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来西亚华人 编辑
马来西亚华人主要是明朝、清朝到民国时期数百年来从中国福建和广东、广西、海南等一带迁移而来的中国人 后裔。马来西亚华人古代多自称唐人、华人,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自称中国人、华人及华侨,马来西亚独立后开始改称华人、华裔,成为马来西亚国民,几无自称“中国人”与“华侨”的华人。
马来西亚属于多民族国家,马来人、华人、 印度人(马来西亚三大民族)都是同时抵达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的原住民并不是马来人,其实马来人是从印度尼西亚进入马来西亚的,但是自第一任首相开始,他们就开始自称为土著,导致很多人认为马来西亚人就是指 马来人的现象。
主要分布于 吉隆坡(首都)、 乔治市( 槟城州)、 怡保( 霹雳州)、 新山( 柔佛州)、 古晋( 砂拉越州)、 亚庇( 沙巴州)和 马六甲市( 马六甲州)等各大城市。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历史沿革
3 公民权
4 人口
5 华人文化
6 对马贡献
7 杰出人士
8 婚姻观
9 饮食习惯
10 信仰
基本信息
编辑中文名:马来西亚华人
国籍:马来西亚
别称:马来西亚华裔
人才代表:拿督冼书瀛、拿督沈慕羽、伍连德
外文名:The Chinese in Malaysia
主要分布:吉隆坡、槟城、新山
代表组织:马华公会
历史沿革
编辑据 中国古籍记载,于唐朝时期就已有少量唐人南下马来半岛一带进行商业活动。当时唐人主要是暂居经商,并无大量定居。
到了明代,有大量叛军和回民开始迁居 南海一带(即 马来群岛),由于为 明成祖立过大功, 郑和曾多次在满剌伽停留,后来将满剌伽,巨港, 泗水等营建成其船队的大本营,也安置了数位回民为当地领袖,巨港有 施进卿,泗水有数位;Sunan Ampel, Sunan Bonang, Sunan Kalijaga, Sunan Gunungjati 和 Sunan Giri等,他们被尊称为爪哇岛的“九大圣人”,还有一位有争议性人物,拜里 迷苏剌,满剌伽王,据说他虽然接受了波斯 伊斯兰头衔为 Iskandar Shah 但他没有归依。 至今 马六甲仍然留有大量与 郑和回民有关的遗迹。据明史卷三百二十五,当年郑和护送满剌伽王,拜里迷苏剌,和大量大明人员,人数五百,在满剌伽定居下来。与此同时, 伊斯兰教海上贸易的蓬勃发展也促使 回民和唐人在满剌伽的活动日益增加。
满剌加苏丹国的国际贸易港口之成功,也导致许多邻国统治者的信仰改变,从传统信奉印度教混合佛教改为信仰伊斯兰教。1961年伊斯兰教著名学者 哈姆加长老曾明确写下一句令人深省的名言曰:“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伊斯兰教之发展,与中国一名虔诚 穆斯林密切相关,这位穆斯林就是郑和将军。”
一些唐人因为和当地人通婚,开始在满剌伽定居,接受同化,繁衍开来。此时开始,唐人开始在满剌伽形成聚落定居,成为组成满剌伽重要的一个民族。大明衰弱后,这些通婚唐人的后裔由于交通不便、大明 闭关政策等因素,开始与祖国关系疏远。在与本土文化相互交融的情况下,他们逐渐形成一支新的民族--娘惹 峇峇族。 娘惹峇峇的母语也由方言(主要是大明时代的方言,即福建话)慢慢转变成夹杂方言以及 马来语的娘惹峇峇语,但依然保留了各种大明的风俗仪式。
满清王朝时期,许多不愿投降的反清义士也逃到南海一代。而满清时期大量移民今马来西亚各地则是从 鸦片战争后开始,当时满清战败,中英签署《 南京条约》,满清承认国民前往海外谋生的权利,由于当时 大英帝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以开发 马来亚半岛,大量的清国工人(或称为苦力)从清国输入到马来亚半岛成为矿工、种植工人等。在蒸汽船使用后,清国南来的数量更是急剧上升。此时到来的清国移民 人数已经大幅度超越早期的娘惹峇峇,所以被早期定居的人称为“新客”。这时期马来半岛的人口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这是因为劳工们的侨乡意识浓厚,多不打算扶老携幼来到马来亚定居,而是希望赚够钱回到老家故乡。
到了1929年,全球开始经济大萧条,大英帝国停止输入中国劳工。此时, 华族女性人口开始大量移民马来西亚,男女比例结构趋向平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由于资本世界和共产世界的敌对,马来亚也面临马共的挑战,中国移民来马基本上停止。此后,马来亚华人人口完全依赖自然增长,而非移民。
与中国革命
孙中山先生于1910年11月间在马来亚的 槟城开会密议广州“三·二九”起义(史称 黄花岗起义)。在这件起义牺牲的华人有29名分别来自新加坡、 马来亚、越南、 印尼等国家和地区。年龄最大的是52岁的越南华侨 罗联,最小的则是出生在霹雳州,年仅18岁的 余东雄。这些烈士中工人为15名,商人3名,其余的则为学生、记者、教员和 传教士。可考证的有来自马来亚的: 1. 李炳辉,又名祖奎,别号路得士。早年旅居霹雳州,入教会所设学校学习英文,后来由该校保送马六甲某校肄业,分发新加坡英国 长老会教堂从事传教。年仅20岁的他, 途经香港时,即接到母亲劝他不要去冒险的信件,但他却写下绝笔诗。起义时, 他随 黄兴进攻两广总督衙门署,至 高第街战死。
2. 李晚, 祖籍广东 云浮,(1874-1911), 这位吉隆坡的 裁缝工人, 为了参加 广州起义,卖掉了自己的脚踏车作盘缠。在攻打总督衙门的战斗中扛着大旗冲锋在前,中弹而死。
3. 李雁南, 祖籍广东 开平,早年旅居马来亚和缅甸,战斗中受伤被捕后押上刑场。
4. 罗仲霍, 广东 惠阳人, (1881-1911)。名坚,字则君。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毕业于槟城师范学堂。曾经协助筹办 吉隆坡尊孔学堂、荷属火水山(今印尼棉兰市)中华学堂,曾经担任这两间学堂的校长及当地报馆主笔。
5. 余东雄,祖籍南海,(1894-1911)生于霹雳务边,1911年初回中国参与起义, 他与罗仲霍、 何克夫等攻进总督衙门,搜寻两广总督 张鸣岐未获,出署时与清军相遇,激战中牺牲, 年仅18岁的余东雄是最年轻的牺牲者。
6. 郭继枚, 祖籍广东 增城,(1892-1911), 生于马来亚霹雳州务边, 生前为矿工, 年仅19岁的郭继枚与余东雄是生死之交,共习武并结伴打猎。黄花岗起义失败后, 务边富商余东旋负起照料郭继枚和余东雄之家属的义务,分别将他们安置在务边大街400号及404号。据悉郭氏和余氏皆未留下后代,其家属的最终下落也未明。。
新加坡的 晚晴园— 孙中山南洋纪念馆的入口处伫立着4座黄花岗烈士的铜像。其中两名持刀枪者即为郭继枚和余东雄供人凭吊。
民族身份和地位
马来西亚华人
马来西亚华人是属于非土著身份 ,这也包括 峇峇娘惹,印度族等。 马来族人是马来西亚是土著民族.马来西亚华人可以通过同化的方式获取土著特权身份,这必须要与马来族或马来西亚土著通婚,改变信仰伊斯兰教和把原有的姓名改为马来伊斯兰名字, 同化后的子孙就有马来西亚土著特权。根据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由于马来西亚有 马来人至上也既是种族主义信条,此信条的用意是要贬低非马来人的身份让他们无法享有马来西亚土著特权,在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等级制度,此信条把马来西亚华人和其他非马来人的身份往下推成为‘第二等公民’。华人和华侨
尽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已经把海外出生的中华民族后代和入籍 他国者规为非中国公民亦非华侨,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不承认 双重国籍,然而中国方面依旧有误称呼马来西亚华人为“马来西亚华侨”、“马来西亚籍华侨”、“马来西亚华侨华人”等等的误称。(须知“华侨”权利受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保护,马来西亚华人则属于马来西亚公民,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保护。)
公民权
编辑马来西亚华人
早年华人领袖 陈祯禄在1947 年出版 Malayan Problems 一书中反对《马来亚联邦宪法报告书》中歧视性的条款。在当年紧急状态期间, 英国殖民地政府以同情和支持马共为由,拟驱逐约数以万计的华人出境,要把华人遣送回中国大陆。陈祯禄为此而亲身向英国钦差大臣葛尼 交涉,他反对英国殖民地政府这种残忍手段。最终英国殖民地政府撤销了遣送华人返回中国大陆的计划。人口
编辑马来西亚独立初期华人占总人口大约37.2%。但由于出生率较低以及移民国外,现在华人占马来西亚人口2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有大量的马来西亚华人移居或长居在欧美、澳大利亚、新加坡或日本等等。在众多国家当中,新加坡算是吸纳最多马来西亚华人人口的国家。很多马来西亚的华人到新加坡工作或念书拿到了学位,选择留在新加坡发展自己的事业,而后又定居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有六百多万,是马来西亚第二大民族,人口数量仅次于马来族。马来西亚华人籍贯可分为福建、广东、客家、潮州、兴化、海南等。另外有部分大马华族长期受马来和其他文化影响而形成了新的华人族群,称为峇峇娘惹或土生华人。
华人文化
编辑自18世纪起至20世纪初华人南来马来西亚以来,华人社团、 华文教育和华文报刊被华人社群认为是传承中华文化和凝聚华人民间力量的重要工具,三者被并称为华社三大支柱、华社三大资产或华社三大臂膀。
马来西亚执政当局长久以来一直坚持单一语文和文化的政策。对于中华文化在马来西亚的延续,华人社会普遍上须靠本身的努力。 华人社团、华文教育和华文报刊被并称为华社三大支柱已经是深入华人社会的共识并经常被马来西亚华人各界引用。通过马来西亚华人各界多年努力的推广,马来西亚华人三大支柱也渐渐为海外华人世界重视及报道。由于执政当局认识到三大支柱对华人社会的影响很大, 执政党长久以来试图取得华文报章来宣扬所谓的国家政策。这可从两起政党收购华文报章事件来了解。
1990年代代表马来民族利益的 巫统与 马华公会分别入主由香港出名作家 金庸创办的《 新明日报》与《马来亚通报》。然而,这种试图通过强大商业财力来控制华文报章以便主导华人社会的舆论与走向以及为政党服务的作法,最终因为华人社会识破和排斥而失败。《新明日报》与《马来亚通报》也因此走进历史 。
然而,号称代表马来西亚华人的马华公会对90年代《马来亚通报》的失败却仍然不死心,再度于己于2001年动用2亿3000万零吉向 丰隆集团收购当时销量第二大的《中国报》及销量第三大,创办78年的《南洋商报》。马华公会 马华收购华文报的消息证实后,华人社团的反应非常激烈,除了500个华团公开表态反对之外,活跃的华文报评论人及专栏作者也集体停止供稿给《南洋商报》及《中国报》。
自1969年 五一三事件后,马来西亚执政党以国家利益的理由下压制媒体自由。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成长,马来西亚执政当局在无法对付自由言论后就致力丑化互联网的信息。根据当今大马的描述:“不是将冠以外国利益代理的罪名,便是打上破坏族群和谐的标签。这背后其实是简化问题、排外反殖的建国(nation-building)论述,以政府作为民族国家的保护者,以国际社会为外患,以国内异议者为内奸。这种论述乃是所有钳制性媒体法律的自我辩护合理性依据”。
华文教育
马来西亚华人
华人初到马来西亚时多开设私塾以教育下一代,当时的私塾多半以《 三字经》、《 千字文》或《 四书五经》等做为教材。在南洋,办学初期英殖民政府多半对其采取放任态度;然而到了1920年,殖民地政府见华人势力日渐庞大,逐颁布《1920年学校注册法令》对其进行阻挠和打压。
二战时期,日本侵占马来亚半岛迫使民间教育陷入停顿的状态,直至战后方见复苏。在这期间,殖民地政府先后颁布《1952年教育法令》、《1956年教育(修正)法令》、《1957年教育法令》和为数众多的报告书。
独立以后,联邦政府采纳1955年的《拉萨报告书》和1961年的《达立报告书》颁布了《1961年教育法令》,大大地削弱了华文教育的发展引起民间的极大反弹;为了维护华人接受华文教育的权利, 董总和教总在1977年开始推动 独中复兴运动。现今在马来西亚有1200余所国民型华文小学、60所 独立中学和3所私立多元媒介大专院校。是目前两岸三地以外中文教育体系最完善的国家。
华文报刊
马来西亚华人
初期的马来西亚华人对祖籍国有割舍不断的感情,渴望加强与祖国的联系,故早期的华文报刊内容多以中国新闻为主。但在独立后,马来亚政府开放让 侨民入籍以及第二代马来西亚华人的诞生,华文报刊也慢慢地转变编辑方针,同时加强华人社群与政府及其他民族之间的讯息交流,扮演着桥梁的角色。今天的马来西亚华文报刊也依然有特刊报导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新闻。马来西亚最初的华文报刊是1815年至1879年之间发行的《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尚存最长青的报刊是1910年由孙中山在槟城创办的《光华日报》,当地华文报刊在反殖民统治、抵御日侵和建国独立等历史事件上都发挥了反映民情的功能,渐渐由侨报转型为主流报刊。现今较具地位的报刊分别有:《 星洲日报》、《 南洋商报》、《 中国报》、《 光华日报》、《 光明日报》和《 东方日报》等。
对马贡献
编辑马来西亚华人历来都为国家做出伟大贡献,更为国家争光。在各方面都有杰出人才也达到了相当理想的成绩,而且人数也不少。由于马来西亚是一个 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体制,为国家做出贡献者都有机会荣获马来西亚国家勋衔,而华人也有不少人才荣获国家最高荣誉。
著名荣获国家最高荣誉的华裔马来西亚人有:
敦林苍佑医生:前 槟城首长、前 马华公会主席、 民政党创会主席。
敦林良实医生:前交通部长兼前马华总会长,霹雳江沙人。
敦陈修信:马华公会前会长。
“敦” (马来文:Tun):是马来西亚的最高荣誉,全国只可以有25人拥有此名衔。 另外还有其他国家高荣誉封衔,例如:
“丹斯里”(马来文:Tan Sri):是继敦之后第二高的荣誉,全国只可以有75人拥有此名衔。
“拿督斯里”(马来文:Dato' Seri)是马来西亚的州封衔中的最高封衔。
“拿督”(马来文:Datuk),马来西亚的一种封衔。
杰出人士
编辑拿督 周仰杰(Jimmy Choo):旅居英国伦敦的 奢侈品牌鞋设计师
拿督冼书瀛(Zang Toi):知名时装设计师
教育界
林连玉(Lim Lian Geok,已故):保卫华教人士,教总前主席
拿督沈慕羽(Sim Mow Yu,已故):保卫华教人士,教总前主席
企业
丹斯里 郭鹤年(Robert Kuok):亚洲“糖王”,马来西亚首富,郭氏集团创办人
丹斯里 钟廷森(William Cheng Heng Jem):马来西亚“钢铁大王”,金狮集团主席
丹斯里 杨忠礼(Yeoh Tiong Lay):杨忠礼集团创办人
丹斯里李金友(Lee Kim Yew):绿野集团创办人
丹斯里郑福成(Tee Hock Seng):马来西亚采石公会现任主席、大马福联会卸任总会长
丹斯里 张晓卿(Tiong Hiew King):世华媒体集团、星洲媒体集团执行主席
丹斯里 林梧桐(Lim Goh Tong,已故): 云顶集团创办人
医学界
伍连德(Wu Lien-teh): 华人世界第一位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候选人
杨永强(Yeoh Eng-kiong):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助理院长(事务及发展)
科学界
林华安(Hwa A. Lim)
文学作家
李天葆
欧阳林
温瑞安
柏 一
戴小华
方北方
何国忠
马 汉
李忆莙
孟 沙
原上草
云里风
韦 晕
紫梦羚
章 钦
看 看
驼 铃
刘国宝(Wallace Lau Kok Poh)
草 风
钟怡雯
陈大为
黎紫书
黄锦树
田 思
吴 岸
李永平
游 川
政治
敦 陈祯禄: 马来西亚华人公会的创始人
敦 林苍佑:医生
敦 林良实:医生
敦 陈修信
丹斯里 黄家定
丹斯里 许子根:博士
林吉祥
林冠英
拿督斯里 黄燕燕
蔡添强
拿督 陈财和
拿督 杨昆贤
黄洁冰
拿督斯里 谢宽泰
拿督斯里 蔡细历
拿督 黄锦鸿
拿督斯里 江作汉
丹斯里 陈广才
拿督斯里 翁诗杰
倪可敏
方贵伦
娱乐
(排名不分先后)
叶丽仪(Alice Yap)
杨紫琼(Michelle Yeoh)
巫启贤(Eric Moo)
朱咪咪(Choo Mi Mi)
张慧仪(Angie Cheung)
光良(Michael Wong)
品冠(Victor Wong)
张智成(Z-Chen)
陈庆祥(阿牛,A-Niu)
金沛晟(Remus Mook)
李心洁(Angelica Lee)
梁静茹(Fish Leong)
戴佩妮(Penny Tai)
方炯镔(A-Bin)
林凡(Freya Lim)
柯以敏(Mindy Quah)
曹格(Gary Cao)
林宇中(Rynn Lim)
张栋梁(Nicholas Teo)
宇恒(Yu Heng)
陈势安(Andrew Tan)
李佳薇(Jess Lee)
龚柯允(Karen Kong)
东于哲(Thomas Jack)
李铭顺(Christopher Lee)
吴天瑜(Debbie Goh)
刘子绚(Jesseca Liu)
蔡佩璇(Chai Pei Xuan)
戴倩云(Dai Qian Yun)
谢丽萍(Amber Chia)
杨秀惠(Vivien Yeo)
温力铭(Danny Wan)
李吉汉(Daniel Lee)
陈泳锦(Rachel Tan)
洪乙心(Apple Hong)
罗宾(Robin)
体育
拿督 李宗伟
熊龙 (Alex Yoong)
黄妙珠
黄综翰
古健杰
陈文宏
婚姻观
编辑大部分马来西亚华人都不会和异族结婚,尤其不会和马来族结婚,主要原因并不是种族歧视而是马来人都信奉伊斯兰教,而若华人与他们通婚便需要加入伊斯兰教,这会影响到该华人的生活圈子,且大部分家庭都不太赞成孩子与信奉伊斯兰教人士结婚,因为这会导致他们的世世代代都需要信仰伊斯兰教,一旦进入伊斯兰教根据马来西亚的宗教法规是不得退出的。可是随着时代的迈进,很多华人开始和外族人士结婚,但那还是属于少数。
饮食习惯
编辑大部分的华人在家中的饮食以中餐为主,可是在马来西亚的中餐比较接近于中国南方粤菜(尤其像广东、香港、福建、台湾),马来式的中餐也不会有冷热菜之分,绝大部分都是热菜。由于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华人饮食习惯受各族影响,因此不像中国般讲究。在外,就没有一定的饮食习惯,有西餐、马来餐、印度餐和中餐等等。肉骨茶其实是由马来西亚的一个名为“巴生”的地方华人所独创出来的,可是后来新加坡抢先把它当成新加坡传统美食对外宣传。马来西亚的华人普遍都能吃辣,因为东南亚的饮食习惯都相对较辣,但是新加坡例外,他们的咖哩面(Kari Laksa)相对于马来西亚的饮食来说是甜的。
信仰
编辑马来西亚华人
大部分华人都信仰佛教和道教,其中马来西亚的佛教还有细分,如:小乘(上座部),大乘 (禅宗与净宗为主),金刚乘等等的,除此之外,华人信仰的宗教就以基督教和 天主教为主了,当然还有些信仰伊斯兰教和其它的。大部分华人所祭拜的神明都是早期南来时从中国带入马来西亚的,如妈祖信仰及观音信仰。其中有些神明与当地神明融合,形成了拿督公信仰。拿督公被认为是当地类似中国土地神的存在。一般在早期金矿地区可以发现。
-
北条麻妃
北条麻妃,原名白石さゆり,以其高挑的身材以及贵族的气质称霸熟女界,1974年3月26日出生于日本石川县,AV女优。
2024-08-18 -
橘ひなた
橘日向(橘 ひなた)1990年8月12日出生,是日本90后AV女优。 2009年11月出道,已经下马拍了多部步兵。
2023-01-10 -
武藤兰
武藤兰,1980年9月4日b出生,初期曾使用过清水优香的艺名,后名武藤兰,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成濑心美
成濑心美,1989年3月3日出生于日本新潟县,E罩杯,2008年12月以素人身份出道,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波多野结衣
波多野结衣(はたの ゆい),女,1988年5月24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著名日本女演员、AV女优。
202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