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库布其沙漠 编辑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位于黄河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北部边缘,西起杭锦旗巴拉贡,东至准格尔旗,沙漠总长400公里,宽度为50公里,据2022年7月网站显示,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总体趋势是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扩展蔓延,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该地区水质好,有世界最大面积的天然大白柠条林自然保护区,南部边缘有储量丰富的天然芒硝、碱等矿藏。
“库布其”为蒙古语,意思是弓上的弦,因为它处在黄河下像一根挂在黄河上的弦,因此得名,形状为东窄西宽的条状形。据史料记载,库布齐沙漠形成于汉代,库布齐沙漠现在开发了响沙湾、七星湖、神光响沙、恩格贝、夜明沙等景区。
秋季气候温和,是涉足沙漠的好时间。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历史沿革
3 主要景点
4 历史人文
5 相关信息
6 相关信息
基本信息
编辑中文名称:库布齐沙漠
所属国家:中国
门票价格:120.00元
开放时间:全天
最佳游玩季节:夏秋交接之时最佳
规模排名:中国第七大沙漠
地形特点:地势平坦、多河漫滩地和黄河阶地
气候特点:昼夜温差大、干燥少雨
代表景点:沙漠
景区类型:沙漠景观
地理位置:在河套平原黄河“几”字弯里
占地面积:总面积约1.39万平方公里
建议游玩时长:1天
植物类型:禾本、半灌木、碱生、沙生植物
最佳旅行时间:5、6、9、10月
历史沿革
编辑库布齐沙漠
库布齐沙漠东部水分条件较好,属半干旱区;西部降水少,跨入了干旱区。该沙漠区有较好的光、热、水,宜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该沙漠东、中、西部各具特色,中、东部雨量较多,西部热量丰富。中、东部有发源于高原脊线北侧的季节性沟川约10余条,纵流其间,并具有沟长、夏汛冬枯、含沙量大等特点。在流经沙漠的沟川两岸,常有面积不等的沟谷阶地。地下水埋深1~3米,土壤肥力也较高,出现了星罗棋布的绿洲景观,形成较优越的小气候条件。西部地表水很少,水源缺乏,仅有沙日摩林河流向西北消失于沙漠中。沙漠西端和北部的地下水受黄河影响,埋深1~3米,水质较好,也在黄河灌区之内。地形地貌
库布齐沙漠地势平坦,多为河漫滩地和黄河阶地,宜于发展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中、西部条件较差地区
库布齐沙漠
气候环境
库布齐沙漠
地形地貌
库布齐沙漠地势平坦,多为河漫滩地和黄河阶地,宜于发展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中、西部条件较差地区
库布齐沙漠
气候环境
库布齐沙漠
植被特征
库布齐沙漠
自然灾害
库布齐沙漠交通图
响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目前尚未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一些科学工作者进行过考察。有人认为,由于这里气候干燥、阳光长久照射,使沙粒带了静电。一遇外力,就会发出放电的声音。有人曾把这里的部分沙子搬移到其他地方,结果沙子就“哑巴”了。也有人分析,由于晴天阳光照射,水汽蒸发,河面上空可能会形成一道人眼看不到的蒸汽墙。这种“蒸汽墙”与月牙形的沙丘向阳坡正好构成一种天然的“共鸣箱”,产生出共鸣声响。
中国发现的响沙有三处,除“银肯”外,还有宁夏中卫沙坡头响沙和甘肃敦煌响沙。这三处响沙,都位于内陆区。沙丘高大,沙坡背风向阳,沙丘前有水渗出或有流水途经。因此,响沙是沙丘处在特殊地理环境下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
主要景点
编辑库布其沙漠
历史人文
编辑自然因素
位置
不管是哪一种沙源,都为这里形成沙漠准备了物质基础。
自商代后期至战国,气候变得干冷多风,使沙源裸露,并提供了动力条件。因此,可以说,库布其沙漠应是在此期间形成的。这一时期古文化遗址和遗物的罕见,也说明这个时期的生态环境是很恶劣的。
陈林芳在荒漠地貌讲义中提出:荒漠形成,取决于自然与社会两方面的因素:自然因素主要由气候、地质、地貌三个因素作用;社会因素,主要是人为活动破坏草原和森林植被导致平衡失调。
人为因素
库布齐沙漠地区,虽然在白泥窑文化、庙子沟文化期遗址较少,
库布齐沙漠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扬尘、沙尘暴,它们都源于沙漠。沙尘暴连续多次袭击的中国北方地区,更加感到沙漠是个十足的“坏小子”。殊不知,“硬币还有另一面”,沙漠在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可供开发利用的许多宝贵资源,所以人称沙漠浑身都是宝。且不说沙漠底下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藏等这些真宝贝,单说沙漠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且害得人类好惨的大风,它是宝;库布齐沙漠里日日曝晒的强光,是宝;还有太阳能等这些天气气象资源,它们都是无价之宝。曾对世界很多国家开发利用沙漠资源情况进行长期考察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中国执行委员会秘书处国际合作处杨有林处长指出,以色列、美国等不少发达国家都在开发利用沙漠风能、光能和热能等天气气象资源上取得了成功。库布齐沙漠中充足的太阳能也成了主要能源之一。太阳能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太阳能在民用取暖、热水供应或农产品生产应用等方面已十分普及,居民建筑都配置了太阳能供热装置,全国居民生活用热水、取暖、照明等大都通过太阳能解决。农业生产中温室气温调节、灌溉系统和科研观测系统的用电多数已采用太阳能,太阳能还用于农业土壤消毒和病虫害控制。科研人员正在开发太阳能发电,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未来能源发展目标之一,也就是试图通过太阳能的成功开发来解决荒漠开发,特别是荒漠高技术的农业生产对能源的巨大需求。通过对荒漠地区太阳能充足这一优势的充分发挥,以进一步推进荒漠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据介绍中国荒漠地区日照一年大多在70%天以上,多数地方全年日照时数都长达3000小时以上,每天平均都超过8小时,我国西北部的荒漠地区全年平均每平方米的太阳辐射能可达1,500~1,800千瓦时,如利用1平方米的太阳能,全年所获得的热能就相当于烧掉约180~200公斤标准煤。在甘肃敦煌和青海盆地防治荒漠化重点地区建立“太阳能利用”示范工程,规模各为500户,目的是解决由于民用燃料缺乏所出现的乱樵滥砍引起的地表植被破坏。开发太阳能资源,保护和增加人工植被是一条既可行又经济的途径。
相关信息
编辑中科院介入
工作总结
库布齐沙漠
库布齐沙漠中充足的太阳能也成了主要能源之一。太阳能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太阳能在民用取暖、热水供应或农产品生产应用等方面已十分普及,居民建筑都配置了太阳能供热装置,全国居民生活用热水、取暖、照明等大都通过太阳能解决。农业生产中温室气温调节、灌溉系统和科研观测系统的用电多数已采用太阳能,太阳能还用于农业土壤消毒和病虫害控制。科研人员正在开发太阳能发电,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未来能源发展目标之一,也就是试图通过太阳能的成功开发来解决荒漠开发,特别是荒漠高技术的农业生产对能源的巨大需求。通过对荒漠地区太阳能充足这一优势的充分发挥,以进一步推进荒漠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据介绍中国荒漠地区日照一年大多在70%天以上,多数地方全年日照时数都长达3000小时以上,每天平均都超过8小时,我国西北部的荒漠地区全年平均每平方米的太阳辐射能可达1,500~1,800千瓦时,如利用1平方米的太阳能,全年所获得的热能就相当于烧掉约180~200公斤标准煤。在甘肃敦煌和青海盆地防治荒漠化重点地区建立“太阳能利用”示范工程,规模各为500户,目的是解决由于民用燃料缺乏所出现的乱樵滥砍引起的地表植被破坏。开发太阳能资源,保护和增加人工植被是一条既可行又经济的途径。
相关信息
编辑中科院介入
工作总结
库布齐沙漠
有两个站一直连续工作,积累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建立了具有40多万观测数据的信息数据库。12眼地下水动态监测井。土壤与水分化验室,常规仪器齐全、人员固定、操作技术熟练,对试区内的土壤和水分进行长期分析,积累了大量数据,还具有AST-386,AST-486微机2台,并有专人操作,为建立荒漠生态信息数据库提供了便利。
重生之路
亿利集团介入
库布齐人、后来的亿利老板王文彪辞掉当时的政府工作,主动参加招标到下面的盐场当厂长,当时的盐场处于亏损状态,生产状态不好,但是他一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治沙,他让盐场每卖一吨盐就拿出5块钱在盐湖周围种树,5块钱治沙使盐场恢复生产,扭亏为盈,还赚了120w。接下来为了走出去,他又拍板决定修一条穿沙公路,穿沙公路两侧必须植树种草,设置沙障才能防沙侵袭,保证道路畅通。他们用柳条插成网格形状把沙子锁在格子里,然后在沙子里种上了沙蒿。经过了3年的修建终于通车。 他们研发的“沙漠水气法种树技术”用这种方法种不但速度快而且种苗存活率奇高。一开始只是为了生存,后来开始大规模的沙漠治理行动。
2012年亿利企业通过20多年的建设,筑起了一道242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遏制了内蒙古和北京的沙尘,让悬在北京头上的一盆沙变得越来越少。北京大学环境科学院2012年对亿利资源企业进行评估,结果是亿利资源企业库布齐沙漠生态修复和绿化面积为5153km²,控制荒漠化面积1.1万平方公里,25年间在不毛之地上创造了305.91亿元人民币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巨大成就
经过近30年的艰辛治沙,库布其沙漠出现了几百万亩厘米级厚的土壤迹象,改良出大规模的沙漠土地,初步具备了农业耕作条件。
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明显恢复,出现了天鹅、野兔、胡杨等100多种绝迹多年野生动植物,2013年沙漠来了70-80只灰鹤,2014年又出现了成群的红顶鹤。
100多种生物固沙种植方法:如气流法种植沙柳十几秒钟就可以完成,甘草固氮法让沙漠出现了大面积的黑色土壤,这些技术突破了治沙难题,解放了生产力。
1988年,库布其年降雨量不足100mm,2016年,年降雨量达到了456mm;1988年,库布其生物种类不足10种,2016年,生物种类达到了530种;2016年,库布其的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5354元;1988年,库布其植被覆盖率仅有3%~5%,2016年,植被覆盖率达到53%。
30年来,库布其沙漠绿色经济创造了数百亿的生态财富,累计带动了沙区10万多人彻底摆脱贫困。
植被类型
沙漠里植被,要看水分能否长期配合,一般只适宜草和部分灌木级小植被,大型林木则消耗珍稀的水。
光伏产业
固定下来的地区发育到最终阶段会出现很多灌木,这些灌木会越来越多长成一大片,然后超过这片地区的承载力之后就大量死亡,遗留的种子库随后又能继续萌发,重新开始。大概几年一个循环。有时候也会人工砍掉一部分,以控制灌木的规模。所以,沙漠变绿洲其实只是童话,让沙漠不再为害不再扩大同时某种程度上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才是比较实际的追求。
韩国人的爱心林,沙漠里没有那么多水,这种大片大片的树林根本不能存活,有限的水分只能承载有限的植被,人工长期灌溉根本不现实。这就是沙漠治理最大的难处。日本人的方法也无法推广,原因还是水源,他们只不过是选了一个水资源比较丰富的点,搞了点植树造林工程,在真正的沙漠里根本没用,离真正的治沙还远。所以推广之类的说法是无稽之谈。只有达到逐步脱离人工灌溉还能继续发育演替而不再次退化为流沙的程度,这片沙漠才叫真正固定了。日本人的方法在绝大部分真正的沙漠都不适应,说得不客气一点,在真正的沙漠里植树造林搞大型林木,那是饮鸩止渴,必须一直依赖灌溉,消耗当地的地下水,进一步加剧当地沙地的退化,是得不偿失的。
居民介绍
作为一个从小在鄂尔多斯长大的人来说从小到大的感受。小时候春天的时候漫天黄沙暗无天日,沙尘暴过去窗台上床上沙发上一层厚厚的灰尘,感觉就像房子几十年没住了,一刮沙尘暴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我家在库布齐沙漠边缘,出门走不了多远不是沙漠就是马上沙漠化的草地。从上初中开始,也就是06年的时候环境明显有了变化,沙尘暴越来越少,到2015年基本不见,有也是特别小的风沙,这么多年可见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对草原植被修复的好处,而且鄂尔多斯市政府对环境治理的重视是有目共睹的,现在鄂尔多斯植被覆盖率达到近百分之80,而且围绕沙漠也做了不少文章,其中大家可以搜索下亿利资源集团的业务就可以知道,虽然老板王文彪在我们这里口碑不太好,但是单就治理沙漠,做沙漠产业化,为杭锦旗带来的经济收入也是有目共睹的。
世界标本
2015年7月28日,中国第七大沙漠13绿化成果荣获联合国颁发2015年度土地生命奖,中国大力发展沙漠经济治理模式获得世界标本意义,中国亿利资源集团与埃及SEKEM同时荣获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颁发2015年度土地生命奖。
国际论坛
-
北条麻妃
北条麻妃,原名白石さゆり,以其高挑的身材以及贵族的气质称霸熟女界,1974年3月26日出生于日本石川县,AV女优。
2024-08-18 -
橘ひなた
橘日向(橘 ひなた)1990年8月12日出生,是日本90后AV女优。 2009年11月出道,已经下马拍了多部步兵。
2023-01-10 -
武藤兰
武藤兰,1980年9月4日b出生,初期曾使用过清水优香的艺名,后名武藤兰,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成濑心美
成濑心美,1989年3月3日出生于日本新潟县,E罩杯,2008年12月以素人身份出道,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波多野结衣
波多野结衣(はたの ゆい),女,1988年5月24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著名日本女演员、AV女优。
202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