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尔寨石窟 编辑
阿尔寨石窟,又名“百眼窟”,是中国长城以北唯一的一座草原石窟群,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截至2021年1月27日,占地面积约165万平方米,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截至2021年1月27日,阿尔寨石窟有洞窟65座,保存较为完整的有43座。崖壁上还有覆钵塔浮雕22处、楼阁式佛塔浮雕1处。洞窟不规则地分布于岩壁上、中、下三层,均为方形,规模有大、中、小三种。大洞窟只有一处,可直达山下和左右其他洞窟。中型洞窟约30平方米,高2.5-3米,前壁正中为拱形门,后壁正中为主佛龛,左右侧壁有两排对称佛龛。小型洞窟约10平方米,高1.5-2米,无佛龛,壁上绘有彩画。
在13个洞窟中残留壁画近300平方米,壁画题材主要是佛像和佛教故事,也有描绘世俗人物供养、祭祀、舞蹈等内容。在壁画上发现的藏文题记和回鹘蒙文榜题较多,内容多为赞礼佛的颂诗。浮雕石塔中,还有一座楼阁式13层塔,高1.6米,造型与北宋、西夏时期的相同。
阿尔寨石窟是草原上独具特色的宗教艺术殿堂,也是广义的黄河文化区域内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历史沿革
3 建筑特征
4 保护研究
基本信息
编辑中文名:阿尔寨石窟
著名景点:成吉思汗安葬图
地理位置: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公其日嘎苏木西南30公里处
别名:百眼窑
历史沿革
编辑阿尔寨石窟
建筑特征
编辑阿尔寨石窟
建筑规模
阿尔寨石窟
山虽小,但岩壁陡峭,在险峻的峭壁上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石窟,是谓“百眼窟”。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由于风吹雨打自然风化侵蚀,岩石疏松,山崖坍塌,部分古窟已遭到破坏。
目前,还能看到的石窟尚存49座,这些石窟不很规则地排列在岩壁上,以南壁为最多。石窟的排列可大致划分为上、中、下三层。
在石壁的中上部,还有9座造形、大小不等的浮雕石塔点缀在大石窟之间。
石窟的构造规模,有大、中、小三种,均为方形。大型石窟只见一座,位于南壁正中,门向南,可能为该山主窟,内部已经坍塌。根据门外可见的雕凿痕迹来推断,窟檐和门框可能为木建筑结构。门外有台阶,可直达山下,并可向左右两方通往其他洞窟,但均遭破坏。
其余石窟均分布于主窟两侧。中型石窟,长宽一般为4.5×4.5米,高2.5米,窟室方正,前壁正中凿拱形门,后壁正中雕出主佛龛两侧布有上下两排佛龛;左右两侧壁(即东西两壁)也对称地雕凿有佛龛两排。
窟顶有部分佛像绘画保留。窟顶正中雕出64×64厘米莲花藻井,藻井周围分成32×32厘米方格,方格内有坐佛画像及其他彩绘。有的藻井呈迭涩的方形。
小型石窟,长宽一般为3×3米,高1.5米,由洞口进深为4.65米。
周壁制作平整,人工凿痕规整有序,佛龛窟壁抹泥刷白,绘有彩画,但大部已风化剥落。
其中一座稍大者,四壁绘彩画佛像,周围隐约有藏、蒙两种文字。有的窟门外石壁上也雕有藏文。
山的顶部成一平地,有建筑遗迹残存,但其布局已辨别不清。在山坡与山脚下,也有绿琉璃瓦、砖、瓦当及次瓷片等遗物,可能是从山顶或山壁石窟中塌落下来的。
这就是鄂尔多斯高原上的“百眼窟”,一座小小的孤山,许多神奇的石窟,共同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又扑朔迷离的绘画雕刻的艺术宫殿。
空间布局
阿尔寨石窟
阿尔寨石窟目前仍有近千幅壁画得以保留。其中成吉思汗遗迹,喇嘛教文化艺术,以及回鹘蒙古文、梵文、藏文榜题等,均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可惜尚未为世人所知。
蒙元时期是阿尔寨石窟的全盛时期。成吉思汗晚年南征西夏时,曾在阿尔寨地区活动过。灭西夏之后,阿尔寨石窟即为蒙古人祀佛之地,又为祭礼成吉思汗之所。
因此,在山顶修建了规模宏大的藏传佛教寺庙,用于佛事和祭祀。
阿尔寨石窟东南侧的10号石窟为成吉思汗养伤时的住所。该石窟门口树有代表成吉思汗战无不胜的威猛神勇的苏勒德神矛,门西侧壁上有一座西夏风格的佛塔浮雕。
门前的石崖时住所,而且在阿尔寨各石窟中,此窟夏秋季节最为阴凉。在108眼石窟中,这眼窟是最特殊的,别的窟均是依山势在侧面开凿,唯独这边上,凿有两道竖壕,据说是为方便成吉思汗养伤时坐着射箭所凿的,前方一里以外据说有树立成吉思汗箭靶处,至今仍可寻到。
在第28号窟中,有一幅壁画值得认真研究,这幅壁画是“成吉思汗安葬图”。它为梯型结构,最上面两层绘有山川、河流、原野,并在突出位置绘有两军对垒、激烈作战的场景,应是表现成吉思汗征西夏作战时的场面。第三层左侧绘有若干匹白马,一匹褐红色马及若干峰骆驼,表现成吉思汗在阿尔巴斯猎野马时,所乘“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汗坠马跌伤”。
右侧绘有两座白色蒙古包,尖顶高耸,其左侧有一间寺庙,一间宫殿,宫中绘一妇人,似在垂首痛苦,那是表现成吉思汗逝世,随行的也遂夫人悲痛不已的画面。
阿尔寨石窟山顶平台西北处,有一人工开凿的坑道,下连一石窟,据介绍是成吉思汗养伤眼窟是从地面下挖然后开凿的。这眼窟也是最耐人寻味的——是否此窟即为图中之墓葬,曾为成吉思汗逝世之后的停灵之所呢?
阿尔寨石窟中的近千幅壁画,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瑰丽多彩,是该石窟最有价值的文化艺术遗产。
石窟中的壁画,多为彩色,以绿、红、黑、蓝、白、黄为主,为矿物质颜料,经历了数百年仍斑斓如新,实属弥足珍贵。也有仅以黑色线条白描的,似为未来得及上颜色的未完成之作,但也可看出线条流畅,技法纯熟,十分难能可贵。
阿尔寨石窟为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瑰宝。具有较大规模的、坐落于内蒙古草原的石窟,仅此一座。
石窟壁画
阿尔寨石窟
壁画上附有绘画内容的文字包括藏文、回鹘蒙文和梵文,反映古代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状况,特别是早期回鹘蒙古文榜题,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回鹘蒙古文榜题最多的遗址。
阿尔寨石窟中的近千幅壁画,历史悠久,瑰丽多彩,是该窟最有价值的文化艺术遗产。壁画多为彩色,以绿、红、黑、蓝、白、黄为主,颜料为矿物质,历经数百年仍斑斓如新。也有仅以黑色线条描绘,似尚未完成之作。其中密宗法王图、从一男一女至五男一女的男女双修图、西夏释迦牟尼及供养菩萨像、元代礼佛图等有重要的宗教、艺术价值。壁画风格表明阿尔寨石窟曾是黑教、红教、花教、白教、黄教等各大流派的汇聚地,展现了藏传佛教在内蒙古地区传播的历史,也为研究北魏经西夏、蒙元乃至明代藏传佛教各派的宗教仪规、信仰内容提供了宝贵依据。
成吉思汗御容图
阿尔寨石窟
此画由以下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中央白色台座上绘有8人,左起第三为圣主成吉思汗,环绕在其周围的3女子自右首依次为孛儿贴哈屯、忽兰夫人和也速干夫人。成吉思汗左方的4男子当为皇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此8人皆着蒙元时期只孙服,众人前摆有供桌,上有献牲。
第二部分:台座右下方画有一女子率约20多人向中央8人行礼。此女子当为随成吉思汗征西夏之也遂夫人,他们亦着只孙服并携驼马和羊拜谒。
第三部分:中央台座右方偏下处有20多人向正中8人行礼。
第四部分:位于中央台座左下方有20多个着只孙服者由一官员率领分两排就坐。此画为阿尔寨石窟中人物最多的壁画,场面生动而壮阔,所含内容丰富无比。
28号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场地。除南壁画有成吉思汗及其家族以外,左右二壁皆画有藏传佛教之胜乐尊和愤怒尊。诸尊或手持盛血的骷髅杯或怀抱明妃,藏传佛教密宗认为他们象征永恒的世界。此类佛画一般遮在绢布之下,绝不向非灌顶者开放,唯供深造修密。那么,为什么要将圣主与藏传佛教诸尊绘在一窟之内呢?
大凡宗教多慎重对待血与性,而藏传佛教之密宗则通过修行将血与性从不净的地位提高到了纯净至上的高度,并以此表现世界。正因为其克服了不净而使之圣化才达到了密宗的顶峰。可以说,28号窟同时又是密宗神圣之地。有权进入28号窟的人将不仅体会到世俗界天之骄子的神圣,而且将临界于佛教界的神圣。蒙古人非常巧妙地将自己和佛教结合起来并占据了阿尔寨石窟寺中的至高地位。
多闻天王
阿尔寨石窟31号窟南壁左侧还有一幅图,称其为《成吉思汗镇守蒙元汗室图》。在这里,成吉思汗以四天王之一多闻天王的形象出现,他右手拿宝伞,左手执宝鼠,上下左右为众夜叉和罗刹所围,带有典型的藏传佛教佛画传统。
多闻天王原本为印度神话传说中的财宝之神库贝拉,在佛教神话中镇守北方并掌财富,故亦称“施财天”。蒙古人称多闻天王为那木萨莱,也认同其为财富之神。但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他们认为多闻天王是成吉思汗长逝升天后而变成的。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信仰呢?问题似乎与忽必烈汗的帝师八思巴有关。
八思巴在其名著《彰所知论》中说:自佛灭寂后3250年,北方蒙古国先积福德,果熟生王,名曰成吉思。成吉思先统一北方,后又征服了许多不同语言的疆域,犹如轮王。这种说法与多闻天王在须弥山执掌北方的信仰不谋而合。作为帝师的八思巴将成吉思汗推到如此神境高度,蒙古人又有什么理由去反对呢?
可以确定,阿尔巴斯山和阿尔寨石窟寺附近是成吉思汗晚年行军之地。当天之骄子长逝于此地之后,其子孙便将其御容描绘在佛教石窟寺院内的墙壁上以行祭奠祖先之礼,随着萨满教国俗与佛教的统合,升天后的大汗也就演变成了四天王之一的多闻天王,也就是说,阿尔寨石窟是成吉思汗的佛教纪念堂。
保护研究
编辑阿尔寨石窟
巴图吉日嘎拉等专家在阿尔寨石窟及周围发现了成吉思汗到过这里的许多物证。在阿尔寨石窟以东20多公里处有80多眼深井,间距约为10余米,井深数丈。查阅史料获知,这便是《蒙古秘史》中两次提到的“翁浑——答兰——忽都黑”。成吉思汗出征西夏在这一带驻军几万(战马更众),如果没有众多水井是不能解决军卒和战马饮水问题的。
此外,《蒙古秘史》中还记载成吉思汗在“阿尔不合”地面围猎时坠马跌伤,就于“搠斡儿合惕”地面下营养伤。据考证,“阿尔不合”即今阿尔寨石窟所处的阿尔巴斯山;“搠斡儿合惕”译成汉文为“多窟汇聚”,就是阿尔寨石窟。
《蒙古秘史》详细记载了成吉思汗在此养伤、召集众将开会,并不顾伤痛初愈率军在贺兰山大败西夏军的全部过程。
在阿尔寨石窟第31号窟中,专家们还发现一幅大型祭祀图壁画。专家认定,这幅壁画的内容是成吉思汗及其夫人和4个儿子被后人祭祀的场面。
阿尔寨石窟因成吉思汗和夫人也遂征西夏时在此处养伤,并议定军国大计,所以长期以来一直是蒙古贵族纪念并祭祀成吉思汗及其家人的圣地。
它也是成吉思汗转战一生的历史中既有地名又有准确地点的活动故址,其意义十分重要。
石窟史料
阿尔寨石窟
这座由脆质红岩石形成的小山叫阿尔寨山,阿尔寨石窟寺的石窟依山开凿,与阿尔寨山融为一体,所以被人们称为“阿尔寨石窟寺”。据传阿尔寨山上原有100多眼石窟,当地人又把它俗称为“百眼窑”。
阿尔寨石窟中保留着近千幅壁画,壁画的颜料为矿物质,颜色多为绿色、黑色、白色、褐色等,壁画的时代主要为西夏、元代和明代,壁画内容丰富,是石窟寺中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
(31号窟)这是西夏时期的高约40厘米的供养菩萨像,其中一供养菩萨,束高髻,眉眼细长,上唇绘小八字胡,袒胸,身穿绿色紧身衣裙,肌肤呈白色;另一菩萨,赤足站立在圆台上,袒露上身,绿色飘带搭在胸前和两臂间,肌肤呈黑色,这两尊菩萨像是阿尔寨石窟寺中汉传佛教的艺术作品;而在同一石窟内却可以看出藏传佛教壁画的蒙古风格。这幅壁画反映了当时蒙古族的丧葬习俗和白鹤衔尸等对灵魂升天的向往,具有明显的草原特点。
(28号窟)在另一石窟内,保留着较为完整的男女双修图,一男一女色彩瑰丽,充满着神秘气息,有一些图画的背景光环用金铂所制,绘制极为精美,看起来富丽堂皇。
阿尔寨石窟寺的研究是从70年代末开始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它的史学价值和佛教文化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
“阿尔寨石窟寺在中国北方,与其它石窟寺相比较它有一些自己的特点。比如说:它是在一个非常辽阔的草原上,突然凸起的一个山包,那么这个山包它有八十米高、三百多米宽、三百多米长。还有一个特点它是坯砂岩山体的结构不是很好,容易遭到风化。另外最大的特点和不同,就是它里面的壁画内容。这个阿尔寨石窟寺里面的壁画,它反映了很多有关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一些内容,正因为这点它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这幅壁画中,一尊藏传佛教密宗法王像,约占整个画面的五分之三,图的下部绘有100多位的各色人物。
这就是阿尔寨石窟寺中最珍贵的壁画之一,成吉思汗家族崇拜图,经专家初步认定:这组图表现的是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及4个儿子,并排坐于高台之上,台下置放着供品,接受人们礼拜的情景。
在阿尔寨石窟寺的上部石窟中,还可以看到元代风格的网状壁画,上面整齐书写着回鹘蒙古文榜题,以及少量的梵文及藏文榜题,截止到目前,这是世界上发现回鹘蒙古文榜题最多的一处遗址,它为研究中古蒙古文字语言发展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阿尔寨石窟的门呈长方形,有的石窟内有佛龛有的则无佛龛,由于自然风化和人为的破坏,很多石窟内的壁画已经损坏,正因为如此,阿尔寨石窟寺的价值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
1996年,阿尔寨石窟寺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纵观中国佛教文化的历史,大型石窟建筑一般都出现于早期,据有关专家推断,阿尔寨石窟寺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十世纪左右,是1000多年前的佛教建筑群。
“这个石窟寺它的里面曾经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比如说,在西夏时期的、在元时期的很多宗教的内容。你比如说,有红教的、黄教的、黑教的、白教的、各种宗教兼容并存。
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关于世俗方面的一些内容。这方面对于将来我们研究蒙古历史的政治、经济、甚至军事、文化、艺术和语言文字都提供了非常难得的一些资料。那么对于将来蒙古学的研究是一个推动,它将产生一个重要的影响。”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第六次攻打西夏,在与敌军的对峙中,成吉思汗曾在阿尔寨附近活动,一次他到阿尔巴斯山打猎,不幸坠马受伤。
至今在阿尔寨山上,有一处石窟传说是当年成吉思汗养伤住过的窑洞,门口竖立的苏勒德神矛,是成吉思汗战无不胜的象征,门前石壁上凿有两道竖壕,是成吉思汗在阿尔寨养伤时射箭所坐,在前方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还可以寻到成吉思汗以树为靶练剑的地方。
阿尔寨石窟寺是成吉思汗戎马一生中,遗留的一处既有地名可考、又有准确地点可寻的故址。
阿尔寨山顶上的庙宇和敖包遗址,传说是为了纪念成吉思汗而修建的,数百年来人们礼佛、祭祀的活动一直延续着。
阿尔寨石窟寺是唯一以藏传佛教为主要内容,既有佛及佛经故事,又有现实生活中伟大历史人物的具体内容的石窟;石窟内保留的中古佛教壁画内容,将成为研究中古时期蒙古民族弥足珍贵的历史宝库。
历史记载
阿尔寨石窟
后来,成吉思汗又前往阿尔寨石窟,在石窟附近操练兵马。近年来,有学者指出这些传说并非无根无据,可以从语言学角度佐证这些传说反映的是历史事实。
《蒙古秘史》第265节如此叙述:成吉思汗既住过冬。欲征唐兀惕。
从新整点军马。至狗儿年秋,去征唐兀惕以夫人也遂从行。冬间于阿儿不合地面围猎,成吉思汗骑一疋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汗坠马跌伤,就于搠斡儿合惕地面下营……之后,成吉思汗终于征服了唐兀惕即西夏,并将其国王处死。《蒙古秘史》在回顾这次征战时是这样讲的:成吉思汗自雪山起程。
过兀剌孩城。却来攻打灵州城。时唐兀惕不儿罕将着金佛并金银器皿,及男女马驼等物,皆以九九为数来献,成吉思汗止令门外行礼。
行礼间,成吉思汗恶心了。至第三日,将不儿罕改名失都儿惚,命脱仑杀了。对脱仑说,初征唐兀惕时,我因(于阿儿不合之地面)围猎坠马,你曾爱惜我的身体来……
众所周知,《蒙古秘史》一书以汉字标写蒙古文,因此,在分析这本书中的词汇时,必须要考虑到十三世纪时期蒙古语的特征。
语言学家那?巴图吉日嘎拉博士通过仔细分析十三世纪蒙古语的语音特征并结合鄂尔多斯蒙古语的特征之后提出结论,《蒙古秘史》中的“阿儿不合”和“搠斡儿合惕”意为“北方的公牛”、“众多石窟”,分别指今天的阿尔巴斯山和阿尔寨石窟。
历史价值
阿尔寨石窟
总体来看,阿尔寨石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众所周知,佛教文化对于草原文化的崛起和发展,曾起过重大影响。而佛教文化在草原土壤上生根发展,并与草原文化相互影响变通过程的许多细节尚有待于进一步揭示。有关阿尔寨石窟的进一步挖掘和研究,无疑将为北方民族文化史,乃至大漠一带草原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
修复保护
阿尔寨石窟
2020年10月1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的阿尔寨石窟修复现场,来自敦煌研究院、西北大学、兰州大学的10余名专家,正在有条不紊地对壁画进行除尘、灌浆、回贴等修复工作。
-
北条麻妃
北条麻妃,原名白石さゆり,以其高挑的身材以及贵族的气质称霸熟女界,1974年3月26日出生于日本石川县,AV女优。
2024-08-18 -
橘ひなた
橘日向(橘 ひなた)1990年8月12日出生,是日本90后AV女优。 2009年11月出道,已经下马拍了多部步兵。
2023-01-10 -
武藤兰
武藤兰,1980年9月4日b出生,初期曾使用过清水优香的艺名,后名武藤兰,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成濑心美
成濑心美,1989年3月3日出生于日本新潟县,E罩杯,2008年12月以素人身份出道,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波多野结衣
波多野结衣(はたの ゆい),女,1988年5月24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著名日本女演员、AV女优。
202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