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 编辑
梅(学名:Prunus mumeSiebold & Zucc.),别名春梅,干枝梅,酸梅等,蔷薇目蔷薇科李属植物。
梅,小乔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小枝绿色,光滑无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果实近球形,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味酸;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中国各地均有栽培。梅鲜花可提取香精,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果实可食、盐渍或千制,或熏制成乌梅人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线虫危害,可作核果类果树的砧木。
关于梅的诗句有“溪上寒梅初满枝,夜来霜月透芳菲”“霜风小摇落,梅已到南枝”等。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物种起源
3 形态特征
4 分布范围
5 繁殖栽培
6 种类介绍
7 主要价值
8 植物文化
9 科技成果
基本信息
编辑中文学名:梅
拉丁学名:Prunus mume Siebold & Zucc.
科:蔷薇科
界:植物界
属:李属
种:梅
分布区域:四川、云南
域:真核域
花期:冬春季
生活型:小乔木、稀灌木
果实形状:球形
命名者:Sieb.
国际濒危等级:无危(LC)
目:蔷薇目
别称:春梅、干枝梅、红梅、乌梅、酸梅
亚科:梅亚科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亚种:3变种、500余园艺品种
英文名:Plum Blossom
亚纲:蔷薇亚纲
果期:5-6月
高:4-10米
超目:蔷薇超目
命名年代:1830
物种起源
编辑梅
梅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花果,已有3000多年的应用历史。《书经》云:“若作和羹,尔唯盐梅。”《礼记·内则》载:“桃诸梅诸卵盐”。《诗经·周南》云:“缥有梅,其实七兮!”。在《秦风·终南》、《陈风·墓门》、曹风·鸬鸠》等诗篇中,也都提到梅。上述古书的记载说明,古时梅子是代酪作为调味品的,系祭祀、烹调和馈赠等不可或缺少的东西。至少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开始引种驯化野梅使之成为家梅--果梅。1975年,中国考古人员在安阳殷墟商代铜鼎中发现了梅核,这说明早在3200年前,梅已用作食品。观赏梅花的兴起,大致始自汉初。《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姻脂梅。“。这时的梅花品种,当系既观花又结实的兼用品种,恐属江梅、官粉两型。西汉末年扬雄作《蜀都赋》云:“被以樱、梅,树以木兰。”可见约在2000年前,梅已作为园林树木用于城市绿化了。
隋(581-618年)、唐(618-907年)至五代(902-963年),是艺梅渐盛时期。据说,在隋唐之际,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主章安大师(561-632年)曾于寺前手植梅树。唐代名臣宋景作《梅花赋》有"独步早春,自全其天"等贷语。根据诗文记载来看,隋、唐、五代时的梅花品种,主要属江梅型或官粉型。在四川,唐时始有朱砂型品种出现,当时称"红梅"。《全唐诗话》载:”蜀州郡阁有红梅数株"。今日崇庆县(即古蜀州)朱砂型品种既多且好,显然是有其历史根源的。
宋(960-1368年),是中国古代艺梅的兴盛时期。艺梅技艺大有提高,花色品种显著增多。南宋范成大著《梅谱》(约1186年),搜集梅花品种12个,还介绍了繁殖栽培方法等,这是中国、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艺梅专著。书中除介绍江梅型、官粉型、朱砂型外,还介绍了前所未有的"玉碟型"(即"重叶梅")、"绿萼型"、"单杏型"。属杏梅系杏梅类)、黄香型(即百叶湘梅,属黄香梅类)和旱梅型(花期特早,中国国内已不多见),等等。此外,周叙《洛阳花木记》(1082年),记载了朱砂型(红梅)等品种。而张磁的(功甫)《梅品》(1185年)与宋伯仁《榜花喜神谱》(1239年)等,则为有关梅花欣赏与诗、画的专著。
元代有个爱梅、咏梅、画梅成癖的王冕,在九旦山植梅千株。其《墨梅》画、诗,皆远近闻名。赵孟兆、杨维桢、谢宗可、僧明本等,俱有名诗咏梅。现昆明温泉对岸的曹溪寺内有一株700多年前生的元梅,老态龙钟,虹曲万状,仍年年开花、结实。
梅
明代梅花的栽培技术有了较大提高,新品种大量出现,种植梅花在当时社会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梅花的栽培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高度。明、清时;艺梅规模与水平续有进展,品种也不断增多。明王象晋的《群芳谱》(1621年),记载梅花品种达19个之多,并分成白梅、红梅、异品3大类。刘世儒的《梅诸》,汪怠孝的《梅史》,皆记梅花,资料甚丰。清陈昊子的〈花镇》(1688年),记有梅花品种21个,而其中的‘台阁’梅、‘照水’梅,均为前所未有的新品种。当时苏州、南京、杭州、成都等地,以植梅成林而闻名。龚自珍(1792-1841年)的《病梅馆记〉云:“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重修成都县志》(1873年)记载旱梅、白梅、官春梅、照水梅、朱砂梅、绿萼梅等甚详。当时,咏梅的书、文、画,争相出世,"扬州八怪"中咏梅、画梅的名家,如金农、李方膺,为世人知晓。
辛亥革命以后,梅花栽培进入了科技创新发展的时代。梅花品种由各地分散种植到集中入圃,由地方和个体栽培到国家政府投入进行科学研究和规模化发展。1929年孙中山先生奉安中山陵后,当时的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决定在孙陵岗建中山陵纪念性花木区,在梅花山栽培了大片梅花。以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等为代表的中国学者,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建立了中国梅花统一分类新体系,出版了《中国梅花品种图志》、《中国梅》等鸿篇巨著,为梅花研究栽培、普及提供了科学参照。
形态特征
编辑梅
梅是小乔木,稀灌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4-8厘米,宽2.5-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幼嫩时两面被短柔毛,成长时逐渐脱落,或仅下面脉腋间具短柔毛;叶柄长1-2厘米,幼时具毛,老时脱落,常有腺体。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直径2-2.5厘米,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梗短,长约1-3毫米,常无毛;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的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萼筒宽钟形,无毛或有时被短柔毛;萼片卵形或近圆形,先端圆钝;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雄蕊短或稍长于花瓣;子房密被柔毛,花柱短或稍长于雄蕊。
果实近球形,直径2-3厘米,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与核粘贴;核椭圆形,顶端圆形而有小突尖头,基部渐狭成楔形,两侧微扁,腹棱稍钝,腹面和背棱上均有明显纵沟,表面具蜂窝状孔穴。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在华北果期延至7-8月)。2n=16,24。
分布范围
编辑梅
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但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江苏北部和河南南部也有少数品种,某些品种已在华北引种成功。日本和朝鲜也有。繁殖栽培
编辑梅
嫁接繁殖嫁接是中国繁殖梅花常用的一种方法,嫁接苗生长发育快,开花早,能保持原种的优良特性。嫁接砧木可选用桃、山桃、杏、山杏及梅的实生苗,其中桃、山桃的种子最易得到,嫁接易成活,接后生长快捷,开花繁多,因而生产上较多应用,但接后易发生病虫害,使得寿命缩短,不如杏、山杏、梅为砧木好,因而提倡用三者的种子培育1-2年实生苗,再作为砧木用于嫁接。
嫁接方法因地区和不同栽培目的而有差异,如北京天旱风大,多在处暑白露期间进行方块芽接,上海等江南地区多在3-4月份早春发芽前进行腹接、切接,或在秋分前后进行腹接,而苏州、扬州则于2-4月或6-8月常用果梅老根作砧木与梅花幼树进行靠接制作梅桩。
芽接也是梅花常用的繁殖方法,多于7-8月进行,华北一带常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行芽接。芽接节省接穗,方法简便,适合在砧木和接穗细小的情况下采用,成活率较高,可采用“T”字形芽接法。选1-2年生健壮枝条中上部饱满的腋芽作接穗,在腋芽的上方约0.5厘米处横切一刀,深达木质部,从腋芽左右各0.5厘米处竖斜切一刀,使接芽成上宽下窄的盾形,削面要平滑,去掉里面的木质部,剪去叶片反留叶柄。在砧木苗基部距地面5-6厘米处选一光滑的皮面,切成一个“T”字形切口,艮短大小与接穗相仿。随即把芽片插入接口,使切口密结,最后用塑料条绑扎固定,将叶柄及芽露在外面。
嫁接后如遇干旱要适当浇水,多雨季节要开沟排水,多风天气要防止接芽枯萎或接枝处因刮风而断裂,并要随时剪除砧木上萌生的蘖芽及剪砧。
扦插
梅
扦插繁殖成活率很低,若要得到较高的成活率,必须选用容易生根的品种。插条选择幼龄母树当年生健壮枝条,长10-15厘米,于早春花后或秋季落叶后进行扦插。基质选用砂壤土。扦插深度以插条的1/3-1/2为度,株行距10厘米×20厘米。插后先浇一次透水,以后浇水不必过多,床土过湿易招致插条腐烂,适当喷雾增湿有利插条生根成活。春插者越夏期间须搭荫棚,一般成活率30%-80%,宫粉、绿萼、骨里红等易生根品种常用扦插繁殖。压条
梅的繁殖量不大时可使用压条法。早春2-3月选生长茁壮的l-3年生长枝,在母树旁挖一条沟,在枝条弯曲处下方将枝条刻伤或环剥(宽0.5-l厘米,深达木质部),压入沟中,然后覆土,待生根后逐渐剪离母树。亦可用高压法繁殖大苗,在梅雨季节,从母树上选取适当枝条刻伤或环剥,然后用塑料袋包混合土,两头绑紧,保持湿度,过一个月后检查是否生根,生根后可从切口下剪离移栽培养。
播种
播种以秋播为好,如须春播则应在秋季用砂层积种子,早春取出条播。果实6-7月变色时采收,摊放室内,使充分后熟,洗出种子晾干备用。梅花的播种实生苗由于生育速度慢,进入开花期迟,且后代种性变异大,用于繁殖砧木或选育新品种用。
栽培技术
梅
栽培管理 梅花栽培分为露地栽培、切花栽培、盆栽和桩景栽培。露地
依据梅花生态习性,露地栽植亦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通风向阳的高燥地,成活后一般天气不旱不必浇水。每年施肥3次,入冬时施基肥,以提高越冬防寒能力及备足明年生长所需养分,花前施速效性催花肥,新梢停止生长后施速效性花芽肥,以促进花芽分化,每次施肥都要结合浇水进行。冬季北方应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防寒。地栽尤应注意修剪整形,合理地整枝修剪有利控制株型,改善树冠内部光照条件,促进幼树提早开花。修剪以疏剪为主,最好整成美观自然的开心形,截枝时以略微剪去枝梢的轻剪为宜,过重易导致徒长,影响来年开花。多于初冬修剪枯枝、病枝和徒长枝,花后对全株进行适当修剪整形。此外,平时应加强管理,注意中耕、灌水、除草、防治病虫害等。
盆栽
中国北方由于冬季严寒,地栽难以越冬,多作盆栽,适宜在冷温室中越冬生长。繁殖成活的梅苗,露地栽培一至数年后,可在年前上盆。盆土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盆底施足基肥。盆梅对水分比较敏感,要求也比较严格,盆土过湿轻则根系发育不良,叶黄而落,重则伤根毁树,过干则短枝少,新梢伸长慢,易落叶,花芽发育不良,因此盆梅浇水应干浇湿停、见干见湿、不干不浇、浇则浇透,雨天要避免盆土内积水。在新梢生长期应避免因浇水过多而抽枝过长,初夏花芽分化前,适当控水,以利于形成花芽和着生花蕾,夏季应正常浇水,此时水分不足易落叶和影响花芽形成,秋季落叶后减少浇水次数,保持土壤不干不湿,以利枝条充实,冬末初春适当增加浇水,便可收到花繁满枝的效果。
盆梅因已施足底肥,且不喜大肥,当新梢长到约5厘米时,可施一次薄饼肥水,促使枝条生长健壮。花后展叶时,肥水要充足,以4-5周施一次稀薄液肥。待枝条长到20厘米时控制施肥。为促使花芽分化,夏末秋初施追肥。每次施肥后都应当浇水。
梅
盆栽梅花应放在通风向阳处养护,过密或环境荫蔽,使植株高而细弱,冬季多晒太阳则花芽饱满粗壮,花色艳丽,姿态美观。若控制树形,促使幼树提早开花,需适时修剪整形。梅花的花芽是在一年生的新生枝条上形成的,一般当幼苗长至25-30厘米时,剪去顶端,萌芽后留顶端3-5个枝条作主枝,当枝条长到约20厘米左右时,摘心,以利花芽饱满。次年,花后留基部2-3个芽重剪,剪时应注意剪口芽的方向,选准外向芽,内向芽。发芽后剪除交叉枝、过密枝、重叠枝。盆梅因直则无姿、正则无景、密则无态,应按“疏、欹、曲”而又不矫揉做作的原则进行修剪。盆栽梅花应每隔1-2年在早春花后修剪完毕进行换盆、换土。如使盆栽梅花春节开花,在冬季落叶后放入室外自然休眠,元旦以后移入温室向阳处,室温保持8-12℃,每天向枝端洒水,并保持盆土湿润,使花蕾现色后,增温到1 5-20℃,则春节即可开花。如使“五一”开花,整个冬季需放在稍高于0℃的冷室内不见直射光,盆土保持相对干旱,直到4月上旬再逐步移到室外。
切花
栽培以生产切花为目的者,多在露地成片栽植,株行距要小(3×3米),主干留低(约30厘米),并适当重剪,多施肥,以促进生长大量枝条,使树体成灌木状,每年都要对当年生枝条短剪,供插瓶及其他装饰用。落叶后要施足肥料,以恢复树势,来年花谢后施肥以磷肥为主。适合切花栽培的品种主要为宫粉型,玉碟形、绿萼型为次。
桩景
可以露地栽培,也可以盆栽,生长比较脆弱,水分管理要适当,切忌过湿,以免渍水烂根,导致桩头枯萎死亡,常给叶面和干枝洒水,对衰老桩景有养叶护根的作用。桩景栽培梅花需要进行重剪,使形成矮小树体,细枝可用棕丝蟠扎,粗枝需刀刻、斧劈、火烤弯曲造型。用老果梅作砧木嫁接,可适当多靠接几枝,然后进行造型,经过数年艺术加工和细心培养,桩景即可成功。
病虫防治
梅
病害卷叶病:卷叶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地栽或盆栽梅花,在水分胁迫状态下,叶片两侧向正中折合内卷,整个梅株呈疲倦萎蔫状态,严重时导致叶片大量脱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夏季高温少雨、土壤干旱、空气干燥、光照过强,另一方面梅树本身为细须根,对水分的吸收和运送能力较差,再加上梅花叶质偏薄,而此时梅株对水分的蒸发又较快,总体上水分处于亏缺状态,从而导致其叶片发生卷曲,其中尤以“绿萼梅”品种发生最为严重。卷叶现象约从6月开始,雨后有所缓和,叶片可稍许平展;在风调雨顺、水分供应充足时,卷叶出现较晚,不会大量落叶,也不会影响到花芽的分化。
防治方法:卷叶是梅花本身特别的结构和生理特性,以及不良气候因素综合作用所致。为此加强管理,使其根系发育良好、树体生长健壮,从而提高其吸水和运水能力;进入高温干旱季节后,加强根部浇水、叶面喷水和环境洒水,通过增湿降温为其创造一个相对凉爽的环境;盆栽梅花,特别是浅盆梅桩,尤其是对“绿萼梅”品种,可搭棚遮阴,遮光度控制在30%-40%之间,保护其卷叶不至于因脱水过重而掉落即可。
黄化病:黄化病,是一种在碱性土壤条件下,出现的缺铁性生理病害。淮河以北地区地栽或盆栽的梅花,由于土壤或培养土偏碱,或因长时间浇灌偏碱的用水,使梅株根系长期处于偏碱的环境中,导致营养须根坏死,从而引起叶片褪绿发黄。碱黄主要表现在新抽嫩枝的叶片上,叶片偏小,叶脉间褪绿呈黄白色,不很规则,但叶脉尚呈绿色,中下部的老叶一般不发生黄化。
防治方法:盆栽用土或地栽园土,要将其pH值调整至6.5以下;用自来水浇花,要先放置3-5天,并在其中加入少量的硫酸亚铁颗粒;生长季节每月浇施一次矾肥水,可预防黄化病的发生;叶片出现较严重的黄化后,可用0.3%的硫酸亚铁溶液浇施根部,用0.2%的药液喷洒叶面,半月一次,浇喷兼施、双管齐下,可促成其嫩叶褪黄变绿。少量盆栽也可考虑用1%的食醋液或0.5%柠檬酸液浇施根部。
炭疽病:受害叶片最初产生褐色小斑点,后扩大成1厘米以下的圆形、椭圆形病斑,生于叶缘者多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呈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为红褐色和暗紫色,上生黑色小点,呈同心圆轮状排列。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块在染病落叶或感病嫩梢中越冬,翌春借风雨传播,5月中下旬至6月初发病严重。“朱砂型”梅花最易感染,“绿萼型”最抗病。
防治方法:清除枯枝落叶烧毁;从4月中旬开始用50%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的退菌特、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的炭疽福美、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交替喷洒,连续3-4次。
流胶病:为枝、干主要病害。患病枝、干变褐腐烂,并伴有流胶,树势逐渐衰弱,导致抽枝少而细,花芽分化不良,严重时枝条干枯,甚至整株死亡。枯枝型流胶,一般发生在多年生枝上,多以皮孔为中心,渗出脂状胶液,初呈淡黄色、半透明、柔软,后逐渐氧化凝固成褐色晶体状,严重时病部以上枝条枯死;干腐型流胶,一般发生在主干上,初为水渍状;后变褐腐烂,腐烂部分逐渐变褐下凹,树皮开裂反卷,并伴随有流胶,严重时树势衰弱,甚至会全株枯死。3-11月均可发生,以6-9月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加强水肥管理,及时排除积水;防止蛀干性害虫侵入,避免日灼和冻害;刮除病部胶状物,涂抹3-5度的波美石硫合剂或0.1%的升汞水消毒;或用70%甲基托布津、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倍液涂抹创口。
梅
膏药病:在枝干树皮上形成圆形、椭圆形灰褐色大病斑,状似平贴之膏药,后期出现龟裂,小枝发病的膏药形病斑呈浅灰色,并且绕小枝一圈,后期与小枝分离,呈鞘状套住小枝。此病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削弱树势,严重时树体逐渐衰弱死亡。全年均可发生,以夏季最为集中,地处潮湿、树冠郁闭的衰弱树易发病,蚧壳虫为主要传播媒介。防治方法:通风透光,开沟排水;消灭蚧壳虫,减少传媒;秋末落叶后至春季发叶前刮除病部烧毁,涂抹3-5度波美石硫合剂;少量盆栽,有叶期可于刮去病斑后。涂抹达克宁霜软膏。
煤污病:由于蚜虫、蚧壳虫等的刺吸危害,其排泄的分泌物 --“蜜露”,在比较阴湿的条件下,易诱发煤污病。表现为叶片、树干、枝条上被有一层乌黑的煤污层,严重影响到梅株叶片的正常光合作用,从而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不能正常孕蕾开花。
防治方法:春季出现蚜虫危害,及时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出现蚧壳虫危害,可用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每15天一次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多·硫悬浮剂800倍液喷洒植株。
根癌病:由土壤根癌杆菌借苗株伤口侵入而引起,多发生于根颈部及嫁接口部位,有时也发生在主干和枝条上。受害部位长出球形、扁球形肿瘤,初为乳白色或肉色,较为柔软,后变硬木质化呈褐色,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呈龟裂状。梅株感病后根系发育不好,地上部分生长迟缓,树势衰弱,影响到花芽分化,严重时叶片发黄脱落,甚至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从疫区购进未显症状的梅苗,栽种前要先行消毒,可用2000倍72%的农用硫酸链霉素浸泡30分钟;或用“抗根癌菌剂”Ⅰ号或Ⅲ号,加水1-2倍调匀,定植前蘸根20分钟,预防效果较好;对大植株不忍舍弃,可用利刀切除癌肿部分,再用石灰乳或甲冰碘液(甲醇50份、冰醋酸25份、碘片5份)涂抹伤口,并单独养护。
虫害
梅
桃粉大蚜:即“腻虫”之一种,主要在嫩梢和幼叶上刺吸汁液。该虫以卵在梅花的枝、芽上越冬,来年3-4月梅花抽梢展叶时,孵化出的无翅若蚜危害最甚,雨水多的年份发生严重,并能诱发煤污病。防治方法: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液喷杀;家庭少量梅株出现蚜虫,可用苦楝叶揉汁稀释喷杀,也可用草木灰洒在有蚜虫的枝叶上,过1-2个小时后用清水冲洗枝叶即可。
黄褐天幕毛虫:以幼虫啃食嫩芽、新叶及叶片,并在枝杈处吐丝结成天幕状网,群居于白色天幕上,老熟幼虫离开天幕分散暴食,严重时可将整株叶片吃光。
防止方法:发现幼虫群集在天幕上时,可清除网幕、烧死幼虫;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液或2.5%的功夫乳油3000倍液喷杀。
桃红颈天牛:桃红颈天牛是危害梅桩主干的主要害虫。遭其危害的梅桩基部地面上,常堆存有红褐色的虫粪。
防治方法:5-6月在雨后晴天的中午,寻找在枝干上歇息的成虫,将其杀死,或用2.5%的功夫乳油3000倍液喷杀;在树干上发现排粪虫孔后,用毒签插入虫孔熏杀,或用药棉蘸敌敌畏堵塞虫孔;秋末冬初,进行树干涂白。
蚧壳虫:危害梅花的蚧壳虫种类较多,主要有桑白盾蚧、糠片盾蚧、梨圆盾蚧、朝鲜球坚蚧、龟蜡蚧、褐软蜡蚧等,其中尤以朝鲜球坚蚧危害最为严重。主要以若虫和雌成虫密集在枝干上汲取汁液,严重时使树势减弱,造成枝条枯死或全株死亡。它还是膏药病的主要传播虫媒。该虫严重发生时,虫株率达90%,梅株死亡数占死亡总数的85%。
防治方法:5月上中旬卵孵化盛期,用50%的杀螟松1000倍液,或50%的马拉硫磷500倍液,或40%的乙酰甲胺磷500倍液+除虫菊脂2000倍液,进行喷洒,对若虫杀灭效果都很好;用7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洒,对朝鲜球坚蚧防治也有一定的效果。
红蜘蛛:即叶螨。梅花普遍受其危害,且比较严重。它以成虫、若虫在叶片背面危害,初为受害叶片正面出现黄白色失绿小点,后失绿面积扩大,叶片失去光泽,严重时一片苍白,造成提前落叶。成螨卵圆形,初脱皮时为红色,取食后变为暗红色,大小在0.5毫米左右,若螨、幼螨略小。该虫一年发生10代以上,以卵和成螨在枝干的粗皮裂缝和落叶层间越冬,5-7月干旱时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用25%的倍乐霸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或用20%的灭扫利乳油2500倍液喷杀,或用5%的尼索朗乳剂1500倍液喷杀。因其虫体较小,且藏匿于叶背面,喷药时一定要仔细均匀,并轮换使用不同的杀螨剂。
袋蛾:即“吊死鬼”。危害梅花、果梅的有大袋蛾、小袋蛾、茶袋蛾、白囊袋蛾等。幼虫为丝质袋囊所包裹,囊外附有较大的碎叶片或少数排列零乱的枝梗。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袋囊内越冬;4-5月化蛹,5月底羽化,6月上旬为幼虫孵化高峰,到11月复以老熟幼虫在囊内越冬。初孵幼虫在晴天中午爬出母囊,吐丝下垂,随风传播,在适宜的梅株或其他植物上吐丝缀叶成囊。幼虫藏匿于囊内,取食迁移时负囊而行,初时取食叶肉,剩下上表皮,使叶片呈透明斑点,长大后食叶成孔洞或缺刻,甚至啃食茎干表皮、嚼食果肉;高温干旱持续时间长时,危害特别严重。
防治方法:秋冬季结合修剪,人工摘除袋囊,消灭越冬老熟幼虫;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用25%的灭幼脲3号1500倍液喷杀幼虫;在低龄幼虫盛期,用50%的马拉硫磷1000倍液喷杀幼虫;于产卵高峰期,用20亿/克的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悬浮剂1000倍液喷洒。
刺蛾:即“洋辣子”。危害梅花的刺蛾有黄刺蛾、丽绿刺蛾、绿刺蛾、扁刺蛾、扁黄刺蛾、褐边绿刺蛾等。夏季以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可将叶片啃光,仅剩下粗叶脉和叶柄,影响梅株的正常生长和孕蕾开花。幼虫体上长有较多的毒毛,对人体皮肤有严重的刺激性,一旦接触人的皮肤会产生强烈的灼痛感。
防治方法:秋冬季人工剥去枝干上的越冬虫茧;成虫羽化期利用其具有较强的趋光性特点进行灯光诱杀;盆栽用0.3%的印楝素500倍液,或25%的灭幼脲3号2000倍液,或5%的抑太保乳剂1500倍液喷杀。
种类介绍
编辑果梅
梅
梅的品种分果梅和花梅两大类。果梅的栽培品种,据曾勉教授在浙江的调查研究,大致分为三类,简述如下。- 白梅品种群:果实黄白色,质粗,味苦,核大肉少,供制梅干用。例如大白头、太公种等。成熟期在4月上、中旬。
- 青梅品种群:果实青色或青黄色,味酸或稍带苦涩,品质中等,多数供制蜜饯用。例如四月梅、五月梅、白水梅等。成熟期为4月中、下旬。
- 花梅品种群:果实红色或紫红色,质细脆而味稍酸,品质优良,供制陈皮梅、劈梅等用。例如软条梅、紫蒂梅、大叶猪肝、胭脂梅等。成熟期在5月上、中旬至6月。
花梅
花梅的品种,由于长期栽培,变异较大,品种甚多,据陈俊愉教授近期研究,分为以下四类。
一、 直脚梅类(Armeniaca mumevar.mume) 枝条直立或斜展,按花型和花色分为以下七型。
- 江梅型(Armeniaca mumef.simplicifloraT. Y. Chen) 花碟形,单瓣,纯白、水红、肉色或桃红等色。有29个品种,如单粉、单瓣红、杨贵妃、小玉蝶、白梅等。
- 宫粉型(Armeniaca mumef.alphandii(Carr.)Rehd.) 花碟形,半重瓣至重瓣,粉红色。现知75个品种,如宫粉、粉嘴子、千叶红、南京春,粉妆台阁等。
- 大红型(Armeniaca mumef.rubrifloraT. Y. Chen) 似宫粉型而花色大红,开花特繁,甜香甚浓。有品种15个,如红梅、大红、小红、红星、天星红等。
- 朱砂型(Armeniaca mumef.purpurea(Makino)T. Y. Chen) 花碟形,单瓣、半重瓣或重瓣,紫红色。已有47个品种,如白须朱砂、江南朱砂、骨里红等。
- 玉碟型(Armeniaca mumef.albo-plena(Bailey)Rehd.) 花碟形,重瓣,白色;花萼绛紫色。有30个品种,如玉碟、粉碟、紫蒂白等。
- 绿萼型(Armeniaca mumef.viridicalyx(Makino)T. Y. Chen) 花碟形,单瓣至半重瓣,白色;花萼绿色。已有13品种,如绿萼、单瓣绿萼、李花绿萼等。
- 洒金型(Armeniaca mumef.versicolorT. Y. Chen et H. H. Lu) 花碟形,单瓣至重瓣,在一棵树上同时开近白色、粉红色与白底红条或白底红斑点的各色花朵,较为独特。现已知有9个品种,如洒金红、晚跳枝、二乔、五宝等。
二、照水梅类(Armeniaca mumevar.pendulaSieb.) 枝条下垂,形成独特的伞状树姿,可分为以下六型。
- 单粉照水型(Armeniaca mumef.simplexT. Y. Chen) 花碟形,单瓣,粉红或白色。现知有3个品种,如单粉照水、单瓣照水等。
- 双粉照水型(Armeniaca mumef.modestaT. Y. Chen) 花碟形,半重瓣或重瓣,粉红色。有2个品种,即绫眼和东洋红照水。
- 骨红照水型(Armeniaca mumef.atropurpureaT. Y. Chen) 花碟形,单瓣,深紫红色,如骨红照水。
- 残雪照水型(Armeniaca mumef.albifloraT. Y. Chen) 花碟形,半重瓣,白色,如残雪照水。
- 白碧照水型(Armeniaca mumef.viridifloraT. Y. Chen)花碟形,单瓣或半重瓣,白色;花萼绿色,如双碧照水、单碧照水。
- 五宝照水型(Armeniaca mume f.marmorataT. Y. Chen) 一棵树上同时开近白、粉红及白底红条纹或白底红斑点的花,如五宝照水。
三、龙游梅类(Armeniaca mumevar.tortuosaT. Y. Chen et H. H. Lu) 枝条自然扭曲如游龙;花碟形,半重瓣,白色,如龙游梅。
四、杏梅类(Armeniaca mumevar.bungoMakino) 枝和叶似山杏;花半重瓣,粉红色,如杏梅、洋梅、送春等品种。花期较晚,抗寒性较强,可能是杏与梅的天然杂交种。
下级分类
厚叶梅(变种)野梅Armeniaca mumeSieb. var.palleseens(Franch.) Yu et Lu叶片较厚,近革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果实卵球形;核近球形,基部钝而成圆形。产中国四川西部至云南西部。此种为梅的野生种,生于山坡林中或溪边,海拔1700-3100米。 | |
长梗梅(变种)Armeniaca mumeSieb. var.cernua(Franch.) Yu et Lu叶片披针形,先端渐尖;花梗长1厘米,结果时俯垂。产中国云南西部至西北部。生于山坡路边、溪边或疏林下,海拔1900-2600米。越南北部和老挝北部也有分布。 |
主要价值
编辑中国古代文人对梅花情有独钟,视赏梅为一件雅事。赏梅贵在“探”字,品赏梅花一般着眼于色、香、形、韵、时等方面。
色:梅花的花色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多种颜色。“红梅”,花形极美,花香浓郁;“绿萼”,花白色,萼片绿色,重瓣雪白,香味袭人;“紫梅”,重瓣紫色,淡香;“骨里红”,色深红重瓣,凋谢时色亦不淡,树质似红木;“玉蝶”,花白略带轻红,有单重瓣之分,轻柔素雅。成片栽植上万株梅花,疏枝缀玉缤纷怒放,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绿如碧玉,形成梅海凝云,云蒸霞蔚的壮观景象。
香:梅花香味别具神韵、清逸幽雅,被历代文人墨客称为暗香。“着意寻香不肯香,香在无寻处”让人难以捕捉却又时时沁人肺腑、催人欲醉。探梅时节,徜徉在花丛之中,微风阵阵掠过梅林,犹如浸身香海,通体蕴香。
形:古人认为“梅以形势为第一”,即形态和姿势。形态有俯、仰、侧、卧、依、盼等,姿势分直立、曲屈、歪斜。梅花树皮漆黑而多糙纹,其枝虬曲苍劲嶙峋、风韵洒落,有一种饱经沧桑,威武不屈的阳刚之美。梅花枝条清癯、明晰、色彩和谐,或曲如游龙,或披靡而下,多变而有规律,呈现出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
韵: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石着为贵。”所以在诗人、画家的笔下,梅花的形态总离不开横、斜、疏、瘦四个字。人们观赏梅韵的标准,则以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谓之“梅韵四贵”。
时:探梅赏梅须及时。过早,含苞未放;迟了落英缤纷。古人认为“花是将开未开好”,即以梅花含苞欲放之时为佳,故名“探梅”。梅花以“惊蛰”为候,一般以惊蛰前后10天为春梅探赏的最佳时机。 观赏梅花的情境也十分讲究。
《梅品》由宋朝张功甫撰写于1194年,专门介绍如何欣赏梅花。据《梅品》曰有二十六宜:淡云,晓日,薄寒,细雨,轻烟,佳月,夕阳,微雪,晚霞、珍禽,孤鹤,清溪,小桥,竹边,松下,明窗,疏篱,苍崖,绿苔,铜瓶、纸帐、林间吹笛,膝下横琴,石枰下棋、扫雪煎茶、美人淡妆簪戴等情况下,对梅的欣赏就更富有诗情画意。
四贵四不贵:贵疏不贵繁,贵合不贵开,贵瘦不贵肥,贵老不贵新。梅的枝干以苍劲嶙峋为美,形若游龙,遒劲倔强的枝干,缀以数朵凌寒傲放的淡梅,兼覆一层薄雪,「古梅一树雪精神」,俨然天成一幅水墨大写意。
经济价值
梅
变种和品种极多,可分花梅及果梅两类。花梅主要供观赏。果梅其果实主要作加工或药用,一般加工制成各种蜜饯和果酱;用青梅加工制成乌梅供药用,为收敛剂,能治痢疾,并有镇咳、祛痰、解热、杀虫等功效,又为提取枸橼酸的原料;花蕾能开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成粉末治黄疽有效。该种植物对氟化氢污染敏感,可以用来监测大气氟化物行染。未成熟果实含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等;种子含苦杏仁苷;花含挥发油,油中含苯甲醛、苯甲酸等。梅花最宜植于庭院、草坪、低山丘陵,可孤植、丛植、群植。又可盆栽观赏或加以整剪做成各式桩景,或作切花瓶插供室内装饰用。
药用价值
梅
花蕾(梅花):微酸、涩,平。开郁和中,化痰,解毒。用于郁闷心烦,肝胃气痛,梅核气,瘰疬疮毒。果实(乌梅):酸、涩,平。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蒙药】哈日一桂勒斯:果实用于肺虚久咳,口干烦渴,胆道蛔虫,胆囊炎,慢性腹泻,痢疾,崩漏《蒙药》。
【彝药】茎叶用于热毒内陷,湿重气滞,胸热胀满,久热不退,肠痈痢疾,滑胎漏胎《哀牢》。果实治肺虚久咳,口干烦渴,胆道蛔虫,胆囊炎,细菌性痢疾,慢性腹泻,月经过多,癌瘤,牛皮癣《大理资志》。
【傣药】埋骂风:用于清暑,除烦,降火《傣医药》。埋骂风,嘛风:果实用于肺虚久咳,口干烦渴,胆道蛔虫,胆囊炎,细菌性痢疾,慢性腹泻,月经过多,癌瘤,牛皮癣;外用于疮疡久不收口,鸡眼;树皮用于牙痛,咳嗽《滇省志》。
【水药】女凤:果实治久泄久痢《水医药》。
【傈僳药】十九:果实治咳嗽,痢疾,尿血,便血,胆道蛔虫《怒江药》。【白药】千其千:果治疗消化不良,腹泻《滇药录》
植物文化
编辑中国南京、无锡、苏州、泰州、武汉、丹江口、鄂州、淮北、梅州、南投等10个城市,已将梅花定为市花。许多专家及民众还积极推祟梅花为国花。
观梅胜地
鄢陵梅花鄢陵县位于豫东黄河冲积平原,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是培育南北花卉的天然试验场,尤以腊梅最负盛名。据《鄢陵县志》载,这里栽培腊梅已有千余年历史,北宋时,就成了贡品,被皇帝称之为“天下第一花”。此后,便有了“鄢陵腊梅冠天下”之美誉。 | |
超山梅花超山位于浙江余杭县内,风光旖旎,植梅名闻天下,素有“超山梅花天下奇”之誉。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国内外游人。超山北坡方圆数里,尽是梅林。梅开时节,雪海香涛,蔚成奇观。梅林之中,有两株古梅,一唐一宋,尤为名贵。超山赏梅以“宋梅亭”和“浮香阁”的山坡处为最佳,游人可以尽情领略“不知何处香,但见四山白”的景象。 | |
灵峰梅花灵峰位于杭州植物园东北角的青芝坞内。从前,曾与孤山、西溪并称西湖三大赏梅风景区。如今,古老的“灵峰探梅”又露出新的风姿。近几年来,经过重新布局建设,景区植梅已达6000余株,品种50多个,已成为西湖最大的赏梅胜地。 | |
邓尉梅花江苏吴县邓尉山在苏州城西南30公里处,崇山前抱,太湖后绕,地势十分幽深。梅开时节,香雪十里,疑如积雪,故有“十里香雪”之称。邓尉山最佳赏梅处,应是半山腰的“梅花亭”,举目环顾,山上山下,弥漫数十里,浪拥雪堆,芬芳弥漫,真是“遥看一片白,雪海波千顷”。日前,邓尉梅林在方圆近十里的景区内植梅数十万株,也有“邓尉梅花甲天下”之誉。 | |
梅园梅花无锡梅园,背依龙山,面向太湖,园林设计者根据地形高低,结合梅树的特点,以梅饰山,倚山植梅,梅以山而秀,山因梅而幽,别具特色。园内植梅5500多株,品种繁多,名品荟萃。园内还有天心台、香雪海、宝塔等步步登高的观赏景点,是较为典型的江南园林式赏梅景点。梅开时节,竞相吐艳,白玉如雪,红晕似杏,犹如置身于“若无香风吹,疑是白云绕”的玉泽香国之中。 | |
梅花山梅花梅花山位于南京市钟山南,这里依山栽植有梅花1.5万余株,品种有220多个,有“梅花世界”之称。梅花山上建有“观梅轩”,登轩观梅,梅山梅花尽收眼底。梅花山以品种奇特著称,“朱砂梅”满枝绯红,“玉蝶梅”素静雅洁,“宫粉梅”著花繁茂,“龙游梅”舒展飘逸,还有“蹩脚晚秋”、“七星梅”和“半重瓣跳枝”等梅花上品。 | |
淀山梅花青浦淀山湖梅园是上海最大的赏梅胜地,占地190亩,植梅5000多株,品种达40多个,其中不少是百年以上的古梅。近年来,经园艺家悉心培植,长势越来越旺盛,每年吸引不少游人。园内四周是一组江南仿古建筑,配以奇花异卉,古树秀竹。纵观梅园,白雪红蕾,暗香浮动,呈现一派“素艳乍开株蓓蕾,暗香微度玉玲珑”的境趣。 | |
磨山梅花武汉磨山梅园位于武汉市东郊的东湖磨山,又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并建有自己的梅花种植基地。磨山梅园环岭临湖,环境幽静,风光别致,占地500多亩,有梅树、梅花盆景3万余株,品种200多个,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赏梅胜地。磨山梅园依地形而置,或疏或密,或迎风,或照水,井然有致,潇洒得趣。 | |
罗岗梅花驰名中外的羊城八景之一的罗岗香雪,位于广州市区30多公里外的东郊。这里四面环山迭翠,中央谷地横亘十余公里,遍植青梅荔枝。每年小寒前后,梅花盛开,百枝凝雪,千树妍唱,争奇斗艳,香浮数里。景区内还有“罗峰寺”、“罗岗湖”、“玉岩书院”等名胜古迹及“玉玺远眺”、“玉屏石胜境”。 | |
梅岭梅花韶关梅岭位于广东和江西的交界处,此处有梅花1000多亩。每逢2月上旬,正是满山梅花凌霜傲放之时,可赏梅之千般风姿,可品梅之万种情韵,那树树红梅撩拨得古今多少文人骚客心海涨潮,留下几多诸如“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红雨熟红梅”(苏轼《题岭上红梅》)的名诗佳句传诵至今。 |
咏梅画梅
梅,「独天下而春」,作为传春报喜、吉庆的象征,从古至今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吉祥之物。「梅具四德,初生为元,是开始之本;开花为亨,意味着通达顺利;结子为利,象征祥和有益;成熟为贞,代表坚定贞洁。」此为梅之「元亨利贞」四德。梅开五瓣,象征五福,即快乐、幸福、长寿、顺利与和平。
早期,人们对梅花的认识主要局限在梅子的实用性上。如殷商文献《书经·说命》中有“若做和羹,尔惟盐梅”。春秋时期的《诗经》中出现了“山有嘉卉,候栗候梅”的描述,人们称梅为“嘉卉”已反映出对梅花的欣赏态度。晋代的清商曲辞《梅花落》中,开始描述“梅花落已尽,柳花随风散。叹我当春年,无人相要唤”,感叹春光易逝。进入南北朝后,曾出现寿阳公主“梅花妆”的故事和陆凯折梅赠友人报春传情的咏梅名句“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天所有,聊寄一枝春”。唐以前,咏梅诗数量不是很多,但可见人们已从物质的实用性上升到精神层面的感受了。唐五代时期,由于当时的自然气候和社会的安定民生发展,梅花的栽培技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种梅咏梅活动逐渐升温,上至帝王、名臣,下至布衣百姓咏梅作品大量涌现。如唐王李世民的“送寒余雪尽,迎岁早梅新”咏梅绝句,以及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等一大批咏梅诗人,以不同的心态和审美观写下了流芳千古的咏梅佳句。
宋、元时代,梅花文化的发展进入兴盛时期。文化上,梅诗、梅文、梅书、梅画纷纷问世,其作品之多为历朝历代之最,梅花也于此时确立了百花独尊、群芳之首的地位。宋代梅诗特多,故在宋代末年的方回《瀛奎律髓》中,别出"梅花"为一类。梅词也多佳作。名家如北宋林逋(和靖)隐居杭州孤山,植梅放鹤,号称梅妻鹤子。其梅花诗词甚多,而"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的诗句,更是传神佳句。余如北宋的苏试、秦观、王安石等,南宋的陆游、陈亮、范成大等,皆多梅花诗词传世。由于文人墨客、士大夫阶层的闲情雅趣促进了私家园林的兴起,各地纷建梅园,遍植梅树、梅溪、梅湖、梅台、梅亭等赏梅景观的引导效应,使喜梅、植梅、赏梅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梅画作品日渐丰富,涌现出一批擅画梅花的大家,如高僧华光寺长老仲仁、赵佶、杨无咎、马远、赵孟坚等。《全宋诗》中,梅花题材的文学作品有4700多首,《全宋词》中咏梅词1120多首。
明清两代是梅花文化的发展期,明代咏梅之风有增无减,杨慎、焦宏、高启、唐寅诸名家,俱有梅花诗;徐渭、姚涞、刘基等,则均有梅花文赋。另一方面,书、文、诗、画等文化层面也有新的发展和提升。如在咏梅诗创作上,明清两代也是人才辈出,徐渭、高启、方孝孺、李方膺等一批诗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无论在诗的意境、内涵或是审美观念上都有独到的创新成就。在绘画创作上“扬州八怪”等,尤以金农、李方膺为代表建树起座座咏梅画梅的高峰。
辛亥革命以后,创作的咏梅诗词和绘画作品,是空前的,数量上已无法统计。特别是毛泽东、董必武、叶剑英、陈毅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以伟大的革命情怀和气概,写下了不朽的咏梅诗篇,成为梅花文化中的新气象、新亮点。从近现代的梅画作品看,一大批名家高手涉足梅花题材,他们注重在继承传统中大胆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他们更注重从审美的角度进行理性思考,使作品更具学术性、观赏性;他们更注重表现梅花的精神品格和时代精神,用作品来感染人、打动人;他们更注重以自然、自由的心态,运用多种方法手段创作出适应多元化审美需求的梅花作品。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有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董寿平、关山月、于希宁等。他们运用个人的学识修养和对梅花精神的独特感悟,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创作出不同风格面貌的梅花作品。这个时期的梅花作品,有的突出了诗、书、画、印相统一的整体美感;有的更加强调中国画水墨精神,以大写意的笔法表现梅花的神韵;还有的善于借鉴西画中交点透视、光影效果以增强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是“笔墨当随时代”的创新精神。正是凭着这种创新意识,使梅画艺术园地更加灿烂夺目。
科技成果
编辑2022年6月26日,中国林学会发布了“十三五”期间林草科技十大进展。其中,林木全基因组与功能基因解析取得重要突破。绘制梅花等10余种木本植物高质量基因组图谱,揭示了林木适应性进化与遗传结构变异机制。
-
北条麻妃
北条麻妃,原名白石さゆり,以其高挑的身材以及贵族的气质称霸熟女界,1974年3月26日出生于日本石川县,AV女优。
2024-08-18 -
橘ひなた
橘日向(橘 ひなた)1990年8月12日出生,是日本90后AV女优。 2009年11月出道,已经下马拍了多部步兵。
2023-01-10 -
武藤兰
武藤兰,1980年9月4日b出生,初期曾使用过清水优香的艺名,后名武藤兰,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成濑心美
成濑心美,1989年3月3日出生于日本新潟县,E罩杯,2008年12月以素人身份出道,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波多野结衣
波多野结衣(はたの ゆい),女,1988年5月24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著名日本女演员、AV女优。
202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