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绅 编辑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终年75岁,赠太尉,谥文肃,出生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亳州谯县古城人(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李绅,27岁中进士后进入官场,因不满李琦而被捕,释放后回无锡读书,后在出任翰林学士时卷入朋党之争失势被贬,840年入京拜相,封赵国公,后因病辞位,一生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们共倡新乐府诗体,与李德裕、元稹并称三俊。。846年,病逝,终年75岁。
李绅早期诗风是显浅易懂的通俗化,后期诗风则是使事用典的雅化,同时他的诗歌呈现出诗体多样化、长于叙事、善于抒情、儒道佛思想相融合等艺术特点,代表作品《悯农》,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人物生平
3 主要作品
4 主要成就
5 个人生活
6 轶事典故
7 史籍记载
8 人物纪念
9 人物评价
基本信息
编辑中文名:李绅
字:字公垂
出生日期:772年
逝世日期:846年
性别:男
字号:公垂
朝代:唐朝
主要成就:诗歌创作
参与新乐府运动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唐朝
出生地: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
代表作品:悯农二首
别称:短李
祖籍:亳州谯县古城(今安徽亳州谯城)
人物生平
编辑大历七年(772年),李绅生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当时其父在乌程县任职,李绅即生于乌程县署。
大历八年(773年),李绅乳病暴作,七日之后痊愈。
大历十二年(777年),父亲去世,由母卢氏教以经义。
贞元二年(786年)前后,十五六岁时在无锡惠山寺读书。
青年交游
贞元七年(791年),再游乌程县。
贞元十年(794年),此年或稍后以诗受知于苏州刺史韦夏卿。
贞元十四年(798年),此年或稍前,赴长安应进士试,逢吕温,其诗《悯农二首》受到吕温赏识。
贞元十六年(800年),东游天台,识僧人修真。有诗《华顶》《题北峰黄道士草堂》《题龙宫寺净院四上人》。
贞元十七年(801年),秋,赴长安应试,遇韩愈。
贞元十八年(802年),韩愈举荐李绅于陆傪。李绅落第,返回江南,游江浙。与元稹、白居易因同年考试而相识。
贞元十九年(803年),客苏州,作《苏州画龙记》。
贞元二十年(804年),九月在长安,与元稹宿靖安里第,语及崔莺莺事,作《莺莺歌》,元稹作《莺莺传》。
壮年入仕
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后离京至金陵,入节度使李锜幕府。因不满李锜谋叛而下狱。李锜被杀后获释,回无锡惠山寺读书。
元和四年(809年),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作有《乐府新题》二十首。
元和十四年(819年),升为右拾遗。
元和十五年(820年),任翰林学士,卷入朋党之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与李德裕、元稹被誉为“三俊”。
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放逐期间,李绅写了不少描绘路途艰险、发泄心中怨气的诗文。
自宝历元年(825年),至太和四年(830年),李绅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处境有所改善。
太和七年(833年),李德裕为相,起用李绅任浙东观察使。
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东都洛阳的长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毫汴颖观察使。
开成三年(838年)八月,编《追昔游诗》三卷,并作序。诗序历述从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经历。
晚年拜相
开成五年(840年),任淮南节度使,后入京拜相,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继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居相位四年。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位。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
会昌六年(846年),病逝于扬州,终年七十五岁。赠太尉,谥文肃。
主要作品
编辑李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合为四卷,收录于《全唐诗》。散文现存十多篇,存于《全唐文》中。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主要成就
编辑李绅是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之一。同时,李绅也是一位政治家,历经宦海沉浮,中唐时期的“牛李党争”几乎伴随他一生的政治生活,最后得居宰相之尊。
从李绅现存诗歌来看,以贬谪端州为分界线,李绅的诗歌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在儒家“济世”、“利物”思想影响下,抱着强烈的政治热情,在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同时,积极向民间学习,诗歌关注社会,反映现实,规讽时事,政治功利性很强,因而形式相对简单,语言亦通俗易懂,表现出通俗浅切的风格特征;后期随着社会政治形势的改变,以及个人宦海沉浮的不定关注的对象由外向转为内敛,重在抒发一己之私,表现个人情感,与之相适应,诗歌形式也多样,且讲究艺术手法的运用,意境深晦,重视炼字锻句,表现出典雅繁艳的风格特征。
悯农诗
李绅六十七岁时自编其诗集为《追昔游诗》,用各种体裁追叙平生的遭遇和游历,抒发怀旧之情与盛衰之感,其中有很多是回忆当年漫游各地的写景之作。这些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李绅“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锋,对唐代长篇叙事诗的发展也有贡献”(吴庚舜等主编《唐代文学史》)。李绅具有写长篇叙事诗的才能,成就与影响仅次于元稹、白居易。中唐是文学史上叙事诗较为发达的时期,李绅是当时重要的诗人,与元、白等为叙事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李绅的叙事诗除《新题乐府二十首》(已佚)以外,还有《莺莺歌》《悲善才》等诗,与元稹的《会真诗》《梦游春》《连昌宫词》、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一样,是中唐时期长篇叙事诗中的代表作品。《莺莺歌》与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相关联。作品以长诗铺排故事,不仅有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人物描写也十分细致传神,是后来《西厢记》的创作依据之一。
李绅散文比较著名的有《寒松赋》。这是一篇咏物抒情的小赋。作者身处逆境,一方面发泄怨愤,决心“驱雷击电除奸邪”,另方面也表明要砥砺志节,像寒松那样披风雨,傲霜雪,抗严寒,亭亭耸立,不改变其忠贞本性。作者对生于幽涧的松树“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的遭遇深感愤懑,看似句句写松,实则处处喻人。全赋篇幅短小,但也摹仿汉赋形式,文末有总括全篇要旨的“乱曰”。赋文中,多用骈俪句,但不都是四六句式,而富于变化。语言通俗平淡,极少使用典故。可谓一代绝赋。
个人生活
编辑关系 | 姓名 | 简介 |
---|---|---|
曾祖 | 李敬玄 | 曾任中书令 |
祖父 | 李守一 | 曾任成都郫令 |
父亲 | 李晤 | 历任金坛、乌程、晋陵(今常州)等地县令 |
子 | 李乾祐 | 曾任建州刺史 |
李开 | 曾任水部员外郎 | |
李濬 | 曾任职直史馆 | |
孙 | 李羔容 | 曾任管经略判官 |
李无逸 | 曾任算曹博士 | |
曾孙 | 李昊 | |
李复圭 |
轶事典故
编辑一顿饭三百鸡,成为网红话题,李绅成了人前悯农人后暴食的“两面派”,大家纷纷指斥他挥霍浪费、表里不一。话题反转本来就是如今吸流量的一大利器,落在这一诗文入选教科书的国民诗人身上,想不轰动都难。历史上的李绅果真如此吗?李绅吃鸡是当代人挖掘的历史真相还是历史发明?
滥施淫威
李绅发迹后不仅生活奢侈,而且爱耍权威,无情无义。《云溪友议》中记载,李绅发迹之前,经常到一个叫李元将的人家中做客,每次见到李元将都称呼“叔叔”。李绅发迹之后,李元将因为要巴结他,主动降低辈分,称自己为“弟”,为“侄”,李绅都不高兴,直到李元将称自己为孙子,李绅才勉强接受。
还有一个姓崔的巡官,与李绅有同科进士之谊,有一次特地来拜访他,刚在旅馆住下,家仆与一个市民发生争斗。李绅问那个家仆是干什么的,家仆说:“是宣州馆驿崔巡官的仆人。”李绅竟将那仆人和市民都处以极刑,并下令把崔巡官抓来,说:“过去我曾认识你,既然来到这里,为何不来相见?”崔巡官连忙叩头谢罪,可李绅还是把他绑起来,打了二十杖。崔巡官被送到秣陵时,吓得面如死灰,甚至不敢大哭一声。当时人们议论纷纷:“李绅的族叔反过来做了他的孙子,李绅的友人成了被他流放的囚犯。”
由于李绅为官酷暴,当地百姓常常担惊受怕,很多人甚至渡过长江、淮河外出逃难,下属向他报告:“本地百姓逃走了不少。”李绅道:“你见过用手捧麦子吗?饱满的颗粒总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随风而去不必报来。”
吴湘冤案
李绅一生中最大的污点,是他晚年经手的“吴湘案”。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74岁高龄的李绅出任淮南节度使。其时,扬州江都县尉吴湘被人举报贪污公款、强娶民女。李绅接报后立即将吴湘逮捕下狱,判以死刑。但此案上报到朝廷后,谏官怀疑其中有冤情,朝廷便派遣御史崔元藻前往扬州复查。崔元藻调查后发现,吴湘贪赃属实,但款项不多,强娶民女之事则不实,所以罪不至死。但李绅却一意孤行,强行将吴湘送上了断头台。
按照奏章中的说法,李绅执意处死吴湘的起因是扬州都虞候刘群欲娶流落广陵的美女阿颜,不料阿颜的养母却悄悄把阿颜嫁给了江都县尉吴湘,刘群闻讯后非常气愤,就唆使他人举报吴湘贪污公款、强娶民女。但是,如果李绅与吴湘之间没有私人恩怨,李绅不可能如此坚决地处死吴湘。因此,一些史籍中对此事另有说法。《北梦琐言》中的说法是,李绅欲纳美女阿颜为妾,没想到却被吴湘捷足先登了,李绅勃然大怒,欲置吴湘于死地。由于吴湘迎娶阿颜的聘礼丰厚,李绅便下令调查他的收入来源,很快便发现吴湘有贪污行为。而《册府元龟》中的说法是,李绅欲夺阿颜献给李党老大李德裕,所以一心想干掉吴湘这个绊脚石。
不过,以上说法不见得真实。毕竟李绅和李德裕都是老之将死之人(李绅在此事后第二年就死了,李德裕死于五年后),不太可能为争夺一美貌女子谋人性命。而且,李绅家中私妓成群,完全没有必要夺人所爱。诗人刘禹锡任苏州刺史时,李绅请他饮酒,并让几名家妓出来作陪。刘禹锡对其中一位一见倾心,一时诗兴大发,吟了一首《赠李司空妓》:“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李绅见刘禹锡如此着迷,便将这位家妓送给了刘禹锡。由此可见,李绅有时候也挺慷慨,并没有疯狂到想把所有的貌美女子都占为己有的地步。
其实,李绅执意处死吴湘,是为讨好李党老大李德裕而实施的一次报复行动。原来,吴湘的叔父吴武陵当年得罪过李德裕的老爸李吉甫,两家是世仇。李德裕当上宰相后,也借故整过吴武陵,并将他贬为潘州司户参军,后吴武陵郁郁而终。李绅自然很清楚吴李两家的历史恩怨,为了取悦李德裕,李绅将吴武陵的侄子吴湘也列为报复对象,因而罗织罪名,处其死刑。事实上,李德裕同此案也脱不了干系。御史崔元藻回京后说吴湘罪不至死,时任宰相李德裕立即将他贬为崖州司户参军,企图掩盖真相。
大中元年(847年),唐宣宗即位后罢免了李德裕的宰相职务,李党一干人等全部被贬去崖州。这时,吴湘的哥哥吴汝纳为弟鸣冤,请求朝廷复查吴湘案,三司复查后吴湘终于得到平反。这时李绅虽已去世,但按照唐朝的规定,酷吏即使死掉也要剥夺爵位,子孙不得做官,因此,死去的李绅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处罚。
史籍记载
编辑《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新唐书·卷一百八十一·列传第一百六》
《唐才子传·卷六》
人物纪念
编辑李丞相读书台,是唐朝李绅15岁时在惠山读书的地方。李绅为无锡历史上第一位宰相。元代学者王仁辅在《无锡县志》中说:“李相书堂在惠山,小径萦纡,有堂三楹,中绘唐李绅像。绅未遇时,常读书惠山。”清光绪七年(1881)《无锡金匮县志》载:“李公垂读书惠山,后徙剡川精舍……公既贵,改精舍为龙宫,因筑读书台于宫内,岁久湮没。万历间谈修立石重镌李丞相读书台六字”。
人物评价
编辑《新唐书·李绅传》:李绅,字公垂……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
计有功《唐诗纪事》:开成间,绅集其诗为《追昔游》,盖叹逝感时,发于凄恨而作也。或长句、或五言、或杂言、或歌、或吟、或乐府齐梁,不一其辞,乃由牵思所属尔。起梁汉,归谏垣,升翰苑,感恩遇,歌帝京风物;遭谗邪播越,历荆楚,涉湘沅,逾岭峤,抵荒陬,止高安;移九江,泛五湖,过钟陵,溯荆江,守滁阳,转寿春;改宾客,留洛阳,历会稽,过梅里;遭谗者再为宾客分务,归东周;擢川守,镇人一梁。词有所怀,兴生于怨。故或隐或显,不常其言,冀知音于异时时已。
《汲古阁书跋〈追昔游集〉》:(绅)与李文饶、元微之齐名,人号“元和三俊”……忆游述怀,俯仰感慨,一洗唐人小赋柔摩风气云。
胡震亨《唐音癸签》:李公垂《追昔游诗》,大是宦梦难醒;然其揽笔写兴,曲备一生穷泰之感,亦令披卷者代为怃然。
《载酒园诗话又编》:短李以歌行自负,乐天亦称之。又少以《悯农》诗见赏于吕温,今二绝盛传,吕之鉴赏真是不谬。歌行遂不可复见,惟有《追昔游集》耳,颇有体格。
《四库全书总目》:绅与李德裕、元稹号“三俊”。白居易亦有“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句。今观此集,音节晖缓,似不能与同时诸人角争强弱。然舂容恬雅,无雕琢细碎之习,其格究在晚唐诸人刻划纤巧之上也。
宋育仁《三唐诗品》:五言其源出于谢惠连,惟炼蓄未深,时多泛滥;七言托体初唐,加以纵横,格律已疏,颇嫌墨障。长歌则《苏台》一篇,短歌则《莺莺》一曲,容姿朗秀,顾盼生情。里谣七字,古风五言,不减张、王,渊然足讽。
-
北条麻妃
北条麻妃,原名白石さゆり,以其高挑的身材以及贵族的气质称霸熟女界,1974年3月26日出生于日本石川县,AV女优。
2024-08-18 -
橘ひなた
橘日向(橘 ひなた)1990年8月12日出生,是日本90后AV女优。 2009年11月出道,已经下马拍了多部步兵。
2023-01-10 -
武藤兰
武藤兰,1980年9月4日b出生,初期曾使用过清水优香的艺名,后名武藤兰,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成濑心美
成濑心美,1989年3月3日出生于日本新潟县,E罩杯,2008年12月以素人身份出道,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波多野结衣
波多野结衣(はたの ゆい),女,1988年5月24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著名日本女演员、AV女优。
202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