芨芨草 编辑

禾本科芨芨草属植物
芨芨草

芨芨草(拉丁学名:Achnatherum splendens(Trin. ) Nevski ),禾本科芨芨草属植物。

多年生,须根较粗韧,有时具砂套。秆直立,丛生,较细,光滑,高50-90厘米,径1.5-3毫米,具3-5节。叶鞘短于节间,平滑无毛;叶舌长0.5-1毫米,截平,顶端不规则齿裂且具细短纤毛;叶片纵卷,长15-30厘米,质地较硬,直立,粗糙。花药长约2毫米,顶端生毫毛。花果期6-8月,产自于新疆北部。生于干旱石质山坡,海拔900-1200米。苏联也有分布。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物种起源 3 形态特征 4 生长习性 5 分布范围 6 繁殖栽培 7 种类介绍 8 主要价值 9 植物文化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学名:芨芨草

      拉丁学名:Achnatherum splendens(Trin. ) Nevski

      科:禾本科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分布区域: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

      株高:50-250cm

      生长地:海拔900-4500米的微碱性的草滩及砂土山坡上

      目:禾本目

      别称:积机草、席萁草、棘棘草

      界:植物界

      属:芨芨草属

      种:芨芨草

      命名者:Trin. Nevski

      繁殖方法:无性繁殖、种子繁殖

      命名者及年代:(Trin. ) Nevski,1937 

      物种起源

      编辑

      芨芨草的名字,来源于《汉书》所载的“息鸡草”,取鸡喜栖息其下之意。

      芨芨草芨芨草

      形态特征

      编辑

      芨芨草芨芨草

      多年生密丛生草本。植株具粗而坚韧外被沙套的须根。秆直立,坚硬,内具白色的髓,高50-250cm,径3-5mm,节多聚于基部,具2-3节,平滑无毛,基部宿存枯萎的黄褐色叶鞘。叶鞘无毛,具膜质边缘;叶舌三角形或尖披针形,长5-10(15)mm;叶片纵卷,质坚韧,长30-60cm,宽5-6mm,上面脉纹突起,微粗糙,下面光滑无毛。

      圆锥花序长(15-)30-60cm,开花时呈 金字塔形开展,主轴平滑;或具角棱而微粗糙,分枝细弱 ,2-6枚簇生,平展斜向上升,长8-17cm,基部裸露;小穗长4.5-7mm(除芒)灰绿色,基部带紫色,成熟后变成草黄色;颖膜质,披针形,顶端尖或锐尖,第1颖长4-5mm,具1脉,第2颖。第3颖长6-7mm,具3脉;外种长4-5mm,厚纸质,顶端具2微齿,背部密被柔毛,具5脉,基部钝圆,具柔毛,长约0.5mm,芒自外种间抽出,直立或微弯,粗糙,不扭转,具2脉而无脊,脉间具柔毛;花药长2.5-3.5mm,先端具毫毛。花、果期6-9月引。

      生长习性

      编辑

      芨芨草为无性繁殖,也可用种子繁殖。芨芨草返青后,生长速度快,冬季枯枝保存良好, 特别是根部可残留一年甚至几年,可使芨芨草草场一年四季牧用。芨芨草具有广泛生态可塑性,在较低湿的碱性平原以至高达5000米的青藏高原上,从干草原带一直到荒漠区,均有芨芨草草甸分布,但它不进入林缘草甸。在复杂的生境条件下;可组成有各种伴生种的草地类型,它是盐化 草甸的重要建群种。

      根系强大,耐旱;耐盐碱、适应粘土以至沙壤土。芨芨草的分布与地下水位较高、轻度盐渍化土壤有关,地下水位低或盐渍化严重的地区不宜生长。芨芨草可为牧区寻找水源,打井的指示植物。芨芨草滩在荒漠化草原和干旱草原区,为主要的冬春营地。总盖度可达35—50%,在100平方米内可有35丛左右。

      分布范围

      编辑

      1、全世界芨芨草属共有23种1变种,分为5个组。

      芨芨草芨芨草

      2、属的地理分布,最北为北纬62°( 羽茅、毛颖芨芨草),最南为北纬26°(林阴芨芨草)。就海拔而论,分布最低的海拔记录为120m(雀麦芨芨草),分布最高的海拔记录为4600m(干生芨芨草和藏芨芨草)。

      3、根据塔赫他间世界植物区系区划,统计了每个区的种数,明显看出伊朗-土兰区种类(18/24)是第一位,东亚区(14/24)居第二位。中国有17种,横断山脉地区、华北地区和唐古特地区种数最丰富(10种和9种)。

      4、研究结果表明:

      (A)从种的分布格局分析可见,横断山脉地区北部、唐古特地区东部和华北地区西部的交汇地是芨芨草属分布中心。

      (B)根据芨芨草属形态特征演化趋势分析和地史学资料推测横断山脉地区北部是芨芨草属的起源地。

      (C)有三条路线向外散布:

      a)从横断山脉地区向西沿喜马拉雅山脉,经克什米尔地区抵达地中海和中欧;

      b)从横断山脉向西北经祁连山、天山、塔里木盆地西侧山地,抵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

      c)由横断山脉向东北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和东北、抵达西伯利亚。

      在我国北方分布很广,从东部高寒草甸草原到西部的荒漠区,以及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原区均有分布,如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北部、宁夏、甘肃、新疆、青海、四川西部、 西藏高原东部等,在国外,芨芨草分布于亚洲中部和北部,如蒙古、俄罗斯等。

      繁殖栽培

      编辑

      芨芨草适应性强,耐旱、耐寒。耐盐碱。对土壤要求不严,荒山、陡崖均可栽种。

      播种繁殖

      芨芨草结种丰盛,毎年9~10月份采收的种子,随采随播或翌年初春土壤解冻后播种均可。播种前土必须经过翻、粑、镇压,墒情差时还要事先灌水。播种采用点播、条插、撒播,可带肥播或不帯肥播,视具体情况而定;播种深度以盖上一指厚为宜,下种后适当压实,出苗前再用镇压器或短齿耙破除板结层以利出苗。

      分株繁殖

      芨芨草根蘖能力极强,在每年春季芽萌发时将壮年芨芨草分根状茎切下,移栽它处,踩实,及时灌足水,当年即可扎根并长出基生叶,2~3年即可抽秤结实。

      栽培技术

      用播种和分株繁殖法。播种繁殖:春播和秋播均可,秋播于9月下旬来种,随采随播;春播于5月上旬进行。播后覆土约2cm。分株繁殖:3-4月或9-10月,将老珠挖起,分成数丛,按行殊距20cm×15cm开窝,栽前剪去茎秆和叶,栽后盖上。

      田间管理

      芨芨草适应性强,一般田间管理条牛下便能生长良好。苗期应及时除去杂草,适时中耕以利根系生长,干旱季节注意灌水。芨芨草耐瘠薄,一般情况尤须施肥,但若是育苗或为提高茎秆产量,在苗期应施氮肥以抽茎,夏季再追氮磷钾复合肥一次,这样可以达到良种壮苗和提高产量的目的。冬季要注意积雪,早情严重时还要冬灌,并要除去残存枯叶,以确保来年正常萌发生长。

      采收管理

      芨芨草视用途不同其采收期各有差异,牧草应在5~7月采收,用做编织或造牴原料则在9~10月采收。采收方法用刀割或手拨均可,采收后应及时晒干,堆放成垛,注意防火、防、防鼠。

      病虫防治

      病害

      芨芨草常见病害有黑粉菌、白粉、球壳菌腐霉菌,受侵害的植株常有苜枯、叶枯、秆、橞腐等症状,严重者将导致植株死亡。防治方法:注意植物检疫,插种前种子消毒:1/1000氯化汞浸种10~20分钟,然后洗涤;消灭田野草地病源,烧数病枺,流行季节可喷波尔多液。在利用有毒农药防鼠及病虫害期,要防止家畜误食中毒。

      虫害

      主要害虫有螟虫、草原毛虫、草地螟等,这些昆虫主要蚕食芨芨草叶。防治方法常用马拉松、敌敌畏喷粉或用300~1000倍液敌百虫(1千克90%的敌百虫加水3000~1000千克水)啖雾。此外还要在冬季清除枯枝杂草,消灭虫卵。

      鼠害

      危害芨芨草的主要鼠类有高原鼠兔、阿拉善黄鼠、长爪田鼠、布氏田鼠等。它们主要嗜食叶、茎、种子及芽,消耗牧草,此外还在芨芨草根部筑穴,破坏根系发育,直接响植帙生长,导致生长衰退乃至死亡。防治方法有化学灭鼠法和机械灭鼠法。化学灭鼠法常用杀卧剂磷化锌、甘氟等与毒饵如燕麦、青稞、大麦、青干草杀等相摔,投放到鼠穴附近。8%磷化锌青棵饵配制比例为:磷化锌:10%面糊:青磲=8:5:100。机械捕鼠法有封洞法、水法、吹风灭鼠法及设置捕鼠器等。

      种类介绍

      编辑

      短芒芨芨草(秦岭植物志)图版80:4-8

      Achnatherum breviaristatum Keng et P. C. Kuo, 秦岭植物志1 (1) : 151. 442. 图119. 1976.

      多年生,须根坚韧。秆直立,高约150厘米,具2-3节,基部具有草黄色光滑而坚硬的鳞芽。叶鞘光滑无毛或微糙涩,长于节间;叶舌长圆状披针形,长达13毫米;叶片长达50厘米,纵卷如线状,上面有小刺毛,下面平滑,边缘具细刺。圆锥花序直立,紧缩,长约30厘米,宽约5厘米,主轴每节具数分枝,短者基部即着生小穗,长者达10厘米,自中部着生小穗;小穗柄长2-10毫米,具细小刺毛;小穗长6-6.5毫米;颖膜质,边缘透明,基部熟时呈浅紫色,第一颖长约6毫米,基部具5-7脉,第二颖长约6.5毫米,基部常具5脉;外稃长约5毫米,具5脉,顶端具2微齿,裂齿间着生长3-4毫米的芒,背部两侧脉附近密生与稃体约等长的白毛,基盘钝圆,具细毛;内稃与外稃等长,脉不显著,背面近基部亦具柔毛,鳞被3,披针形,带黄褐色;雄蕊3,浅黄色,花药长3.5-4毫米,顶端具毫毛;子房平滑,具毛刷状柱头。花期6月

      产甘肃(岷县)。生于山坡草地和干燥河谷中,海拔2100米。模式标本采自甘肃岷县。

      小芨芨草(拟)图版81:1-4

      Achnatherum caragana (Trin. et Rupr.) Nevski in Act. Inst. Bot. Acad. Sci. URSS ser. 1. fasc. 4, 337. 1937. ——Stipa caragana Trin. et Rupr. in Mem. Acad. Sci. Petersb. ser. 6 (1) : 74. 1830.

      多年生,须根较粗韧,有时具砂套。秆直立,丛生,较细,光滑,高50-90厘米,径1.5-3毫米,具3-5节。叶鞘短于节间,平滑无毛;叶舌长0.5-1毫米,截平,顶端不规则齿裂且具细短纤毛;叶片纵卷,长15-30厘米,质地较硬,直立,粗糙。圆锥花序疏松开展,长15-25厘米,分枝细,微粗糙,2-4枚簇生,斜向上升或平展,长5-13厘米,小穗柄长2-5毫米,粗糙;小穗长4.5-5.5毫米,淡绿色;颖近等长,披针形,光滑,先端渐尖,具3脉,脉间有小横脉;外稃长3-4毫米,顶端具2微齿,背部密生短柔毛,具3脉,诸脉于顶端裂齿处汇合,并向上延伸成1直或微弯的芒,芒长8-12毫米,微粗糙,基盘钝圆,长约0.2毫米,具短毛;内稃长约3毫米,具2脉,脉间被毛;鳞被3;花药长约2毫米,顶端生毫毛。花果期6-8月。

      产新疆北部。生于干旱石质山坡,海拔900-1200米。苏联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里海东岸。

      细叶芨芨草(秦岭植物志)秦氏芨芨草(禾本科图说)

      Achnatherum chingii (Hitchc.) Keng ex P. C. Kuo, 秦岭植物志1 (1) : 152. 图121. 1976. ——Stipa chingii Hitchc. in Proc. Biol. Soc. Wash. 43: 94. 1930. ——Achnatherum chingii (Hitchc. )Keng,禾本科图说595.图533, 1959, et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 l19.图7076. 1976. comb. illeg.

      藏芨芨草(新组合)图版80: 9-14

      Achnatherum duthiei (Hook. f.) P. C. Kuo et S. L. Lu, comb. nov. ——Stipa duthiei Hook. f. Fl. Brit. Ind. 7: 232. 1897.

      多年生,根细弱。秆直立,丛生,平滑无毛,高50-80厘米,径2-3毫米,具3节,基部宿存短的枯萎的叶鞘。叶鞘微粗糙;基生叶舌平截,长约0.5毫米,秆生叶舌钝,长圆形,顶端微2齿裂,长约2毫米;叶片纵卷,长10-30厘米,宽1-1.5毫米,平滑无毛;圆锥花序狭窄,长20-25厘米,宽约1厘米,分枝2枚,直立,贴向主轴,平滑无毛,长3-10厘米,小穗柄长3-7毫米,具微毛;小穗长9-14毫米,淡黄白色,基部带紫褐色;两颖近等长、膜质,狭长披针形,具5脉,上部微粗糙;外稃长8-9毫米,背中部以下密生长柔毛,上部疏生短柔毛,顶端具2齿裂,齿顶端及边缘生短纤毛,具5脉,中脉与两侧脉在顶端汇合,向上延伸成芒,两边脉直达于2裂齿内,芒较粗硬,长14-18毫米,一回膝曲,芒柱扭转且被细小柔毛,芒针粗糙,基盘尖锐,长约1毫米,具柔毛;内稃长6-7毫米,具2脉,基部被柔毛,顶端具短毛;鳞被3,长约2毫米,披针形。颖果圆柱形,长约5毫米。花果期8-9月。

      产西藏、四川。生于山坡草甸及针叶林下,海拔4300米。模式标本采自喜马拉雅西部。

      远东芨芨草(禾本科图说)

      Achnatherum extremiorientale (Hara) Keng ex P. C. Kuo,秦岭植物志1 (1) : 153. 1976. ——Stipa extremiorientale Hara in Journ. Jap. Bot. 15 (7) : 459. 1939. ——Achnatherum extremiorientale (Hara) Keng,禾本科图说590.图524. 1959, et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 116.图7062. 1976, comb. illeg. ——Achnatherum effusum (Maxim.) Y. L. Chang,刘慎谔等, 东北植物检索表486. 图版178:图7. 1959. ——Stipa sibirica (Linn.) Lam. var. effusa Maxim. in Prim. Fl. Amur. 326. 1859.

      多年生。须根细韧。秆直立,光滑,疏丛,高达150厘米,径3-3.5毫米,具3-4节,基部具鳞芽。叶鞘较松弛,平滑,上部者短于节间;叶舌长约1毫米,平截,顶端常具裂齿;叶片扁平或边缘稍内卷,长达50厘米,宽4-10毫米,上面及边缘微粗糙,下面平滑。圆锥花序开展,长20-40厘米,分枝3-6枚簇生,细长而微粗糙,基部裸露,中部以上疏生小穗,成熟后水平开展;小穗长6-9毫米,草绿色或紫色;颖膜质,长圆状披针形,先端尖,几等长或第一颖稍短,平滑,具3脉;外稃长5-7毫米,顶端具不明显2微齿,背部密被柔毛,具3脉,脉于顶端汇合,基盘钝圆,长约0.5毫米,具短毛,芒长约2厘米,一回膝曲,芒柱扭转且具短微毛;内稃背部圆形,无脊,具2脉,脉间被柔毛,成熟时背部裸出;花药黄色,长4-5毫米,顶端具毫毛。颖果长约4毫米,纺锤形。花果期7-9月。

      产东北、华北、西北及安徽。生于低矮山坡草地、山谷草丛、林缘、灌丛中及路旁,海拔800-3600米。朝鲜、苏联西伯利亚地区也有。模式标本采自黑龙江流域。

      异颖芨芨草(禾本科图说)图版81:5-7

      Achnatherum inaequiglume Keng ex P. C. Kuo, 秦岭植物志1(1) : 151. 443.图120. 1976——Achnatherum inaequiglume Keng,禾本科图说596.图534. 1959, et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 852. 1976. nom. nod.

      多年生,须根细韧而较稀疏。秆直立,丛生,高30-65厘米,径0.8-1毫米,具2-3节,基部膝曲。叶鞘紧密裹茎,常短于节间,无毛或上部常具微毛;叶舌膜质,长0.5-1毫米,先端截平或具裂齿;叶片直立,纵卷如线形,长4-12厘米;基生者长达20厘米,宽1-2毫米,无毛或上面生微毛。圆锥花序较狭窄,长7-13厘米,宽约1厘米,分枝细弱,斜向上升,长0.5-3厘米,短枝于基部即生小穗,小穗柄短,密生短毛;小穗淡绿色或灰白色;颖膜质,披针形,先端渐尖,具3脉,上部及中脉粗糙,第一颖长7-8毫米,第二颖长5-6毫米;外稃长3-4毫米,背部密被短柔毛,其近顶端之毛长3-4毫米,先端微2裂,具3脉,脉于顶端汇合,基盘钝圆而短,长约0.3毫米,具短毛,芒细弱,长1.5-2厘米,下部1/3-1/4处弯曲而不明显扭转;内稃等长或略短于外稃,具2脉,脉间被微毛,无脊;雄蕊3,花药长2-2.5毫米,顶端无毛;雌蕊的花柱不明显。花果期7-9月。

      产甘肃、四川。生于干山坡,海拔900-2150米。模式标本采自四川理县。

      醉马草(基尔氏:华英字典)

      Achnatherum inebrians (Hance) Keng,禾本科图说593.图529. 1959;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 118.图7065. 1976 comb. illeg. ——Stipa inebrians Hance in Journ. Bot. Brit. et For. 14: 212. 1876.

      多年生。须根柔韧。秆直立,少数丛生,平滑,高60-100厘米,径2.5-3.5毫米,通常具3-4节,节下贴生微毛,基部具鳞芽。叶鞘稍粗糙,上部者短于节间,叶鞘口具微毛;叶舌厚膜质,长约1毫米,顶端平截或具裂齿;叶片质地较硬,直立,边缘常卷折,上面及边缘粗糙,茎生者长8-15厘米,基生者长达30厘米,宽2-10毫米。圆锥花序紧密呈穗状,长10-25厘米,宽1-2.5厘米;小穗长5-6毫米,灰绿色或基部带紫色,成熟后变褐铜色,颖膜质,几等长,先端尖常破裂,微粗糙,具3脉;外稃长约4毫米,背部密被柔毛,顶端具2微齿,具3脉,脉于顶端汇合且延伸成芒,芒长10-13毫米,一回膝曲,芒柱稍扭转且被微短毛,基盘钝,具短毛,长约0.5毫米;内稃具2脉,脉间被柔毛;花药长约2毫米,顶端具毫毛。颖果圆柱形,长约3毫米。花果期7-9月。

      产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西藏、青海、四川西部。多生于高草原、山坡草地、田边、路旁、河滩,海拔1700-4200米。模式标本采自贺兰山。

      本种有毒,牲畜误食时,轻则致疾、重则死亡。在青藏高原3000-4200米的草原上,有时形成极大的群落。

      干生芨芨草(新组合)图版80:15-19

      Achnatherum jacquemontii (Jaub. et Spach) P. C. Kuo et S. L. Lu, comb. nov. ——Stipa jacquemontii Jaub. et Spach Ill. Fl. Or. 4: 60. 1851; Bor, Grass. Burma Ceyl. Ind. Pakist. 645. 1960. ——Lasiagrostis jacguemontii (Jaub. et Spach) Munro ex Boiss. Fl. Or. 5: 506. 1884.

      多年生,须根柔韧。秆直立,丛生,平滑无毛,高30-50厘米,径1-1.5毫米,具2-3节。叶鞘平滑无毛,紧密抱茎,上部者短于节间;叶舌膜质,披针形,长2-4毫米,顶端有时2裂;叶片纵卷如细线形,长10-20厘米,宽约0.8毫米,平滑无毛。圆锥花序疏松开展,长10-15厘米,宽3-8厘米,分枝细弱,平滑,长2-7厘米,2至数枚簇生,斜向上升或平展;小穗柄短而平滑;小穗长5-7毫米,淡绿色或紫色;颖膜质,披针形,近等长,平滑无毛,第一颖具3脉,第二颖具5脉;外稃长4-5毫米,顶端具2微齿,背部密被柔毛,具5脉,脉于顶端汇合,基盘短而尖,具短毛,芒长约2厘米,一回膝曲,芒柱扭转且被短毛;内稃膜质,短于外稃1/3,具2脉,脉间被毛;花药长约2.5毫米,顶端生毫毛。颖果长约3毫米。花果期7-9月。

      产西藏。生于干旱山坡,海拔3300米。分布于喜马拉雅西北部、喀什米尔、阿富汗等地。模式标本采自喀什米尔。

      朝阳芨芨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井芨芨草(禾本科图说)

      Achnatherum nakaii (Honda) Tatcoka in Journ. Jap. Bot. 30 (7) : 208. 1955; 禾本科图说591.图527. 1959;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 117. 1976——Stipa nakaii Honda in Rep. First Sci. Exped. Manch. sect. 4. 4: 65. 104. 1936.

      多年生。须根较稀疏,有时具砂套。秆细弱,紧密丛生,直立,高40-60厘米,径1-1.2毫米,具2-3节,光滑。叶鞘平滑或疏被短毛,上部者短于节间;叶舌长0.5-1毫米,平截,顶端撕裂;叶片直立,通常内卷,光滑或边缘微粗糙,长10-25厘米,宽1-4毫米。圆锥花序疏松,长12-20厘米,分枝细,微粗糙,多孪生,斜向上升或平展,下部裸露,中部以上疏生小穗;小穗长5-6.5毫米,草绿色或褐紫色;颖长圆状披针形,近等长或第一颖稍短,顶端稍钝,背部具微毛,具3脉;外稃长约4.5毫米,顶端具2微齿,背部密被柔毛,具3脉,脉于顶端汇合,基盘较钝,长约0.5毫米,具毛,芒长10-15毫米,一回或不明显地二回膝曲,芒柱扭转且稍粗糙;内稃近等长于外稃,具2脉,脉间具柔毛;花药长约4毫米,顶端无毛或具少数毫毛。花果期7-9月。

      产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生于山坡草地及河滩砂地,海拔1200-1700米。模式标本采自辽宁朝阳。

      京芒草(指示植物)京羽茅(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Achnatherum pekinense (Hance) Ohwi, Fl. Jap. 101. 1953;禾本科图说593.图528. 1959;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 117. 图7064. 1976; 江苏植物志 (上) : 209. 图355. 1977. ——Slipa pekinence Hance in Journ. Bot. 15: 268. 1877.

      多年生。秆直立,光滑,疏丛,高60-100厘米,具3-4节,基部常宿存枯萎的叶鞘,并具光滑的鳞芽。叶鞘光滑无毛,上部者短于节间;叶舌质地较硬,平截,具裂齿,长1-1.5毫米;叶片扁平或边缘稍内卷,长20-35厘米,宽4-10毫米,上面及边缘微粗糙,下面平滑。圆锥花序开展,长12-25厘米,分枝细弱,2-4枚簇生,中部以下裸露,上部疏生小穗;小穗长11-13毫米,草绿色或变紫色;颖膜质,几等长或第一颖稍长,披针形,先端渐尖,背部平滑,具3脉;外稃长6-7毫米,顶端具2微齿,背部被柔毛,具3脉,脉于顶端汇合,基盘较钝,长约1毫米,芒长2-3厘米,二回膝曲,芒柱扭转且具微毛;内稃近等长于外稃,背部圆形,具2脉,脉间被柔毛;花药黄色,长5-6毫米,顶端具毫毛。花果期7-10月。

      产东北、华北及江苏、安徽(黄山)、浙江(天目山)。生于低矮山坡草地、林下、河滩及路旁,海拔350-1500米。模式标本采自北京。

      光药芨芨草(禾本科图说)图版81:8-11

      Achnatherum psilantherum Keng,植物研究4(3): 198. 1984.禾本科图说595.图532. 1959. nom. nud.

      多年生。须根较细而柔韧。秆直立,丛生,细弱,高40-60厘米,径1-1.5毫米,具2-3节,基部具有分蘖 并宿存枯萎的叶鞘。叶鞘平滑,短于节间;叶舌膜质,长约0.5毫米,顶端截平,常具裂齿;叶片内卷成细线状,稍糙涩,茎生者长8-9厘米,基生者长达12厘米。圆锥花序稍紧缩,狭窄,长5-12厘米,宽约1厘米,分枝细弱,2至数枚簇生,略倾斜上升,长达2.5厘米,自下部或中部以上具少数小穗;小穗紫色,长约6毫米;颖几等长或第一颖稍短,膜质,披针形,先端渐尖且白色透明,下部紫色,具3脉;外稃长约4毫米,顶端具2微齿、背部密被短柔毛,具3脉,脉于顶端汇合,基盘短而钝,长约0.3毫米,芒长约1.5厘米,一回膝曲,芒柱扭转;内稃具2脉,脉间被微毛,无脊;花药长约2毫米,顶端无毛。花果期6-9月。

      产甘肃,青海。生于山坡草地、河岸草丛及河滩,海拔2000-3800米。模式标本采自甘肃夏河县。

      毛颖芨芨草(禾本科图说)

      Achnatherum pubicalyx (Ohwi) Keng ex P. C. Kuo, 秦岭植物志1 (1) : 153. 1976. ——Stipa pubicalyx Ohwi in Journ. Jap. Bot 17 (7) : 401. 1941. ——Achnatherum pubicalyx (Ohwi) Keng,禾本科图说590.图526, 1959, et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 117, 1976. comb. illeg.

      多年生。秆直立,丛生,在花序下微粗糙,高60-100厘米,具3-4节,基部具有短鳞芽。叶鞘稍粗糙,上部者短于节间;叶舌长约1毫米,平截,顶端具裂齿,有时具纤毛;叶片边缘常内卷,长达40厘米,宽3-5毫米,上面密生短柔毛,下面粗糙。圆锥花序较紧缩,长15-25厘米,宽2.5-4厘米,主轴粗糙,分枝细弱,稍粗糙,斜向上升,2-4枚簇生,长2-7厘米,自基部着生小穗;小穗长8-9毫米,紫红色或浅褐色;颖膜质,近等长,长圆状披针形,第二颖顶端稍钝,背部贴生微毛,具3脉;外稃长6-7毫米,背部密被较长的柔毛,顶端齿裂不明显,具3脉,脉于先端汇合,基盘顶端较钝,长约0.8毫米,具毛;芒长2-2.5厘米,一回膝曲,芒柱扭转且具细短毛;内稃约与外稃等长,具2脉,脉间被柔毛;花药长约5毫米,顶端生毫毛。颖果纺锤形,长约5毫米。花果期7-9月。

      产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青海、陕西(秦岭东段)、山西、河北。生于山坡草地及林下,海拔600-2700米。也分布于朝鲜。模式标本采自朝鲜北部。

      羽茅(日名)光颖芨芨草(东北植物检索表)

      Achnatherum sibiricum (Linn.) Keng,禾本科图说590. 图525. 1959, et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 117.图7063. 1976. comb. illeg. ——Avena sibirica Linn. Sp. Pl. 79. 1753. ——Achnatherum avenoides (Honda) Y. L. Chang, 刘慎谔, 东北植物检索表486. 1959. syn. nov. ——Stipa avenoides Honda in Rep. First Sci. Exped. Monch. sect. 4. 4: 103. 1936.

      多年生。须根较粗。秆直立,平滑,疏丛,高60-150厘米,具3-4节,基部具鳞芽。叶鞘松弛,光滑,上部者短于节间;叶舌厚膜质,长0.5-2毫米,平截,顶端具裂齿;叶片扁平或边缘内卷,质地较硬,上面与边缘粗糙,下面平滑,长20-60厘米,宽3-7毫米。圆锥花序较紧缩,长10-30(60)厘米,宽2-3厘米,分枝3至数枚簇生,稍弯曲或直立斜向上伸,具微毛,长2-5厘米,稀长达10厘米,自基部着生小穗;小穗草绿色或紫色,长8-10毫米;颖膜质,长圆状披针形,顶端尖,近等长或第二颖稍短,背部微粗糙,具3脉,脉纹上具短刺毛;外稃长6-7毫米,顶端具2微齿,被较长的柔毛,背部密被短柔毛,具3脉,脉于顶端汇合,基盘尖,长约1毫米,具毛,芒长18-25毫米,一回或不明显的二回膝曲,芒柱扭转且具细微毛;内稃约等长于外稃,背部圆形,无脊,具2脉,脉间被短柔毛;花药长约4毫米,顶端生毫毛。颖果圆柱形,长约4毫米。花果期7-9月。

      芨芨草(兰州植物志)图版80:1-3

      Achnatherum splendens (Trin.) Nevski in Act. Inst. Bot. Acad. Sci. URSS ser. 1. fasc. 4, 224. 1937; 禾本科图说589. 图523. 1959;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 116. 图7061. 1976. ——Stipa splendens Trin. in Spreng. Neue Entdeck 2: 54. 1821. ——Stipa kokonorica Hao in Engl. Bot. Jahrb. 68: 583. 1938.

      植株具粗而坚韧外被砂套的须根。秆直立,坚硬,内具白色的髓,形成大的密丛,高50-250厘米,径3-5毫米,节多聚于基部,具2至3节,平滑无毛,基部宿存枯萎的黄褐色叶鞘。叶鞘无毛,具膜质边缘;叶舌三角形或尖披针形,长5-10(15)毫米;叶片纵卷,质坚韧,长30-60厘米,宽5-6毫米,上面脉纹凸起,微粗糙,下面光滑无毛。圆锥花序长(15)30-60厘米,开花时呈金字塔形开展,主轴平滑,或具角棱而微粗糙,分枝细弱,2-6枚簇生,平展或斜向上升,长8-17厘米,基部裸露;小穗长4.5-7毫米(除芒),灰绿色,基部带紫褐色,成熟后常变草黄色;颖膜质,披针形,顶端尖或锐尖,第一颖长4-5毫米,具1脉,第二颖长6-7毫米,具3脉;外稃长4-5毫米,厚纸质,顶端具2微齿,背部密生柔毛,具5脉,基盘钝圆,具柔毛,长约0.5毫米,芒自外稃齿间伸出,直立或微弯,粗糙,不扭转,长5-12毫米,易断落;内稃长3-4毫米,具2脉而无脊,脉间具柔毛;花药长2.5-3.5毫米,顶端具毫毛。花果期6-9月。

      产我国西北、东北各省及内蒙古、山西、河北。生于微碱性的草滩及砂土山坡上,海拔900-4500米。蒙古、苏联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苏联外贝加尔。

      本种植物在早春幼嫩时,为牲畜良好的饲料;其秆叶坚韧,长而光滑,为极有用之纤维植物,供造纸及人造丝,又可编织筐、草帘、扫帚等;叶浸水后,韧性极大,可做草绳;又可改良碱地,保护渠道及保持水土。

      同属分类

      短芒芨芨草 Achnatherum breviaristatum Keng et P. C. Kuo小芨芨草 Achnatherum caragana (Trin. et Rupr.) Nevski细叶芨芨草 Achnatherum chingii (Hitchc.) Keng ex P. C. Kuo藏芨芨草 Achnatherum duthiei (Hook. f.) P. C. Kuo et S. L. Lu远东芨芨草 Achnatherum extremiorientale (Hara) Keng ex P. C. Kuo异颖芨芨草 Achnatherum inaequiglume Keng ex P. C. Kuo醉马草 Achnatherum inebrians (Hance) Keng干生芨芨草 Achnatherum jacquemontii (Jaub. et Spach) P. C. Kuo朝阳芨芨草 Achnatherum nakaii (Honda) Tatcoka京芒草 Achnatherum pekinense (Hance) Ohwi光药芨芨草 Achnatherum psilantherum Keng毛颖芨芨草 Achnatherum pubicalyx (Ohwi) Keng ex P. C. Kuo羽茅 Achnatherum sibiricum (L.) Keng芨芨草 Achnatherum splendens (Trin. ) Nevski

      主要价值

      编辑

      性味:甘、淡,平。

      《内蒙古中草药》:"味甘淡,性平。"

      功用主治

      清热利尿。主治尿路感染;尿闭

      1.花:止血。主治尿道炎。芨芨草茎基部50克,水煎服。

      2.初生儿小便不利:芨芨花、车前草、小麦穗杆(去麦粒),各5克,水煎服。

      3.止血:芨芨花25~50克,水煎服。

      ①《内蒙古中草药》:"利尿。治尿路感染,尿闭。"

      ②《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茎:利尿清热。花:止血。"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茎、花25~50克。种子15~25克。

      选方

      ①治尿道炎:芨芨草茎基部50克,水煎服。(《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②治尿闭:芨芨草子15克,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

      ③治初生儿小便不利:芨芨花、车前草、小麦穗秆(去麦粒)各5克,水煎服。(《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④止血:芨芨花25~50克,水煎服。(《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饲用价值

      芨芨草为中等品质饲草,对于中国西部 荒漠、半荒漠草原区,解决大牲畜冬春饲草具有一定作用,终年为各种牲畜所采食,但时间和程度不一。骆驼、牛喜食,其次马、羊。在春季,夏初嫩茎为牛、羊喜食,夏季茎叶粗老,骆驼喜食,马次之,牛、羊下食。霜冻后的茎叶各种家畜均采食。但在生长旺期仍残存着枯枝,故降低可食性,也给机械收获带来困难。芨芨草生长高大,为冬春季牲畜避风卧息的草丛地,当冬季矮草被雪覆盖,家畜缺少可饲牧草的情况下,芨芨草便是主要饲草。因此,牧民习惯以芨芨草多的地方作为冬营地或冬春营地。大面积的芨芨草滩为较好的割草地,割后再生草亦可放牧家畜。开花始期刈割,可作为青贮原料。产草量各地 有显著差异,据测定,在腾格里沙漠湖盆低洼地,亩产干草65—135公斤,在鄂尔多斯地区,一般亩产200公斤左右。就饲用而言,芨芨草质量不高,主要是与它的茎叶粗糙且韧性较大有关,家畜采食困难。白质和胡萝卜素含量较丰富,拔节至开花以后这些成分逐渐降低,而粗纤维含量增加。适口性下降。在拔节期间,芨芨草粗蛋白质的品质较好,必需氨基酸含量高(表1—2),大约与紫苜蓿的干草不相上下。因此,芨芨草作为放牧或割草利用时,应在抽穗、开花前期进行。芨芨草的茎、根和种子都可以入药,主要治疗尿路感染和尿道炎。

      绿化价值

      芨芨草根系强大,耐旱;耐盐碱、适应粘土以至沙壤土。芨芨草的分布与地下水位较高、轻度盐渍化土壤有关,地下水位低或盐渍化严重的地区不宜生长。芨芨草可为牧区寻找水源,打井的指示植物。芨芨草滩在荒漠化草原和干旱草原区,为主要的冬春营地。

      芨芨草具有广泛生态可塑性,在较低湿的碱性平原以至高达5000米的青藏高原上,从干草原带一直到荒漠区,均有芨芨草草甸分布,但它不进入林缘草甸。在复杂的生境条件下;可组成有各种伴生种的草地类型,它是盐化草甸的重要建群种。

      植物文化

      编辑

      在古代被称为“白草”或“席箕草”。

      岑参《赠酒泉韩太守》诗中便有“酒泉西望玉关道,千山万磺皆白草”之句。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的一首诗《望敦煌》中写到:“数回瞻望敦煌道,千里茫茫尽白草”,描绘了广阔无尽的芨芨草景观。

      词条标签:
      • 宮沢ちはる

        宮沢ちはる(Miyazawa Chiharu),出生于1996年05月11日。 三围: n/a,罩杯: n/a,日本女优。

        2023-09-19日本女优
      • 翔田千里

        翔田千里,一位比较有人气的熟女女优。在熟女大军中,她长的比较漂亮,虽然年近四十,但是看起来还是挺年轻可爱的。

        2023-01-07日本女优
      • 三宫椿

        三宫椿(三宮つばき)出生于1998年05月03日,出道于2020年07月,G罩杯的巨乳和短发的造型,get到很多人的萌点吧。

        2023-01-07日本女优
      • 北条麻妃

        北条麻妃,原名白石さゆり,以其高挑的身材以及贵族的气质称霸熟女界,1974年3月26日出生于日本石川县,AV女优。

        2024-08-18
      • 橘ひなた

        橘日向(橘 ひなた)1990年8月12日出生,是日本90后AV女优。 2009年11月出道,已经下马拍了多部步兵。

        2023-01-10
      • 武藤兰

        武藤兰,1980年9月4日b出生,初期曾使用过清水优香的艺名,后名武藤兰,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成濑心美

        成濑心美,1989年3月3日出生于日本新潟县,E罩杯,2008年12月以素人身份出道,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波多野结衣

        波多野结衣(はたの ゆい),女,1988年5月24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著名日本女演员、AV女优。

        2023-01-07
      推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