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狍子 编辑
狍子(学名:Capreolus pygargus,英文名:Siberian Roe Deer),别称东方狍,空齿鹿亚科,狍族。
狍子身体是草黄色,尾根下有白毛,尾巴仅2-3厘米,狍爱成对活动,过冬雄狍与二、三只雌狍及幼狍在一起。雄狍角冬天脱落,新角最迟3月开始升长,6、7月长成,此时进入发情期。雄狍用角剥开树皮并留下前额臭腺的分泌物做为自己地盘的标志。
狍子经济价值较高,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物种起源
3 形态特征
4 生活习性
5 分布范围
6 繁殖饲养
7 种类介绍
8 动物保护
9 动物文化
基本信息
编辑中文学名:狍子
拉丁学名:Capreolus pygargus
科:鹿科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种:狍子
亚种:3亚种
食性:食草
生活海拔:100-2400米
繁殖时间:7-8月
命名者及年代:Pallas, 1771
同义学名1:Capreolus bedfordi Thomas, 1908
同义学名3:Capreolus melanotis Miller, 1911
同义学名5:Capreolus pygargus variety ferganicus Rasewig, 1909
同义学名7:Cervus pygargus Pallas, 1771
目:偶蹄目
亚目:反刍亚目
亚科:空齿鹿亚科
族:狍族
属:狍属
纲:哺乳纲
亚纲:真兽亚纲
命名者及时间:Pallas, 1771年
食物:嫩枝、树叶、青草,小浆果、蘑菇
寿命:10-12年,最长可达17年
别名:矮鹿、东方狍、西伯利亚狍
保护级别:无危(LC) IUCN标准
同义学名2:Capreolus capreolus subspeciesochracea Barclay, 1935
同义学名4:Capreolus pygargus varietycaucasica Dinnik, 1910
同义学名6:Capreolus tianschanicus Saturnin, 1906
物种起源
编辑狍的种名为“Capreolus pygargus”。其中,种加词pygargus的语源来自古希腊语的pygḗ(πυγή,臀部)和argós(ἀργός,白色)。这个名称由德国博物学家彼得·西蒙·帕拉斯在1771年时命名,当时他在俄罗斯的领土中进行科学探勘,在乌拉山区记录了这种鹿的存在。
这个物种在1771年首次被记录在科学文献中,但生物学者曾经认为东方的狍与西方狍为同一个物种下的不同亚种。在20世纪后期,在俄罗斯学者的研究下,生物学界于2001年正式将东方狍与西方狍分列为两个不同物种。
中国学者过去多将中国的狍子归入西方狍;后来的学者则通过线粒体DNA等手段,判定中国狍与欧洲狍为两个物种,分歧时间约在200万年前,与西伯利亚狍(C. p. pygargus)为同一东方的狍子的不同亚种,分歧时间约在80万年前。
狍子其下有六个亚种,如C. p. pygargus,C. p. tianshanicus及C. p. bedfordi等。“C. p. pygargus”为狍子的指名亚种,在1771年确认,一般所说的西伯利亚狍是指这个亚种。C. p. tianshanicus,主要生活在天山地区。Capreolus pygargus mantschuricus生活在中国东北,而Capreolus pygargus ochraceus生活在朝鲜半岛。
形态特征
编辑狍子
狍是一种中小型鹿类,体长0.95-1.35米,肩高0.67-0.78米,尾长仅2-3厘米,体重15-30千克;角短,长仅23厘米左右,角干直,基部粗糙有皱纹,分枝不多于3杈;雄性略大。鼻吻裸出无毛,眼大,有眶下腺,耳短宽而圆,内外均被毛。颈和四肢都较长,后肢略长于前肢,蹄狭长,有敖腺,尾很短,隐于体毛内。雄性具角,角短,仅有三叉,无眉叉,主干离基部约9厘米分出前后二枝,前枝尖向上,后枝再分歧成二小枝,其中一枝尖向上,一枝向后而偏内,角基部有一圈表面粗糙的节突,主干上同样有许多小节突。角在秋季或初冬时会脱落,之后再缓慢重生。
狍子
生活习性
编辑狍子
栖息环境
狍子多栖息在疏林带,多在河谷及缓坡上活动(海拔一般不超2400米),狍性情胆小,日间多栖于密林中,早晚时分才会在空旷的草场或灌木丛活动。中国东北三省广布它们的踪迹。
分布范围
编辑原产地:中国、哈萨克斯坦、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韩国、蒙古、俄罗斯联邦。
狍子选择了向南发展的路线。如今狍子是欧亚大陆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中型鹿;得益于对山地环境的适应,它们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生存适应性。在中国,狍子广布于中部、西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中国多山,狍子一路沿着山地繁衍生息,从东三省开始,沿着大小兴安岭它们一路向南,从北京的燕山进入太行,穿过河北和山西,到达中部的秦岭-大巴山系,随后在横断山系进入了毛冠鹿、水鹿等南方鹿种的范围,最后它们从西藏东南部和云南西部到达缅甸北部——这也是狍子分布的最南端了。而在北部它们的分布更为广泛,它们沿着乌拉尔山脉跨越西伯利亚、蒙古和朝鲜,并在新疆地区进入中国,分布于北疆区域。但狍子并没有登上青藏高原,它们仅仅到达了高原的边缘,在若尔盖草原山地海拔约3000-4000米的地带还能看到狍子的踪迹。
繁殖饲养
编辑狍子
狍子在繁殖上会延迟着床4-5个月。等到合适的看气候。狍子发情交配多在8-9月,如果冬季太冷,小狍子出生就得往后拖——母狍能够控制这个时间,确保小狍子在6月出生,这个时候正是山区已经开始暖和起来,草长莺飞食物丰沛,而且有充足的时间让小狍子长大以面对寒冷的冬季。
种类介绍
编辑狍子(3亚种)
中文名称 | 学 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1 | 中国狍(狍中原亚种) | Capreolus pygargus bedfordi | Thomas, 1908 |
2 | 东北狍(狍东北亚种) | Capreolus pygargus mantschuricus | (Noack, 1889) |
3 | 西藏狍(狍西藏亚种) | Capreolus pygargus melanotis | Miller, 1911 |
4 | 高丽狍(狍朝韩亚种) | Capreolus pygargus ochraceus | Barclay, 1935 |
5 | 西伯利亚狍(狍指名亚种) | Capreolus pygargus pygargus | Pallas, 1771 |
6 | 天山狍(狍天山亚种) | Capreolus pygargus tianschanicus | Satunin, 1906 |
动物保护
编辑保护级别
狍子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动物文化
编辑狍子
一、狍子受惊以后尾巴的白毛会炸开,变成白屁股,然后思考要不要逃。
狍子其实一点也不“傻”,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悍,狍子尾巴内侧是白色,受惊后会翘起(炸开),看上去成为白屁股。这其实是很多种鹿科和牛科(羚羊类)的共同特征。白屁股的作用究竟有哪些,现在还不十分清楚,至少这能在信号传递上起到几种功能:
- 警示和迷惑作用。这在羚羊中体现得较为明显,人们经常可以在电视里看到,成群活动的瞪羚在遭受到猎豹或者豹攻击的时候,会跳跃着四散逃开,这时它们都会翘起尾巴露出白屁股,一种解释说这有利于迷惑敌人的视线,使其眼花缭乱不知道追谁好。狍子虽然很少集成大群,但也常以小群体为单位活动,因此白屁股可能会起到同样的作用。
- 视觉引导作用。在观察小麂的时候,发现雌性小麂在带着幼崽的时候,经常会翘起尾巴,让幼崽跟着自己。小麂的尾巴内侧也是大块的白色,翘起时非常明显。在森林环境中视野不佳,这样的视觉信号就像一个信号灯一样明显。其实这种行为在更多的物种里存在,大家还记得小兔子排队跟着妈妈翘起的白尾巴走路的故事吗?
狍子
还有一种情况,它不跑可能是为了护仔。2013年夏天我们在山西野外作业的时候,先是路遇了一只小狍子,随后又在不远处看到一只母狍子远远地看着我们,并不逃跑。于是我们明白了:它急着过来找它的孩子,并在用自己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后来它远远地绕过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孩子;而我们也赶紧走开,避免继续打扰它们母子。
二、会在马路中间,借着车灯跑在车的前头,根本不知道会被撞死,只知道借着亮光好赶路。
狍子
三、被猎人追赶了会把头埋到雪里,以为这样就不会被发现了。
狍子
但这样一来,狍子的逃窜就变得非常困难,一是阴坡雪厚;二是阴坡植物繁茂,林下非常难走,狍子跑起来也很费力。这时候猎人利用了狍子的另一个弱点:进食。有蹄类动物需要非常频繁的进食,才能保证充足的热量和体力,因为它们吃的是草;猎人只要保持跟踪追逐,狍子就无法进食,只能一直逃跑,一天下来基本就会体力透支,而此时猎人却可以补充随身携带的食物。这并不是狍子可以应付得了的情况:通常狍子的天敌主要是豹、猞猁、虎等大中型猫科动物,这些天敌的捕猎是短时间的,一击不成便会放弃,狍子可以有充足的时间休息恢复;但人类的这种追逐往往使得狍子筋疲力尽,最后一下子倒在雪地里动弹不得——不是它傻,是人类太残酷。
狍子
此外还有很多关于傻狍子的说法,比如它吓跑后会回来看看发生了什么然后被抓住之类。其实这些“傻”的背后都代表着狍子的一些生态特征。就拿走回头路这一条来说吧,狍子在山里会有一些固定活动的场所,一段时间内它会在很小的一个区域活动,这里面有觅食的场所、也有休息的场所。因此当它一般受到惊扰时,并不会逃得很远,躲避到它认为安全的时候,它就会再次出来活动——通常都是进食。而人们往往看到它的时候一般都是在这种进食场所,因此它很快还会回来——于是落入猎人的罗网。
每年被非法猎杀的狍子非常多,它是从东北到华北地区被猎杀最多的中型兽类之一(之二是野猪)。在这些地区的山上你如果看到高度在60-100厘米左右的粗钢丝套子,那就多半是针对狍子的。狍子肉价格持续走高,而很多卖狍子肉的餐馆在被盘问时往往会说是人工养殖的——其实哪有那么多人工养殖的狍子,绝大多数狍子肉的来源都是野外捕捉,这也导致这种动物在很多传统栖息地都已经销声匿迹。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句话用在狍子身上非常合适;在一次郊游中管住自己的嘴,可能就会挽救当地的一只狍子。
歇后俚语
狍子
草原上的狍子——三五成群
傻狍子(骂人的)
-
北条麻妃
北条麻妃,原名白石さゆり,以其高挑的身材以及贵族的气质称霸熟女界,1974年3月26日出生于日本石川县,AV女优。
2024-08-18 -
橘ひなた
橘日向(橘 ひなた)1990年8月12日出生,是日本90后AV女优。 2009年11月出道,已经下马拍了多部步兵。
2023-01-10 -
武藤兰
武藤兰,1980年9月4日b出生,初期曾使用过清水优香的艺名,后名武藤兰,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成濑心美
成濑心美,1989年3月3日出生于日本新潟县,E罩杯,2008年12月以素人身份出道,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波多野结衣
波多野结衣(はたの ゆい),女,1988年5月24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著名日本女演员、AV女优。
202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