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编辑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英语:Mesopotamia Plain),位于中东两河流域,又名两河平原。是一片位于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冲积平原,现今的伊拉克境内,那里是古代四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巴比伦所在,有高度发达的文明。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为世界发明了第一种文字——楔形文字,建造了第一个城市,编制了第一种法律,发明了第一个制陶器的陶轮,制定了第一个七天的周期,第一个阐述了上帝以七天创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话。至今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远古文字记载材料(泥板)。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基本介绍
3 地理环境
4 气候资料
5 历史起源
6 文化文明
7 种族战争
8 政治制度
9 古代建筑
基本信息
编辑中文名: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著名景点:空中花园、巴比伦城
河流: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人口:3000多万
地理位置:绝大部分在西亚东北部
成因: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所冲积而成
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
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
所属地区:伊拉克
海拔高度:200米以下
别称:两河平原
外文名:Mesopotamia Plain
基本介绍
编辑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两河流域文明时代最早的居民是苏美尔人。他们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就来到了这里。两河流域的最初文明就是他们建立的。属于塞姆语系的阿卡德人、巴比伦人(阿摩列伊人)、亚述人以及迦勒底人,继承和发展了苏美尔人的成就,使两河流域的文明成为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一页。其中巴比伦人的成就最大,因此,两河流域的文明又被称为巴比伦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起源于两河流域南部。这里是两河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同埃及的尼罗河一样,两河也是定期泛滥,时涨时落,只有建设起堤坝沟梁来蓄水排涝,人们才能耕种收获。两河流域的居民主要使用牛、驴拉着木犁耕地,最主要的农作物是大麦和椰枣。
最早农书
古代两河流域人民编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农书《农人历书》。该书以一个老农民的口气告诉儿子,应该如何务农及要注意的各种事情。
大约在5000年前,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就开始制作陶器,用于日常生活。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建筑材料是黏土。垒墙、盖房、铺路,都使用黏土掺上切碎的麦秸制作的土砖。当年那里的城市建筑物都是用这种泥砖修建的。
苏美尔人几乎和埃及人同时发明了文字。他们用削尖的芦苇做笔,把文字刻在泥胚上,然后把泥胚烘干,成为泥板。由于这种文字形状成尖劈形,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文学成就
两河流域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谚语、神话和史诗。苏美尔人丰富的谚语有少数被记录在泥板文书上,其中有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风气。比如:穷人死掉比活着强”;有的是生活经验的深刻总结:“鞋子是人们的眼睛,行路增长人的见识”等等。而在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神话中,神也是用了6天创造世界,第7天休息;人的祖先因受了诱惑而犯罪等,这些和圣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地理环境
编辑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气候资料
编辑区东北部山区属地中海气候,其余属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从北部的500毫米,到南部降为不足100毫米。地处地中海与波斯湾之间,又是小亚细亚、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岛的中心地区,是西亚交通要地和各民族交汇的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原是波斯湾一部分。由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发拉底河(Euphrates)冲积而成。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地势起伏,南部多沼泽。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气候干燥。产椰枣,大麦,玉米等。
历史起源
编辑亚速帝国
古巴比伦王国
巴比伦王国
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
乌尔纳姆法典
乌尔纳姆法典
文化文明
编辑天文
两河文明的历法很有特色。在苏美尔阿卡德时代,制定了太阴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定每个月29或30天,12个月为1年(6个月为29天,6个月为30天),每年354天,并发明闰月,通过置闰月的办法调整。开始依靠经验置闰,后来先后有8年3闰和27年10闰的规定。把一小时分成60分。在亚述时期,确定了今天星期的名称和7天1周的规定。
黄道
在天文学方面,已经能够区别恒星和五大行星,还观察到黄道。
数学
苏美尔人还会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发明了10进位法和16进位法。他们把圆分为360度,1天为12时,每时30分。而且还知道π近似于3。甚至会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及一些锥体的体积。两河文明使用十进制和六十进制。古巴比伦人还掌握了四则运算,平方,立方和求平方根、立方根的法则。还会解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得出了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并且求出圆周率为3。
算术
古代巴比伦人是具有高度计算技巧的计算家,其计算程序是借助乘法表、倒数表、平方表、立方表等数表来实现的。巴比伦人书写数字的方法,更值得我们注意。他们引入了以60为基底的位值制(60进制),希腊人、欧洲人在16世纪亦将这系统运用于数学计算和天文学计算中,直至21世纪初60进制仍被应用于角度、时间等记录上。
巴比伦人有丰富的代数知识,许多泥书板中载有一次和二次方程的问题,他们解二次方程的过程与今天的解法、公式法一致。此外,他们还讨论了某些三次方程和含多个未知量的线性方程组问题。
公元前1900~公元前1600年间的一块泥板上(普林顿322号),记录了一个数表,经研究发现其中有两组数分别是边长为整数的直角三角形斜边边长和一个直角边边长,由此推出另一个直角边边长,亦即得出不定方程的整数解。后也有观点称,这是31~41°的sin值
几何
比伦的几何学与实际测量是有密切的联系。他们已有相似三角形之对应边成比例的知识,会计算简单平面图形的面积和简单立体体积。我们21世纪初把圆周分为360等分,也应归功于古代巴比伦人。巴比伦几何学的主要特征更在于它的代数性质。例如,涉及平行于直角三角形一条边的横截线问题引出了二次方程;讨论棱椎的平头截体的体积时出现了三次方程。
古巴比伦的数学成就在早期文明中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但积累的知识仅仅是观察和经验的结果,还缺乏理论上的依据。
文字
苏美尔语
苏美尔语是一种孤立语言,它不与任何其它已知语言相近。将苏美尔语与其它,尤其是乌拉尔-阿尔泰语系的语言联到一起的企图都没有成功。苏美尔语是一种黏着语,也就是说,它的词由粘在一起的词段组成。
苏美尔人发明了一种象形文字,后来这种文字发展为楔形文字。这是最古老的已知的人类文字之一。今天已经发掘出来的有上十万苏美尔文章,大多数刻在粘土板上。其中包括个人和企业信件、汇款、菜谱、百科全书式的列表、法律、赞美歌、祈祷、魔术咒语、包括数学、天文学和医学内容的科学文章。许多大建筑如大型雕塑上也刻有文字。许多文章的多个版本被保留下来了,因为它们经常被复制(比如作为写字练习)。抄写是当时的人唯一的传播文章的方法。闪族语言的人成为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后苏美尔语依然是宗教和法律的语言。
即使专家也很难懂苏美尔文字。尤其早期的苏美尔文字非常困难,因为它们经常不包含所有的语法结构。
科技
苏美尔的技术有:轮、锯、皮革、镯子、锤子、鞍、钉子、大头针、指环、铲子、釜、刀、长矛、箭、剑、胶、匕首、袋子、头盔、船、盔甲、箭桶、剑鞘、靴子、拖鞋、叉和酿酒。
苏美尔人有三种不同的船:
1.皮船是由芦苇和动物皮制的
2.帆船使用沥青来防止水渗入
3.木船有时用人力或畜力拉
种族战争
编辑组成
最早的苏美尔时期由数个独立的城市国家组成,这些城市国家之间已运河和界石分割。每个城市国家的中心是该城市的保护神或保护女神的庙。每个城市国家由一个主持该城市的宗教仪式的祭司或国王统治。
比较大的城市有埃利都、喀什、拉伽什、乌鲁克、乌尔和尼普尔。这些城市因水权、贸易道路和游牧民族的进贡等事务进行了几乎一千年的、为时不断的互相争战。
苏美尔国王的名单中包括一些早期的王朝,其中大多数可能是传说性的。最早的可以验证是存在的国王是喀什国王恩美巴拉格西,他的名字也在吉尔伽美什的史诗中被提到,因此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位乌鲁克国王。
建筑
拉伽什的王朝建立了许多重要的大建筑物。最早的有记录的帝国之一是艾那顿王建立的,他几乎占领了整个苏美尔,包括喀什、乌鲁克、乌尔和拉萨,他减少了对拉伽什的大敌温马的进贡,他的领域还包括伊勒姆和波斯湾沿海地区。
乌鲁克的祭司国王鲁嘎尔-萨格-西(Lugal-Zage-Si)推翻了拉伽什王朝的霸权,占领乌鲁克,并将它作为他的首都,建立了乌尔王国,他自称他的帝国从波斯湾一直蔓延到地中海。他是最后一个苏美尔民族的国王,此后闪族国王阿卡德的萨贡王成为苏美尔的统治者。
丧钟
历史长河流入公元前第二个千年以后,在外来敌对势力无情的打击下,乌尔王国很快处于崩溃的边缘,内部的纷争也没完没了。众所周知,和平时期文官地位高,而战争时期则武将地位高。当第三王朝的末代国王伊比辛在位时,苏美尔大将伊什比埃拉在易欣城发动叛乱,自立为王,并得到了许多其它城市的拥戴。随即不久,乌尔城便被闪米特军队攻破,乌尔第三王朝灭亡了。好在伊什比埃拉不光善于策划政变,也比较会打仗:他很快将闪米特人赶出了乌尔城,此后暂时恢复了乌尔王国的旧有疆域。可惜苏美尔人天生就互不服气,互不买账,等伊什比埃拉一死,各个城市又纷纷宣告脱离易欣王朝独立,其中最强大的要数拉尔萨城邦。苏美尔人这种内部不团结的劣根性,给了亚述人进攻的天赐良机,他们于公元前1800年左右大举发动扩张战争,占领了包括尼尼微、马里在内的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和中部;与此同时,赫梯人在安纳托利亚高原和叙利亚的势力越来越强,伊朗山区的几个民族也纷纷西进,好不容易复兴起来的苏美尔民族,眨眼间又处在了亡国灭种的险境。幸而他们的敌人之间也不怎么合作:亚述人决定首先打通本土朝向地中海的道路,于是和赫梯人在勒万特北部打了起来,后来巴比伦人又乘机在亚述的后院点火,结果大大延长了苏美尔民族的寿命。可闪米特人在内战中改进了不少军事技术,比如战车车轮的结构变得更加轻便了,行动起来更加灵活,而苏美尔人在内战中却什么都没学会,这就敲响了他们最后的丧钟。
公元前1793年,汉穆拉比大帝在巴比伦即位,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新的统一战争开始了;公元前1763年,最后一位苏美尔民族的君主瑞穆辛的首都拉尔萨城被巴比伦军队攻陷,从此以后,苏美尔人便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
政治制度
编辑古巴比伦时代各城邦的政治制度与苏美尔阿卡德时代及乌尔第三王朝(见乌尔)不同。汉穆拉比统一后,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国王独揽政治、军事、外交、司法和宗教等权力,直接任命中央和地方官吏。
大行政设总督,在大城市中任命被称为“沙卡那库”的官员,小城市任命被称为“拉比亚努姆”的官员治理。有些城市(如西帕尔等)获得一定自治权,城市商人鉴督从富裕商人家族中选出,任期1年,负责税收、运河开凿、城墙修筑、公共仓库和码头的管理等。
汉穆拉比的对内政策基本是伊新拉尔沙时期城邦政策的持续。统一程中,汉穆拉比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远交近攻,灵活变动结盟关系,为统一两河流域总目标服务。
古代建筑
编辑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当然从来都不是吊于空中,这个名字的由来纯粹是因为人们把原本除有“吊”之外,还有“突出”之意的希腊文“krem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错误翻译所致。
千百年来,关于“空中花园”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rezzarII,在位605BC-562BC)娶了米底的公主米梯斯为王后。公主美丽可人,深得国王的宠爱。可是时间一长,公主愁容渐生。尼布甲尼撒不知何故。公主说:“我的家乡山峦叠翠,花草丛生。而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巴比伦平原,连个小山丘都找不到,我多么渴望能再见到我们家乡的山岭和盘山小道啊!”原来公主得了思乡病。于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区的景色,在他的宫殿里,建造了层层叠叠的阶梯型花园,上面栽满了奇花异草,并在园中开辟了幽静的山间小道,小道旁是潺潺流水。工匠们还在花园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楼,矗立在空中。巧夺天工的园林景色终于博得公主的欢心。由于花园比宫墙还要高,给人感觉像是整个御花园悬挂在空中,因此被称为“空中花园”,又叫“悬苑”。当年到巴比伦城朝拜、经商或旅游的人们老远就可以看到空中城楼上的金色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所以,到公元2世纪,希腊学者在品评世界各地著名建筑和雕塑品时,把“空中花园”列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从此以后,“空中花园”更是闻名遐迩。
令人遗憾的是,“空中花园”和巴比伦文明其他的著名建筑一样,早已湮没在滚滚黄沙之中。我们要了解“空中花园”,只能通过后世的历史记载和近代的考古发掘。
不过也有些记载,虽然提到了“空中花园”,但认为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并不是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建造的,而是一位叙利亚国王为取悦他的一个爱妃而特意修筑的。有些记载甚至认为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实际上指的是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在其都城尼尼微修筑的皇家园林。
巴比伦城
巴比伦空中花园最令人称奇的地方是那个供水系统,因为巴比伦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园的遗址相信亦远离幼发拉底河,所以研究人员认为空中花园应有不少如图所示的输水设备,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紧着齿轮的把手,把地下水运到最高一层的储水池,再经人工河流返回地面。另一个难题,是在保养方面,因为一般的建筑物,要长年抵受河水的侵蚀而不塌下是不可能的,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Mesopotamianplain)没有太多石块,因此研究人员相信空中花园所用的砖块是与别不同,它们被加入了芦苇、沥青及瓦,更有文献指石块被加入了一层铅,以防止河水渗入地基。
-
北条麻妃
北条麻妃,原名白石さゆり,以其高挑的身材以及贵族的气质称霸熟女界,1974年3月26日出生于日本石川县,AV女优。
2024-08-18 -
橘ひなた
橘日向(橘 ひなた)1990年8月12日出生,是日本90后AV女优。 2009年11月出道,已经下马拍了多部步兵。
2023-01-10 -
武藤兰
武藤兰,1980年9月4日b出生,初期曾使用过清水优香的艺名,后名武藤兰,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成濑心美
成濑心美,1989年3月3日出生于日本新潟县,E罩杯,2008年12月以素人身份出道,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波多野结衣
波多野结衣(はたの ゆい),女,1988年5月24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著名日本女演员、AV女优。
202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