积8 666.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3.3%;淡水总面积85.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7%。内蒙古自治区可利用耕地709.1万公顷,人均占有0.36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的4倍。

      内蒙古天然草场面积辽阔, 是国内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草原总面积达8 666.7万公顷,占全国草原总面积21. 7%,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达6 800万公顷,约占内蒙古总土地面积的60%。

      内蒙古自治区资源

      内蒙古的地下矿藏富集,已发现的有120多种,探明储量的78种。其中有42种矿储量居全国前10位,22种列前3位,7种居全国之首。特别是煤炭处于国内北方露天矿群的集中地带,储量极其丰富。内蒙古石油、天然气的蕴藏量也十分可观。黑色金属矿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铁、锰、铬等多种。自治区稀土资源得天独厚,誉满中外,已探明的稀土氧化物储量占全国的90%,居全国和世界首位。非金属矿产种类繁多,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有硫铁矿、泥炭、硼矿等;以及建材原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3个大类,42个矿种,近200处矿产地。

      内蒙古自治区是国家重要的森林基地之一。全区森林总面积约1866.7万公顷,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11%,居全国第1位。森林覆盖率达14.8%,高于全国13.4%的水平。人工林是内蒙古森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内蒙古搜集到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2 351种,其中野生植物2 167种,引种栽培的有184种。这些植物分属于33科,720属,被列为第一批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植物有24种。野生植物以山区植物最为丰富。有丰富的森林和草原植物,还有草甸、沼泽与水生植物。草原共有维管束植物l 668种,隶属于121科、504属,有饲用价值的900余种,优良牧草200余种。

      全区有兽类24科114种, 占全国兽类450种的25.3%。兽类中有产业狩猎价值的50余种,珍贵稀有动物10余种。鸟类5l科365种, 占全国鸟类1 186种的3l%。被列入国家一、二、三类保护的兽类和鸟类共49种。

      内蒙古草原、古迹、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大奇观"构成独特的旅游胜景。蒙古族歌舞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灿烂明珠,赛马、摔咬、射箭被视为蒙古族的"男儿三艺",蜚声中外。传统的那达慕常常把中外游客带进浓烈的兴趣之中。名胜古迹如呼和浩特市的五塔寺、大召、昭君墓、包头市的五当召、美岱召,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园,阿拉善左旗的延福寺,赤峰市的辽上京、辽中京、大明塔,鄂伦春自治旗的嘎仙洞等,星罗棋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概况

      地理

      编辑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地处祖国南疆,位于东经104°26′-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广西周边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省接壤。东南与广东省省界线长约931公里,东北与湖南省省界长约970公里,北面与贵州省省界长约1177公里,西面与云南省省界长约632公里。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边界线长约637公里。大陆海岸线长约1500公里。

      全区土地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2.47%。东西最大跨距约771公里,南北最大跨距(南至斜阳岛)约634公里。

      民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及人口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其中广西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地区,约有150多万人,约占全国瑶族总人口的60%;是全国仫佬族人口最多的地区,有17万多人,约占全国仫佬族人口的90%;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也是我国毛南族最大的聚居区,有7万多人;广西是我国京族唯一的居住地,京族人口2.15万人,是我国最富裕的少数民族之一。境内其他44个少数民族均有居住。

      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划为14个地级市,7个县级市,56个县,12个民族自治县,34个市辖区,748个镇,576个乡(含61个民族乡),72个街道办事处,1611个居委会,14333个村委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过程

      1949年12月11日,广西全境解放。1950年2月8日,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1958年3月5日,成立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地貌

      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四周山地围绕,呈盆地状,有“广西盆地”之称。盆地边缘多缺口,桂东北、桂东、桂南沿江一带有大片谷地。

      分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平原、石山六类。境内石灰岩地层分布广,岩层厚,质地纯,褶纹断裂发育,加上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形成典型的岩溶地貌。

      河流众多,总长约3.4万公里;水域面积约4700平方公里,占陆地总面积的2%。河流的主要特征是:山地型多,平原型少;流向多与地质构造线一致;水量丰富,季节性变化大;水流湍急,落差大;河岸高,多弯曲,多峡谷、险滩;河流含沙量小;岩溶地区地下伏流普遍发育。河流分属珠江、长江、红河、滨海四大流域的五大水系。

      大陆海岸线东起广东、广西交界的洗米河口,西至中越交界的北仑河口,全长1500多公里。海岸类型分冲积平原海岸、台地海岸两种。海岸迂回曲折,多溺谷、港湾。具有良港条件的有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铁山港、珍珠港等。沿海岛屿有697个,岛屿岸线长600多公里,总面积84平方公里。涠洲岛是沿海最大的岛屿,面积约28平方公里。

      气候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

      广西地处低纬,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南濒热带海洋,北接南岭山地,西延云贵高原。按全国地形分类,广西属云贵高原向东南沿海丘陵过渡地带,具有周高中低、形似盆地,山地多、平原少的地形特点。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降水丰沛、干湿分明,日照适中、冬少夏多气候特征。

      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

      广西雨量充沛,河流众多,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区拥有单河理论蕴藏量1万千瓦以上的河流246条,技术可开发量1897万千瓦,年发电量811亿千瓦时,居全国第8位,是全国优先开发的三大水电建设基地之一。广西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红水河、郁江、柳江(均属于西江水系),正在建设的龙滩水电站总装机540万千瓦,是目前国内在建的仅次于长江三峡水电工程的特大型水电工程,建成后除本身发电、防洪外,还能起到平衡下游梯级水电站出力的作用。

      广西是全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已发现矿种145种(含亚矿种),占全国探明资源储量矿种的45.7%。探明储量的矿藏有97种,其中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64种;居全国第一的12种;居全国第2-6位的25种。

      广西是国内水、土、热资源配合较好的地区之一,物产丰富多样,主要盛产南亚热带水果、蔬菜、甘蔗、麻类作物、桑蚕、药用作物、香料作物、松脂、桐油、三黄鸡、奶水牛、水产品等农产品。

      广西沿海滩涂面积1005平方公里;20米水深以内的浅海面积6488平方公里。北部湾的浮游生物十分丰富,浮游植物2000个/立方米,浮游动物150毫克/立方米,底栖生物143克/立方米,是高生物量的海区,也是中国著名热带渔场。鱼类资源有500多种,虾蟹类220多种。

      广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已开发的景区、景点有400多处。其中列为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3个、旅游度假区1个、历史文物保护单位7处、森林公园1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31处、旅游度假区9个、历史文物保护单位220处。最著名的是桂林到阳朔的百里漓江风景区,集岩溶风景之大成,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美称,为全国四大旅游胜地之一。西藏自治区概况

      西藏自治区

      编辑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处北纬26°50′至36°53′,东经78°25′至99°06′之间的广大地区。北邻新疆,东连四川,东北紧靠青海,东南连接云南,南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国毗邻,西与克什米尔地区接壤,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复杂多样,陆地国界线4,000多公里,南北最宽900多公里,东西最长达2000多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无出海口。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境内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8,000米以上的有11座,被称为除南极、北极以外的“地球第三极”。全区面积120.22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仅次于新疆。

      西藏自治区民族

      西藏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民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该区现有45个民族成份。目前全区有8个民族乡。西藏的宗教主要有藏传佛教(即藏语系佛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群众普遍信奉藏传佛教,穆斯林群众信奉伊斯兰教,昌都芒康县少数藏族及部分纳西族群众信奉天主教。藏传佛教在西藏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宁玛、噶举、萨迦、格鲁、苯波五大教派。目前,西藏有全区性宗教团体一个(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各地(市)佛协组织7个,国家级重点文保寺庙18座,自治区级重点文保寺庙25座。西藏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个自治区之一,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区。

      西藏现行的行政区划分为一个地级市,6个地区和 73个县(市、区)。其中:拉萨市辖7个县和1个县级城关区;林芝地区辖7个县,行署设在八一镇;昌都地区辖11个县,行署设在昌都镇;山南地区辖12个县,行署设在泽当镇;地区辖17个县和1个县级市,行署设在市;那曲地区辖10个县,行署设在那曲镇;阿里地区辖7个县,行署设在狮泉河镇。

      西藏政区沿革

      西藏古称“蕃”,简称“藏”。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政权始终对西藏行使着有效管辖。藏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定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1956年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自治区首府设在拉萨。

      西藏自治区地质地貌

      全区为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所环抱。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可分为四个地带:一是藏北高原,是西藏主要的牧业区。二是藏南谷地,地形平坦,土质肥沃,是西藏主要的农业区。三是藏东高山峡谷,即藏东南横断山脉、三江流域地区,山顶终年积雪,山腰森林茂密,山麓有四季常青的田园,景色奇特。四是喜马拉雅山地,分布在我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接壤的地区,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山区内西部海拔较高,气候干燥寒冷,东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茂密。

      西藏自治区水文气候

      西藏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余条,大小河流数百条,加上季节性流水的间歇河流在千条以上,年均径流量为4,482亿立方米。怒江、雅鲁藏布江发源于西藏。亚洲著名的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都发源或流经西藏。西藏的气候独特而复杂多样,总体上具有西北严寒、东南温暖湿润的特点,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的带状分布,即: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由于地形复杂,还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及明显的垂直气候带。西藏气候总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气温较低,温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春干燥,多大风;气压低,氧气含量少。西藏年降水量在74.8至901.5毫米之间,地区分布极为不均,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总的分布趋势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迎风坡多于背风坡,东南湿润,西北干燥,雨季分明。雨量集中在6至9月,可占全年降水量的80%至90%。

      西藏自治区资源

      西藏自治区土地面积为120.223万平方公里。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区域差异明显,各地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这些土地大致可分为六个区域:藏东高山峡谷农林牧区、西藏边境高山深谷林农区、中南部高山宽谷农业区、高山湖泊盆地农牧区、藏北高原湖泊盆地牧区、藏北高原未利用区。西藏目前已发现101种矿产资源,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有41种,勘查矿床100余处,发现矿点2,000余处,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22种。西藏优势矿种有铜、铬、硼、锂、铅、锌、金、锑、铁,以及地热、矿泉水等,部分矿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万亿元以上。石油资源目前也有很好的找矿远景。

      西藏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冰川水资源和大气降水。 地表水资源:西藏的湖泊面积约250多万公顷,占全国湖泊面积的30%,;地下水资源:总量约1,107亿立方米; 冰川水资源:西藏的冰川面积约2.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46.7%,冰川水资源总量为332亿立方米,分为大陆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两大类。其中75%的冰川为外流水系,25%为藏北内流水系。全区地表水资源总量约4,482亿立方米,至2005年底,人均地表水资源占有量约16.18万立方米,耕地亩均地表水资源占有量约8.28万立方米。  

        森林资源 西藏是我国森林和原始林最大的林区之一,据国家林业局《2005年中国森林资源报告》公布:西藏现有森林总面积1389.61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22.945亿立方米。常见树种主要有云杉、冷杉、铁杉、高山松、华山松、落叶松、云南松、白桦、青冈木等,经济价值很高。稀有针叶树种,如穗花杉、云南红豆杉、印度三尖杉、百日青等,是第三纪的孑遗植物。有高等植物6,400多种。

      西藏有脊椎动物793种,其中两栖类45种,爬行类55种,鸟类488种,兽类142种,鱼类63种。全区有昆虫近4,000种。大中型野生动物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84种;西藏自治区增加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种。全区已开发常用藏药360多种。比较著名的植物性藏药材有冬虫夏草、藏红花、贝母、手掌参、藏茵陈、藏苍蒲、毛膏菜、绿蓉蒿、胡黄连、忍冬果、檀香、桃儿七、雪莲花、天麻、灵芝、三七、大黄、党参等。这些药材药用价值高,其中不少畅销国内外。

       

      宁夏回族自治区概况

      编辑

      自治区的设置是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与国家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不具有独立主权的性质,它们的实施都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有利于巩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内蒙古自治区概况

      编辑

      内蒙古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经纬度西起东经97°12′,东至东经126°04′,横跨经度28°52′,相隔2 400多公里;南起北纬37°24′,北至北纬53°23′,总占纬度15°59′,直线距离1 700公里;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3%,居全国第3位。东、南、西依次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8省区毗邻,跨越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国境线长4 221公里。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及人口

      编辑

      全区共居住有49个民族。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有汉族、蒙古族;人口在10万以上的有回族和满族; 人口在l万以上的有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人口在1 000以上的有鄂伦春族、壮族、锡伯族、俄罗斯族;人口在1 000以下的有藏族、维吾尔族、彝族、布依族等38个民族。

      人口保持较低增长。2006全年出生人口23.58万人,人口出生率9.87‰;死亡人口14.12万人,人口死亡率5.91‰;人口自然增长率3.96‰,比上年下降0.66个千分点。年末全区总人口2392.35万人,比上年增加5.95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423.83万人。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在中国55个民族中,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有壮族(1500万)、满族(1068万);人中在1000万以下、100万以上的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等16个民族;人口在百万以下,10万以上的有僳僳、佤、畲、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撒拉、毛南、仡佬、锡伯等17个民族;人口在10万人以下,1万人以上的有布朗、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基诺等13个民族;人口在1万以下的有:高山、塔塔尔、独龙、鄂伦春、门巴、珞巴、赫哲等7个民族。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过程

      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 召开,会议决定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纪念日,民族区域自治在全国第一个得以实现,时辖32个旗、1个县、3个县级市,面积54万平方公里。1969年7月5日,将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分别划归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将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分别划归宁夏和甘肃,1979年5月30日又重新划回内蒙古自治区。全区现设9个市、3个盟、2个计划单列市;下辖16个县级市、17个县,52个旗,其中包括鄂伦春、鄂温克、莫力达瓦达斡尔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地貌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以北42°为界,可分为两个I级大地构造单元。内蒙古存在着两个全国著名的Ⅱ级成矿带,就在这两大工级构造单元接触部轴和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上。前者为华北地台北缘金、铜多金属Ⅱ级成矿带,后者为大兴安岭Ⅱ级铜多金属成矿带。

      地貌

      内蒙古自治区的地貌以蒙古高原为主体,具有复杂多样的形态。除东南部外,基本是高原,占总土地面积的50%左右,均海拔1 000米左右,海拔最高点贺兰山主峰3556米。高原四周分布着大兴安岭、阴山(狼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灰腾梁)、贺兰山等山脉,构成内蒙古高原地貌的脊梁。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袤,所处纬度较高,高原面积大,距离海洋较远,边沿有山脉阻隔,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匀,风大,寒暑变化剧烈的特点。总的特点是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而炎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霜冻往往早来,冬季漫长严寒 ,多寒潮天气。全年太阳辐射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增,降水量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内蒙古自治区水文气候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共有大小河流l 000余条,祖国的第二大河--黄河,由宁夏石咀山附近进入内蒙古,由南向北,围绕鄂尔多斯高原,形成一个马蹄形。有近千个大小湖泊。全区地表水资源为671亿立方米,除黄河过境水外,境内自产水源为371亿立方米,占全国总水量的1.67%。地下水资源为300亿立方米,占全国地下水资源的2.9%。内蒙古水资源在地区、时程的分布上很不均匀,且与人口和耕地分布不相适应。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总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2001年耕地面积为709.1万公顷,森林面积1866.6万公顷,草原总面积8 666.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3.3%;淡水总面积85.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7%。内蒙古自治区可利用耕地709.1万公顷,人均占有0.36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的4倍。

      内蒙古天然草场面积辽阔, 是国内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草原总面积达8 666.7万公顷,占全国草原总面积21. 7%,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达6 800万公顷,约占内蒙古总土地面积的60%。

      内蒙古自治区资源

      内蒙古的地下矿藏富集,已发现的有120多种,探明储量的78种。其中有42种矿储量居全国前10位,22种列前3位,7种居全国之首。特别是煤炭处于国内北方露天矿群的集中地带,储量极其丰富。内蒙古石油、天然气的蕴藏量也十分可观。黑色金属矿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铁、锰、铬等多种。自治区稀土资源得天独厚,誉满中外,已探明的稀土氧化物储量占全国的90%,居全国和世界首位。非金属矿产种类繁多,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有硫铁矿、泥炭、硼矿等;以及建材原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3个大类,42个矿种,近200处矿产地。

      内蒙古自治区是国家重要的森林基地之一。全区森林总面积约1866.7万公顷,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11%,居全国第1位。森林覆盖率达14.8%,高于全国13.4%的水平。人工林是内蒙古森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内蒙古搜集到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2 351种,其中野生植物2 167种,引种栽培的有184种。这些植物分属于33科,720属,被列为第一批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植物有24种。野生植物以山区植物最为丰富。有丰富的森林和草原植物,还有草甸、沼泽与水生植物。草原共有维管束植物l 668种,隶属于121科、504属,有饲用价值的900余种,优良牧草200余种。

      全区有兽类24科114种, 占全国兽类450种的25.3%。兽类中有产业狩猎价值的50余种,珍贵稀有动物10余种。鸟类5l科365种, 占全国鸟类1 186种的3l%。被列入国家一、二、三类保护的兽类和鸟类共49种。

      内蒙古草原、古迹、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大奇观"构成独特的旅游胜景。蒙古族歌舞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灿烂明珠,赛马、摔咬、射箭被视为蒙古族的"男儿三艺",蜚声中外。传统的那达慕常常把中外游客带进浓烈的兴趣之中。名胜古迹如呼和浩特市的五塔寺、大召、昭君墓、包头市的五当召、美岱召,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园,阿拉善左旗的延福寺,赤峰市的辽上京、辽中京、大明塔,鄂伦春自治旗的嘎仙洞等,星罗棋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概况

      地理

      编辑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地处祖国南疆,位于东经104°26′-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广西周边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省接壤。东南与广东省省界线长约931公里,东北与湖南省省界长约970公里,北面与贵州省省界长约1177公里,西面与云南省省界长约632公里。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边界线长约637公里。大陆海岸线长约1500公里。

      全区土地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2.47%。东西最大跨距约771公里,南北最大跨距(南至斜阳岛)约634公里。

      民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及人口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其中广西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地区,约有150多万人,约占全国瑶族总人口的60%;是全国仫佬族人口最多的地区,有17万多人,约占全国仫佬族人口的90%;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也是我国毛南族最大的聚居区,有7万多人;广西是我国京族唯一的居住地,京族人口2.15万人,是我国最富裕的少数民族之一。境内其他44个少数民族均有居住。

      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划为14个地级市,7个县级市,56个县,12个民族自治县,34个市辖区,748个镇,576个乡(含61个民族乡),72个街道办事处,1611个居委会,14333个村委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过程

      1949年12月11日,广西全境解放。1950年2月8日,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1958年3月5日,成立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地貌

      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四周山地围绕,呈盆地状,有“广西盆地”之称。盆地边缘多缺口,桂东北、桂东、桂南沿江一带有大片谷地。

      分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平原、石山六类。境内石灰岩地层分布广,岩层厚,质地纯,褶纹断裂发育,加上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形成典型的岩溶地貌。

      河流众多,总长约3.4万公里;水域面积约4700平方公里,占陆地总面积的2%。河流的主要特征是:山地型多,平原型少;流向多与地质构造线一致;水量丰富,季节性变化大;水流湍急,落差大;河岸高,多弯曲,多峡谷、险滩;河流含沙量小;岩溶地区地下伏流普遍发育。河流分属珠江、长江、红河、滨海四大流域的五大水系。

      大陆海岸线东起广东、广西交界的洗米河口,西至中越交界的北仑河口,全长1500多公里。海岸类型分冲积平原海岸、台地海岸两种。海岸迂回曲折,多溺谷、港湾。具有良港条件的有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铁山港、珍珠港等。沿海岛屿有697个,岛屿岸线长600多公里,总面积84平方公里。涠洲岛是沿海最大的岛屿,面积约28平方公里。

      气候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

      广西地处低纬,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南濒热带海洋,北接南岭山地,西延云贵高原。按全国地形分类,广西属云贵高原向东南沿海丘陵过渡地带,具有周高中低、形似盆地,山地多、平原少的地形特点。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降水丰沛、干湿分明,日照适中、冬少夏多气候特征。

      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

      广西雨量充沛,河流众多,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区拥有单河理论蕴藏量1万千瓦以上的河流246条,技术可开发量1897万千瓦,年发电量811亿千瓦时,居全国第8位,是全国优先开发的三大水电建设基地之一。广西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红水河、郁江、柳江(均属于西江水系),正在建设的龙滩水电站总装机540万千瓦,是目前国内在建的仅次于长江三峡水电工程的特大型水电工程,建成后除本身发电、防洪外,还能起到平衡下游梯级水电站出力的作用。

      广西是全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已发现矿种145种(含亚矿种),占全国探明资源储量矿种的45.7%。探明储量的矿藏有97种,其中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64种;居全国第一的12种;居全国第2-6位的25种。

      广西是国内水、土、热资源配合较好的地区之一,物产丰富多样,主要盛产南亚热带水果、蔬菜、甘蔗、麻类作物、桑蚕、药用作物、香料作物、松脂、桐油、三黄鸡、奶水牛、水产品等农产品。

      广西沿海滩涂面积1005平方公里;20米水深以内的浅海面积6488平方公里。北部湾的浮游生物十分丰富,浮游植物2000个/立方米,浮游动物150毫克/立方米,底栖生物143克/立方米,是高生物量的海区,也是中国著名热带渔场。鱼类资源有500多种,虾蟹类220多种。

      广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已开发的景区、景点有400多处。其中列为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3个、旅游度假区1个、历史文物保护单位7处、森林公园1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31处、旅游度假区9个、历史文物保护单位220处。最著名的是桂林到阳朔的百里漓江风景区,集岩溶风景之大成,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美称,为全国四大旅游胜地之一。西藏自治区概况

      西藏自治区

      编辑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处北纬26°50′至36°53′,东经78°25′至99°06′之间的广大地区。北邻新疆,东连四川,东北紧靠青海,东南连接云南,南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国毗邻,西与克什米尔地区接壤,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复杂多样,陆地国界线4,000多公里,南北最宽900多公里,东西最长达2000多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无出海口。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境内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8,000米以上的有11座,被称为除南极、北极以外的“地球第三极”。全区面积120.22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仅次于新疆。

      西藏自治区民族

      西藏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民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该区现有45个民族成份。目前全区有8个民族乡。西藏的宗教主要有藏传佛教(即藏语系佛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群众普遍信奉藏传佛教,穆斯林群众信奉伊斯兰教,昌都芒康县少数藏族及部分纳西族群众信奉天主教。藏传佛教在西藏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宁玛、噶举、萨迦、格鲁、苯波五大教派。目前,西藏有全区性宗教团体一个(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各地(市)佛协组织7个,国家级重点文保寺庙18座,自治区级重点文保寺庙25座。西藏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个自治区之一,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区。

      西藏现行的行政区划分为一个地级市,6个地区和 73个县(市、区)。其中:拉萨市辖7个县和1个县级城关区;林芝地区辖7个县,行署设在八一镇;昌都地区辖11个县,行署设在昌都镇;山南地区辖12个县,行署设在泽当镇;地区辖17个县和1个县级市,行署设在市;那曲地区辖10个县,行署设在那曲镇;阿里地区辖7个县,行署设在狮泉河镇。

      西藏政区沿革

      西藏古称“蕃”,简称“藏”。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政权始终对西藏行使着有效管辖。藏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定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1956年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自治区首府设在拉萨。

      西藏自治区地质地貌

      全区为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所环抱。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可分为四个地带:一是藏北高原,是西藏主要的牧业区。二是藏南谷地,地形平坦,土质肥沃,是西藏主要的农业区。三是藏东高山峡谷,即藏东南横断山脉、三江流域地区,山顶终年积雪,山腰森林茂密,山麓有四季常青的田园,景色奇特。四是喜马拉雅山地,分布在我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接壤的地区,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山区内西部海拔较高,气候干燥寒冷,东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茂密。

      西藏自治区水文气候

      西藏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余条,大小河流数百条,加上季节性流水的间歇河流在千条以上,年均径流量为4,482亿立方米。怒江、雅鲁藏布江发源于西藏。亚洲著名的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都发源或流经西藏。西藏的气候独特而复杂多样,总体上具有西北严寒、东南温暖湿润的特点,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的带状分布,即: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由于地形复杂,还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及明显的垂直气候带。西藏气候总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气温较低,温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春干燥,多大风;气压低,氧气含量少。西藏年降水量在74.8至901.5毫米之间,地区分布极为不均,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总的分布趋势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迎风坡多于背风坡,东南湿润,西北干燥,雨季分明。雨量集中在6至9月,可占全年降水量的80%至90%。

      西藏自治区资源

      西藏自治区土地面积为120.223万平方公里。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区域差异明显,各地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这些土地大致可分为六个区域:藏东高山峡谷农林牧区、西藏边境高山深谷林农区、中南部高山宽谷农业区、高山湖泊盆地农牧区、藏北高原湖泊盆地牧区、藏北高原未利用区。西藏目前已发现101种矿产资源,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有41种,勘查矿床100余处,发现矿点2,000余处,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22种。西藏优势矿种有铜、铬、硼、锂、铅、锌、金、锑、铁,以及地热、矿泉水等,部分矿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万亿元以上。石油资源目前也有很好的找矿远景。

      西藏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冰川水资源和大气降水。 地表水资源:西藏的湖泊面积约250多万公顷,占全国湖泊面积的30%,;地下水资源:总量约1,107亿立方米; 冰川水资源:西藏的冰川面积约2.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46.7%,冰川水资源总量为332亿立方米,分为大陆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两大类。其中75%的冰川为外流水系,25%为藏北内流水系。全区地表水资源总量约4,482亿立方米,至2005年底,人均地表水资源占有量约16.18万立方米,耕地亩均地表水资源占有量约8.28万立方米。  

        森林资源 西藏是我国森林和原始林最大的林区之一,据国家林业局《2005年中国森林资源报告》公布:西藏现有森林总面积1389.61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22.945亿立方米。常见树种主要有云杉、冷杉、铁杉、高山松、华山松、落叶松、云南松、白桦、青冈木等,经济价值很高。稀有针叶树种,如穗花杉、云南红豆杉、印度三尖杉、百日青等,是第三纪的孑遗植物。有高等植物6,400多种。

      西藏有脊椎动物793种,其中两栖类45种,爬行类55种,鸟类488种,兽类142种,鱼类63种。全区有昆虫近4,000种。大中型野生动物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84种;西藏自治区增加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种。全区已开发常用藏药360多种。比较著名的植物性藏药材有冬虫夏草、藏红花、贝母、手掌参、藏茵陈、藏苍蒲、毛膏菜、绿蓉蒿、胡黄连、忍冬果、檀香、桃儿七、雪莲花、天麻、灵芝、三七、大黄、党参等。这些药材药用价值高,其中不少畅销国内外。

       

      宁夏回族自治区概况

      编辑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位于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之间,处在中国西部的黄河上游地区。宁夏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自古以来就是内接中原,西通西域,北连大漠,各民族南来北往频繁的地区。全境海拔1000米以上,地势南高北低,高差近1000米,呈阶梯状下降;南部黄土丘陵海拔2000米左右,占全区面积的37.8%;中部台地平原与北部平原海拔1100-1500米,占全区面积的44.4%;其余为山地和沙漠,占全区面积的15.7%和1.8%。宁夏疆域轮廓南北长、东西短。南北相距约456公里(北起石嘴山市头道坎北2公里的黄河江心,南迄泾源县六盘山的中嘴梁),东西相距约250公里(西起中卫营盘水车站西南10公里的田涝坝,东到盐池县柳树梁北东2公里处),宁夏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区之一,总面积为5.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54%。宁夏共有民族35个,其中回、汉民族之外的散居少数民族有31793人,占全区总人口的0.56%。宁夏共有5种宗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180余万教徒,阿訇4600余人,满拉6900余人;佛教:居士13万人,出家僧人120人,尼姑70人;道教:道士、道姑30多人;天主教:教徒万人,牧师4人。 2004 年底,自治区下辖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5 个地级市和13 个县市, 7 个县级市辖区和红寺堡开发区(县级移民开发区),乡镇为187 个(94个乡、93 个镇),街道办事处40 个。同时对石嘴山市等地行政区划也作相应调整,撤销石嘴山市石嘴山区和惠农县,设立石嘴山市惠农区。 2004 年6 月,撤销石嘴山市大武口乡。2004 年12 月将吴忠市利通区的陈袁滩乡划归青铜峡市管辖,并撤销陈袁滩乡,设立陈袁滩镇。1949年9月23日,宁夏省解放。1954年,撤消宁夏省,原辖之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和噔口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地区并入甘肃省。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辖原属甘肃省的银川专区、吴忠回族自治州、西海固回族自治州及泾源、隆德两县。1969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的5个公社并入宁夏,1979年,上属蒙地划回内蒙古自治区。现今辖区仍为自治区成立时的范围。宁夏地处我国地质、地貌“南北中轴”的北段,在华北台块、阿拉善台块与祁连山褶皱之间。高原与山地交错带,大地构造复杂。从西面、北面至东面,由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相围,南面与黄土高原相连。地形南北狭长,地势南高北低,西部高差较大,东部起伏较缓。地貌复杂,山地迭起,盆地错落,大体可分为:黄土高原,鄂尔多斯台地,洪积冲积平原和六盘山、罗山、贺兰山南北中三段山地。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按地表特征,还可分为南部暖温带平原地带,中部中温带半荒漠地带和北部中温带荒漠地带。全区从南向北表现出由流水地貌向风蚀地貌过渡的特征。宁夏地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跨东部季风区域和西北干旱区域,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区域,大致处在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的交汇、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为5~9℃,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一般为200~600 毫米。全年日照达3000 小时。无霜期170 天左右,是中国日照和太阳辐射最充足的地区之一。主要河流有:清水河、苦水河、葫芦河、泾河、祖厉河等,水利资源较丰富,全区地表水多年平均经流量为8.89亿立方米(不计黄河干流),另有黄河干流过境流量325亿立方米,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地下水资源约26.51亿立方米,其分布地区很不平衡,干旱的黄土丘陵地区少。占总面积13%的平原区地下水量占总储量的63.8%,而占面积69%的黄土丘陵、盐、灵低缓丘陵地区,其他下水量仅占16.2%。宁夏有丰富的火电、水电资源,已建成大中型发电厂5座,装机容量269万千瓦,人均发电量居全国第1位。按国家规划,宁夏可利用丰富的煤炭、水力资源,形成1000万千瓦发电规模,跻身于水电火电共济、质量最好且价格最低、调峰效益最佳的大型电力基地之列。宁夏电网已经覆盖全境,电力自给有余,1996年实现了全区行政村村村通电,每年还向外省输电达十几亿千瓦时。宁夏石油、天然气潜在储量大,可勘探价值高,目前已投入开发的油田有6个。地跨宁夏的陕甘宁盆地(长庆油气田,已探明储量达7000多亿立方米,是世界级大气田。)银川距陕甘宁气田最近,输气条件最好。横城堡煤层气、银川盆地石油天然气,资源调查已展示良好前景。宁夏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具有潜在的优势。宁夏年太阳总辐射量为4936--6119兆焦,由南向北,平均每10公里太阳总辐射量,每平方米递减50兆焦。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空间分布规律与总辐射相同,南部小于中部和北部地区。宁夏年日照时数为2194.9--3082.2小时,日照百分率50%--69%,由北向南递减。宁夏年平均气温较低(5-9℃)、平均年较差和平均日较差较大(22-33.5℃和10.9-12.4℃)、平均有效积温较少(≥10℃积温2000-3300℃)、无霜期短(日最低气温≥2℃表示的无霜期为113-161天),均呈由南向北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中、北部灌溉区,年太阳辐射总量140-145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10℃积温3200-3500℃,平均无霜期150-195天,是我国光能资源高值地区之一;南部山区,年太阳辐射总量118-128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2200-2700小时;≥10℃积温1900-2400℃,平均无霜期127-155天。宁夏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风速一般为每秒2-3米,吴忠市、固原市北部为每秒3米左右,贺兰山、六盘山年平均风速每秒高达7.3米和6.5米,宁夏的风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40亿千瓦时。宁夏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95.5万千瓦,其中黄河干流为192.97万千瓦,约占总量的98.1%,各支流2.55万千瓦,仅占总量的1.3%。水能资源集中分布于黄河干流地区,其次为六盘山东侧。宁夏现有耕地1900万亩,人均3.5亩,居全国第4位。 有待开发的宜农荒地1000 多万亩,有天然草场4000多万亩,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 。卫宁平原和银川平原 ,土质肥沃,有引黄灌溉之利,现有灌溉面积600多万亩,是全国四大自流灌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欧亚大陆中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部,地处东经73º40'—96º23',北纬34º25'一49º10'之间,面积166.4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其中山地面积(包括丘陵和高原)约80万平方千米,平原面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山间盆地)约80万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新疆东面、南面与我国甘肃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相邻,从东北到西南与蒙古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阿富汗共和国、巴基斯坦共和国、印度共和国接壤。国界线长5600多千米,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陆地边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人口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47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13个。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各族人民劳动、生息、繁衍了几千年,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至新中国成立时,共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等13个民族。新疆13个世居民族,除汉族与回族共用汉语汉文外,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新疆各民族使用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截至2006年末,新疆总人口为205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14个师,175个农牧团场,总人口258万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历史沿革

      新疆,古称西域,意为西部疆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现有14个地、州、市,包括5个自治州、7个地区、2个地级市;88个县(市),包括33个边境县(市)、6个民族自治县;以及853个乡镇,包括43个民族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地貌

      新疆地形地貌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北面是阿尔泰山,南面是昆仑山,天山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在新疆西部有被誉为“塞外江南”的伊犁盆地。新疆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天然降水量155毫米。区内山脉融雪形成众多河流,绿洲分布于盆地边缘和河流流域,绿洲总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5%,具有典型的绿洲生态特点。新疆有大于1平方千米的天然湖泊139个,水域面积约5500平方千米。主要湖泊有博斯腾湖、乌伦古湖、赛里木湖、艾比湖,阿牙克库木湖及艾丁湖。著名的罗布泊已干涸。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为我国陆地的最低点。位于巴音郭楞州境内的博斯腾湖,水域面积1002.4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候

      新疆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长、严寒,夏季短、炎热,春秋季变化大。新疆有仅次于黑龙江省漠河县的全国第二寒极——富蕴县可可托海(一51.5C),也有全国最为炎热的地方——吐鲁番(47.7C)。新疆是干旱区,降水较少且分布不均匀,北疆在150毫米一200毫米以上,南疆不足100毫米,托克逊县年降水量不足l0毫米;西部伊犁地区的降水量差不多是东部哈密地区的6倍。新疆冬季多雪,北疆冬季平原雪一般在20厘米一30厘米左最深可达80厘米以上,南疆在10厘米左右,最深可达20厘米,山区积雪面积比平原要深得多。无霜期南疆180天一220天,北疆为141天—185天。新疆灾害性天气种类繁多,出现频繁。尤以干旱、寒潮、大风、霜冻、冰雹、暴雨洪水对国民经济彭响最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资源

      新疆土地总面积约为166.49万平方千米。在土地总面积中,耕地面积411.59万公顷,园地22.2l万公顷,林地660.39万公顷,牧草地5135.75万公顷,其他农用地67.43万公顷。新疆水资源量约占全国的3%,共有大小河流570条,地表水年径流量88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55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数的2.25倍。地下水可开采量252亿立方米。冰川面积2.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42%。由于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气候干旱,水资源受季节因素影响,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地表水蒸发量大,致使一些地方水资源不足。太阳能理论蕴藏量1450—1720千瓦时/平方米·年,年日照总时数2550-3500小时,居全国第二位。全区农林牧可直接利用土地面积10.28亿亩,占全国农林牧宜用土地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全区农用地面积9.46亿亩;现有耕地6160.65万亩,人均占有耕地3亩,为全国人均数的2.1倍;另有可垦荒地7300万亩,占全国可垦荒地的13.9%;后备耕地2.23亿亩,居全国首位。新疆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在“三山”和“两盆”周围有大量的优良牧场,牧草地总面积7.7亿亩,仅次于内蒙古、西藏,居全国第三。新疆矿产种类全、储量大,开发前景广阔。目前发现的矿产有138种,探明储量的有83种,保有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6种,居前十位的有41种。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金、铬、镍、稀有金属、盐类矿产、建材非金属等蕴藏丰富。煤炭预测储量2.19万亿吨,占全国预测储量的40%。新疆的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品种独特、特性优良,开发潜力较大。新疆野生动植物达4000多种。农作物地方品种及引入品种达10000多个,不少物种品质优良。新疆地方畜禽品种具有适应性强、抗病、耐粗饲等优良特性。新疆还是多种果树的原始起源中心和次生中心,果树资源丰富,其中优良品种约300余个。天然药物如雪莲、贝母、甘草、麻黄、罗布麻、肉苁蓉等分布广泛,质量上乘,具有独特的品质和优良的特性。新疆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按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资源分类,在中国旅游资源六大类68种基本类型中新疆至少拥有56种,占全国的80%以上。新疆自然景观神奇独特,冰峰与火洲相望,沙漠与绿洲为邻。文化积淀厚重,民族风情浓郁,名胜古迹众多,开发潜力巨大。截至2006年末,新疆有国家4A级景区7个,3A级景区62个,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3个。著名的自然风景有天池、喀纳斯湖、那拉提草原、博斯腾湖、赛里木湖、巴音布鲁克草原等。新疆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在5000多公里古丝绸之路的南、北、中三条干线上有着数以百计的古城池、古墓葬、千佛洞、古屯田遗址等人文景观,交河故城、高昌故城、楼兰遗址、克孜尔千佛洞、香妃墓等蜚声中外,记录了中西文化交汇的历史,展示出古老新疆辉煌的文化画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中国的自治区

      编辑

      名称 行政中心 设立时间

      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 1947-5-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 1955-10-1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 1958-3-15

      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 1958-10-25

      西藏自治区 拉萨 1965-9-1

      词条标签:
      • 宮沢ちはる

        宮沢ちはる(Miyazawa Chiharu),出生于1996年05月11日。 三围: n/a,罩杯: n/a,日本女优。

        2023-09-19日本女优
      • 翔田千里

        翔田千里,一位比较有人气的熟女女优。在熟女大军中,她长的比较漂亮,虽然年近四十,但是看起来还是挺年轻可爱的。

        2023-01-07日本女优
      • 三宫椿

        三宫椿(三宮つばき)出生于1998年05月03日,出道于2020年07月,G罩杯的巨乳和短发的造型,get到很多人的萌点吧。

        2023-01-07日本女优
      • 北条麻妃

        北条麻妃,原名白石さゆり,以其高挑的身材以及贵族的气质称霸熟女界,1974年3月26日出生于日本石川县,AV女优。

        2024-08-18
      • 橘ひなた

        橘日向(橘 ひなた)1990年8月12日出生,是日本90后AV女优。 2009年11月出道,已经下马拍了多部步兵。

        2023-01-10
      • 武藤兰

        武藤兰,1980年9月4日b出生,初期曾使用过清水优香的艺名,后名武藤兰,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成濑心美

        成濑心美,1989年3月3日出生于日本新潟县,E罩杯,2008年12月以素人身份出道,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波多野结衣

        波多野结衣(はたの ゆい),女,1988年5月24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著名日本女演员、AV女优。

        2023-01-07
      推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