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 编辑

中国两院院士、力学专家
张维

张维(1913年5月22日-2001年10月4日),出生于北京市海淀区,汉族,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柏林高等工业学院,固体力学家、教育家,两院院士,民盟成员,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深圳大学校长。

张维主要研究壳体理论和应用领域,致力于发展中国工程教育和科技事业。1944年首创圆环壳渐近解的成果享誉国际学术界,此后在带有顶点奇异点的旋转对称壳体问题的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提高了清华大学办学水平和声誉、创建深圳大学、筹建和发展中国的工程力学专业等。主编作品有《壳体文献汇编》《力学丛书》和《世界力学名著译丛》等。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10月4日张维因病去世。

陆士嘉是张维妻子。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人物生平 3 主要成就 4 荣誉表彰 5 社会任职 6 个人生活 7 轶事典故 8 人物评价 9 人物纪念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张维

      代表作品:壳体文献汇编、力学丛书、世界力学名著译丛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荣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中国工程院科学技术奖

      主要成就:板壳静
      动理论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北京

      毕业院校: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柏林高工

      担任职务: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配偶:陆士嘉

      性别:男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13年5月22日

      逝世日期:2001年10月4日

      研究领域:弹塑性力学

      学历:博士

      外孙:高晓松

      人物关系:张图(父亲)

      人物生平

      编辑

      1913年(中华民国二年)5月22日,张维出生于北京市一个税务职员家庭。父亲张图是旧京师译学馆的学员,清末民国初年供职河南安阳县税务局,并兼任家庭教师。张维出生后两年,其父便溘然长逝,仅靠父亲的积蓄及兄长的工资维持生活,家境清寒。

      1915年(中华民国四年),张维出生后2年,其父便溘然长逝,仅靠父亲的积蓄及兄长的工资维持生活,家境清寒。

      张维张维

      1918年他5岁入北京小学,11岁考入 北京四中,15岁转考至天津 北洋大学预科。

      1929年16岁考入 唐山交通大学(现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当时学校名为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以 罗忠忱、 顾宜孙、 黄寿恒为代表的唐山交大一代名师正值盛年,又有 朱物华、 刘仙洲、 华凤翔、 张正平、 张伯声等著名教授在校执教,使得 西南交通大学成为当时最为著名的工科学府之一。张维醉心于数学与物理学,而数学尤为突出。大学期间学业卓尔不群。

      1933年20岁弱冠之际,便以优异成绩毕业于 唐山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结构工程),获工学士学位。他的同班同学(唐山交大 1933 届)五十余人中有美国工程院院士 林同骅,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 严恺、 刘恢先等人。

      大学毕业后,张维被分配到当时仍在向西延伸的、贯通东西的铁路大动脉 陇海铁路实习,辗转于潼关至西安的潼西段工地,在华阴、坝桥协理铁路施工。

      工作未及经年,便应母校之召,于1934年4月回到母校 唐山交通大学(现 西南交通大学),任结构力学与结构工程助教。在这期间,他开始与力学结下不解之缘。1933至1934年,美国公布了新版的铁路桥梁规范,张维查阅了大量力学著作和文献,撰写了对该规范内容力学理论根据的探讨论文。该篇论文以其独特的见地在中英庚子赔款留学的报考与录取过程中,受到主审教授的高度评价。

      1937年,张维以优异的考试成绩作为第5届中英庚子赔款公费生,留学英国。他怀着“科学救国”的信念,于9月中旬抵达伦敦,在当时颇有声望的 帝国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A.J.S.皮怕德(Pippard)教授指导下学习,一年后即获帝国理工学校文凭(DIC)。这一年的寒假,为了求索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深入的工程知识,他跨过 英吉利海峡到德国进行考察。他对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学校F.特尔克(Tolke)教授的壳体理论研究很感兴趣,并见到壳体理论将会在 固体力学和结构工程研究中大放异彩,决定赴德国学习。经过一番周折,终于获准于1938年7月到柏林高等工业学院(今 柏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工程力学教研室,在特尔克教授指导下进行壳体理论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只好继续留在德国。1941年与留学德国的陆士嘉(著名流体力学专家、航空学家)女士结为伉俪。

      1942年2月,任柏林高等工业学校工程力学教研室助教,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完成了隧道应力分析与弹性波石油勘探等项研究。

      1944年10月,他以优秀的成绩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张维在论文中利用特尔克导出的方程,采用渐近方法与贝塞尔函数,在国际上最先解决了圆环壳受任意旋转对称载荷作用下的 应力状态求解问题。由于当时中国小丰满水电站大型水轮机是由 瑞士埃舍尔-维斯机械厂(Escher-Wyss Maschinen-buu Fabrik)设计和生产的,张维为了掌握祖国工程建设需要的先进技术,通过各种渠道同该厂联系,终于在1945年9月获准移居瑞士,在当时很有名的埃舍尔-维斯机械厂研究部任研究工程师,从事旋转机械中的叉管、圆盘叶片的研究工作,同时等待回国的时机。

      回国之后

      1946年5月,在得知可以回国的消息之后,张维商得厂方同意,毅然中止了合同,不等银行解冻,带着身边仅有的一点钱,在中国驻巴黎使馆的帮助下,全家三人从 马赛港坐船,途经西贡、香港,历经艰辛,回到祖国的上海。他回国后,先后受聘于 同济大学、北洋大学,

      1947年,受聘于 清华大学,与已在清华执教的 钱伟长分担全校的力学课程教学。他先后讲授过材料力学、高等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塑性力学以及板壳理论等课程。

      1951年起,由于高校院系调整和发展的需要,张维开始担任行政、教学与科研管理工作。

      1952年,他担任三校(清华、北大、燕京) 建设委员会工程处负责人,

      1954年任清华大学建设委员会主任,为三校和清华的基本建设作出了贡献。1952年到1956年,他担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任。

      1955年,张维被选为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6年,按照国家和学校的规划,清华筹建了一批新专业。

      1958年,他筹建了工程力学数学系,并任第一任系主任。1957年以后,张维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先后分工主管教学与科研,直至1966年“ 文化大革命”。

      1962年到1984年期间,他担任教育部工科力学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力学学科组织长。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张维受迫害达数年之久。1976年春他主动提出离开领导岗位到校工厂参加劳动。

      文革之后

      张维张维

      1977年张维重新回到了清华大学副校长的工作岗位。

      1983年,他受国家教委的任命,出任 深圳大学首任校长。他不顾古稀之年,一年八次往返于深圳、北京之间。为了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到深圳大学任职、任教,他不辞劳苦,不避寒暑,多次登门求贤,使许多专家为之感动。他率先对学生实行勤工助学制度,对教职工聘任、系科设置、教学计划等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和其他校领导一起,为建成深圳大学作出了贡献。

      1956年,张维参加制定了我国十二年科学远景规划,并任土水建组组长。

      1962年,他又参加制定了十年科学发展规划,担任科学发展规划的力学组副组长,与 郭永怀、 刘恢先等专家一起倡议,并第一次把抗爆抗震问题列入国家规划。

      1978年,他又参加了八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任理论和应用力学组常务副组长,为我国工程力学学科的发展作出努力和贡献。

      1980年到1987年,他连任两届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力学学科组组长。1987-1990年又担任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1994年,中国工程院建立,他又被选为首批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年10月4日,逝世。

      主要成就

      编辑

      张维张维

      科研综述

      科学研究方面,张维在圆环壳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开创性的研究工作。1944年,首次求得环壳在旋转对称荷载下的应力状态的渐近解。在从事弹塑性力学、板壳理论及结构工程的研究,特别是圆环壳、弯管的强度、屈曲、振动及其工程应用,核电站管道系统、快中子增殖堆主钠池的结构完整性与安全评价的研究工作,运用解析法、半解析数值法、数值计算、力学试验等方法对具有较强工程背景的结构进行强度、稳定性分析。还从事“美国及欧洲主要高级的高等工程教育发展史”的研究以及“壳体文献数据库”的整理工作。

      张维在弹塑性力学、板壳理论及结构工程特别是圆环壳、弯管的强度、屈曲、振动及其工程应用、核电站管道系统、快中子增殖堆主钠池的结构完整性与安全评价等方面造诣极深。

      张维创造性地运用解析法、半解析数值法、数值计算、力学试验等方法对具有较强工程背景的结构进行强度、稳定性分析。

      张维从事“美国及欧洲主要高级的高等工程教育发展史”的研究以及“壳体文献数据库”的整理工作。

      成果奖励

      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工程院科学技术奖等。

      著作作品

      时间名称作者期刊
      1988工程力学要为中国经济建设服务张维力学与实践,10(3):43—45
      1982浅谈工程力学的任务与教育张维力学与实践,4(1):56—57
      1985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几点想法张维百科知识,(6):2—5
      1986浅谈美国高等工程教育张维科技导报,(1):65—68
      1986国外力学与工程教育张维力学与实践,8(3):2—17
      1988工程、工程教育与经济发展张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1—7

      人才培养

      教育成果

      1947年秋来到清华园开始从教生涯,他先后讲授过材料力学、高等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塑性力学以及板壳理论等课程。 张维通过授课,指导毕业班学生、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科研,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他作为清华的一位领导者对学校办学思想形成起了重大作用。

      荣誉表彰

      编辑

      张维张维

      1996年 : 第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1988年 : 德国大十字勋章

      1987年 : 联邦德国洪堡基金会奖章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中国工程院科学技术奖

      社会任职

      编辑

      1962至1984年期间,他担任教育部工科大学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力学学科组组长。

      1980年到1987年,他连任两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力学学科组组长。

      1983至1987年,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主席。

      1956至1984年,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1957至1982年,任中国力学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

      1979年以前,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之后连续两届被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在国际活动中,任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委员。德国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国际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国际工程教育》杂志编委、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法国里昂中法学院通信委员、德国应用数学与力学学会会员、世界工程师协会联合会副主席。

      1980至1987年,连任两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力学学科组组长。

      个人生活

      编辑

      张维一家张维一家

      1913年5月22日张维出生于北京市一个税务职员家庭。父亲张图是旧京师译学馆的学员,清末民国初年供职河南安阳县税务局,并兼任家庭教师。

      1915年张维出生后2年,其父便溘然长逝,仅靠父亲的积蓄及兄长的工资维持生活,家境清寒。

      轶事典故

      编辑

      张维张维

      设计纪念碑

      在 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镜湖宾馆左侧,有一个“思源”纪念碑,这是西南交通大学北京校友会于1996 年,为祝贺学校百年校庆设立的。这个纪念碑是由张维设计的,花岗岩石碑正面和右侧打磨得规整而光滑,石头的背面只有一部分稍加雕琢,左侧部分则呈现这块花岗石的原始粗糙状态。这体现了他对交大的育人思想的体会,既要对学生立规矩,成方圆,对学生要按标准严格要求,打磨成器,又不要抹煞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发展。

      人物评价

      编辑

      张维张维

      张维院士为人与为学的优秀品质是留给大家的宝贵财富。(清华大学副校长岑章志评)

      母校为表达对张维院士的深深怀念之情,特别树立雕像,激励一代又一代交大人,努力以张维院士为楷模,发扬爱国至上、爱校如家的优良传统,秉持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办学传统,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顾利亚评)

      师生们都将学习张维学长孜孜不倦、严谨治学、爱国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先生的高尚品格为榜样,继承发扬我校土木先辈的光荣传统,抓住土木发展的历史机遇,不断努力进取、开拓创新,为建设一流的土木工程学院而奋斗。(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钱永久评)

      不卑不亢、实事求是、量力而为、知足常乐”。(张克澄评)

      表示,张维具有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献身教育的执著追求,以及宽厚仁爱的大师风范。(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评)

      人物纪念

      编辑

      张维张维

      2013年12月18日上午,时值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著名校友张维诞辰100周年之际,在犀浦校区1号教学楼侧,张维院士纪念雕塑正式揭幕落成。出席仪式的有张维院士之子张克澄及其夫人, 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岑章志, 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顾利亚、副校长蒲云,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钱永久,雕像设计者、艺术与传播学院教授徐伯初等。

      词条标签:
      • 宮沢ちはる

        宮沢ちはる(Miyazawa Chiharu),出生于1996年05月11日。 三围: n/a,罩杯: n/a,日本女优。

        2023-09-19日本女优
      • 翔田千里

        翔田千里,一位比较有人气的熟女女优。在熟女大军中,她长的比较漂亮,虽然年近四十,但是看起来还是挺年轻可爱的。

        2023-01-07日本女优
      • 三宫椿

        三宫椿(三宮つばき)出生于1998年05月03日,出道于2020年07月,G罩杯的巨乳和短发的造型,get到很多人的萌点吧。

        2023-01-07日本女优
      • 北条麻妃

        北条麻妃,原名白石さゆり,以其高挑的身材以及贵族的气质称霸熟女界,1974年3月26日出生于日本石川县,AV女优。

        2024-08-18
      • 橘ひなた

        橘日向(橘 ひなた)1990年8月12日出生,是日本90后AV女优。 2009年11月出道,已经下马拍了多部步兵。

        2023-01-10
      • 武藤兰

        武藤兰,1980年9月4日b出生,初期曾使用过清水优香的艺名,后名武藤兰,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成濑心美

        成濑心美,1989年3月3日出生于日本新潟县,E罩杯,2008年12月以素人身份出道,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波多野结衣

        波多野结衣(はたの ゆい),女,1988年5月24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著名日本女演员、AV女优。

        2023-01-07
      推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