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化瓷器 编辑
德化瓷器是陶瓷烧造中的艺术珍品,作为福建省德化县所产的瓷器。
始于宋代,明代后得到巨大发展。以白瓷塑佛像闻名。瓷质作乳白色,洁白晶莹。产品以瓶、罐、杯、盘等日用瓷器为主,兼有雕塑艺术的陈设瓷器,多用贴花、印花、堆花作装饰,畅销国外。其制作细腻,雕刻精美,造型生动,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英国古陶瓷专家约翰·盖尔《中国白:瓷器中的神像》赞叹:“明朝德化何朝宗的瓷雕观音可与意大利米兰的断臂维纳斯相媲美。”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历史发展
3 工艺特色
4 艺术成就
5 建白瓷
6 青花瓷
7 羊脂玉瓷
8 其他相关
9 瓷器保养
基本信息
编辑中文名称:德化瓷器
分类:瓷器
产地:福建省德化县
历史发展
编辑德化县位于中国东南福建省中部,以出产白瓷为主。这里自然资源丰富,瓷土矿藏密布,质地优良,是中国瓷器的著名产地,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
德化瓷器始于宋代,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逐渐形成自己的技法和风格,进而取得了很大发展,在古代传统瓷艺中独树一帜。清代(公元1644~1911年)德化瓷器的烧制工艺进一步发展,当时烧制的瓷塑艺术品相继在上海、台湾、日本、英国的博览会上荣获四次金奖。20世纪50年代以后,德化瓷器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烧造的传统瓷器品种发展到390余种,现代题材的产品也日益增多。
工艺特色
编辑万马奔腾
艺术成就
编辑早在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德化瓷器就已出口海外。香港正大国际艺术表示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形势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德化瓷器在不断改进装饰技艺,增加花色品,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成为中国陶瓷出口的重要产品,远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建白瓷
编辑在宋元白瓷的基础上,明代德化的陶瓷工匠经过长期实践,大胆创新,烧制成功了独特风格的建白瓷器,其制作之精美,格调之高雅,达到了德化窑工艺技术成就的高峰。
胎釉结构
从外部观察,建白瓷的胎骨,呈现细腻洁净的白色,往往带有颗粒珍珠般的闪光,俗称“糯米胎”,敲击时发出清脆叮咚的金属声。胎体致密,玻璃相较多,透光度特别良好,在日光或灯光照耀下可映见指影。釉水的质地坚韧莹润。素静淡雅,如脂似玉,给人以温柔的美感享受。仔细观察,又可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白微闪黄的乳白色,又称“猪油白”、“奶油白”、“象牙白”、“鹅绒白”;一种是白隐现肉红色,称“孩儿红”、“肉里红”、“美人红”。前者比较普遍,后者则罕见,此两类釉色,均为德化窑独有,为一般瓷器所不能比拟。
雕塑成就
明代是德化瓷业史上雕塑工艺最为兴旺的时期,民间的能工巧匠如何朝宗、张寿山、陈伟、林朝景等人,吸收泥塑木雕等传统技艺,师古而不泥古,善于应用瓷器胎釉的质感特点,精心烧制各种形象的道释人物,无论造型神态和细部线条处理都刻划细腻、表现逼真,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水平。
一代宗师何朝宗,德化后所村人,他创作态度严谨认真,刻意求工,一丝不苟,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他的瓷塑成就主要在明嘉靖万历年间。他雕塑如来观音,达摩等佛像人物,尤以观音作品称著,冠绝一时。何朝宗瓷塑观音特点是;体态丰盈,面庞俊美,神情慈祥静穆,衣纹深秀洗练,线条潇洒流畅,动静相乘,形神兼备,既保存着神秘奥妙的宗教色彩,又蕴含着美好、健康、幸福的意境。泉州市文管会收藏的一尊何朝宗塑渡海观音,通高六十四厘米,面庞呈椭圆形,额缀一珠;头发盘髻,贯一如意,披巾罩首,衣裙裹体。胸前微露,一串珠饰,胸前衣褶作打结状;双手藏在袖里,作左拱势。底露一足,踏立莲花水波之上,另一足为水波淹没,作渡海状。神态如生,真是:除非观音离南海,何来大士现真身。”
福建省博物馆收藏的一尊千年观音,虽未知是何人所作,但其造型也很有特色。该器通高25.8厘米。分上下两段塑造。上部观音结跏跌坐于莲花之上,正身双手台掌作祈祷状,神情肃穆。另有十六手臂自背部上下展开,腕内各执火焰、灵芝、桃实等杂宝法器。下部为海水浪座,左右浮雕二龙,张口吐舌,昂首对峙,龙背各立神像,执笏朝奉。虽然层次复杂,但各部分比例协调,上下两段又以柱状承托隔开空间,处理得体。观音上身虽然集中了莲冠、飘带、披巾、缨珞、玉镯等众多装饰,但以简练的手法增添了华丽的形象,无繁琐之感,达到了造型艺术的整体统一。如此层次复杂,又以上下隔开,在烧成上难度是很高的。
明代工匠高超的瓷塑技艺,一直为后世风范。
器皿造型特征
雕塑人物而外,明代德化窑还生产陈设供器和日用器皿。
陈设供器是大宗产品,此类作品的造型主要是仿制商周青铜器和当时所流行的式样。形制大小不一,大者质朴厚重,可作为祭祀礼器和宗教法器,小者精巧典雅,可供案头赏玩。其特点是造型规整,结构合理,装饰不多,气氛庄重,以胎釉的质感取胜。工匠善于利用器形的体积感,器形的轮廓线,以及堆贴上去的兽头、铺首、蟠螭、夔龙等凸出部分富有弹性的弧线,把体积感中最强烈部分安排在显著的部位,甚至不作任何装饰,烘托出浑然一体的古色古香气氛。以习见的香炉供器为例,属于仿古类型的有印花饕餮纹双耳四足方鼎式炉、印花双螭耳三兽蹄足炉、贴花梅花纹双耳三足圆鼎式炉;属于明代典型式样的有:印花云雷纹高筒形罄式三足炉、竹节筒形三足炉、印花回形纹双螭耳宣德炉等。
日用器皿品种又可分为日用饮食器、盛贮器和文具,产量不大,但也很讲究艺术效果。如盘洗器,往往模拟荷花的叶子形状,制作时将不规则的弧形叶边缘自然卷起,叶脉由中心向边缘延伸,叶囱下凹,形成瓜棱状的底足,有时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或从叶面盘起或从底部外伸,形体上追求自然简朴的曲线美,加上原材料的单纯质地感光,愈发显示出别致的风韵。
装饰手法
白瓷观音
历史地位
洁白透明的胎体,温柔雅静的釉色以及优美的造型和装饰艺术,使每一件建白瓷器都成为工艺美术史中的瑰宝。建白瓷自问世以来,一直获得了国内外的崇高评价,享有“中国白”的盛誉,尤其是雕塑造型人物,更具备令人神往的艺术魅力,明代建白瓷器,称为“东方艺术的明珠”。建白瓷器的每一件作品,都被国内外爱好者收藏家视同珙璧,争相购买收藏。“建白瓷自宁波流入日本,日本富人,至不惜以万金争购之,足见其精美矣”(吴仁敬,辛安潮《中国陶瓷史》)。“大约十六世纪起,这个白瓷(指德化瓷器),偶然通过葡萄牙的东洋贸易船介绍到西欧以后,立刻得到全欧洲贵族阶层的欣赏和欢迎,并接受无限的定货。”(日上田惹辅:《支那陶器的时代的研究》。
青花瓷
编辑德化青花瓷
青花瓷器具有清新明快的色调,丰富优美的装饰纹样、花纹有润泽和釉子保护不致伤脱等优点,深受人们喜爱,是我国陶瓷中最富民族特色优良传统品种之一。青花瓷器的生产,发明于唐宋,元明清时代形成了以景德镇为中心的青花瓷业。
受景德镇窑的影响,德化窑在明代晚期已经开始青花瓷器的生产,入清以后,逐渐取代白瓷而占主要地位,瓷窑几乎遍布县境山乡,而以北部、中部最为集中。青花瓷器的生产,将德化县古代瓷业推向全面兴盛的发展阶段。
德化青花瓷器的兴衰,历经康熙、乾隆、嘉庆、道光诸朝。特别是康熙朝海禁开放以后,瓷器在民间贸易中数量倍蓰,同时又进口青花钴料,改变了单纯利用地产钴料的状况,使青花瓷器得到长足发展,嘉道以后,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社会经济遭受破坏,青花瓷业走向衰落。
羊脂玉瓷
编辑中国三大瓷都之一的“德化”,德化早在唐朝时就开始为宫廷烧制羊脂玉瓷,并一直流传至今。如今德化烧制的羊脂玉瓷已在古老的烧制方法上得以创新,有了更加完美的工艺。秉承了古老技艺的传统又发扬了现代工艺的创新,造型独特,技艺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完美。
羊脂玉瓷是兴盛于唐朝的一种瓷器,当时武则天认为一般的白瓷呈现贼光,是不祥的征兆,特名人于德化研制这种亚光的瓷器。瓷器造好后,人们发现这种亚光的瓷器不但美观,而且十分润,像极了和田的玉名
羊脂玉瓷。这种瓷器自古就是在德化烧制。所谓术业有专攻,景德镇釉上彩,醴陵擅长釉下彩,而德化就擅长这种亚光的瓷器和一些西洋的瓷
德化窑清代青花瓷器的胎釉特点
明末清初,德化瓷器,由于窑炉结构、配方原料和烧成气氛的变化,由乳白演变为淡青色的白釉,这种色调很类似当时景德镇的白釉,只是釉光比较景德镇白釉刺目,因而又有“填白”或“甜白”之称。胎骨的瓷土淘洗不如建白瓷精细,加上成份有所变化,呈色由“糯米胎”变成普通的白色或灰白色,质地非常坚实。
德化青花瓷器白釉质地和青花色调的特点,大体有如下的发展趋势;前期白釉质地洁白微泛淡淡的水青色,青花色调比较肥厚滋润,蓝中泛紫,色彩浓艳,浓重处求铁锈斑点;后期白釉质地白中发灰,青花色调稀薄光亮,蓝中泛灰,色彩淡雅,缩釉处往往呈现崩裂纹。
造型
德化青花瓷器品种,以日用饮食器皿数量最多,陈设供器次之。造型的特点主要从实用结构出发,采取当时流行的形式。器物无论尺寸大小,胎体都比较厚重,未见轻薄者,体现朴实稳重的特点,制作时广泛应用模制轮修。因而趋于规格化的倾向,适应产品多数量大的要求。
装饰
装饰图案,是最能反映青花瓷器特色的部分。德化青花瓷器的装饰图案,从表现社会活动的渔樵耕读到描写大自然风貌的山水木石,从充满神奇浪漫的色彩的祥龙瑞凤,到司空见惯的花果鱼鸟,都是陶瓷工匠们笔下涉及的题材。画面构图虽然受到景德镇官窑规范化的影响,但已经大大突破了那种繁琐的羁绊,没有官窑宫廷瓷器的富丽工臻的意味,笔法的朴实粗犷,构图的简洁舒展,充满情趣盎然生动活泼的民间生活气息。
德化青花的山水人物,山水画面一般比较广阔,其间点缀屋舍,行船,飞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大多表现滨海风光。其中的山石既有“斧辟皴”的画法,山石都呈劈开的片状,继承南宋画院派的风格;也有“披麻皴”的画法,山石都呈上窄下宽的不规则圆状,模仿元代四五画派的手法。有的水画面,成功地应用了浓淡不同的青料,有意识地造成深浅不同的层次色调,形成了色彩上不同的感受,把远山近水名胜佳镜的面貌,淋漓尽致的展现,艺术效果当然超过了一般的图案。
青花人物,一般用笔不同,往往踽踽独行,或临溪独钓,或抱琴长啸,或驱车前行,表现的大多是一种淡泊恬静的超然尘外的意境。“书生课读”图案是德化青花瓷器中很流行的题材之一。古虬老树之下,回形勾栏旁,一少年学子,席地临几而坐,面前书卷厚叠,案上香烟缭绕,寥寥数笔,勾画了一幅痴情憨态的书生寒窗苦读的情景。这类作品多见于“经藉既盛,学术斯昌”的乾嘉时代,反映了当时仕途经济文化生活的社会风情,即使在偏僻的德化山区也文风彬然。笔者曾在德化上涌乡一农民家中见到灯笼式青花瓶,上画书生临几课读于山树之下,底款书“乾隆肆拾壹年制”字样,结合乾嘉世学术风气,因此把这一类图案的德化窑青花瓷器的年代足在乾嘉时期,应当是无多大疑问的。
历史地位
以往读到德化瓷器,一概流称之曰“白建”,其实是偏面。就生产规模和产品数量来说,清代青花瓷器则大大超过建白瓷器。青花瓷器之在清代,不仅供应各地民间的日用需求,而且还供御朝廷宫府,甚至大量地运销南洋群岛以至东非海岸,这都是有出土实物可以为证明的(徐本章、叶文程等:《略谈德化窑的古外销瓷器》,《考古》,1979年第2期151页一152页;又见徐本章、叶文程;《再谈德化窑的古外销瓷器》,《古陶瓷研究》,1982第一辑97页)。瓷器的销售,改善美化人们的生活,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友好往来。因此德化青花瓷器的作用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它在陶瓷工艺史上也应占有地位。
其他相关
编辑圣诞老人像
至于德化瓷和“南海一号”渊源来说,德化瓷是这艘宋代古船上主要的瓷器品种之一。之前在国内做过的一些南海一号出水文物展览中,展出的瓷器大部分是产自德化窑,它们造型独特、工艺精美,绝大多数完好无损。
德化瓷是中国最为著名的外销瓷之一,因此在国外的收藏也格外丰富,比如被誉为当时第一制瓷高手,“天下共宝”的明代宗师何朝宗的作品,在西方各大博物馆中的收藏便有200多件。欧洲商人提供欧洲家庭使用的银餐具和陶器式样大量订货,德化窑工不断地研究和改进产品造型,烧制成带过滤的茶壶、带嘴的水罐、咖啡壶、啤酒杯等日用饮食器皿供应欧洲市场。同时表现欧洲人生活题材的雕塑作品如商人、家庭妇女、旅行者以及狮子、骆驼和神话里的怪兽等,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在这些十八世纪左右的作品中,还可以看到圣诞老人的形象。
而何朝宗等中国大师的代表作品,也被欧洲的陶瓷艺术家不断仿制,出现了许多“欧洲版本”,成为中欧文化交流的有趣见证。
瓷器保养
编辑德化瓷器
2、 大盘、大碗等移动时应双手捧,或用一手的拇指和食中二指扣住边缘,另一手的四指和手掌托底。忌用单手拿盘、碗的一边,以防断裂。
3、 取放人物瓷雕时,须当心人物的须发和手指等易损坏的纤细部分;同时在提放器物时,勿要单手拿人物的头部,而应一手拿住人物的头部,一手托住人物的身子。
4、 薄胎的器皿如醴陵釉下彩等,胎薄、质轻、娇嫩,移动安放时要双手捧,忌用单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长度高,还须防风吹倒。
5、 带座、带盖的陶瓷(器)取放时不能连盖带座一窝端,而应将座、盖和主体分别单拿单放,防止移动时脱落打碎;遇到多人鉴别欣赏时,要一个一个来,不要两人将瓷器手递手的传着,以防失手打碎。
6、 瓷器上出现灰尘、污渍时,要用软布轻轻擦拭,且不可用硬度过高的布或其他物品强行去污,免得划伤瓷器的釉面。
-
北条麻妃
北条麻妃,原名白石さゆり,以其高挑的身材以及贵族的气质称霸熟女界,1974年3月26日出生于日本石川县,AV女优。
2024-08-18 -
橘ひなた
橘日向(橘 ひなた)1990年8月12日出生,是日本90后AV女优。 2009年11月出道,已经下马拍了多部步兵。
2023-01-10 -
武藤兰
武藤兰,1980年9月4日b出生,初期曾使用过清水优香的艺名,后名武藤兰,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成濑心美
成濑心美,1989年3月3日出生于日本新潟县,E罩杯,2008年12月以素人身份出道,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波多野结衣
波多野结衣(はたの ゆい),女,1988年5月24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著名日本女演员、AV女优。
202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