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 编辑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 “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目前,广义国学指中国历代的文化传承和学术记载,包括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而狭义国学则是指中国古代学说,其代表是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等。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基本简介
3 历史沿革
4 涵义解读
5 国学属性
6 分类方式
7 国学经典
8 其它相关
基本信息
编辑中文名:国学
类别: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内容范围:涵盖各朝各代的各类文化学术
相关典籍:周易、尚书、周礼
定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外文名:Chinese national learning
语言:简体中文
名由:相对西学而言的中国之学
别名:中国学、汉学
基本简介
编辑国学
关于国学的定义,除基本定义外,在具体的定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 史学、宗教学、 文学、 礼俗学、 考据学、 伦理学以及中医学、 农学、 术数、 地理、 政治、 经济及书画、 音乐、 建筑等诸多方面。现“国学”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 “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 张之洞、 魏源等人为了与 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 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 魏晋玄学、隋唐道学、 宋明理学、 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 汉赋、 六朝骈文、 唐宋诗词、 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共存共鸣的,没有主从关系,如果按时期所起作用而论,各家学说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或显性或隐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 领域不同而已;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在思想教化领域起主流作用的是 儒家,但其它各家学说也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领域的道家与法家、军事领域的道家、 兵家、医学领域的道家、 医家、还有其它各领域的各家( 名家、 墨家、 农家……)等等,某一领域起主流作用并不代表全部。所以,国学的各个学派学说并没有主从之分,并不存在以哪一家学派学说为主体。
历史沿革
编辑“国学”这个概念中国历史上就有, 《 周礼》里面就有,《 汉书》、《 后汉书》、《 晋书》里面,都有“国学”的概念。唐代也有,你看庐山下面有个——现在也还叫—— 白鹿洞书院,这个书院最早是在南宋 朱熹把它建成,成为当时的“ 四大书院”之一。但是在朱熹之前,这个地方不叫白鹿洞书院,而是叫“白鹿洞国学”。白鹿洞国学是个什么意思呢?是所学校。可见,在中国历史上,“国学”这个概念是有的,“国学”这个名词是有的,但历来讲的所谓“国学”,都是指“国立学校”的意思。明初设 中都 国子学,后改为 国子监,掌国学诸生训导的政令。 国子监设有 礼、 乐、 律、 射、 御、 书、 数等教学科目。
国学
近代以来所谓“国学”一词,有学者认为源自日本, 江户时代中期日本思想界一部分人,如 荷田春满等提倡对日本的古代典籍进行研究,以探明本土固有的文化,遂有“国学”之称。“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将中国的落后挨打归罪于二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归罪于以孔子和 四书五经,提出“打倒孔家店”等激进口号。但 胡适等人在运动后期则针对性地提出“整理国故”口号,主张“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出中西文明的有机结合点,为中国的新生寻找出路。1934年, 章炳麟在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对国学做了总结性的讲解。章炳麟上述几次演讲经过记录整理,出版了《 国故论衡》、《 国学概论》、《章太炎国学演讲录》等书,在二三十年代影响很大。章炳麟所谓国学分为“ 小学”“ 经学”“ 史学”“ 诸子”“ 文学”五部分,由此可以看出他对国学范围的界定。此外, 胡适、 顾颉刚、 钱穆等人也有关于“国学”“ 国故”“ 国粹”的种种论述。 自 “ 西学东渐”之风后,为了区别开“西学”与“中国之学”,便产生了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这个国学概念。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批判胡适买办哲学和资产阶级唯心史观,以及历次的文艺批判运动,“国学”作为一个口号或名词已基本消失。只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爱我中华”之风日炽和“中国崛起”口号之响起,尤其是“ 孔子学院”在海外的遍布和祭孔大典在国内的连续上演,“国学”又在海内外以前所未有的热度火起来。涵义解读
编辑国学
何谓国学?这个词的涵义有不同的解读,社会上尚未有统一的认识。有学者认为国学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凡是中国的文化学术都属于国学;亦有学者认为国学是专对治国理政而言的,国学特指“治国理政”之学。但无论怎样,有两点是可以确定的:国学的基本定义是什么?“国学”的现在涵义是“西学东渐”后相对“ 西学”而言的,所以国学无可争议是“中国固有的文化学术”。
国学门类宽泛复杂,有无主从之分?国学是以先秦 诸子百家为根基的,先秦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无主从关系;如就各时期所起作用而论,诸子百家 学说在各时期各相应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诸子百家学说并无主从之分。
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并涵盖后期各朝代的各类文化学术。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的 历史、 思想、 哲学、 地理、 政治、 经济乃至 书画、 音乐、 易学、 术数、 医学、 星相、 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国学”之名,始之清末。其时 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 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 旧学”、“中学”或“国学”等。国学也可以指中国古代学说。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
国学属性
编辑相互关系
国学、经学≠儒学
国学
近年来,谈国学的人渐多,似乎不谈国学不能称为国人。可是,近些年谈国学的人,一谈国学就说儒家之学(简称 儒学),以为除了儒学,就没有国学;或是认为,只有儒学才是真正的国学。《 说文解字》:“ 儒,柔也, 术士之称。从人,需声。”徐灏注笺:“人之柔者曰儒,因以为学人之称。" 儒"本是鄙称,儒家这一称号不是孔子自家封号,而应是 墨家对孔子这一学派的称呼。”因此古代通常以“儒”称学者,如《字汇· 人部》:“儒,学者之称。”以“儒”称谓 儒家,只是古代的一种用法,如《汉书· 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 尧舜,宪章文武,宗师 仲尼,以重其言。”
也就是说,儒家学说是古代服务于帝王统治的 教化学说,并不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而为老百姓服务的学说。因此,如果以儒家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完全看作古代专制主义或为古代专制主义服务的思想的代名词。当然,并非全盘否定儒家文化,而是说,如果将中国传统文化全部或是主要看作是儒家文化,不仅全盘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而且也将儒家文化中积极的因素给否定了。这显然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来面目,更不是当代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旨所在。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国家之学,也是国人之学。古代中国的国家观念是不断变化的,但无论怎么变化,都可以称之为中国或华夏。也就是说,国学应当是中国或华夏历朝历代学术文化之总称。从历史来说,国学不能局限于儒家之学,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儒学只是与道、墨、法等诸家相并列之一家学说。
百家并存
在学理上,国学何谓却是可以讨论的。这无疑有助于我们在进行国学教育时增加几分自觉性,使得我们对国学的理解更加深入,而不会天真的以为穿着 长袍马褂逛街就是在讲国学了。 曹聚仁先生当年就指出,如果“根本上没有明白国学是个什么,也没想到要去研究国学的原因,只不过因循的盲从,胡乱提倡些国学,做冒牌的圣人之徒”,那“是很危险的”。而前人比如被誉为最后一位古文经学大师的 章太炎对国学的看法无疑具有丰富的借鉴意义。
从章太炎本人思想发展的历程来看,“国学”作为内容当然是贯穿其一辈子的思想主题。从他入俞樾的诂经学社做学生起,直至临终那一刻,他坚持的就是“饭可以不吃,学不可以不讲”。不过,“国学”作为一个概念却不是从来就在他的话语体系中获得合法性的。早先,作为国粹派主将的章太炎是用“ 国粹”来指称后来“国学”所代表的内容的。然而,不久他便将概念改换成了“ 国故”,并作有《 国故论衡》。在第三个阶段,才有“国学”的概念的提出。晚年,章太炎还会使用“国性”来称呼国学。显然,就这四个概念的使用而言,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章太炎对“国学”的看法:“国粹”无疑显示了对传统文化的高度崇敬之情。但是,它难以回答“凡是历史上的就一定是好的吗?”这样的疑问。“国故”则似乎略微走向反面,认为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似乎给人某种灰尘仆仆的感觉,比不上“国粹”的古色古香。“国性”所指当然也是历史传统文化。章太炎认为,中国当时面对强敌外逼,即便亡国了,只要国性存在,依然有复国的那一天。显然,国性的含义是比较抽象的,不易把握。比较而言,“国学”的提法不仅中立,而且具体。以此为背景,我们似乎也能从“国学”立科而不是“国粹”立科的做法中体会出国家中正的态度。
那么,国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章太炎的话来说,就是“国学的派别”究竟有哪些?他主要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 经学的派别、 哲学的派别、 文学的派别,这些派别绝非儒学一家能够涵盖的。
章太炎指出,经学包含着“ 古文经学”和“ 今文经学”两家,每一家又有各个支系。他本人是古文经学家,认为今文经学所讲的,虽然不完全是宗教,但总体上倾向于此。对此,他是有些不满的。他认为,就“六经”本义而言,“无一非史”。《尚书》、《春秋》都是记事的典籍,是确定无疑的史;《诗经》大部分是为国事而作,只有少量的歌谣,所以也是史;《礼经》记载古代典章制度,是史的一部分;《 春秋》胪列事实,中寓褒贬之意,是显明的史;《易经》蕴含着史的精华;《乐经》已经失去,但章太炎揣测它是家在乐谱和制度的,所以也包含着史的特性的。可见,章太炎坚持“六经皆史”说,所以正如汤志钧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在国学的派别中章氏并不专列史的派别。由于“六经皆史”,章氏反对对六经“推崇过甚”。这个态度当然和他古文经学的立场密切相关,然而,今日我们再来看“经”,它们究竟是不可移易的“常道”,还是需要与时变化的文本,那是需要仔细考量的,否则一不小心,我们就可能抬举出若干高高在上的教主来,对他们我们只有跪拜的分。
关于哲学,章太炎认为中国古代的儒道法墨名以及佛家可谓哲学的主要派别。他认为,《论语》一半讲伦理道德学,一半是哲理。儒家之中,《孟子》、《荀子》也谈过哲理;老庄的主张,和哲学密切联系;名家大量的涉及“ 论理学”也即逻辑学;墨子的《经上》《经下》是极好的名学;法家之中 韩非的《解老》《喻老》两篇,将他与哲理联系了起来。当然,这是章氏对先秦时期的哲学的刻画。事实上,他对中国古代哲学史的论述言简意赅,揭示了国学哲学之部的丰富内容。
分类方式
编辑按四库分
国学的分类方法其一是“ 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它把国学分 经、 史、 子、 集四大类。
“经”是指古籍经典,如《易经》、《诗经》、《孝经》、《论语》、《孟子》等等,后来又增加一点语言训诂学方面的著作,如《尔雅》。 | |
“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马迁的《史记》、郑樵的《通志》,断代史,如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等;以地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等。 |
“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荀子》,法家的《韩非子》、《商君书》,兵家的《孙子》,道家的《老子》、《庄子》,以及释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皆入“子部”。 | |
“集”是历史上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的文集。个人的称为“别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荆公集》等;总集如《昭明文选》、《文苑英华》、《玉台新咏》等。四库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戏剧作品如《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也属集部。 |
按属性分
另一种是按内容属性分类,开始分为三类:义理之学、考据之学及辞章之学。
义理之学,阐明事物道理,也就是哲学; 考据之学,从事历史研究,也就是史学; 辞章之学,从事诗词散文以及章奏、书判等实用文体创作的,就是文学,及今天所说的文史哲等社会科学。后来又有人在此基础上又加了两个以补其不足:一是 经世之学,即治国驭民的 政治、 经济、 法律等社会科学知识;二是科技之学,即声光化电等 自然科学知识。
国学经典
编辑经部介绍
论语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集部重要书目 (不止于此) | 《楚辞》 | 《全唐诗》 | 《全宋词》 | 《乐府诗集》 | 《文选》 |
《李太白集》 | 《杜工部集》 | 《韩昌黎集》 | 《柳河东集》 | 《白香山集》 |
其它相关
编辑国学精髓
国学精髓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沉积下来的精华语。
老子——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道者,万物之奥。”“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宽容是处事第一法;寡欲是养心第壹法;勿言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勿近无益身心之人;勿入无益身心之境;勿展无益身心之书。
孔子——做人要善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人要本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做人要诚实,诚信乃做人之本也。做人要自重,严以律己宽于待人。做人要知足, 知足者常乐也!此上就是为人之道,是人都要努力做到!
庄子——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有所敬畏,是做人基本的道义准则。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人生要学会平和心,喜乐心,慈悲心。
孟子—— 君臣相比,君属于强势,臣属于弱势,其关系由强势君主导。君讲礼,臣讲忠,故君臣之道在于礼。君礼于臣,臣必忠;臣忠于君而君不礼,其忠必退。
荀子——概括为七个方面:一是蜕:学习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应该不断地有所发明,有所进展,日渐而月进,并且使之产生质变。二是虚:虚指的是学习态度。虚者,虚心、谦虚也。三是一:“一”是专一、专心致志的学习,“学之道,贵以专”。四是静:“静”,指的是心要静,而摒弃一切杂念。五是积: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六是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有了好的老师,便可以好学,“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七是友:荀子提出,学者应“亲友”,以求得在治学上的“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即不断地得到批评和指正,而日有所成。
孙子——文韬武略。中国的 韬略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实为传统文化之瑰宝,历史遗产之精华。韬略犹如双刃古剑。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若藏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愿学者得其精髓,重其所用,发扬古道,利国利民。教练不是知识训练或者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拓展信念与视。
管子——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教练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当事人的真实现状和局限,同时引发对方看到更多的可能性,给对方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教练的使命就是——因成就他人而成功!
韩非子—— 统驭理论:“精诚为道,运筹为术,组织为器,人才为本,制度为体,文化为魂”,带你修炼六个方面的能量,帮你完成从攻城略地到运筹帷幄、从创业有成到基业长青的惊险一跃,成长为新经济时代的新型领袖。
鬼谷子—— 权谋,是指在争夺、巩固、发展权力的过程中使用的一切灵活应变的手段。权力,是指能够直接支配他人,使之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的力量。权力带来财富、地位、荣耀。权谋天然地不受一切仁义道德、公平正义的约束;它甚至没有任何原则可言,唯壹的原则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权谋的合理性取决于权谋的结果,即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也。
大学—— 修身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过程。格物就是探究弄清事物的发展之道;致知就是获取知识,诚意就是赤诚、真诚、忠诚之心对待壹切事物;正心,就是使自己的心正,是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修为高深的人,因此,修身的过程,就是探究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就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真诚地对待一切的过程,就是严个要求自己,完善自己,把自己变成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的过程。
易经——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所谓 天地之道,也不过是自然法则。你若遵从了——便能遗世独立,飘飘欲仙:返之则——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想那轮回之苦,却非人力所为也!故而道是:冥冥中早已注定,天意实属难违。仔细想想,可也不就是这样的么?故,天地之道在于人心。
禅宗——死生间观节,细微处品德。死亦生,生亦死,死是另一个生的开始,生亦是另一个死的结束。故,生则生、死则死,岂能赖着不死或就是不生?故来之则应,去留无意,随缘而行,不纠结、不着相。
国学新著
国学
《 国学三部曲》, 宋定国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3年1月出版;包括《 国学纵横》《 国学览胜》和《 国学探疑》。《国学纵横》被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列为2013年度贺岁书。宋定国在《国学三部曲》中,依据可靠的传世文献和新的考古成果,围绕“国学”即中国学术文化进行了比较客观、全面的评介,在对中国学术文化中可圈可点的人物及其著作进行见解独到的览胜的同时,澄清了一系列似是而非、以讹传讹之类的观点和提法,除了对“国学”、“国学大师”等提法进行拷辨和矫正之外,还涉及诸如所谓“ 半部论语治天下”、“ 汉武帝采纳 董仲舒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等流传已久的话题,都有理有据地予以澄清,证明都是子虚乌有的讹传;并对中国学术文化由于种种原因所造成史料缺陷、疑点以及历代研究中所产生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质疑,有的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国学三部曲》被学界有识之士认为是目前难得一见的有关中国学术文化方面的一套 力作。机构建立:就国内而言,早在上个世纪初期, 章太炎先生就创办了“国学讲习所”,是近代国学研究机构的开端。后来出现了著名的北大国学门和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成立于1925年,到1929年结束历时四年,以 四大 导师名闻于世,培养了一大批著名学者。 中央大学也有国学研究机构。
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科学院曾有相应的研究机构。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学热兴起。各个大学相继建立了 国学研究机构,如 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人民大学的国学院和国学系,首都师范大学国学传播中心,清华大学国学院,北京大学国学室。于此同时,民间的国学社团普遍兴起,各大高校也都有国学社。如南京大学国学社、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会。其后首都北京又批准了北京国学院,已经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开展工作。国家级的国学院也由国务院参事室牵头开始在鸟巢附近规划兴建。
标新立异: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及需要,在此背景下而建立发展起新的学术体系—— 新国学。新国学即是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西方马克思列宁主义所形成的新 学术体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及需要,所以在此背景下而建立发展起新国学学术。而随着 于丹、 乾泉等人的出现,新国学发展到新的阶段,它带来了巨大的思索,但同时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新国学与原国学区别:
新国学,代表着建立在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基础上,汲取西方 马列主义精华,从本质上别于原国学的新学术体系。
新国学,以 儒家主体文化和社会为基,撇开传统国学上多样化所存在的百家争鸣复杂局面,重新提出国学概念。打破传统国学自我垄断和封闭,代表着走向世界,属于全新的中国学术概念。
新国学具体包括:
⒈人文国学
⒉文艺国学
文艺方面尚未有人建立新学术体系,而人文方面已经有专著和专属文化传播机构。新国学不存在新儒学,新道学,纯粹只有国学范围性的内容,切勿和新儒、新道、新法等混谈。
国学教育
国学
国学教育历史
章太炎于1906年9月在东京发起“国学讲习会”,不久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学振起社,其“广告”云:“本社为振起国学、发扬国光而设,间月发行讲义,全年六册,其内容共分六种:(一) 诸子学;(二)文史学;(三)制度学;(四)内典学;(五) 宋明理学;(六) 中国历史。”
1905-1906年,国学保存会印行了 刘师培编著的中国第一套也是至今唯一明确标注的 中小学“国学教科书”。这套国学教科书分编有《 伦理教科书》2册、《 经学教科书》2册、《 中国文学教科书》10册、《 中国地理教科书》2册、《 中国历史教科书》2册。 2013年,《 刘师培国学讲论丛书:中国历史教科书》重刊。
国学强调治学要循序渐进、实事求是。一直到晚清,中国传统学人的治学,一定都是先由 文字、 音韵、 训诂及目录、 版本、 校勘等“ 小学”科目入手,而后才治“ 史学”,再由“史学”而入“ 经学”。 传统文化里有“道”、“器”、“艺”的分别。
新办国学教育
国学
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课题组执行主任张健在报道中介绍说,目前国家提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少应该包括国学经典、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三部分。但一些学校认为,学学《弟子规》、背背《 论语》就是国学教育了,忽视了传统文化中经典、艺术、民俗的相互关联性和整体性,没有从各年龄段的差异性去构建完整的中小学传统文化课堂。另一方面,想找到各领域文化融会贯通的国学教师也是个难题。教国学的老师应该精通儒释道兵医艺多个门类的文化,对学生进行 人格教育。但目前,并没有哪所高校专门培养“国学人才”,甚至没有“国学专业”。新教学课题:据悉,从2016年开始,教育部将在高校本科专业增设“国学专业”,目前东北师大、北京联合大学等高校已经在考虑招收“国学专业”学生。据了解,至2015年5月末,国家以及教育部的 传统文化相关课题组已完成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成人教育(全国领导干部国学教育系列教材)、海外汉文化教育近700册传统文化标准化教材研发工作。其中,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又根据全国各省/直辖市的地域文化的不同样貌,分别编写了全国26个省/市的“国学与地区文化”相融合的地区版专用教材,并首次提出了中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目标是“青少年完美人格教育”。目前,北京的通州区和大兴区也在使用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教材试点工作将于今年完成,之后该套教材将申报国家级教材,通过验收后将向全国推广。
教育内容:中国传统文化近几年越来越受关注,各学校纷纷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国学”课程,全国的“国学教师”缺口很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明年教育部的高校专业设置中将首次增设“国学教育本科专业”。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课题组执行主任张健介绍,目前国家提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少应该包括 国学经典、 传统艺术和 民俗文化三个部分。
国学新观
谈到对国学的观察、思考和认识,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会执行会长 邓卫东提出了崭新的国学观,对理解国学的概念、把握国学的定义,提供了崭新的角度视野。邓卫东认为:
国学,首先是自然国学。国学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国学是一阴一阳谓之道,国学是天地根是天长地久是天尊地卑,国学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段话引自《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意思是国学追根溯源源于“道”。这个说法虽然看似空洞,但并不影响是正确的,因为世间万事万物均源于“道”,这“万事万物”包括国学,这段话基本可引用到方方面面)。国学是生生谓易生生不息是绵绵若存,国学是自然是客观,是伟大的规律,是永恒的真理。在很多人为归儒归释归道以及国学与马克思主义等等问题纠结纷争的今天,回归到最初最基础的面貌去认识国学,有着更加清醒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国学,其次是生命国学。国学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引自孔子的自我报告),国学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国学是油盐酱醋茶,是吃喝拉撒睡,是生老病死故,是衣食住行修,是成人成才成圣成贤,是成长成功成熟大成。在“全民投机”的时代,在机会主义泛滥的今天,生命国学有可能让我们更加真实而幸福。(国学是生命国学,何谓生命?生命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发生、存续、消亡” )
国学,再其次是家庭国学。国学是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这句话引自《 大学》),国学是家和万事兴家兴财源旺,国学是人的身心落地生根的根据地,是在高压环境下不竭的动力加油站,是在充满了诱惑的社会里面的指南针定海神针,是在剧烈变化的时代里面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强调个性解放以及民族创新的今天,我们尤其需要强调家庭、家族、国家、人类一家、地球一家、宇宙一家的家庭国学观念。
国学,还是公益国学。国学就是《易经· 系辞》里面讲的公益:周乎万物道济天下。国学就是《论语·雍也》里面讲的 公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国学就是《 老子》里面讲的公益: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国学就是《 礼记·孔子闲居》里面讲的公益:天无私覆地无私载 日月无私照。国学就是《金刚经·究竟无我分第十七》里面讲的公益: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国学就是《孟子·梁惠王下》里面讲的公益: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国学就是《张子全集·近思录》里面讲的公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国学就是《 岳阳楼记》里面讲的公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学就是鲁迅的《 自题小像》里面讲的关于:我以我血荐轩辕。国学就是 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讲的公益: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国学就是最大化的利益天地利益父母利益众生利益万物利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市场经济商品社会的今天,在权钱和欲望涌动的今天,高扬公益国学的旗帜,绝对不仅仅只是一种象征。
国学,不仅仅是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先进文化,不仅仅是时尚文化;也不仅仅是自然国学,不仅仅是生命国学,不仅仅是家庭国学,不仅仅是公益国学;国学更是一种起源于原始太初而传承于历史现实的活着的正在继续的中正文明、和谐文化,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华母亲的 乳汁,是中华儿女的 血脉、精神和灵魂,是中国人信仰的天空和大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接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今天,老百姓国学仁为己任任重道远。
-
北条麻妃
北条麻妃,原名白石さゆり,以其高挑的身材以及贵族的气质称霸熟女界,1974年3月26日出生于日本石川县,AV女优。
2024-08-18 -
橘ひなた
橘日向(橘 ひなた)1990年8月12日出生,是日本90后AV女优。 2009年11月出道,已经下马拍了多部步兵。
2023-01-10 -
武藤兰
武藤兰,1980年9月4日b出生,初期曾使用过清水优香的艺名,后名武藤兰,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成濑心美
成濑心美,1989年3月3日出生于日本新潟县,E罩杯,2008年12月以素人身份出道,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波多野结衣
波多野结衣(はたの ゆい),女,1988年5月24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著名日本女演员、AV女优。
202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