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灯笼果 编辑
灯笼果(拉丁学名:Physalis peruviana L.),别名为小果酸浆、秘鲁苦蘵、打头泡、灯笼草等,茄科洋酸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灯笼果茎直立,叶较厚,阔卵形或心脏形,两面密生柔毛;花单独腋生,花萼阔钟状,花冠阔钟状,黄色而喉部有紫色斑纹,花丝及花药蓝紫色,花药长约3毫米。果萼薄纸质,淡绿色或淡黄色,浆果成熟时黄色,种子黄色,圆盘状,夏季开花结果。分布于中国广东、云南,或成野生。原产南美洲。果实成熟后酸甜味,可生食或作果酱。灯笼果还可补充营养、止咳化痰、清热消暑等。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形态特征
3 生长习性
4 分布范围
5 繁殖栽培
6 主要价值
基本信息
编辑中文学名:灯笼果
拉丁学名:Physalis peruviana L.
科:茄科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命名者及年代:L、1763
果实形状:球形
高度:1-1.5米
亚目:茄亚目
亚族:茄亚族
生长海拔:1200-2100米
繁殖方式:水平播种法
国际濒危等级:无危(LC)
目:茄目
别称:小果酸浆
界:植物界
属:酸浆属
种:灯笼果
分布区域:原产南美洲、中国
叶形:叶圆形或近肾形
花期:5-6月
域:真核域
族:茄族
超目:菊超目
生活型:多年生草本
果期:7-8月
形态特征
编辑灯笼果
多年生草本,高45-90厘米,具匍匐的根状茎。茎直立,不分枝或少分枝,密生短柔毛。叶较厚,阔卵形或心脏形,长6-15厘米,宽4-10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对称心脏形,全缘或有少数不明显的尖牙齿,两面密生柔毛;叶柄长2-5厘米,密生柔毛。
花单独腋生,梗长约1.5厘米。花萼阔钟状,同花梗一样密生柔毛,长7-9毫米,裂片披针形,与筒部近等长;花冠阔钟状,长1.2-1.5厘米,直径1.5-2厘米,黄色而喉部有紫色斑纹,5浅裂,裂片近三角形,外面生短柔毛,边缘有睫毛;花丝及花药蓝紫色,花药长约3毫米。
果萼卵球状,长2.5-4厘米,薄纸质,淡绿色或淡黄色,被柔毛;浆果直径约1-1.5厘米,成熟时黄色。种子黄色,圆盘状,直径约2毫米。夏季开花结果。
生长习性
编辑性喜温暖
灯笼果(生物物种)
喜好光照
灯笼果
分布范围
编辑灯笼果
繁殖栽培
编辑灯笼果
环境条件
灯笼果
灯笼果喜欢生长在腐殖质较多、疏松肥沃的土壤中。山坡建园,应选择坡度不超过10°的缓坡地带。
定植技术
株行距为1m×1m,定植穴深、宽各40cm,每穴施农家肥5公斤。定植时将苗放在坑内,一人提苗,一人培土,踏实,浇足水,定植后要求穴面比地面低8~10cm,以便生长季节保持水分。
修剪方法
灯笼果
方法是:对过密的株丛,采取 疏剪衰弱枝、回缩多年生枝以及剪除多余的基生枝。
育苗
育苗方式:主要采用塑料大棚或中棚内育苗,苗床应设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并选用前茬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地块。每公顷需大棚或中棚育苗面积80-200平方。
床土准备:不含病菌及害虫,富含腐殖质和可供给态的营养元素,化学反应为中性,结构良好,疏松不板结,未施过长、残效除草剂的大田土壤。床土要充分翻晒,肥料要充分腐熟,肥土要均匀。
营养土配制:生物有机肥(灯笼果专用肥)=1:1或2:1的园田土。若土壤粘重可加入10%细沙,混匀过筛,用福尔马林溶液密封杀菌杀虫,打开晾晒48h,堆积备用。播种床的床土一般厚6-10厘米,每平方米苗床需用营养土100-125千克,移植床的床土一般为12-17厘米,每平方米苗床需用营养土150-200千克。用70%敌克松和70%甲基托布津1∶1混拌均匀,对水1000倍液,均匀喷湿床土。
浸种:通常用50℃左右的热水烫12-15分钟,然后置室温下。浸种期间每隔8-10小时换1次30℃左右的温水,并用手揉搓以去除外皮粘性物质,浸种20-24小时。
催芽:催芽是将吸水膨胀的种子,置于适温下,促使种子萌发。灯笼果催芽,因种子小,用量少,一般采用细沙拌种法,细沙用量约是种子量8-10倍(细沙需用开水消毒),用湿布将种子包好,在28-30℃条件下催芽。每天翻动两次,并用温清水淘洗,散发大量呼吸热,呼吸氧气,排除二氧化碳,淘洗后继续催芽。5-7天即可出芽。
播种
播种时间:地膜覆盖育苗移栽,播种期一般选择当气温稳定通过5℃以上时,棚内温度达10℃以上时,即可播种。
播种方法:播种宜选无风的晴天下午进行。在平整的床面上浇足底水(纸筒营养土要浇透)。底水的渗水层深度约为6-8厘米。待水渗下后,在床面上或纸筒内撒一薄层营养土,再点播催好芽的种子,每穴3粒,随后覆细干土0.5-1厘米。覆土要及时,均匀,覆土后加盖一层清洁的塑料膜,以提温保墒,待幼苗顶土时除去。
灯笼果喜温暖湿润环境,耐寒,以肥沃的砂质壤土或粘土栽培为佳,低洼地不宜栽种。栽植后第2年开始结果,2~3个果实生长在一个果穗上。
选地
选择肥力中等,质地疏松,结构好,易于排水,避风向阳,土层较厚的黑沙土种植灯笼果为适宜。一般耕翻深度25-30厘米。深耕增进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改善通气性能,增加土壤温度,蓄水能力加强,好气性微生物活跃,从而分解出更多的有效养分,有利于灯笼果植株的生长发育。土壤深耕后可将病菌孢子、害虫、虫卵和杂草种子等埋到较深的土层内,使杂草种子丧失发芽能力,能把土壤深处的虫、卵、蛹及一部分杂草根翻到地表面冻死,减少病虫草危害。同时,深翻能使土壤疏松,有利于灯笼果根系生长和根群发达。
灯笼果要高床栽培,垄高25-30厘米。有较厚的疏松土壤覆盖,可以减少水分蒸发;而雨水又由于蒸发面扩大,利于加速水分散失而便于排水防涝;利用高床改变了土壤水、热、气的状况,也就促进了土壤养分的释放,使灯笼果发育快,早熟3-5天,增产5%以上。
苗期
温度:出苗前应密封保温、增温促进幼苗迅速出土。幼苗出土后,以白天20-28℃,夜间14-17℃范围较适宜,温度过高会引起幼苗徒长和花芽质量降低。
水分:播后苗前一般不浇水。出苗后选晴朗无风天气,覆1次干燥细土,厚0.5-1厘米,用来弥缝、缓苗,移植前尽量不浇水,根据苗情需要补水。移植前日傍晚,在播种床内浇水,以便起苗。
间苗:及时间苗使幼苗有一定的营养面积,是培育壮苗的关键。一般间2次苗,第一次间苗是在真叶露心时进行,留2-3株壮苗;第二次间苗是在2-3片真叶时进行,留1株壮苗。
施肥:把所有要施的农肥、化肥都做底肥,随打垄时破垄夹肥施入以满足灯笼果后期对肥料的需要。好处有三个:一是见效快;二是配方施肥养分全;三是不易贪青晚熟。
定植
大田栽植株行距为1×1米,定植穴深、宽各40厘米,每穴施农家肥5千克。定植时将苗放在坑内,一人提苗,一人培土,踏实,浇足水,定植后要求穴面比地面低8-10厘米,以便生长季节保持水分。栽植后应特别注意加强土壤管理,清除杂草,遇干旱天气要及时灌水,每年施肥2-3次。每年在10月中下旬落叶后埋土防寒,埋土厚度以不露枝即可。
病虫防治
应特别注意加强土壤管理,清除杂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开花 前和新梢生长期,遇干旱天气要及时灌水,每年施肥2~3次;每年在10月中下旬落叶后埋土防寒,埋土厚度以不露枝即可。解除防寒在4月中旬左右,这样可以保证株丛正常生长、结果。
灯笼果主要病虫害为白粉病和 透翅蛾。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始发期在叶片表面或背面有一层白粉状霉层,行防治。
主要价值
编辑灯笼果
食用价值
灯笼果果实,味道甜而不腻,清新怡人,营养丰富,富含VC和胡萝卜素。含糖5%-11%、 有机酸0.9%--2.3%,每100克鲜果含维生素C55毫克,还含有铁、磷、钾、钙等微量元素。
营养含量
每100g灯笼果营养素含量 |
---|
水(78.9~79.8g) |
蛋白(1.9g) |
脂肪(0.15~0.2g) |
碳水化合物(17.3~19.6g) |
纤维(3.6~4.9g) |
灰分(1g) |
钾(292.65mg) |
钙(8~10.55mg) |
磷(37.9~55.3mg) |
铁(1.2~1.24mg) |
锌(0.4mg) |
β~胡萝卜素(1.6mg) |
VB1(0.1mg) |
VB2(0.03mg) |
VC(43mg) |
食用
其鲜果含果胶特别多,可加工成优质的果酱、果饼、果汁等多种保健食品,制品由于风味独特而备受消费者喜爱。灯笼果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脂肪酸、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等营养成分。此外,它还含有柠檬酸、苹果酸、鞣质树脂、皂甙、黄酮甙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
药用价值
灯笼果是中国传统的药用植物,《蜀本草》《开宝本草》《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长编》等均有记载,灯笼果不仅具有固精涩肠、补肾壮阳、缩尿止泻、抑制高胆固醇血症、增强人体造血、提高多种酶的活力和防止细胞老化的药用功能,而且对皮肤肿瘤、神经衰弱、痢疾、黄疸、水肿、慢性咽炎及皮肤癌和早期宫颈癌等疾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此外,灯笼果还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以及免疫调节作用。
-
北条麻妃
北条麻妃,原名白石さゆり,以其高挑的身材以及贵族的气质称霸熟女界,1974年3月26日出生于日本石川县,AV女优。
2024-08-18 -
橘ひなた
橘日向(橘 ひなた)1990年8月12日出生,是日本90后AV女优。 2009年11月出道,已经下马拍了多部步兵。
2023-01-10 -
武藤兰
武藤兰,1980年9月4日b出生,初期曾使用过清水优香的艺名,后名武藤兰,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成濑心美
成濑心美,1989年3月3日出生于日本新潟县,E罩杯,2008年12月以素人身份出道,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波多野结衣
波多野结衣(はたの ゆい),女,1988年5月24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著名日本女演员、AV女优。
202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