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母宫 编辑
王母宫,又名回山王母宫,乃西王母祖庙,是西王母降生地、发祥地和其祖庙所在地,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城西一华里的“回山”之上。始建于西汉元丰年间,唐宋初、明嘉靖年间曾多次重修,清同治三年毁于兵燹,一九九二年当地政府基于弘扬文化、发展旅游出发,由民间经理会第三次筹划建重修,陆续建成西王母大殿,东王公大殿配殿等主体建筑,回山王母宫是西王母降生地、发祥地、祖庙所在地,一九九年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和中国民俗学会授予“国家重点民俗文化景区”称号。主神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道教奉为女仙领袖,相传掌有不死之药、长寿蟠桃,周穆王、汉武帝曾在此拜谒过西王母。五帝时,西王母曾派使者帮助黄帝战胜蚩尤族,为统一黄河流域有过积极的贡献。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供奉神位
3 主要建筑
4 旅游看点
5 祭祀活动
6 名人诗词
基本信息
编辑景点级别:AAAA级
门票价格:20元
所属城市:甘肃省平凉市
著名景点:宫山晓钟、石窟、瑶池、回屋
旅游看点:陶谷碑,金代大钟
中文名:王母宫
所属国家:中国
地理位置:甘肃省泾川县城关镇
属性:道教宫观
主要建筑:西王母大殿、东王公大殿
外文名:The Queen Mother's Palace
供奉神位
编辑西王母
关于西王母众说不一,一说西王母姓杨,名回,乃远古时华夏族西部的一个氏族国首领。另一说是《穆天子传》中,西王母自称是天帝的女儿,戴着图腾面具统治部落的女首领,而在《汉武帝内传》中对西王母的容貌描述为:“视之年可30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真灵人也”。这里又将西王母描画成一位女神、美神。还有四说见于《山海经》中,“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历及五残。”是说西王母样子像人,长着豹子的尾巴老虎的牙齿,叫声很高,披着头发,戴着头饰,主管着自然灾害及各种刑罚,是一位非常厉害而让人敬畏的神灵。第五种说法见于《尔雅》记载,西王母是远古时华夏族西部的一个氏族国。
1999年在泾川召开的海内外西王母民俗文化(神话)学术研讨会上,专家比较认同的观点是:西王母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她是中华民族的女神、美神,西王母逐渐衍变成王母娘娘后,更成为中华民族神殿中的显赫尊神。泾川既是西王母的出生地,又是发祥地,更是中国最早的祖庙所在地。
主要建筑
编辑王母宫
三皇殿
三皇殿供奉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早的三位传说中的远古帝王:燧人、伏羲、神农。(《风俗通义·皇霸篇》引《礼纬·含文嘉》)。它集中反映了原始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情况。
又传说他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反映中国原始时代开始渔猎畜牧的情况,传说八卦也出于他的制作.
神农氏: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相传远古人民过着采集渔猎生活,他用木制作耒、耜、教民农业生 产。反映中国原始时代由采集渔猎进步
到农业的情况。又传说他曾尝百草,发现药材,救人治病。《神农本草经》即是依托他的著作。
一说他为炎帝。
五帝殿
五帝是传说中上古帝王。时在三皇之后,夏代以前。最早见于《荀子·非相篇》。关于五帝有四种说法,我们这里采用的是《史记·五帝本纪》中的说法,即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他们都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或联盟的领袖。
西王母大殿
又一传说他为中国古代神话的五天帝之一,系中央之神也。
颛顼:五帝之一,传说大话中古代部族首领。号高阳氏。生于若水,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曾命重任南正之官,掌管祭祀天神;命黎任火正(一作北正)之官,掌管民事。
帝喾:五帝之一,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号高辛氏,有四妻四子,姜源生弃(即后稷),是周族的祖先,简狄生契,是商族的祖先,庆都生帝尧,常仪生帝挚。
唐尧:五帝之一,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号陶唐氏,名放勋,史称唐尧。传曾命羲和,掌管时令,制定历法,资询四岳,选舜为其继承人。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命舜摄任行政。他死后,即由舜继位,史称禅让。一说尧到了晚年德哀,为舜所囚,其位也为舜所夺。
虞舜:五帝之一,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姓姚,一作妫姓,号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相传因四岳推举,尧命他摄政。他巡行四方,除去共工、欢兜、三苗,鲧等四人。尧去世后继位,又咨询四岳,挑选贤人,治理民事,并选拨治水有功的禹为继承人。一说他为禹所放逐,死在南方的苍梧。
东王公大殿
王母宫石窟
在东王公身边的两位侍者,一名金童,一名玉女。相传东王公自幼喜欢吃大枣,故而金童手捧一盘大枣侍奉在东王公身边。东王公手下有四大天王,分别为增天天王,职风:广目天王、职调;多闻天王、职雨;持国天王,职顺。他们合起来,统领宇宙万物的风调雨顺,也是我们老百姓所祈求的最高幸福。
王母宫山
北墙壁画也有三副。第一副描述的是金童传书。据《仙传拾遗》记载,昔汉初小儿于道歌曰:“著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时人皆不识,唯张子房知之,乃再拜之,曰:“此东王公之金童也。盖言世人登仙,皆揖金母而拜木公焉。”第二幅画讲的是东王公其人。东王公演变成道教神灵的故事,号玉皇(详见东王公解释)。第三幅画讲的是玉女抱壶的故事。东王公和玉女戏耍,东王公持箭,玉女投壶,箭投进壶者,天为之笑。
东王公大殿始建于1995年,建成于1999年。耗资180多万元,大部分资金都来自台湾朝圣信众的捐款。
旅游看点
编辑后花园
西王母的后花园,这是大殿的第三部分。它由一个圆型的水池及四个花圃组成,象征着远古时代西王母宫的大花园,往前走是祭台,主要是供宗教祭天和平时游人休息览胜的场所。
瑶池
瑶池
王母宫石窟
回屋
回屋位于回山之下,相传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一九九二年八月二十四日,台湾三重市凤德玉宝殿一行三十余人拜谒西王母于回屋,拍得显灵神光。
石窟
王母宫石窟位于回屋旁,开凿于北魏太和年间,距今约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窟内为方形中心塔柱,雕有大小佛造像200余尊,窟外建筑为木质四层凌云飞阁,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十分庄严。
宫山晓钟
宫山晓钟
推帘月色尚溶溶, 万籁萧然听早钟。
隔水一声传激越, 傍山万木响玲珑。
惊残枕上华胥梦, 冷尽人间名利胸。
王母祠前花正放, 定应添得晓妆浓
回山王母宫颂碑
在泾川县回山脚下的西王母文物管理所有这样一块石碑。这是一块宋代碑刻,名叫“重修回山王母宫颂碑”,也叫“陶谷碑”、“天圣碑”。全碑通高2.83米,宽0.83米,厚0.18米。碑额梯形,上刻五寸篆书“重修回山王母宫颂”。碑文为篆书,二十行,每行四十六字,由于年代久远,现在碑文残缺140余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属回山道教遗物,曾被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报道。
南石窟寺之碑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北魏永平三年(510),泾州刺史奚康生开凿南石窟时所立。碑为灰砂岩质,高2.25米,宽1.3米。碑文魏书,详载泾州开凿南石窟的情况和对佛的赞语。记载北魏永平三年奚康生开凿南石窟的经过,雕有二龙戏珠的碑首现存北京大学。
镇海寺蒙文碑
镇海寺蒙文碑原在径川县镇海寺中,现移置于县文化馆的碑亭内保存,是研究我国元代历史、政治、佛教史和古代蒙古语言文字的重要资料。据考证,此碑始建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四年(1277年)。碑呈圆形,已残缺,有荷花雕饰,龟形座。通高1.85米,宽0.86米,厚0.24米。正面碑额阴刻直书四个汉字“镇海之碑”。正面上端为真体八思巴文(元史上称为蒙古新字和国字)。内容系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颁发的保护镇海寺和僧侣的圣旨。下面的汉文则直书建碑人的姓名、官职。背面的汉文已模糊不清,很可能是蒙文的汉译。镇海寺蒙文碑是省级保护文物
祭祀活动
编辑1999年亚细亚民俗研究学会、中国民俗学会在泾川举办了海内外西王母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120多名专家学者对泾川西王母文化进行了全面考察和科学定位,命名泾川为“中国西王母文化名城”,使西王母文化遗存成为泾川联系国内外的一个安全纽带。2005年在泾川举办的首届海峡两岸西王母论坛,又一次将西王母文化发祥地和西王母故里定位到泾川,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确定“台湾泾川西王母之旅·泾川回山西王母祖祠”为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考察基地,会长到会授了证书。这足以说明泾川是西王母故里,已成为联系海峡两岸儿女同根文化的重要纽带,成为华夏儿女不争的事实。2006年,论坛即将在台湾召开,并逐年在台、泾两地轮流举办。
西王母是我国三皇五帝时代之先的一个原始部落的名称,也是中国西部的地域概念,《尔雅·释地》中有“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的记载,后来又成为西戎母系氏族部落女酋长的专用名,因此西王母确有其人。吴晗说:“西王母,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活跃在陕、甘高原一带的戎族或西戎的别名。从《史记》、《汉书》等古书的记载可以看出,在秦汉以前,中国西部的泾、渭、洛三河的上游一带,有“回城”、“回中宫”、“回中道”等一系列与“回”字有关的地名和建筑。《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鸡头山即今平凉崆峒山,泾川古称回中,王母宫之山因名回中山,简称回山。秦始皇所经过的“回中”,应是指今天的泾川一带。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诺记上》中写道:“西王母姓杨,讳回,治昆仑西北隅。”这句话,是地望在地名中的反映,可以说明为什么泾川称为回中,山也被称为回山。《史记·赵世家》中记载“穆王使造文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而忘归”的地方,应该也是泾川回山。据《汉武帝年谱》统计,汉武帝刘彻从45岁到67岁的22年间,曾11次到泾川,其目的就是为了会见西王母。唐代诗人胡曾的《回中》诗中写道:“武皇无路及昆丘,青鸟西沉陇树秋。欲向生前躬祀日,几烦龙驾到泾州。”这首诗不但指明了回中与泾州是一个地方,而且道出了汉武帝在泾川回山拜访王母的历史事实。可见,至迟在唐代,泾川回中山已成为全国公认的西王母圣地。唐代诗人沈亻全 期、卢照邻、陈子良、李白、李贺及宋代诗人陆游、元代剧作家汤显祖等以《乐府诗集》铙歌十八曲之四《上之回》的名称为题,写了不少诗作,都提到了回中。当然,最为著名的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于开成三年落榜后游历泾川回山瑶池时所作的《瑶池》一诗:“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这些足以说明唐代的人们认定泾川回山就是西王母的发祥地。除此之外,阮籍、陶渊明、杜甫、韩愈、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有咏西王母的诗句。
至于清代,谭嗣同过泾川,留下了“为访瑶池歌舞地,飘零黄竹不堪听”的诗句。1942年,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到泾川,为王母宫题写了一副对联:“千年气接文孙驾,万里云开王母宫。”
泾川回山西王母祖庙庙会
农历三月二十日,是泾川回山西王母祖庙庙会,来自台、陕、豫、陇东的游客和沪、鄂、川、浙、苏、宁的客商6万多人朝圣谒祖、贸易经商。庙会使回山和县城数次出现人流蜂拥、水泄不通的空前盛况。泾川现存宋开国元老陶谷碑记载,农历三月是宋开宝年间重修王母宫竣工之月,其时举行了盛大的祭祀活动,相沿成习,已传承一千多年。
西王母游牧(羌、戎)民族图腾为虎,中原农耕民族图腾为龙,两大民族共融为龙的传人之后,西王母被尊为中华人文先祖之一,西王母文化古老原始,五千年间积淀于三千里昆仑之间,形成了神话区和信仰区,即以传说为形式,给周秦之先的新疆、青海留下了丰富的神话遗存;以祖先崇拜为形式,给周秦之后的泾川地区留下了祖庙、庙会陇山之东的泾川遗存,因陇山是上古中原与西部势力的分界,长期处于两大民族交融之地,故从汉代起,西王母祖庙矗立于泾川回山,内地或中原民族的西王母信仰从这里起源。中国民俗学会专家乌 丙安、陶立璠等评价说:在全国所有西王母庙会中,泾川西王母庙会是最早最大的。
2008年庙会前夕,恰逢冯骥才发起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启动,由山东电视台承担的工程项目 360集电视系列片《中华民俗》摄制组把西王母庙会作为经典民俗,赶赴泾川拍摄了精彩内容,如西王母法会、西王母瑶圣水采水仪式、饮圣水、品王母宴酒、小吃、唢呐、小曲、社鼓表演。台湾数个朝圣团顶礼膜拜。至5月2日夜,庙会活动高潮迭起,外地客商生意兴隆,使2008年庙会成为规模最大、人气最盛的一届,活动凸现出中华民族崇拜女性人文祖先西王母,两岸同胞同根同源、谒祖朝圣、民众亲和、爱国爱家的时代氛围。
王母庙会信俗
西王母(太真王母)庙会始于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农历三月二十,至今已传承了1043届。它是宋代重修王母宫竣工庆典而形成的上层、民众参与的公祭、民祭王母和娱人活动为主题的民俗文化载体,含有历史、宗教、民俗、礼仪、节庆和工艺、技能、商贸、饮食、文艺展销展演等诸多元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每逢庙会,泾川城区居民倾家出动,乡下农民成群结队涌向县城;豫、晋、陕、甘、宁各地客商和王母信众慕名参会。当日,回山上下人山人海,蔚为壮观,最多时达到十多万人。近20年来,每届王母庙会都有各国家的民俗研究者考察、采风,海内外华人,尤其是台湾同胞组成的声势浩大的王母朝圣团前来朝圣。庙会庆典活动主要有取水、法会、放河灯、演秦腔、唱小曲、舞神鞭以及剪纸、刺绣、小吃等展销。2009年,历经千年而不衰的王母庙会信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人诗词
编辑清·谢闫祚的诗《宫山晓钟》赞曰:
推帘月色尚溶溶, 万籁萧然听早钟。
隔水一声传激越, 傍山万木响玲珑。
惊残枕上华胥梦, 冷尽人间名利胸。
王母祠前花正放, 定应添得晓妆浓
汉乐府《上之回》首句:“上之回所中”
《乐府诗集》载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上之回》诗:“前旆(pèi)拂回中,后车临桂宫”。
《乐府诗集》载南朝张正见的《上之回》诗:“林光称避暑,回中乃吉行”。
《古诗源》载隋代萧悫(què)的《上之回》诗:“发轫城西畤,回舆事北游”。
唐陈子良《上之回
》:“承平重游乐,诏跸上之回”。
唐沈佺期《上之回》
:“制书下关右,天子问回中”。
唐卢照邻《上之回》
:“回中道路险,萧关烽侯多。五营屯北地,万乘出西河”。
唐李白《上之回》
:“秋暮瑶池宴”,“金舆向回中”。
收《全唐诗》的胡曾的《回中》
:“武皇无路及昆丘,青鸟西沉陇树秋。欲问生前躬祀日,几烦龙驾到泾州”。
陶谷碑
:“王母事迹其来久矣,名载方册,理非语怪”。“位冠上宫,福流下土,则回中有王母之庙,非不经也。年纪寝远,栋宇毁坏,坛欹杏朽,蔽荆棘于荒庭,井废禽亡,噪鸟鸢于古堞”。“汉武之祷灵境也,祀雍畤,幸朝那,立飞廉之馆以望悬圃,故乐章有《上之回》曲”。
南宋陆游的《上之回》
:“咸阳宫阙天下壮,五更卫士传鸡唱。城门洞开銮驾出,回中更在云霄上”。
清乾隆《钦定四库全书》载
:“王母西真宫,在泾州回中山,汉元封元年建,宋学士陶谷撰文,元季(张铎的字)重修”。
明彭泽《重修王母宫记》碑载
:“宫在泾原西五里回中山巅,祠所谓王母宫,盖古迹也。世传周穆王、汉武帝皆尝与王母会,故有是宫,又谓之王母宫”。“第兹宫为吾郡千余年之胜迹”。
-
北条麻妃
北条麻妃,原名白石さゆり,以其高挑的身材以及贵族的气质称霸熟女界,1974年3月26日出生于日本石川县,AV女优。
2024-08-18 -
橘ひなた
橘日向(橘 ひなた)1990年8月12日出生,是日本90后AV女优。 2009年11月出道,已经下马拍了多部步兵。
2023-01-10 -
武藤兰
武藤兰,1980年9月4日b出生,初期曾使用过清水优香的艺名,后名武藤兰,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成濑心美
成濑心美,1989年3月3日出生于日本新潟县,E罩杯,2008年12月以素人身份出道,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波多野结衣
波多野结衣(はたの ゆい),女,1988年5月24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著名日本女演员、AV女优。
202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