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马帝国 编辑
罗马帝国(Roman empire,元老院与罗马人民,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是以地中海为中心,跨越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是古罗马文明的一个阶段。
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共和国由此进入帝国时代,图拉真在位时(公元98年-公元117年),罗马帝国达到极盛,控制约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君主制国家之一。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发展历史
3 行省分布
4 基本文化
5 行省分布
6 基本文化
7 外交方面
8 军事方面
9 经济方面
10 帝王世系
基本信息
编辑国家领袖:元首、皇帝
简称:罗马
所属洲:欧洲
主要民族:罗马人、希腊人、埃及人、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犹太人
主要宗教:罗马多神教
官方语言:拉丁语→希腊语(AD610后)
时区:UTC-1—UTC+3
学科:世界历史
亡国皇帝3:君士坦丁十一世(东)
亡国皇帝1: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西)
灭亡时间:AD476(西)AD1453(东)
建立时间:27BC
中文名:罗马帝国
国土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AD117)
人口数量:约6500万(从人口估值4600万至1.2亿间取中间值)
首都:罗马、君士坦丁堡、米兰、拉文纳等
主要城市:迦太基、亚历山大、安条克、以弗所、耶路撒冷
国庆日:4月21日(建城日)
货币:奥里斯、第纳尔、塞斯特斯
政治体制:君主制
别称:大秦、拂菻、海西国、犁犍
亡国皇帝2:朱利乌斯·尼波斯(西)
开国皇帝: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
分裂时间:AD395
英文名:Roman empire
发展历史
编辑盖乌斯·屋大维
安东尼专注东方帕提亚战事,并始终和埃及女王保持亲密关系。屋大维在罗马广结人心,巩固权力,同时中伤安东尼,称其反叛罗马,双方矛盾日益激烈。终于,前32年,屋大维向安东尼宣战。前31年9月,安东尼和埃及女王的联军,在希腊的亚克兴角与屋大维交战,史称亚克兴海战。结果,安东尼惨败,与女王逃回埃及。前30年,屋大维入侵埃及,安东尼和女王先后自杀,而女王与恺撒的私生子恺撒里昂被处死,托勒密王朝灭亡。至此,埃及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
前27年,屋大维巧妙运用政治手腕,一面对外宣称卸除一切大权,要恢复共和制;一面又装作迫于元老院和公民的请求,接受与共和制度完全违背的绝对权力,成为首席元老(即元首,元首制由此而来)、最高执政官、终身执政官、终身保民官、大祭司长等,自称“第一公民”、最高统帅(或译作“凯旋将军”、“大元帅”),并获得了元老院授予的“奥古斯都”(意为“神圣的”)和“祖国之父”的称号。屋大维的这场精彩演出宣布了罗马帝国的建立。
前期帝国
尼禄
尼禄——克劳狄乌斯死后,养子尼禄即位。尼禄在位时期,制定了多项惠及平民的政策。任用名将科尔布罗,成功化解帕提亚与亚美尼亚危机。但同时,他也是罗马史上著名的暴君,残酷暴虐,弑母杀妻。他热衷于艺术,以“伟大的艺人”自居。64年,罗马发生大火,全城几乎全部焚毁。尼禄在大火过后开始修建新宫,号为“金宫”。罗马于是传有流言:尼禄放火以便建造新宫。尼禄为消除流言,以基督徒为替罪羊,大肆捕杀(耶稣十二门徒之一圣彼得死于此事件)。66年,巴勒斯坦地区爆发犹太战争。此时,尼禄又到希腊进行长时间的艺术巡回演出。由于尼禄失政,各地爆发了反对尼禄的起义。68年3月,高卢总督温代克斯与西班牙总督加尔巴起兵造反。5月,温代克斯兵败身亡。此时,元老院宣布尼禄为国家公敌,尼禄在逃亡途中自杀。加尔巴、维特里乌斯、奥托、韦帕芗——尼禄死后,元老院承认加尔巴为帝。由于加尔巴年老体衰,无力控制局面,导致各地将领拥兵自重。69年1月,下日耳曼总督维特里乌斯称帝,同时加尔巴被部下奥托所杀,奥托自立为帝。3月,维特里乌斯出兵与奥托争夺帝位,奥托战败自杀。7月,正在平定犹太人叛乱的将领韦帕芗被多地军队拥立为帝。10月,韦帕芗击败维特里乌斯,结束了皇位争夺战。
弗拉维王朝
主词条:弗拉维王朝
维苏威火山与庞贝城
提图斯——79年,韦帕芗去世,其子提图斯即位。提图斯为政温和。就任首年,维苏威火山爆发,埋没庞贝城;此后,罗马又发生火灾及瘟疫。提图斯四处奔波,疲于救灾工作。
图密善——81年,提图斯去世,弟弟图密善即位。传言提图斯为图密善所毒死。图密善专制独裁,以“主上和神”自居,蔑视元老院。图密善改革内阁,进一步吸引骑士阶级参政。对外扩张方面,他在南日耳曼取得了成功,修建了日耳曼长城,把莱茵河与多瑙河上游连成一片。但在对达契亚的战争中两次失利,最终送礼讲和。89年,图密善借口支持叛乱,处死了一大批元老显贵,招致众人恐慌。96年,图密善死于宫廷政变。
安敦尼王朝
主词条:安敦尼王朝
涅尔瓦——图密善死后,元老院推举年老而无嗣的前执政官涅尔瓦为帝。涅尔瓦尊敬善待元老,元老院的权威得到一定恢复。但他相当不受军队和军事统帅的欢迎。为了争取军队的支持,涅尔瓦在即位的第二年,挑选战功卓著的日耳曼总督图拉真作为养子,成功平息了军队的不满。
图拉真
图拉真——98年,涅尔瓦去世,图拉真即位,他是第一个出身行省贵族的皇帝。图拉真继续执行涅尔瓦善待元老的政策,大力兴建公共设施,并积极对外扩张,图拉真在位时期,罗马帝国疆域达到最大。从101年起图拉真率兵入侵达契亚,至106年完全征服,设达契亚行省。图拉真举行了盛大的凯旋式,宣布过节123天,并建造古罗马图拉真记功柱。105年,图拉真占领阿拉伯北部,设阿拉伯行省。114年,图拉真吞并亚美尼亚,设亚美尼亚行省。此后,图拉真继续东进,击败了帕提亚军队,于116年占领帕提亚首都泰西封。年底,图拉真兵抵波斯湾,他是唯一达到过这里的罗马统帅。117年,图拉真病重撤军,设亚述和美索不达米亚两个行省。临终前宣布哈德良为养子。
哈德良
安敦尼·庇护
安敦尼·庇护——138年,哈德良去世,养子安敦尼·庇护即位。安敦尼·庇护在位期间,对外收敛边境,大体无事;对内勤政爱民,与元老院关系良好,国库收入极多,罗马享受了20多年的太平盛世。
两帝共治——161年,安敦尼·庇护去世,帝位由两个养子维鲁斯和马可·奥勒留继承,这是罗马史上第一次两帝共治。马可·奥勒留是著名的“哲学家皇帝”,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主要阐述者,著有《沉思录》,维鲁斯则较平庸。
两人登基时,帝国边境形势严峻,帕提亚于162年入侵亚美尼亚,维鲁斯经过四年苦战才击退帕提亚人,并于164年至165年间吞并美索不达米亚。167年,日耳曼人再次入侵,两位皇帝不得不率军征讨。由于财政拮据,皇帝卖掉皇冠上的珠宝以筹集军饷。169年,维鲁斯去世,帝国又恢复了一个皇帝的局面。马可·奥勒留为减轻日耳曼人对帝国的压力,允许他们定居帝国边境,为以后的蛮族入侵埋下了隐患。175年,将领阿维狄乌斯·卡西乌斯于帝国东方发动叛乱。平定叛乱后,马可·奥勒留又展开对日耳曼人的战争,试图吞并波西米亚,180年就在即将成功时,马可·奥勒留病死军中。
马可·奥勒留是一位比较伟大的皇帝,他在位时勤政爱民,积极处理政务,守卫帝国边境。然而他却错误地指定其子康茂德为皇位继承人,并且拔苗助长,让他和自己一起处理政事,为三世纪危机埋下了伏笔。他死后,罗马帝国逐渐开始衰败了。
危机开始
康茂德
康茂德死后,近卫军拥立城市长官佩蒂纳克斯。佩蒂纳克斯积极平息康茂德给帝国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当他想整肃军纪时,马上就被近卫军杀死。
万神殿
佩蒂纳克斯死后,近卫军居然宣布将皇位拍卖,出价多者就可做皇帝。经过多人之间的竞争,尤利安努斯以近卫军满意的价格买到了皇位。但尤利安努斯没有一个追随者,军队更是对他不屑一顾。叙利亚总督奈哲尔率先自立为帝,接着,潘诺尼亚总督、北非人塞维鲁造反,他率领部队急行军,迅速向罗马进发,近卫军士气低落,很快就溃败。元老院转而宣布塞维鲁为皇帝。近卫军为请求塞维鲁的谅解而处死了尤利安努斯。塞维鲁进入罗马后将原来的近卫军以叛国罪的罪名全部处死,并以自己的士兵组成了更为庞大的新近卫军。
塞维鲁王朝
塞维鲁——其称帝后,立即和已经称帝的奈哲尔开战,194年,奈哲尔在伊苏斯战败。197年,塞维鲁又在里昂击败造反的不列颠总督阿尔拜努斯,从193年起的内战由此结束。塞维鲁是军人,习惯独断专行,不把元老院放在眼里,将众多元老撤下重要职位,以没有文化的骑士代替他们。塞维鲁的统治是以军队为后盾的,他大肆扩军,将罗马军队扩充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其中大多是外族人,并施尽一切手段笼络军队,给军队发高饷,奖赏也毫不吝啬。塞维鲁在军事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功,除了结束内战外,还于197年打败帕提亚,再次吞并美索不达米亚。塞维鲁将皇权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步,他的法学家称“他是不受一切法律约束的,是任何人的主宰,帝国是他的财产”。208年,塞维鲁出兵不列颠,没有取得多大进展。211年,病死于约克。临终时对两个儿子的遗言是:“愿你们兄弟和睦相处,让士兵们都发财,不要管其他人。”
卡拉卡拉
卡拉卡拉——塞维鲁死后,两个儿子卡拉卡拉和盖塔同时即位。次年,卡拉卡拉杀盖塔。卡拉卡拉又是一位暴君,杀了弟弟及其同党,妻子、岳父和许多有名望的人也被杀。卡拉卡拉继续施行塞维鲁优待军队的政策,为了增加收入、扩大税源,卡拉卡拉于212年颁布卡拉卡拉敕令,授予帝国境内所有自由民以罗马公民身份。217年,卡拉卡拉在出征帕提亚时被近卫军杀死。
马克里努斯——卡拉卡拉被杀后,近卫军长官马克里努斯自立为帝,并以其子迪亚杜门尼安为共治皇帝。马克里努斯继位后接受了极其不利的条款,结束了与帕提亚的战争,又缩减军费,导致军队的不满。218年,塞维鲁的妻妹朱丽娅·米萨煽动了一场叛乱,马克里努斯和迪亚杜门尼安均在小亚细亚被杀。
埃拉伽巴路斯与亚历山大·塞维鲁——米萨遂立年仅13岁的外孙埃拉伽巴路斯为帝。埃拉伽巴路斯崇拜东方诸神,又荒淫无度、不理国政,和元老院与军队的关系极差。222年,米萨默许近卫军杀死了他,并立另一个14岁的外孙亚历山大·塞维鲁为帝。亚历山大·塞维鲁在位时,与元老院的关系有所改善。231年,亚历山大·塞维鲁前往东方与新兴帝国萨珊波斯作战,情况稍有好转,又赶去西方抵抗日耳曼人。235年,军队叛乱,亚历山大·塞维鲁被杀。
危机高潮
波斯杜穆斯
此时罗马帝国的混乱达到了极点,中央政权几乎瘫痪,皇帝不但要面对外部敌人,还要镇压不时造反的军队和起义的人民。另外,军队不断拥立新帝,企盼更多的赏赐,赏赐不慷慨,皇帝就会被杀。268年,加里恩努斯改革军事,解除军人的其它职务,又新设立了一支后备军,驻扎在米兰,并以米兰为帝国的军事首府。改革后的军队成功击溃了东哥特人的进攻。269年,高卢地区爆发了由奴隶和隶农起义的巴高达运动,起义者自立为帝,并自铸钱币,持续至286年。
伊利里亚诸帝
克劳狄二世——加里恩努斯改革军事后不到一年就被部下杀死,克劳狄二世即位。他先是打败了阿拉曼尼人,后来又击败了一支强大的哥特人军队,有“哥特征服者”的称号。克劳狄二世于270年死于瘟疫,奥勒良即位。
奥勒良
塔西佗——275年,奥勒良在出征萨珊波斯时被杀,元老院立克劳狄·塔西佗为帝,这是最后一次由元老院推举皇帝。
普罗布斯——塔西佗在位一年后去世,军队拥立普罗布斯。普罗布斯粉碎了日耳曼人分三路对高卢的入侵,并将汪达尔人驱逐出巴尔干半岛。
马可·奥勒留·卡鲁斯、卡里努斯、戴克里先——282年,普罗布斯被杀,马可·奥勒留·卡鲁斯即位。卡鲁斯在北方再次打败日耳曼人,并进攻波斯,一度占领了泰西封。283年,卡鲁斯暴死,其子卡里努斯继位。284年,近卫军长官戴克里先造反,在贝尔格莱德附近击败了卡里努斯,成为了帝国的统治者。
四帝共治
主词条:四帝共治制
戴克里先称帝后,将元首制改为真正的君主制。君主头戴皇冠、身穿丝袍,臣民需对君主行跪拜礼。君主被当作神来崇拜,比如戴克里先就自称朱庇特化身。288年,戴克里先成功巩固了幼发拉底河防线,被元老院授予“波斯征服者”的称号。同年,率军从叙利亚的安条克向西返回,前往多瑙河以协助身在高卢剿匪的马克西米安。290年,高卢剿匪结束,再次前往叙利亚以平定萨拉森人的叛乱。291年,击退尼罗河上游侵入帝国的土著。292年,重回多瑙河,击退跨河南下的北方蛮族萨尔马提亚人。293年,戴克里先开始实施“四帝共治制”,具体如下:
方位 | 头衔 | 皇帝名 | 首都 | 辖区 | |||||||||||||||||||||||||||||||||||||||||||||||||||||||||||||||||||||||||||||||||||||||||||||||||||||||||||||||||||||||||||||||||||||||||||||||||||||||||||||||||||||||||||||||||||||||||||||||||||||||||||||||||||||||||||||||||||||||||||||||||||||||||||||||||||||||||||||||||||||||||||||||||||||||||||||||||||||||||||||||||||||||||||||||||||||||||||||||||||||||||||||||||||||||||||||||||||||||||||||||||||||||||||||||||||||||||||||||||||||||||||||||||||||||||||||||||||||||||||||||||||||||||||||||||||||||||||||||||||||||||||||||||||||||||||||||||||||||||||||||||||||||||||||||||||||||||||||||||||||||||||||||||||||||||||||||||||||||||||||||||||||||||||||||||||||||||||||||||||||||||||||||||||||||||||||||||||||||||||||||||||||||||||||||||||||||||||||||||||||||||||||||||||||||||||||||||||||||||||||||||||||||||||||||||||||||||||||||||||||||||||||||||||||||||||||||||||||||||||||||||||||||||||||||||||||||||||||||||||||||||||||||||||||||||||||||||||||||||||||||||||||||||||||||||||||||||||||||||||
---|---|---|---|---|---|---|---|---|---|---|---|---|---|---|---|---|---|---|---|---|---|---|---|---|---|---|---|---|---|---|---|---|---|---|---|---|---|---|---|---|---|---|---|---|---|---|---|---|---|---|---|---|---|---|---|---|---|---|---|---|---|---|---|---|---|---|---|---|---|---|---|---|---|---|---|---|---|---|---|---|---|---|---|---|---|---|---|---|---|---|---|---|---|---|---|---|---|---|---|---|---|---|---|---|---|---|---|---|---|---|---|---|---|---|---|---|---|---|---|---|---|---|---|---|---|---|---|---|---|---|---|---|---|---|---|---|---|---|---|---|---|---|---|---|---|---|---|---|---|---|---|---|---|---|---|---|---|---|---|---|---|---|---|---|---|---|---|---|---|---|---|---|---|---|---|---|---|---|---|---|---|---|---|---|---|---|---|---|---|---|---|---|---|---|---|---|---|---|---|---|---|---|---|---|---|---|---|---|---|---|---|---|---|---|---|---|---|---|---|---|---|---|---|---|---|---|---|---|---|---|---|---|---|---|---|---|---|---|---|---|---|---|---|---|---|---|---|---|---|---|---|---|---|---|---|---|---|---|---|---|---|---|---|---|---|---|---|---|---|---|---|---|---|---|---|---|---|---|---|---|---|---|---|---|---|---|---|---|---|---|---|---|---|---|---|---|---|---|---|---|---|---|---|---|---|---|---|---|---|---|---|---|---|---|---|---|---|---|---|---|---|---|---|---|---|---|---|---|---|---|---|---|---|---|---|---|---|---|---|---|---|---|---|---|---|---|---|---|---|---|---|---|---|---|---|---|---|---|---|---|---|---|---|---|---|---|---|---|---|---|---|---|---|---|---|---|---|---|---|---|---|---|---|---|---|---|---|---|---|---|---|---|---|---|---|---|---|---|---|---|---|---|---|---|---|---|---|---|---|---|---|---|---|---|---|---|---|---|---|---|---|---|---|---|---|---|---|---|---|---|---|---|---|---|---|---|---|---|---|---|---|---|---|---|---|---|---|---|---|---|---|---|---|---|---|---|---|---|---|---|---|---|---|---|---|---|---|---|---|---|---|---|---|---|---|---|---|---|---|---|---|---|---|---|---|---|---|---|---|---|---|---|---|---|---|---|---|---|---|---|---|---|---|---|---|---|---|---|---|---|---|---|---|---|---|---|---|---|---|---|---|---|---|---|---|---|---|---|---|---|---|---|---|---|---|---|---|---|---|---|---|---|---|---|---|---|---|---|---|---|---|---|---|---|---|---|---|---|---|---|---|---|---|---|---|---|---|---|---|---|---|---|---|---|---|---|---|---|---|---|---|---|---|---|---|---|---|---|---|---|---|---|---|---|---|---|---|---|---|---|---|---|---|---|---|---|---|---|---|---|---|---|---|---|---|---|---|---|---|---|---|---|---|---|---|---|---|---|---|---|---|---|---|---|---|---|---|---|---|---|---|---|---|---|---|---|---|---|---|---|---|---|---|---|---|---|---|---|---|---|---|---|---|---|---|---|---|---|---|---|---|---|---|---|---|---|---|---|---|---|---|---|---|---|---|---|---|---|---|---|---|---|---|---|---|---|---|---|---|---|---|---|---|---|---|---|---|---|---|---|---|---|---|---|---|---|---|---|---|---|---|---|---|---|---|---|---|---|---|---|---|---|---|---|---|---|---|---|---|---|---|---|---|---|---|---|---|---|---|---|---|---|---|---|---|---|---|---|---|---|---|---|---|---|---|---|---|---|---|---|---|---|---|---|---|---|---|---|---|---|---|---|---|---|---|---|---|---|---|---|---|---|---|---|---|---|---|---|---|---|---|---|---|---|---|---|---|---|---|---|---|---|---|---|---|---|---|---|---|---|---|---|---|---|---|---|---|---|---|---|---|---|---|---|---|---|---|---|---|---|---|---|---|---|---|---|---|---|---|---|---|---|---|---|---|---|---|---|---|---|---|---|---|---|---|---|---|---|---|---|---|---|---|---|---|---|---|---|---|---|---|---|---|---|---|---|---|---|---|---|---|---|---|---|---|---|---|---|---|---|---|---|---|---|---|---|---|---|---|---|---|---|---|---|---|---|---|---|---|---|---|---|---|---|---|---|---|---|---|---|---|---|---|---|---|---|---|---|---|---|---|---|---|---|---|---|---|---|---|---|---|---|---|---|---|---|---|---|---|---|---|---|---|---|---|---|---|---|---|---|---|---|---|---|---|---|---|---|---|---|---|---|---|---|---|---|---|---|---|---|---|---|---|---|---|---|---|---|---|
戴克里先规定:东、西两位奥古斯都(正帝)各自任命一位恺撒(副帝),奥古斯都在位20年后必须退位,由原先的两位恺撒继位为奥古斯都,并再各自任命一位恺撒。实行四帝共治,并不是把帝国分裂成四部分,而是将帝国的防卫任务交给四个人承担。戴克里先的地位在四人中仍是最高的。 戴克里先缩小行省的规模,划分了约100个行省,并设立了行政区,十几个行省为一行政区,地方总督不任军职。戴克里先改革军事,将军队分为边防军和巡防军,边防军用于抵抗外部入侵,巡防军用于镇压人民起义和造反的军队以及与大规模的外敌作战。他还缩小军团规模,增加军团数量,以便调度。由于戴克里先四分帝国,每个皇帝都有大量士兵,这大大加重了帝国的经济负担。所以,戴克里先又实行新税制,还改变币制、调整物价,并颁布了《物价敕令》,但都不成功。297年,戴克里先的共治者伽列里乌斯入侵萨珊波斯,298年,占领泰西封。戴克里先在位20年后,于305年退位,同时马克西米安也退位。
在东方,奥古斯都伽列里乌斯于311年去世后,即位的李锡尼击败了占有埃及和部分亚洲领土的代亚,统一了东方。313年,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锡尼颁布了《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合法。314年,两人爆发冲突,李锡尼战败求和,被迫放弃除色雷斯以外的欧洲地区。323年,两人再战,李锡尼战败,君士坦丁一世成为了帝国的唯一统治者。 后期帝国
自324年起,君士坦丁大帝大兴土木,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旁修建新都君士坦丁堡,号称新罗马。330年,初步建成,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战略地位,是东罗马帝国历经千年不亡的重要原因。337年,君士坦丁大帝病重,死前接受了洗礼。 君士坦丁大帝去世后,罗马帝国马上就爆发了争夺帝位的混战,君士坦丁二世、君士坦斯、马格嫩提乌斯先后被杀。353年,君士坦提乌斯二世成为了帝国唯一的统治者。361年,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的堂弟背教者尤利安造反,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在征讨尤利安时去世,尤利安取得政权。尤利安受新柏拉图主义影响,上台后就实行反基督教政策,大力扶助多神教。他大肆攻击基督教,教堂多被焚毁和抢劫,基督徒被赶出军队和学校,他本人还写书攻击基督教。经济方面,尤利安取得了成功,制止了通货膨胀。军事方面,他击败了日耳曼人,并入侵波斯萨珊王朝。363年,尤利安阵亡,即位的约维安取消了尤利安的反基督教政策。
364年,约维安去世(可能为食物中毒),多瑙河军官瓦伦提尼安一世被军队立为皇帝,接着他把帝国东部分给弟弟瓦伦斯。瓦伦提尼安一世驻军米兰,瓦伦斯驻军君士坦丁堡。376年,瓦伦提尼安一世去世,瓦伦提尼安二世即位。378年,瓦伦斯在哈德良堡与哥特人的作战中阵亡,随后帝国由格拉提安和狄奥多西一世共治。383年,格拉提安去世,狄奥多西一世与哥特人讲和,允许他们在境内定居、参加军队和担任官吏。388年,他击败了西部的篡位者马格努斯·马克西穆斯和弗拉维乌斯·维克托父子。392年,瓦伦提尼安二世在法国东南部维埃那的行宫中死亡(可能为自缢)。
西罗马灭亡罗马帝国分裂后,西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在东北亚游牧民族匈人的强大压力下不断入侵罗马帝国。405年冬,阿拉里克和匈人联军突破了罗马帝国的莱茵河防线,罗马并无有效的抵抗,实际上等于放弃了高卢的大部分地区。407年,驻守不列颠的将领君士坦丁三世造反,西罗马帝国皇帝霍诺里乌斯企图使阿拉里克去攻击君士坦丁三世,阿拉里克则要求4000磅黄金作为代价,霍诺里乌斯答应。随后,由于霍诺里乌斯食言,阿拉里克和匈人联军入侵意大利,霍诺里乌斯从米兰逃亡到拉文纳。阿拉里克南下,包围了罗马。 此时,罗马城内爆发了饥荒和瘟疫,元老院不得不和阿拉里克媾和,交出5000磅黄金、30000磅白银以及其他许多贵重物品和财宝。409年,阿拉里克和匈人联军第二次包围罗马,扶立了一个傀儡皇帝,而龟缩在拉文纳的霍诺里乌斯在东罗马帝国的支援下才保住皇位。 410年,阿拉里克和匈人联军第三次包围罗马,并最终将其攻破。联军在城内肆意抢掠三天,大获而归,而罗马则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同年,驻守不列颠的罗马军团撤离,宣告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结束。 此后十年内,霍诺里乌斯的共治皇帝君士坦提乌斯三世成为帝国的军事首脑,帝国稳定了一段时间。418年,西哥特王国在西罗马帝国阿基坦高卢行省建立,首都图卢兹,这是在罗马帝国境内第一个建立起来的蛮族王国。423年,霍诺里乌斯去世,瓦伦提尼安三世即位,其母加拉·普拉西狄娅摄政。 439年,汪达尔-阿兰王国在西罗马帝国北非地区建立,首都迦太基,并建立了自己的海军,不停地从海上袭击罗马帝国。451年,匈人首领阿提拉率兵入侵,被帝国名将埃提乌斯联合西哥特王国击退。此后,埃提乌斯又多次击退蛮族的进攻。454年,佩特罗尼乌斯·马克西穆斯串通大臣诬告埃提乌斯谋反,瓦伦提尼安三世信以为真,在皇宫内谋杀埃提乌斯。随后,马克西穆斯串通士兵谋杀瓦伦提尼安三世,自己称帝。455年,汪达尔人首领盖塞里克联合匈人趁乱入侵,攻进罗马,马克西穆斯被杀,全城再度被洗劫一空。 至此,西罗马帝国已经无法维持,仅是苟延残喘。后来的八个皇帝均是傀儡,实权掌握在蛮族将领的手中。李希梅尔执政的16年间,废阿维图斯、马约里安、利比乌斯·塞维鲁,杀死东帝扶立的皇帝安特米乌斯,另立奥利布里乌斯。冈多拜德执政时,扶立格利塞里乌斯。475年,欧瑞斯特将儿子罗慕路斯·奥古斯都立为皇帝。476年,蛮族将领奥多亚克反叛欧瑞斯特,废黜罗慕路斯·奥古斯都,宣称效忠东罗马帝国皇帝芝诺,将西罗马帝国的国徽转让给东罗马帝国,至此,西罗马帝国灭亡。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的崩溃,西欧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 蛮族王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许多入侵的蛮族在西罗马帝国的领土上先后建立了十个王国。489年,东哥特人首领狄奥多里克在芝诺的支持下,越过阿尔卑斯山,入侵亚平宁半岛。493年,狄奥多里克占领拉文纳,杀奥多亚克,成为东罗马帝国在意大利地区的总督。实际上,东罗马帝国对狄奥多里克并没有约束的能力。狄奥多里克通过一系列的联姻,与其它一些日耳曼人建立的王国组成联盟。534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灭亡汪达尔王国。553年,灭亡东哥特王国。568年,伦巴底人从北方翻越阿尔卑斯山,入侵亚平宁半岛,建立伦巴底王国。572年,定都帕维亚。东罗马帝国只保留了拉文纳及一些支离破碎、位于意大利中南部的领地。751年,拉文纳被伦巴底人占领。774年,法兰克王国国王查理大帝灭亡伦巴底王国。
帝国继承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成为了罗马帝国实际意义上的继承者。1453年,拜占廷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所攻陷。1460年,东罗马帝国在摩里亚的领土被奥斯曼帝国占领。1461年,奥斯曼帝国灭亡特拉布松帝国。至此,罗马帝国永远退出历史舞台。
加尔巴、维特里乌斯、奥托、韦帕芗——尼禄死后,元老院承认加尔巴为帝。由于加尔巴年老体衰,无力控制局面,导致各地将领拥兵自重。69年1月,下日耳曼总督维特里乌斯称帝,同时加尔巴被部下奥托所杀,奥托自立为帝。3月,维特里乌斯出兵与奥托争夺帝位,奥托战败自杀。7月,正在平定犹太人叛乱的将领韦帕芗被多地军队拥立为帝。10月,韦帕芗击败维特里乌斯,结束了皇位争夺战。 弗拉维王朝主词条:弗拉维王朝
提图斯——79年,韦帕芗去世,其子提图斯即位。提图斯为政温和。就任首年,维苏威火山爆发,埋没庞贝城;此后,罗马又发生火灾及瘟疫。提图斯四处奔波,疲于救灾工作。 图密善——81年,提图斯去世,弟弟图密善即位。传言提图斯为图密善所毒死。图密善专制独裁,以“主上和神”自居,蔑视元老院。图密善改革内阁,进一步吸引骑士阶级参政。对外扩张方面,他在南日耳曼取得了成功,修建了日耳曼长城,把莱茵河与多瑙河上游连成一片。但在对达契亚的战争中两次失利,最终送礼讲和。89年,图密善借口支持叛乱,处死了一大批元老显贵,招致众人恐慌。96年,图密善死于宫廷政变。 安敦尼王朝主词条:安敦尼王朝 涅尔瓦——图密善死后,元老院推举年老而无嗣的前执政官涅尔瓦为帝。涅尔瓦尊敬善待元老,元老院的权威得到一定恢复。但他相当不受军队和军事统帅的欢迎。为了争取军队的支持,涅尔瓦在即位的第二年,挑选战功卓著的日耳曼总督图拉真作为养子,成功平息了军队的不满。
图拉真——98年,涅尔瓦去世,图拉真即位,他是第一个出身行省贵族的皇帝。图拉真继续执行涅尔瓦善待元老的政策,大力兴建公共设施,并积极对外扩张,图拉真在位时期,罗马帝国疆域达到最大。从101年起图拉真率兵入侵达契亚,至106年完全征服,设达契亚行省。图拉真举行了盛大的凯旋式,宣布过节123天,并建造古罗马图拉真记功柱。105年,图拉真占领阿拉伯北部,设阿拉伯行省。114年,图拉真吞并亚美尼亚,设亚美尼亚行省。此后,图拉真继续东进,击败了帕提亚军队,于116年占领帕提亚首都泰西封。年底,图拉真兵抵波斯湾,他是唯一达到过这里的罗马统帅。117年,图拉真病重撤军,设亚述和美索不达米亚两个行省。临终前宣布哈德良为养子。
安敦尼·庇护——138年,哈德良去世,养子安敦尼·庇护即位。安敦尼·庇护在位期间,对外收敛边境,大体无事;对内勤政爱民,与元老院关系良好,国库收入极多,罗马享受了20多年的太平盛世。 两帝共治——161年,安敦尼·庇护去世,帝位由两个养子维鲁斯和马可·奥勒留继承,这是罗马史上第一次两帝共治。马可·奥勒留是著名的“哲学家皇帝”,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主要阐述者,著有《沉思录》,维鲁斯则较平庸。 两人登基时,帝国边境形势严峻,帕提亚于162年入侵亚美尼亚,维鲁斯经过四年苦战才击退帕提亚人,并于164年至165年间吞并美索不达米亚。167年,日耳曼人再次入侵,两位皇帝不得不率军征讨。由于财政拮据,皇帝卖掉皇冠上的珠宝以筹集军饷。169年,维鲁斯去世,帝国又恢复了一个皇帝的局面。马可·奥勒留为减轻日耳曼人对帝国的压力,允许他们定居帝国边境,为以后的蛮族入侵埋下了隐患。175年,将领阿维狄乌斯·卡西乌斯于帝国东方发动叛乱。平定叛乱后,马可·奥勒留又展开对日耳曼人的战争,试图吞并波西米亚,180年就在即将成功时,马可·奥勒留病死军中。 马可·奥勒留是一位比较伟大的皇帝,他在位时勤政爱民,积极处理政务,守卫帝国边境。然而他却错误地指定其子康茂德为皇位继承人,并且拔苗助长,让他和自己一起处理政事,为三世纪危机埋下了伏笔。他死后,罗马帝国逐渐开始衰败了。 危机开始
康茂德死后,近卫军拥立城市长官佩蒂纳克斯。佩蒂纳克斯积极平息康茂德给帝国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当他想整肃军纪时,马上就被近卫军杀死。
佩蒂纳克斯死后,近卫军居然宣布将皇位拍卖,出价多者就可做皇帝。经过多人之间的竞争,尤利安努斯以近卫军满意的价格买到了皇位。但尤利安努斯没有一个追随者,军队更是对他不屑一顾。叙利亚总督奈哲尔率先自立为帝,接着,潘诺尼亚总督、北非人塞维鲁造反,他率领部队急行军,迅速向罗马进发,近卫军士气低落,很快就溃败。元老院转而宣布塞维鲁为皇帝。近卫军为请求塞维鲁的谅解而处死了尤利安努斯。塞维鲁进入罗马后将原来的近卫军以叛国罪的罪名全部处死,并以自己的士兵组成了更为庞大的新近卫军。 塞维鲁王朝塞维鲁——其称帝后,立即和已经称帝的奈哲尔开战,194年,奈哲尔在伊苏斯战败。197年,塞维鲁又在里昂击败造反的不列颠总督阿尔拜努斯,从193年起的内战由此结束。塞维鲁是军人,习惯独断专行,不把元老院放在眼里,将众多元老撤下重要职位,以没有文化的骑士代替他们。塞维鲁的统治是以军队为后盾的,他大肆扩军,将罗马军队扩充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其中大多是外族人,并施尽一切手段笼络军队,给军队发高饷,奖赏也毫不吝啬。塞维鲁在军事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功,除了结束内战外,还于197年打败帕提亚,再次吞并美索不达米亚。塞维鲁将皇权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步,他的法学家称“他是不受一切法律约束的,是任何人的主宰,帝国是他的财产”。208年,塞维鲁出兵不列颠,没有取得多大进展。211年,病死于约克。临终时对两个儿子的遗言是:“愿你们兄弟和睦相处,让士兵们都发财,不要管其他人。”
卡拉卡拉——塞维鲁死后,两个儿子卡拉卡拉和盖塔同时即位。次年,卡拉卡拉杀盖塔。卡拉卡拉又是一位暴君,杀了弟弟及其同党,妻子、岳父和许多有名望的人也被杀。卡拉卡拉继续施行塞维鲁优待军队的政策,为了增加收入、扩大税源,卡拉卡拉于212年颁布卡拉卡拉敕令,授予帝国境内所有自由民以罗马公民身份。217年,卡拉卡拉在出征帕提亚时被近卫军杀死。 马克里努斯——卡拉卡拉被杀后,近卫军长官马克里努斯自立为帝,并以其子迪亚杜门尼安为共治皇帝。马克里努斯继位后接受了极其不利的条款,结束了与帕提亚的战争,又缩减军费,导致军队的不满。218年,塞维鲁的妻妹朱丽娅·米萨煽动了一场叛乱,马克里努斯和迪亚杜门尼安均在小亚细亚被杀。
危机高潮
此时罗马帝国的混乱达到了极点,中央政权几乎瘫痪,皇帝不但要面对外部敌人,还要镇压不时造反的军队和起义的人民。另外,军队不断拥立新帝,企盼更多的赏赐,赏赐不慷慨,皇帝就会被杀。268年,加里恩努斯改革军事,解除军人的其它职务,又新设立了一支后备军,驻扎在米兰,并以米兰为帝国的军事首府。改革后的军队成功击溃了东哥特人的进攻。269年,高卢地区爆发了由奴隶和隶农起义的巴高达运动,起义者自立为帝,并自铸钱币,持续至286年。 伊利里亚诸帝克劳狄二世——加里恩努斯改革军事后不到一年就被部下杀死,克劳狄二世即位。他先是打败了阿拉曼尼人,后来又击败了一支强大的哥特人军队,有“哥特征服者”的称号。克劳狄二世于270年死于瘟疫,奥勒良即位。
塔西佗——275年,奥勒良在出征萨珊波斯时被杀,元老院立克劳狄·塔西佗为帝,这是最后一次由元老院推举皇帝。 普罗布斯——塔西佗在位一年后去世,军队拥立普罗布斯。普罗布斯粉碎了日耳曼人分三路对高卢的入侵,并将汪达尔人驱逐出巴尔干半岛。 马可·奥勒留·卡鲁斯、卡里努斯、戴克里先——282年,普罗布斯被杀,马可·奥勒留·卡鲁斯即位。卡鲁斯在北方再次打败日耳曼人,并进攻波斯,一度占领了泰西封。283年,卡鲁斯暴死,其子卡里努斯继位。284年,近卫军长官戴克里先造反,在贝尔格莱德附近击败了卡里努斯,成为了帝国的统治者。 四帝共治主词条:四帝共治制 戴克里先称帝后,将元首制改为真正的君主制。君主头戴皇冠、身穿丝袍,臣民需对君主行跪拜礼。君主被当作神来崇拜,比如戴克里先就自称朱庇特化身。288年,戴克里先成功巩固了幼发拉底河防线,被元老院授予“波斯征服者”的称号。同年,率军从叙利亚的安条克向西返回,前往多瑙河以协助身在高卢剿匪的马克西米安。290年,高卢剿匪结束,再次前往叙利亚以平定萨拉森人的叛乱。291年,击退尼罗河上游侵入帝国的土著。292年,重回多瑙河,击退跨河南下的北方蛮族萨尔马提亚人。293年,戴克里先开始实施“四帝共治制”,具体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