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敖包 编辑
祭敖包,蒙古民族传统的习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敖包”是蒙古语,汉语意为“堆子”。是以石块堆积而成,一般都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形状多为圆锥形,高低不等。祭敖包是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活动之一。表示对天地的虔诚,祈求天地给人们以平安和幸福,也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锡林郭勒盟是祭敖包历史遗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基本简介
3 历史起源
4 主要活动
5 文化特征
6 传承保护
7 社会影响
8 文化轶事
基本信息
编辑中文名称:祭敖包
申报地区: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
类别:民俗
别称:敖包相会
节日类型:宗教节日
节日起源:起源于氏族社会
节日饮食:羊肉、牛肉、奶食品
非遗批次:第一批
遗产编号:Ⅹ-40
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
俗称:脑包、鄂博
节日时间:农历五月十三日
流行地区:蒙古
节日活动:血祭、酒祭、火祭、玉祭
设定地点:内蒙古
非遗级别:国家级
基本简介
编辑祭敖包
祭敖包:蒙古族的祭祀,最隆重的是祭敖包。敖包亦作“鄂博”,是土堆子的意思,即用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土堆。早先蒙古族以为天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特别加以崇拜。由于天地神没有偶像,人们就堆敖包以象征,从而敖包就成了人们的崇拜物。人们通过祭敖包祈求天地神保佑人间风调雨顺,牛羊兴旺,国泰民安。祭敖包的时间不固定。蒙古族地区多在农历五月十三日。祭祀时,先在敖包上插一树枝或纸旗,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旗上写经文。仪式大致有四种:血祭、酒祭、火祭、玉祭。血祭是把宰杀的牛、羊,供在敖包之前祭祀。以为牛、羊是天地所赐,只有用牛、羊祭祀才能报答天地之恩,酒祭是把鲜奶、奶油、奶酒洒在敖包上祭祀。火祭是在敖包前笼一堆火,将煮熟的牛、羊肉丸子、肉块投入其中,人们向火叩拜。玉祭是古代人们以最心爱的玉器当供品祭祀。这些祭祀方式,都是表示对天地的虔诚,祈求天地给人们以平安和幸福。
蒙古族的传统祭祀活动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其中祭敖包是最重要的祭祀活动,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锡林郭勒盟是祭敖包历史遗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
祭敖包是蒙古人自古流传下来的宗教习俗,在每年水草丰美时节举行。敖包是石堆意思。即在地面开阔、风景优美的山地高处,用石头堆一座圆形实心塔,顶端立系有经文布条或牲畜毛角的长杆。届时,供祭熟牛羊肉,主持人致祷告词,男女老少膜拜祈祷,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祭祀仪式结束后,常举行赛马、射箭、摔跤等竞技活动。敖包祭是蒙古人为纪念发祥地额尔古纳山林地带而形成,表示对自己祖地的眷恋和对祖先的无限崇敬。这一信奉萨满教时最重要的祭扫仪式,现已演变成了一年一度的节日活动。
"敖包"是蒙古语音译,亦作"鄂博"、"脑包"、"堆子"、"石堆"、"鼓包"等,汉语的意思为"堆子"。 敖包有用石块垒起的,也有用土堆起来的。多筑于山顶丘陵之上,一般呈圆形,顶端插有柳条等,形似烽火台。《中华全国风俗志o卷九》云:"鄂博随在皆有……其形圆,其顶尖,颠立方角蒙经旗,其上下则埋哈达一方,粮食五种,银数钱,每年必一祭。"
敖包在牧民的心目中,象征神在其位,世袭传颂。过去内蒙古各盟旗、苏木和寺庙等都有自己公用的敖包,富裕的人家还建有家敖包,每座敖包还有各自的名称。阮葵生《蒙古吉林风土记》云:"垒石象山冢,悬帛以致祷,报赛则植木表,谓之'鄂博',过者无敢犯。"敖包,在蒙古牧人看来是神圣之所在。
最初都以部落为单位筑敖包。人们每逢外出远行,凡路经有敖包的地方,都要下马向敖包参拜,祈祷平安。还要往敖包上添上几块石头或几捧土,然后跨马上路。随着喇嘛教在蒙古社会传播,到了清朝时期,有了以部落为单位,每年举行一次祭敖包会的习俗。祭祀一般都在农历五月中旬至七八月举行。
历史起源
编辑祭敖包
这种圣地是各氏族在自己的领地上所建,它起源于氏族社会。具有祭祀祖先留下的这片天地这方山水的意义,因而是祖籍的一种表征。蒙古语中姓氏一词,就是由敖包一词演绎来的。内蒙乌审旗的哈德亨、艾古尔斤、赫赖德、察哈尔等以氏族为单位供奉的敖包,就是乌审旗的十三个氏族的名义供奉的,因此敖包是氏族的标志,是旗徽的变形。
关于敖包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古时候,茫茫草原,辽阔无边,天地相连,方向不好辨别,道路难以确认,边界容易模糊,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垒石成堆,当作标志。敖包原是指在游牧交界之处及道路上用石块或泥土堆积起来以作标记的石堆或土堆。正如《清会典》所记:蒙古"游牧交界之所,无山无河为志者,垒石为志,谓之敖包"。后来逐渐被视为神灵的居所,被作为崇拜物加以祭祀和供奉。于是,原来的界标、路标就变成了祭祀山神、路神、村落保护神等神灵的场所,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选址建造。
敖包所祭,最初是自然的神灵,尔后又包括祖先的神灵。总之敖包成为神灵所栖之场所。敖包成为某一氏族,某一苏木、某一区域的保护神。方观承《从军杂记》云:"峰岭高处,积乱石成冢,名鄂博,谓神所栖……"纪昀《乌鲁木齐杂记》云:"鄂博者,累碎石为蕞以祀神……"所以它是人们顶礼膜拜的圣地。
主要活动
编辑祭敖包
古时的祭祀大致有血祭、酒祭、火祭、玉祭四种。血祭,即人们认为一切都是天地所赐,只有宰杀牲畜来报答天地,才是诚心诚意,以谢天地之恩。因此宰杀自家最好的肥牛、肥羊,用血肉来祭祀敖包、涂抹敖包。酒祭,即《蒙古秘史》中称作“酒注礼”,撒酒祭奠。就是把鲜奶、奶油、奶酒,一滴一滴地洒在敖包前,祈求幸福火祭,即蒙古族把火看成是最圣洁的,因而以火祭祀敖包,在敖包前点起篝火,把供物、祭品投入火堆里一同烧之。玉祭(在修复舍不歹村敖包时,从主敖包内挖出玉石、翡翠、玛瑙、碎金银、珠宝;张及营子村敖包里曾挖掘青铜鼎;推朋村敖包里扣放着铸铁锅),就是把自己最贵重的珠宝、钱物放于敖包石堆下,奉献给天、地、神的代表——敖包。
祭敖包
关山旗敖包祭祀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二,过去祭祀敖包时用各色彩旗彩带把敖包装饰一新,祭祀日供上全牲,旗王爷、旗府官员和全旗的梅林、扎兰哎啉达(村官)以及邻近村屯的百姓都前来参加,远近的香客及游客从四方汇集到这里。祭祀开始,旗府的执事官员在敖包前面的石桌上点燃檀香、焚香奠酒,向敖包表示虔诚之词,请十三位喇嘛打坐,在敖包前诵《雹神经》经文。这时铃声、鼓声、锣声、号筒、诵经声四起,石鼎上香烟袅袅,旗王爷领头向敖包磕头。在清脆吉祥的诵经调和喇叭声中,为首的老人举蓝旗在前,插在中心敖包上,其它各色旗插在另外的敖祭敖包包上。将招福箭插在盛满粮食的斗里。为首的喇嘛起身手持招福箭顺时针方向绕敖包三圈,口诵“天父保佑家乡/人人身体健康/风调雨顺/普照阳光/五谷丰登/五畜兴旺/宝音贺喜格(福禄),呼来(招福用语)!呼来!”的招福词后,各村村官每人手捧一个猪后鞘,绕敖包三圈,把猪后鞘放在供桌上,作为供奉敖包和山神的祭品,用肉粥涂抹十三敖包,每户人家都做些点心等祭祀食物,分别放置于供桌上。祭祀活动结束后,把祭敖包的丰盛果品、酒、肉分给大家享用。也有人掷黏豆包,积德行善,给敖包添加山石。民间艺人演奏各种乐器、演唱民歌、跳舞,尽情娱乐。
文化特征
编辑祭敖包
十三敖包的形式有3种。一是中间硕大敖包,其余十二个小敖包围绕在大敖包周围,如巴吉营子村敖包。二是中间一个大敖包,两边各建5各小敖包,前后各建一个小敖包,如舍不歹村敖包。三是中间一个硕大敖包,两侧各有翼形6个小敖包,如七家子敖包。安代的队形变化就是来自十三敖包的各种排列类型。
敖包体现的文化类型:
(一)博格文化的原形
祭敖包
(二)“三神文化”的反应
学者把文化分为“日神文化”“月神文化”和“酒神文化”。祭祀敖包有的说是祭天神(日就是天)的化身,有的说是山神(地、水)、火神(酒)的代表,也有的说是代表天神、地神、祖先神灵,众说纷纭。至于敖包所祭祀的是那些神,在海西西《西藏和蒙古的宗教》里写道:“向你,完全实现我们祝愿的神/向所有的守护神/从腾格里天神到龙神/我们表示崇拜并以祭礼和赞美。”敖包代表的神不是单一的一个神,而是代表万物的多神。
(三)佛教文化的拓展
13世纪末始,萨满教衰弱,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从萨满祭祀敖包,发展到喇嘛主祭敖包。旧贝村敖包发现蒙古文经卷。
(四)和谐文化的强音
敖包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它不仅作用于历史文明,而且促进着现代文明。
传承保护
编辑祭敖包是蒙古族古老文化的缩影,与此有关的一系列活动和礼仪体现了蒙古民族的创造力。祭敖包作为一种文化空间,包含了许多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对研究游牧文化、蒙古民族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发掘、抢救、保护祭敖包,对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也有重要意义。
传承状况
传统祭祀敖包的博格教、佛教仪式日趋淡化,古来的禁规戒律也逐渐减少,敖包已成为政府推动民间组织、广众参与的一种民间民俗文化盛会。
保护措施
新中国成立初统计,蒙古勒津地区有十三敖包270多处,单个敖包230多处,现存还有20多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草原文化旅游业迅猛崛起,为了突出民族特色,各地景区新建了豪华,而且样式新颖的多种敖包。
2016年7月1日施行的《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例》首次以地方法规的方式明确了元上都遗址的具体位置与范围。根据条例,与元上都相关的祭敖包被界定为保护对象。
社会影响
编辑重要活动
2019年8月7日,“守望相助绿色发展”敖包相会主题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举办,“一带一路”沿线20国嘉宾感受蒙古族“敖包相会”文化。
文化轶事
编辑敖包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古时候,茫茫草原,辽阔无边,天地相连,方向不好辨别,道路难以确认,边界容易模糊,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垒石成堆,当作标志。敖包原是指在游牧交界之处及道路上用石块或泥土堆积起来以作标记的石堆或土堆。正如《清会典》所记:蒙古“游牧交界之所,无山无河为志者,垒石为志,谓之敖包”。后来逐渐被视为神灵的居所,被作为崇拜物加以祭祀和供奉。于是,原来的界标、路标就变成了祭祀山神、路神、村落保护神等神灵的场所,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选址建造。
-
北条麻妃
北条麻妃,原名白石さゆり,以其高挑的身材以及贵族的气质称霸熟女界,1974年3月26日出生于日本石川县,AV女优。
2024-08-18 -
橘ひなた
橘日向(橘 ひなた)1990年8月12日出生,是日本90后AV女优。 2009年11月出道,已经下马拍了多部步兵。
2023-01-10 -
武藤兰
武藤兰,1980年9月4日b出生,初期曾使用过清水优香的艺名,后名武藤兰,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成濑心美
成濑心美,1989年3月3日出生于日本新潟县,E罩杯,2008年12月以素人身份出道,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波多野结衣
波多野结衣(はたの ゆい),女,1988年5月24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著名日本女演员、AV女优。
202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