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金丝猴 编辑
滇金丝猴(拉丁学名:Rhinopithecus bieti英文名:Black Snub-nosed Monkey),灵长目猴科,是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EN(濒危)。
滇金丝猴身体较四川金丝猴稍大,尾相对较短,略等于体长,但比较粗大。身体背面、侧面、四肢外侧,手、足,和尾均为灰黑色。在背面并具有灰白色的稀疏长毛。颈侧、腹面、臀部及四肢内侧均为白色。栖息于海拔3300-4100米 左右的高山暗针叶林带。为多雄多雌的混合群体,有社群等级行为。主食针叶树的嫩叶和越冬的花苞及叶芽苞,也食松萝和桦树的嫩枝芽及幼叶,分布于澜沧江与金沙江之间云岭山脉主峰两侧的高山深谷地带,包括云南德钦、维西等县,以及西藏芒康县境内。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物种起源
3 形态特征
4 生活习性
5 分布范围
6 繁殖饲养
7 动物保护
基本信息
编辑中文学名:滇金丝猴
种:滇金丝猴
亚科:疣猴亚科
亚目:类人猿亚目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门:脊索动物门
拉丁学名:Rhinopithecusbieti
体重:9.00-17.00kg
命名年代:1897年
同义学名:Pygathrix roxellana bieti
纲:哺乳纲
属:仰鼻猴属
科:猴科
目:灵长目
亚纲:真兽亚纲
界:动物界
体长:51.0~83.0cm
命名者:Milne-Edwards
别名:云南仰鼻猴、反鼻猴、黑金丝猴、黑仰鼻猴
保护级别:濒危(EN) IUCN标准;CITES附录Ⅰ物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物种起源
编辑滇金丝猴
2014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对一只雄性川金丝猴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结合功能实验和宏基因组分析,揭示了灵长类植食性适应的分子机制,并阐明了金丝猴属的起源和演化历史。该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11月2日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上。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通过对一只雄性川金丝猴146倍覆盖度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并以30倍覆盖度对3个相关物种滇金丝猴、黔金丝猴和缅甸金丝猴进行了重测序。研究证实了北部物种(川金丝猴和黔金丝猴)与喜马拉雅物种(滇金丝猴和缅甸金丝猴)约在160万年以前发生了分化;北部物种形成时间约在62万年前,喜马拉雅物种形成时间约在15万年前。
历史演化仰鼻猴属发生在距今100多万年前的更新世时期的中国秦岭地区,一般认为金丝猴的起源与欧亚晚中新世至上新世时期的中猴(一种古老的疣猴)和来自于欧洲的Doliehcpithecus有关。
仰鼻猴最早是分布在横断山脉的一个种,后来由于地质变化发生生殖隔离而演化出4个种,这些物种隔离发生于2.5万年前,由于隔离的时间较短,这些中并不是完全种。依照不同的生态特点,进入高海拔生存的滇金丝猴称为进化上先进种,而越南金丝猴相对最原始,川金丝猴与黔金丝猴亲缘较紧,黔金丝猴相对较原始。
滇金丝猴
1897年,著名的法国动物分类学家米尔内·爱德华兹(Milne-Edwards)对这些标本进行了分类研究,对这一物种给出了完整的科学描述。为了纪念比埃特在采获标本时所给予的帮助,米尔恩·爱德华按照林奈创立的双名命名法,将该物种定名为:Rhinopithecus bieti。从此,这一物种便在地球上的物种库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滇金丝猴的模式标本于1871年采于云南德钦阿墩子,现收藏在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
但从1897年以后,滇金丝猴在它的产地杳无音信了,很多人都认为它已经灭绝。
中国科学家对滇金丝猴的研究是1960年以后开始的,在1960年,动物学家彭鸿绶教授偶然地在云南德钦的畜产公司看到了滇金丝猴的皮,意外的证实这个神秘物种仍然存在。直到1962年,中国学者在野外考察中才又发现了它的踪迹。真正对该物种的实地科学考察则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那次才首次获得三个完整的标本,从而揭开了它那神秘的面纱。1979年中国动物学家终于在野外考察中亲眼见到了野生的滇金丝猴种群的活动情况。
从20世纪八十年代始,滇金丝猴保护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于1983年建立了第一个滇金丝猴保护区——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而拉开了对这一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行动序幕。这些行动极大地推动了滇金丝猴的保护,
1992年夏天,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龙勇诚和美国加州大学博士柯瑞戈(Craig Kirkpatrick)在白马雪山深处一个叫崩热贡嘎的地方建立了营地,对滇金丝猴进行了3年的野外研究。1993年5月,摄影师奚志农跟随考察小组以其深入滇金丝猴的活动区域,由于滇金丝猴的活动范围很大,拍摄活动历尽艰辛,终于在3个月后等待到机会,在200米的距离内,拍摄到了滇金丝猴,这是最早的滇金丝猴影像资料。
此后几十年来中国科学家前赴后继的科研努力及各种媒体的宣传报道,其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得到了世人的认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它成为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吉祥物之后,滇金丝猴的知名度急剧上升。中国政府已经把“金丝猴保护工程”列入其十五个野生动植物专项保护工程之中。
形态特征
编辑滇金丝猴
初生的幼仔全身的被毛为浅黄色,两眼大而有神,四肢的指(趾)尖都是红色,尤其美丽的是口唇呈樱桃红色,就像涂了口红的少女一般。在云南,当地人也叫它雪猴或白猴,这可能是因为它生活在高山积雪地带,或者是由于它的幼仔全身为浅白色的缘故。另外,产地的藏族同胞叫它“知解”,白族同胞叫它“白疣”,都是有羊膻味的大白猴的意思。
生活习性
编辑群栖生活,滇金丝猴的猴群不大,多为20-60只,尚未发现有150只以上的大群。为多雄多雌的混合群体,有社群等级行为。一个家庭常由一只雄性和2-3个雌性及若干幼仔组成。无明显的季节性的垂直迁移现象。活动范围与猴群大小有异,约20-133.4平方米,其平均密度为1.12-2.5只平方米。
食物习性
主食松萝针叶树的嫩叶和越冬的花苞及叶芽苞,也食松萝(一种树挂地衣,Bryoria nepalensis)和桦树的食植物嫩芽及幼叶,7、8月还吃箭竹的竹笋和嫩竹叶,冬季也吃漆树的果子。
栖息环境
滇金丝猴
栖息地属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以及次生性的针阔叶混交林等四个植被类型,随着季节的变化,它们不向水平方向迁移,只在栖息的环境中作垂直移动。
分布范围
编辑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南缘横断山系的云岭山脉当中,澜沧江和金沙江之间一个狭小地域 。面积约20,000平方公里,向北延伸到西藏境内的宁静山脉,包括云南德钦县、维西县、丽江、剑川县、兰坪、云龙县等县,以及西藏芒康县境内。
繁殖饲养
编辑滇金丝猴多是在7-8月出生的,由于栖息地高海拔季候晚的原因,要比川金丝猴产仔迟2-3月。滇金丝猴繁殖率很低,雌性大约3年繁殖1次。每年11月中旬所观察到的猴群中,成年雌猴几乎都抱有幼仔,且大小都比较整齐,据其形态,估计大多是在7-8月出生的。
是典型的一夫多妻制,成年雄猴和雌猴比例约为3:1,这种小家族为基本繁殖单位。同时,也存在游离在小家族(之外的、全由单身汉组成的 "全雄"亚组,它们是在争夺交配权过程中的失意者和那些尚未完全成年小伙子们。雌猴两年生一胎,孕期约为7个月。
动物保护
编辑滇金丝猴
2013年8月7日,中法生物学家联合考察团在经过多天的实地考察和分析研究后对记者透露,中国的滇金丝猴数量已增至3000多只。
生态影响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的滇金丝猴分布区域广泛,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才逐渐退缩到云南与西藏交界的一隅,终年生活在冰川雪线附近的高山针叶林带。这里坡陡崖深,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已查明滇金丝猴自然种群仅存13个,约1000-1500只,它们活动在金沙江与澜沧江夹峙的云岭山脉,行政区划是西藏的芒康,云南的德钦、维西、兰坪和丽江等五县境内“已极度破碎的高寒冷杉林带之中”,分布面积约两万平方公里。这些自然种群处于彼此隔离的状态,呈岛屿状分布,各群体之间无法进行基因交流。滇金丝猴已经到了灭绝的边缘。保护生物学认为,有一类物种叫做“关键种”,它在生态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关键种的兴衰直接影响着系统中其它物种的兴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往往是植物。例如在云岭山脉的关键种就是云杉和冷杉,它关系到林中无数物种的生存,包括滇金丝猴。所以,一旦这两个树种毁灭,必将导致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分崩离析。
濒危原因
当云岭山脉凶猛的食肉动物相继灭绝和濒临灭绝的时候,滇金丝猴的天敌,便只剩下最危险、最可怕的“人”了。由于森林不断被砍伐,滇金丝猴的栖息地正在加速破坏,往昔连成一片的大森林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呈弧岛分布。13个滇金丝猴的自然种群相互隔离,各猴群之间不可能进行基因交流,造成近亲繁殖,种群退化。又由于滇金丝猴分布区内居民有藏族、傈僳族、彝族、纳西族、白族、普米族等众多少数民族,他们多有传统的狩猎习惯,其中尤以傈僳族的狩猎风俗为甚。而滇金丝猴这一濒危物种,对于猎杀的承受力极小。专家认为,滇金丝猴与长臂猿的情况类似,每百只在1年内的损失,不得超过1个雌性个体和1个幼体,方能保证该种群的发展,因而偷猎者是其生存面临的最大威胁。
保护措施
1993年建立了以保护滇金丝猴为主的芒康自然保护区。巴美是一座森林孤岛,只有40平方公里,四周全是荒山秃岭。2013年不到50只,这些年的种群数量一直呈负增长。在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内,保护区面积19万公顷。根据滇金丝猴的种群分布及活动范围,需要调整和扩大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区划面积,并建立新保护区的保护站。随着国家林业局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云南省已先行一步,将500多万公顷森林列入该工程项目之中。德钦县政府也作出决定,自1998年起,全县停止商业性采伐,并将境内全部滇金丝猴的栖息地都划入自然保护区。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濒危(EN)。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级保护动物。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一级生效年代:1989。
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濒危生效年代:1996。
2019年7月15日,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成立。
保护目的与意义
滇金丝猴的保护价值和意义受其旗舰物种和分布区域属性,及其自身的生物属性包括复杂的重层社会组织和特化的食性等因素决定,同时更应该由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或功能决定。因此,可从旗舰物种作用、高纬度和高海拔极端环境的生态适应、重层社会组织、特化的食性和生态功能等角度来了解保护滇金丝猴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滇金丝猴作为中国三江并流区旗舰物种,在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上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滇金丝猴作为灵长类适应温带高海拔极端环境的模式动物,其保护与研究对于动物适应极端环境和进化机制具有重要价值。
第三,滇金丝猴复杂的重层社会组织研究对人类社会的起源、维持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从生态功能视角开展滇金丝猴的保护呼吁对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五,滇金丝猴保护对中国灵长类的保护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
北条麻妃
北条麻妃,原名白石さゆり,以其高挑的身材以及贵族的气质称霸熟女界,1974年3月26日出生于日本石川县,AV女优。
2024-08-18 -
橘ひなた
橘日向(橘 ひなた)1990年8月12日出生,是日本90后AV女优。 2009年11月出道,已经下马拍了多部步兵。
2023-01-10 -
武藤兰
武藤兰,1980年9月4日b出生,初期曾使用过清水优香的艺名,后名武藤兰,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成濑心美
成濑心美,1989年3月3日出生于日本新潟县,E罩杯,2008年12月以素人身份出道,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波多野结衣
波多野结衣(はたの ゆい),女,1988年5月24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著名日本女演员、AV女优。
202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