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 编辑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生物化学和科学史学家
李约瑟

李约瑟(英文名: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1900年12月9日-1995年3月24日),出生于英国伦敦,英国人,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剑桥大学。是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科学技术史专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28年起任剑桥大学等校生物化学教授;在1942年到1946年期间担任英国驻华大使馆科学参赞,开始对中国科学史和中医学产生浓厚兴趣,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写下《中国科学技术史》等著作;1968年,在巴黎举行的第12届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上获乔治·萨顿奖章。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的领军人物,李约瑟在多个领域提出了新的见解和理论,为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逝世于1995年3月24日。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人物生平 3 主要成就 4 荣誉表彰 5 社会任职 6 个人生活 7 社会影响 8 人物评价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李约瑟

      外文名: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

      国籍:英国

      出生日期:1900年12月9日

      逝世日期:1995年3月24日

      毕业院校:剑桥大学

      性别:男

      代表作品:中国科学技术史、化学胚胎学(三卷本)、中国古代科学、李约瑟文录、文明的滴定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41)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78)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3)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4)

      出生地:伦敦

      学历:博士

      人物生平

      编辑

      李约瑟李约瑟

      1900年12月9日,李约瑟出生于英国一个基督教知识分子家庭,是家中的独子。他自幼性格内向怕羞,但他是在充满知识的环境中成长的。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就教他写字,还教他做木工活、观察鸟类和欧洲地理、植物分类等知识。他尤其喜欢法国,后来曾游学法国一个学期,法语也是他运用娴熟的一种外语。李约瑟阅读面很广,10岁时就囫囵吞枣般地一次“啃”完了德国弗里德里希·希勒格尔(Friedrich Schlegel)的《历史哲学》原文。

      在家庭朋友、医生约翰·布兰德-萨顿(Sir John Bland-Sutton)的影响下,李约瑟对科学产生了兴趣。通过观摩手术和为父亲的外科手术当助手。他在认识到自己在科学方面的才能和兴趣后,申请学习医学,想成为一名医生。

      求学经历

      1917年10月,李约瑟进入剑桥大学,他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尤其是那些与宗教有关的社团活动。他还负责邀请著名学者前来给医学生做人文科学讲座。这些讲座涵盖的科学史之广,尤其是人类的思想活动如何导致众多的科学试验、思想和理论的产生,给李约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几乎是一入学,李约瑟便放弃了成为外科医生的想法,在他看来,外科医生就是“锯骨头”,太机械,不需要太多的智力。导师建议他改学化学,李约瑟也认为化学比解剖来得有意思。

      1920年李约瑟获得学士学位。而这时,李约瑟失去了父亲。同时他找到了生物化学大家弗里德里希·戈兰德·霍普金斯(Frederick Gowland Hopkins),霍普金斯马上要李约瑟到他的实验室工作。在他的指导和呵护下,李约瑟的学术水平和地位节节上升,在短短几年中便晋升为高级讲师(reader)。

      中年经历

      1923年春天,李约瑟开始与同事多萝茜·迈瑞·莫伊勒(Dorothy Mary Moyle)约会。多萝茜年长李约瑟5岁,是一位研究肌肉的生物化学家。次年9月13日,俩人结为夫妻。

      1924年10月,李约瑟博士论文答辩,凯斯学院将“院士”荣誉作为贺礼,这不但使他在学院拥有一间寝室(那就是著名的K-1),而且可以享受各种特权。不到24岁,李约瑟已经功成名就。

      1930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李约瑟的3卷本专著《化学胚胎学》,更奠定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而且几乎可以肯定,他将取得更大的功名。果不其然,他在1941年当选为英国王家学会会员。

      1937年8月,鲁桂珍和另外两个中国留学生——王应睐和沈诗章——来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鲁桂珍师从李约瑟的妻子。李约瑟几乎对鲁桂珍是一见钟情。根据李约瑟日记的记载,他们一起在剑桥的印度餐馆或最好的意大利餐馆用餐;观看根据赛珍珠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大地》;手挽手地沿着封冻的河边散步;到法国埃弗伦度假。

      在1938年2月的某个晚上,李约瑟与鲁桂珍有了肌肤之亲,地点是凯斯学院的寝室K-1。当时,李约瑟的妻子前去探望家人,而温切斯特的用词“the couple’s ener gies being spent”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完事后,两人躺在床上抽烟。在鲁桂珍的指导下,李约瑟在日记本上用中文写下了他们抽的东西——“香烟”。这是李约瑟第一次写中文。李约瑟端详自己的杰作,说道:“我必须学习这种语言。”接着,鲁桂珍为他取了个中文名字“李约瑟”。由于对社会主义的同情和与鲁桂珍的关系,李约瑟产生了反战的情绪。他在集中精力完成第二本著作——被称为“继达尔文之后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生物学著作之一”的《生物化学与形态发生学》的同时,给英国的报刊写文章,到伦敦参加游行,并出版小册子,支持中国人民。李约瑟周恩来与约瑟

      1964年李约瑟夫妇访华,毛泽东、周恩来等亲自接见。

      1971年,他被选为英国人文科学院院士,是仅有的几位同时是英国人文科学院院士和王家学会会员的科学家。

      1970年代中期,年已70多岁的李约瑟又迷上一位加拿大的华人女子时学颜(H.Y.Shih),并有过短暂却炽热的交往,他甚至想停妻再娶。但是,李大斐与鲁桂珍两人以“妻妾同盟”(concert of the concubinage),击退了时学颜,保住了他们的三角关系。

      1979年,李约瑟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主讲了“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

      1983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1991年,鲁桂珍去世后,李约瑟又写信给这位时女士和其他两位女士求婚,但都遭到拒绝。

      1992年,英国女王更授予他国家的最高荣誉——荣誉同伴者(Companion of Honour)勋衔,这是比爵士更为崇高的勋号。

      人物逝世

      1995年3月24日20时55分,李约瑟逝世。

      主要成就

      编辑
      • 科研综述

      李约瑟教授发表科学论文300多篇(生物化学和科学史约各占一半)、学术著作约50种,其重要的代表作有两种:一是1931年发表的《化学胚胎学》三大卷,创立了这门分支学科。另一是作为总设计师、组织者和主要撰稿人于1948年开始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拟出7卷34册,已出19册。

      李约瑟认为丝绸之路上传播的不只是丝绸、陶瓷、茶叶等物品,还有科学技术。李约瑟列举了除了众所周知的火药、指南针、造纸与印刷术四大发明,还包括被中国人所忽略的水车、石碾、水力冶金鼓风机、活塞风箱、缫丝机、独轮车。而同一时期由西向东传播的重要技术,李约瑟只提到了四项:螺丝钉、液体压力唧筒、曲轴、发条装置

      李约瑟著作1942年,李约瑟受英国文化委员会的资助来到中国,支援抗战中的中国科学事业。行程遍及中国的十多个省,他访问了300多个文化教育科学机构,接触了上千位中国学术界的著名人士。李约瑟在英国阿斯得波研究所将世界最新科学研究资料信息制成微缩胶卷,躲过日寇搜查,赠送给中国科学家,设法帮助中国与世界建立信息联络,并为中国科研机构在国外采购了急需的器材设备,亲自组织英国皇家空军运到中国。李约瑟于1944年12月在伦敦作了《战时中国的科学与生活》的广播演讲,以不懈的努力为中国呼吁国际援助,促使英国文化委员会给予中国大批物资援助。同时,他还将中国科学家的文稿送到西方出版,并出钱资助中国学者到英国讲学。

      • 学术论著
      1932年《生物化学与形态发生》
      1931
      《化学胚胎学》(三卷本)
      1948年《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即《中国科学技术史》)
      2001年《中国古代科学》

      表格资料来源:

      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根据2013年01月《光明日报》显示,李约瑟将三名中国留学生王应睐、沈诗章和鲁桂珍培养成博士 。

      学术交流

      1979年,李约瑟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主讲了“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

      荣誉表彰

      编辑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41),英国学术院院士(1971),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78),美国艺术和科学院外籍院士,丹麦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

      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曾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3),英国女王授予的荣誉勋爵(199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爱因斯坦金奖(1994)等。

      2009年,与白求恩、斯诺等人一起被评为“中国缘·十大国际友人”之一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41年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英国皇家学会

      1968年

      萨顿奖章

      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

      1971年

      英国学术院院士

      英国学术院

      1973年

      儒莲奖(法语:Prix Stanislas Julien)

      法兰西文学院

      1978年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

      1983年

      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香港中文大学

      1992年

      荣誉同伴者(Companion of Honour)勋衔

      英国女王

      1994年

      爱因斯坦金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94年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美国艺术和科学院外籍院士

      美国艺术和科学院

      丹麦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丹麦皇家科学院

      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

      国际科学史研究院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1974年—1977年

      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科学史分会主席

      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后

      英中了解协会会长

      个人生活

      编辑

      李约瑟,字丹耀,号十宿道人、胜冗子,原名约瑟夫·尼达姆

      感情生活

      1923年春天,李约瑟开始与同事多萝茜·迈瑞·莫伊勒(Dorothy Mary Moyle)(中文名李大斐)约会。多萝茜年长李约瑟5岁,是一位研究肌肉的生物化学家。1924年9月13日,俩人结为夫妻 。

      1970年代中期,70多岁的李约瑟又迷上一位加拿大的华人女子时学颜(H.Y.Shih),并有过短暂却炽热的交往,他甚至想停妻再娶。但是,李大斐与鲁桂珍两人以“妻妾同盟”(concert of the concubinage),击退了时学颜,保住了他们的三角关系 。

      李约瑟基本上遵守了西方一夫一妻制,与妻子李大斐相敬如宾60余年,在她生病时不离不弃。但同时,他又与他的中国学生兼助手鲁桂珍相爱50余年,直到妻子去世后,89岁的李约瑟和84岁的鲁桂珍结为夫妻。后来三人分别葬于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的同一棵菩提树下。

      1991年,鲁桂珍去世后,李约瑟又写信给时学颜和其他两位女士求婚,但都遭到拒绝。


      家庭生活

      李约瑟出生于一个基督教知识分子家庭,是家中的独子。小时候他父亲就教他写字,还教他做木工活、观察鸟类和欧洲地理、植物分类等知识。在家庭朋友、医生约翰·布兰德-萨顿(Sir John Bland-Sutton)的影响下,李约瑟对科学产生了兴趣。通过观摩手术和为父亲的外科手术当助手。他在认识到自己在科学方面的才能和兴趣后,申请学习医学,想成为一名医生。

      社会影响

      编辑

      “李约瑟问题”正式提出以后,在国内和国际上引起热烈的讨论。不过大量资料表明,类似的问题和讨论早已出现,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可以说,李约瑟不过是以中国科技史的西方专家这一独特身份重提这一问题,使这一问题更为引人注目。关于该问题早已有之的一个最好例证是,爱因斯坦在李约瑟正式表述此问题之前就讨论了此问题,并给出他自己的解答,而李约瑟后来得知后给予反驳。另一个有力的例证是,李约瑟正式提出此问题的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参考资料中包括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而冯友兰在这本书中包含了他在《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中所表达的观点。有资料表明,李约瑟读过冯友兰这篇文章并持有不同看法,而这正是他最初思考“李约瑟问题”的诱因之一。(参阅王钱国忠编:《李约瑟画传》)当然,不容否认的是,李约瑟对这一问题赋予了一定的新涵义。其新在哪里,是对还是错?“李约瑟问题”和先前的类似问题之间是何关系?

      吴晓波在《李约瑟难题到底难在哪里》写道,“李约瑟在研究中发现,由于中国关于技术的发明主要起于实用,往往知其然而不深究其所以然。若与西方相较,中国许多技术发明的背后,缺少了西方科学史上的特殊精神,即长期而系统的、通过数学化来探求宇宙的奥秘。所以中国史上虽有不少合乎科学原理的技术发明,但并未发展出一套体用兼备的系统科学。”

      李约瑟难题引发了关于中国为何被西方社会的科学和技术超越的争论。但是,该难题本身的前提就有疑问,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并未高于西方,特别是科学,中国没有产生逻辑化的、系统的科学体系,只有零散的科学知识,偏重技术,缺乏理论研究。爱因斯坦就明确表示,由于中国既没有产生形式逻辑也没有产生实验方法,中国是不可能产生科学的。一些中国学者也指出,李约瑟对中国的科学技术过度拔高。

      人物评价

      编辑

      李约瑟作为最伟大的汉学家之一,创立了科技汉学新流派,打通了古今中西以及科学与人文的壁垒,堪称天下达人。回顾他的一生,你会感慨,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最好融合其实是体现在人的身上

      《自然》(Nature)杂志对李约瑟的评价是,“在20世纪,没有哪位学者像李约瑟一样,改写了人们的脑海中的固有观念,他把中国过去1500年的历史描绘、梳理,如画般清晰。”

      1995年李约瑟逝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为他出版传记《李约瑟:20世纪的文艺复兴人》中写道:“这个人身体很好,高大魁梧,会骑马,在中国内地做了一些旅行,最远到过甘肃敦煌一带。在各地城乡他了解到一些传统技术,比如在农村看到很多水车,在乡下看到炼铁的。他搜集了好多资料,为他日后研究中国古代科学史提供了基础。”

      2008年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发表“中国发明的疑问——《那个热爱中国的人》”中写道:“李约瑟,改变西方对中国文明落后评价的人”。

      2008年《南方周报》发表文章称:“李约瑟的仗义和丰功,值得每一个华人感戴和铭记”。

      李约瑟对中国科技史的研究,改变了西方世界对中国文明落后的评价

      李约瑟的学识胆略、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对中英科学交流事业的贡献令中国人民仰慕

      李约瑟一生著作等身,被誉为“20世纪的伟大学者”“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自贡方志 评)

      词条标签:
      • 宮沢ちはる

        宮沢ちはる(Miyazawa Chiharu),出生于1996年05月11日。 三围: n/a,罩杯: n/a,日本女优。

        2023-09-19日本女优
      • 翔田千里

        翔田千里,一位比较有人气的熟女女优。在熟女大军中,她长的比较漂亮,虽然年近四十,但是看起来还是挺年轻可爱的。

        2023-01-07日本女优
      • 三宫椿

        三宫椿(三宮つばき)出生于1998年05月03日,出道于2020年07月,G罩杯的巨乳和短发的造型,get到很多人的萌点吧。

        2023-01-07日本女优
      • 北条麻妃

        北条麻妃,原名白石さゆり,以其高挑的身材以及贵族的气质称霸熟女界,1974年3月26日出生于日本石川县,AV女优。

        2024-08-18
      • 橘ひなた

        橘日向(橘 ひなた)1990年8月12日出生,是日本90后AV女优。 2009年11月出道,已经下马拍了多部步兵。

        2023-01-10
      • 武藤兰

        武藤兰,1980年9月4日b出生,初期曾使用过清水优香的艺名,后名武藤兰,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成濑心美

        成濑心美,1989年3月3日出生于日本新潟县,E罩杯,2008年12月以素人身份出道,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波多野结衣

        波多野结衣(はたの ゆい),女,1988年5月24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著名日本女演员、AV女优。

        2023-01-07
      推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