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编辑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沈阳生态所”)是中国科学院“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首批特色研究所试点单位,成立于1954年,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现任党委书记金昌杰、所长朱教君。
截至2021年底,生态所园区占地达135公顷(包括万柳塘园区和辉山分园)、有在职职工40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73人,设有3个研究中心,1个国地联合实验室、3个院级实验室、11个省级实验室和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在不同地带、不同类型地区建有10个野外站,包括4个国家站(同为CERN站),设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4个专业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40余项,出版专著近300部,发表论文11000余篇,授权专利533项。
研究所在森林生态与林业生态工程、土壤生态与农业生态工程、污染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领域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完善和创新应用生态学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聚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与生态安全、黑土地保护-利用与粮食安全、污染环境治理-改善与低碳绿色发展。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历史沿革
3 科研条件
4 科研成就
5 人才培养
6 文化传统
7 机构领导
基本信息
编辑中文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简称:沈阳生态所
研究所地址: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
博士后流动站:2个
硕士点:6个
属性: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2001)
外文名:Shenyang 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成立时间:1954年10月15日
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
博士点:4个
现任所长:姬兰柱
历史沿革
编辑1953年,中国科学院在哈尔滨成立了林业研究所筹备处,以合理开发利用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维护地区生态平衡。
1954年10月,为适应东北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由中国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筹备处、东北土壤研究所筹备处和长春综合研究所农产化学研究室微生物部分合并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
1962年7月,中共中科院党组扩大会议决定,林土所下放归东北分院领导,人员编制及经费等纳入分院计划,由中科院分配指标。
1970年7月15日,林土所下放辽宁省,暂由省科技局领导。当时的辽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毛远新提出按照朝阳农学院搬出城市,插队落户搞科研的模式改造林土所。为避免重蹈朝阳农学院的覆辙,在斗批改中根据当时省科技局意见,在上报给省革委会报告中提出把林土所办成以微生物学为重点的应用生物研究所。
1971年4月8日,林土所归属省农业局领导,后改名为辽宁省林业土壤研究所。
1978年3月1日,辽宁省林业土壤研究所改由中国科学院和辽宁省双重领导。
1987年10月27日,研究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1998年,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步入中国科学院基地型研究所行列。
2001年7月2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
2010年,沈阳生态所根据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总体部署,制定了研究所“一三五”规划。
2015年,按照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的要求和研究所分类改革的统一部署,沈阳生态所成功入选中国科学院“特色研究所”首批试点研究所,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2018年10月,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科研条件
编辑截至2015年年末,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所共有在职职工392人,其中科技人员和科技支撑人员292人,包括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69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95人。沈阳生态所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人,中国科学院 “百人计划”入选者1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青年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此外,沈阳生态所拥有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1个,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1个。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韩士杰、张旭东、崔敏龙、朱教君、贾永锋、方运霆、杨健、白娥、谢凌天、郝广友、赵青、张雪娇
中国科学院国家外专局创新国际团队:“东北典型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与耦合机制”创新团队
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环保型高效肥料研制与应用”创新团队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交叉与合作团队:北方森林火干扰跨尺度研究团队
科研部门
截至2015年年末,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辽宁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此外设有森林生态与林业生态工程研究中心、土壤生态与农业生态工程研究中心、景观生态与区域规划研究中心、污染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5个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森林与土壤生态重点实验室、土壤养分管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科学院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辽宁省陆地生态过程与区域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生态公益林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植物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土壤环境质量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辽宁省肥料工程技术中心
设备资源
截至2015年年末,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要有MAT253同位素质谱仪、Delta plus XP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仪、Quantum XLS气相色谱-串级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串级质谱仪TSQ Access Max、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Mass)、Thermo fisher U3000超高效液相色谱仪、Thermo ITQ 1100™ GC/MS离子阱气质联用仪、Picarro 碳同位素分析仪、DELTA plus XP稳定同位素比例质谱仪、MAT253稳定同位素比例质谱仪(双路)、MAT 253 稳定同位素比例质谱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定量PCR仪、凝胶成像系统、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环境扫描电镜、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仪2、离子色谱仪、氨基酸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稳定同位素比例质谱仪、元素分析仪等仪器设备。
交流合作
截至2015年年末,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与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俄罗斯、瑞士、日本等国家的众多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与中国国内知名高校和相关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科研成就
编辑自1954年建所以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共获得科技成果510项,其中:国家奖30项,省部级奖188项。据院规划战略局发布的监测数据反馈报告(2010.04):“与2004年相比,全院及资环组高质量论文整体呈稳步增长,沈阳应用生态所高质量论文呈持续较大增长趋势”。在Journal of Ecology、Global Change Biology、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griculture & Forest Meteorology、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Journal of Agricultural & Food Chemistry、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等生态、环境和农业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国际期刊上发文量持续增多。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排名,2008年沈阳生态所在环境科学类SCI论文高产机构排名(含国内大学及研究机构)中位列第14位,MEDLINE收录论文位列国内研究机构的第16位,国内论文数位列全国研究机构的第18位,国内论文被引用次数(3124次)位列全国研究机构的第8位。
沈阳生态所知识产权获取情况
年份 | 申请数 | 申请发明 | 授权发明 | 年份 | 申请数 | 申请发明 | 授权发明 |
2000 | 11 | 9 | 6 | 2005 | 49 | 44 | 17 |
2001 | 18 | 15 | 3 | 2006 | 82 | 71 | 20 |
2002 | 21 | 16 | 3 | 2007 | 107 | 98 | 25 |
2003 | 51 | 46 | 4 | 2008 | 109 | 94 | 30 |
2004 | 47 | 44 | 8 | 2009 | 71 | 61 | 24 |
合计 | 148 | 130 | 24 | 418 | 368 | 116 | |
三期(2005-2009)与二期(2000-2004)比较 | 2.82倍 | 2.83倍 | 4.83倍 |
沈阳生态所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明细
序号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和等级 | 年份 | 排名 |
1 | 中国苔藓植物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2008 | 1 |
2 | 长效缓释肥料研制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8 | 1 |
3 | 北方防护林经营理论技术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8 | 1 |
4 | 吉林玉米丰产高效技术体系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9 | 7 |
5 | 土壤重金属污染发生机理与修复原理 | 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2008 | 1 |
6 | 采油污水生物—物化协同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 辽宁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 2006 | 1 |
7 | 长效复混肥添加剂(NAM) | 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2007 | 1 |
8 | 城市适宜树种选择、繁育及应用 | 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2008 | 1 |
9 | 流动分析联用新技术研究 |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2007 | 2 |
10 | 土壤质量演变规律与持续利用 | 江苏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2005 | 2 |
11 | 中国灵芝及其它真菌研究 | 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2006 | 3 |
12 | 辽宁省科技进山增效示范工程 | 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2006 | 6 |
学术期刊
- 《生态学杂志》
《生态学杂志》(月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态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承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刊登生态学领域有创造性,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反映我国生态学的学术水平和发展方向,报道生态学的科研成果与科研进展,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 《应用生态学报》
《应用生态学报》(月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生态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0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刊主要报道应用生态学领域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与科研进展,反映我国应用生态学的学术水平和发展方向,跟踪学科发展前沿,注重理论与应用结合,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与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
编辑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为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博士学位点。根据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已有4个博士学位点和6个学术型硕士学位点及2个专业学位点。设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包括生态学、微生物学、土壤学3个专业站点。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微生物学、环境科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微生物学、植物学、环境科学、森林培育学
二级学科专业学位点:生物工程、环境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教学建设
据2016年5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有在读研究生340人,其中博士生170人、硕士生170人,有在站博士后25人。
研究生奖助学金发放标准
奖助学金类型 学生类别 | 普通奖助金(元/月) | 等级奖学金(元/月) | 助研奖酬金(元/月) | |
博士研究生 | 1000 | 400 | 200 | 生均≥800 |
院专项经费 | 研究所筹措 | 导师筹措 | 导师筹措 | |
硕士研究生 | 400 | 300 | 200 | 生均≥600 |
院专项经费 | 研究所筹措 | 导师筹措 | 导师筹措 |
文化传统
编辑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形象标识寓意
1.三个主色调为绿色但依次渐深、呈“S”形状的图案象征三片树叶,一条土黄色的弧线象征着大地,因此该标志主体构图象征着构建健康、绿色、和谐的生态系统,即该所的科研目标。
2.三片绿色的树叶分别代表该所森林生态与林业生态工程、土壤生态与农业生态工程、污染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三个研究领域及学科方向;三片树叶共同构成的图案,是英文“E”的变形,代表着三个研究方向相互融合、渗透,共同围绕生态学(Ecology)这个主学科开展科学研究;
3.三片树叶共同构成的图案形似一枚火炬,因此主体构图又象征着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一枚火炬,表达了该所夯实基础、稳扎稳打、团结协作、奋发向上,争创世界一流生态学科研机构的坚定信念。
文化活动
2015年7月2日,所工会科技财务支撑分会和农业支会联合组织开展了现代农业技术考察活动,赴沈阳市东陵区祝家沙地沟大杏生产基地进行参观交流。
2015年6月9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农业与科技财务支撑两党支部与其工会分会联合组织前往沈阳市残疾人联合会开展助残活动。
2014年6月26日,所工会科技财务支撑分会、农业分会联合党支部开展了现代农业技术考察活动,赴沈阳市源盛树莓种苗繁育中心——省级树莓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进行参观交流。
2014年6月19日,科技财务支撑党支部与综合办人教党支部赴铁岭市西丰县联合开展“迎七一,送科技”社会实践活动。
机构领导
编辑姬兰柱所长 | 金昌杰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所长 | 朱教君副所长 |
郭秀银副所长 |
以上信息资料来源
历任领导
朱济凡所长(任期1954—1965) | 陶炎所长(任期1977—1980) | 曾昭顺所长(任期1980—1984) |
高拯民所长(任期1984—1987) | 沈善敏所长(任期1987—1994) | 孙铁珩所长(任期1994—2000) |
何兴元所长(任期2000—2008) | 韩兴国所长(任期2008—2015) |
以上信息资料来源
-
北条麻妃
北条麻妃,原名白石さゆり,以其高挑的身材以及贵族的气质称霸熟女界,1974年3月26日出生于日本石川县,AV女优。
2024-08-18 -
橘ひなた
橘日向(橘 ひなた)1990年8月12日出生,是日本90后AV女优。 2009年11月出道,已经下马拍了多部步兵。
2023-01-10 -
武藤兰
武藤兰,1980年9月4日b出生,初期曾使用过清水优香的艺名,后名武藤兰,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成濑心美
成濑心美,1989年3月3日出生于日本新潟县,E罩杯,2008年12月以素人身份出道,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波多野结衣
波多野结衣(はたの ゆい),女,1988年5月24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著名日本女演员、AV女优。
202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