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 编辑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2月26日-1912年2月25日),谱名秉渊,字仙根,号蛰仙,又号仲阏,别号南武山人、仓海君。祖籍广东梅县,出生于中国台湾府淡水厅铜锣湾,曾任兴民学堂校长,广东教育总会会长,清朝官员、诗人和教育家。晚清抗日保台志士。

丘逢甲为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后告假归台省亲,允任《台湾通志》采访师。曾先后主讲台中衡文书院、新竹山庄书院、台南府罗山书院、嘉义府崇文书院。丘逢甲倡导新学,支持康梁维新变法和孙中山的民主革命,参与筹划潮州黄冈起义等革命活动。1912年2月25日病逝于镇平县淡定村,终年48岁。

丘逢甲著有《岭云海日楼诗钞》等。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人物生平 3 主要作品 4 主要成就 5 个人生活 6 人物纪念 7 人物争议 8 人物评价 9 艺术形象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丘逢甲

      字:仙根、吉甫

      号:蛰庵、仲阏、华严子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清末民初

      出生地:台湾省苗栗县铜锣乡竹森村

      身份:近代诗人、官员

      出身:1889年己丑科同进士出身

      主要成就:诗人
      抗日保台志士
      工部主事

      别名:丘仓海、丘秉渊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864年12月26日

      逝世日期:1912年2月25日

      代表作品:柏庄诗草、岭云海日楼诗钞

      祖籍:广东镇平(今广东蕉岭)

      人物生平

      编辑

      丘逢甲丘逢甲

      丘逢甲生于台湾省苗栗县,其先祖为躲避战乱而从中原南迁到粤东,因不愿在入侵者面前苟且偷安而举族南迁。在长期颠沛流离的徙居生活中,他们不得不与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养成了刻苦耐劳的习惯和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并且后代子孙牢记一条遗训:即先祖是因外族侵扰而辗转南迁,所有后代子孙,不论落籍何处,都应勤耕苦读,自立图强。到丘逢甲的曾祖父丘仕俊时,因耕地狭小,无以为生,所以偕同乡又漂洋过海,向台湾迁徙,这大概是清乾隆中叶时期。到丘逢甲这一代,丘家在台湾定居已有四代、近百年的历史了。

      同治三年(1864年),丘逢甲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具有浓厚爱国爱乡思想、生活上则保持清朴风尚的乡村塾师的家庭里,自幼受清朴刚正家风的熏陶和艰苦生活的磨炼,“幼负大志”,渴望报效国家民族。这一切对他日后的事业以及人生道路都产生了积极有益的影响。 丘逢甲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在其父的亲自教授下,六七岁即能吟读、属对。14岁时赴台南应童子试,获全台第一,受福建巡抚兼学台丁日昌注意,连称“奇童”,特赠“东宁才子”印一方,由此闻名全台。

      同治六年(1867年),丘逢甲开始启蒙,由其父教其读书。据说其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见丘琮《仓海先生丘公逢甲年谱》)

      同治八年(1869年),丘逢甲已能属对吟诗。

      同治九年(1870年),从这一年至次年,丘逢甲在其父的教育熏陶下,学识日进,已能写浅显文章。

      同治十一年(1872年),丘逢甲的祖父病逝。丘逢甲随父母回东势角奔丧。此后,其父在彰化县三庄魏家设教,丘逢甲亦随其父到该处读书。据载,丘逢甲已写出寓意非浅的七言诗“采见南山岁几重,古色古香艳秋容。爱花合为渊明寿,酒浸黄英晋万钟。”(见郭兆华《丘逢甲先生的生平》)

      光绪元年(1875年),丘逢甲随其父迁到彰化县新伯公刘氏家塾就读。

      光绪二年(1876年),丘逢甲填写了一首词《西江月·穷经致用》:兴起八叉手健,吟成七步才雄。更兼经史满怀中,只觉大才适用。欲布知时甘雨,愿乘破浪长风。他年位若至三公,定有甘棠雅颂”。(见郭兆华《丘逢甲先生的生平》)

      光绪三年(1877年),丘逢甲参加台湾府童子试,因考生中丘逢甲年龄最小,而交卷最早,受到当时视察考场的福建巡抚丁日昌的注意,连称“奇童”,特赠“东宁才子”印一方,由此闻名全台。应试后,由于丁日昌的推荐,丘逢甲前往澎化筱云山庄就读,得到名师吴子光(字芸阁,广东嘉应州人)的指导,学识更为长进。

      光绪四年(1878年),丘逢甲因祖母去世,从筱云山庄赶回东势角奔丧。不久,恩师吴子光又不幸逝世。

      光绪六年(1880年),丘逢甲随父到彰化县王子社丘氏学塾辅助父亲教课兼读书,举家亦迁至该处。

      光绪八年(1882年),丘逢甲获得“廪饩(由公家发给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待遇。

      光绪九年(1883年),丘逢甲遵照父亲的意见,迎娶廖赓芳的长女为妻。

      考取功名

      光绪十一年(1885年)秋,丘逢甲赴福州应乡试,未能考中。

      光绪十二年(1886年),丘逢甲乡试失败后,在闽、粤周游了一些时日,结识了嘉应诗人王晓沧。同年春,返回台湾,仍随其父“佐课蒙童”,并发奋攻读。

      光绪十三年(1887年),唐景崧受朝廷委派,担任台澎道。他雅好文学,上任后,常在官邸举办“文酒之会”,请僚属、文士赴会,吟诗属对,极一时之盛。丘逢甲素善诗文,又有“才子”之名,很快就被唐景崧罗致到幕府,受到赏识。唐景崧曾赋赠一联给丘逢甲:“海上二百年生此奇士,腹中十万卷佐我未能。”(见丘菽园《挥麈拾遗》卷四)不久,唐景崧将丘逢甲推荐到海东书院攻读。从此,丘逢甲与台湾上层人物的交往逐渐增多。期间,丘逢甲结识了陈省三、许南英、施士浩、汪春源等诗友。

      光绪十四年(1888年)参加乡试,中试为举人。丘逢甲再赴福州应乡试,考取举人,名列第三十一名。

      光绪十五年(1889年)春,赴京参加会试进士,中进士,钦点工部虞衡司主事。此时丘逢甲年仅26岁,但他却无意仕途,辞归故乡,专意养士讲学,任台南崇文书院主讲,同时兼任台湾府衡文书院及嘉义罗山书院主讲。光绪十八年(1892年),《台湾通志》总局正式开设,丘逢甲被聘为采访师,负责采访、补辑乡土故实,因此有较多机会深入民间,了解社会民情。这时期,整个中华民族正处在深刻的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之中,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使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威胁,这样的社会现实不能不使丘逢甲感到郁闷和隐忧,他慨叹道:“风月有天难补恨,江山无地可埋愁。”“孤岛十年民力尽,边疆千里将材难。”他预感到一场大的动荡即将到来,自己虽隐身山林,专心教读,但渴求报效国家之情却炽热而强烈。在他的书屋中,自书中堂“且看鹰翅出云时”,以明心志,时刻准备报效国家。

      讲学生涯

      光绪十六年(1890年),丘逢甲应聘担任台中宏文书院主讲。丘逢甲在彰化的旧居已破败,他中进士后,亲戚朋友纷纷捐资馈赠,帮他在台中潭子乡大埔厝新修一座房舍,名曰“柏庄”,丘逢甲举家迁往该处。唐景崧得知此事赋赠一诗,其中两句“新得柏庄疑傲我,山村终恐误英雄”。诗中还是劝丘逢甲不要死守山林,而应该出仕为官。但丘逢甲还是没有接受唐景崧的意见。

      光绪十七年(1891年),丘逢甲仍主讲于台中宏文书院,并兼台南罗山书院的主讲,他面对中外急剧变化的形势,十分注意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勉励学生“勤阅报章,以广见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教课之余,他积极参加由唐景崧发起的“牡丹诗社”活动。

      光堵十八年(1892年),丘逢甲除担任台中宏文书院、台南罗山书院的主讲外,又兼任嘉义崇文书院的山长。在教课之余,丘逢甲游历了台湾的一些名胜古迹。

      光绪十八年(1892年),《台湾通志》总局正式开设,丘逢甲被聘为采访师,负责采访、补辑乡土故实,因此有较多机会深入民间,了解社会民情。

      光绪十九年(1893年),丘逢甲仍主讲宏文、罗山、崇文各书院,并继续从事《台湾通志》的采编工作。同年,为唐景崧的《请缨日记》作序。

      台湾战役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预见到台湾前途危难,以“抗倭守土”为号召创办义军,自己带头变卖家产以充军费,并动员亲属入伍。不久,160营(实际上经训练的只有30余营)义军成立,丘逢甲担任全台义军统领(又称义军大将军)。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国马关春帆楼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丘逢甲悲愤交加,当即刺血上书,抗议李鸿章的卖国行径。刺指血书“拒倭守土”四字,率全台绅民上书反对割台,表示要与桑梓之地共存亡,清廷不纳。丘逢甲见无可挽回,遂倡议台湾自立为民主之国,率台民领衔电奏十六字:“台湾士民,义不臣倭。愿为岛国,永戴圣清。”亲草宪法,以蓝地黄虎为国旗,“永清”为年号。5月25日,建“台湾民主国”,拥署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此后他多次联合台湾绅士向朝廷发出呼吁电,要求废约抗战。清政府不但置台湾领土和几百万同胞于不顾,而且急诏撤回守土官兵。丘逢甲联合一批爱国志士,与日军展开抗战。日本侵略军进攻台湾后,台北、台南和台中的防务分别由唐景崧、刘永福和丘逢甲、林朝栋负责。由于唐平时放纵部下,纪律松散,无心抗战,一与日军交手,便节节败退,不久基隆失守,唐化装逃离台北,台北被日军轻易占领。消息传来,丘逢甲急举义军赴台北增援,途中得知台北已沦陷,唐已内渡,气愤至极。日军沿铁路南侵直达新竹,丘逢甲率义军与日本侵略军血战20余昼夜,进行了大小20多场战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终因“饷尽弹尽,死伤过重”而撤退。许多义军将领同时也是丘逢甲的弟子,如姜绍祖(“敢”字营统领)、丘国霖(“诚”字营统领)、徐骧(“捷”字营统领)、吴汤光等,都英勇献身。

      同年秋,失败后离台内渡,定居镇平,往来潮、汕、广州之间,一度赴港、澳、南洋等地,曾与康有为、梁启超会晤。7月27日抵泉州。七月回祖籍镇平定居。为表示不忘光复台湾素志,为其子丘琮定别号“念台”,将房舍定为“念台精舍”。

      兵败内渡

      新竹之战失败后,丘逢甲与几位亲信藏匿于山野间,他们当时想投奔台南刘永福处,可惜道路被日军所封锁,不能行。丘逢甲提出收集残部、联合山胞、据山死守的方案,未能被大家所接受。此时,部将谢道隆(字颂臣,广东嘉应州松源乡人)劝丘逢甲说:“台虽亡,能强祖国,则可复土雪耻,不如内渡也!”(见丘琮《仓海先生丘公逢甲年谱》)丘逢甲按受了谢的建议,于是连夜赶回台中柏庄,收集细软,带领家人,由梧栖港乘木帆船离开台湾。在离台前夕,丘逢甲抑制不住内心的悲愤,写下《离台诗》六首,交给妹夫张晓峰珍藏。木船在台湾海峡漂流了几天几夜,终于在泉州港登了岸,当时已是阴历六月上旬(当年有闰五月),由于连年忧劳,加上海上几天几夜的颠簸,“故在泉,忽呕血数升,几不起。”(见丘琮《仓海先生丘公逢甲年谱》)

      丘逢甲在亲人的照料下,在泉州休息了一些时日,又乘船赴汕头。在汕头,与其他家人和部将会齐后,即乘舟溯韩江而上。途经潮州时,与分别达七年之久的老友温仲和相会,事后丘逢甲作有《潮州喜晤温慕柳同年别后却寄》一诗。在旅途中,丘逢甲还写有《鮀江秋意》《潮州舟次》《舟入梅州境》《客愁》等诗。

      同年中秋节前,丘逢甲抵达祖居地镇平县文福乡印山村,有诗《乙未秋归印山故居,因游仙人桥作》。因印山村的祖宅荒芜,丘逢甲一家只好暂时借住于镇平县城东侧的东山乌石山房,并着手在淡定村修建新居。同年冬,丘逢甲向两江总督张之洞写信,请求他奏请表彰吴汤兴、徐骧、姜绍祖等台湾义军殉难将士,结果毫无下文。丘逢甲不禁发出“湛身难诉遗民苦,殉义谁彰故部贤”的感叹。(见《答台中友人》)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丘逢甲自内渡回粤后,心情异常郁闷,时时刻刻都在关注台湾,写下了《天涯》《愁云》《往事》《春愁》《当歌》等数十首诗篇。同年春,委派谢道隆重返台湾,探听消息。谢临行前,丘逢甲写有多首诗相送。同年夏,丘逢甲淡定村的新居落成,取名为“心太平草庐”。南厢房取名为“念台精舍”,北厢房取名为“岭云海日楼”,丘逢甲作有《淡定村心太平草庐图记》。同年五月,为了和省城的社会名流取得联系,丘逢甲动身前往广州。途中经过梅州、潮州、汕头和香港,赴览了当地的一些名胜古迹,均有诗纪游。在梅州拜访了当地名流梁国瑞,在潮州,还意外地会见了王晓沧。到广州后,丘逢甲作了较长时间的逗留,除游览了名胜之地外,还先后拜访了广东巡抚许振炜、翰林院编修刘可毅、菊坡书院山长梁居实等人,丘逢甲得到他们的同情。特别是许振炜,十分赞赏丘逢甲的诗才和抗日护台的义烈事迹,并关注他目前的困难处境。当时有一批劣绅,联名控告丘逢甲“违旨抗日”,要求官府严办。许振炜对于这份控状,判为“挟私诬害”,并联合刑部尚书廖寿恒一道上书朝廷,请求朝廷批准丘逢甲归住广东祖籍。最后得到朝廷的批准,同意其“归籍海阳”。

      教育事业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任潮州韩山书院山长,后又在潮阳东山书院、澄海景韩书院任主讲。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创办潮州“同文书院”。翌年由广东当局派赴南洋调查侨情,历游越南、新加坡、马来亚、荷属东印度,向侨胞筹募办学经费。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春,丘逢甲应广东地方当局的委派前在南洋调查中国侨民的情况。从二月中旬到五月底,历时三个多月,先后到过新加坡和马来亚。期间,丘逢甲多次发表演说,鼓励侨胞们的爱国热情。在新加坡逗留期间,得到丘菽园的热情接待,并先后会见了康有为、容闳、林文庆、叶季允等知名人士。此外,丘逢甲还为创办“岭东同文学堂”募集了一笔资金。同年阴历六月初,丘逢甲离开新加坡回国,到家时却得知他的两个儿子丘琰、丘球在潮州遭鼠疫而夭折,这使他陷入极度的悲哀之中,创作了《南还抵汕头埠,闻琰儿球儿殇耗,哀感书此》诗。当时,丘逢甲的家属已经迁回淡定村。不久,弟弟丘崧甫又不幸病逝,年仅二十八岁。为了安慰家人,排遣心头的悲痛,这一年的下半年,丘逢甲陪同父亲游览了福建岩前的均庆寺、镇平蓝坊的清凉洞、梅县松源的祥光寺等名胜。丘逢甲还特意攀登了梅县的阴那山,朝拜了灵光寺。在从阴那山回来的途中,丘逢甲又特地到“人境庐”看望黄遵宪,并互赋诗唱和。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迁同文书院于汕头,改为岭东同文学堂,自任监督(校长),开设格致、化学、生理卫生、经学、史学、算学等课程,聘清日本学者熊泽担任日文教学。同文学堂是广东第一所新式学堂,广泛传播了西方文明和改革思潮,培养学生千余人,后来大多参加了同盟会。此外,他还创办了镇平初级师范传习所、镇平县立中学堂。

      同年2月12日,广州新军起义,旋败。当局查知谘议局人员参与策划者有陈炯明、邹鲁,持名单见丘,要拘捕二人,经他力保始无事。同年,与陈炯明在谘议局力倡禁赌,为受赌商贿赂的部分议员所否决,遂发动社会大众展开斗争,卒使广东当局下禁赌令。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丘逢甲仍在汕头主办“岭东同文学堂”,他针对洋教大量输入的现状,大力提倡孔教,冀图以之抗衡,并作诗《为潮人士演说孔教于鮀浦》。寒假期间,丘逢甲在淡定村接待了从台海专程来探望他的谢道隆。分别长达七年之久的两位老友,在淡定村相处了十天。临别时,丘逢甲作有《送谢四东归》诗。同年,丘逢甲通过潘飞声认识了陈撷芬,并为陈撷芬主办的《女学报》题诗。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年底,“岭东同文学堂”因鼓吹新思潮,受到地方守旧势力的捣乱。丘逢甲愤而辞去学堂监督职务,开始谋向广州发展新教育,为此,在广州逗留了几个月。

      黄冈起义

      光绪三十年(1904年),丘逢甲在家乡镇平县积极兴办新学,在县城创办“镇平初级师范传习所”;在东山、员山创办“创兆学堂”;在乡设“自强社”。同年阴历八月十三日,温仲和在松口病逝,丘逢甲前往吊唁,并应其亲属的请求写了墓志铭。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中国爆发了抵制美货的爱国运动,抗议美国政府对中国侨胞的迫害。丘逢甲在潮州参加了这场反美爱国运动,他联合潮汕地区的学界、商界同人集会,向省城发了抵制美货的通电。同年,他还派遣门人前往福建的上杭、武平,广东的兴宁、五华等地兴办新学。兴宁县的兴民中学堂还遥聘丘逢甲为该校监督。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上半年,丘逢甲在家乡创办“镇平县立中学堂”,并在乡族中提倡种植果木、革除奢侈祭祀等陋习,劝人禁赌、禁抽鸦片烟。丘逢甲在粤东办新学的成绩,受到社会上开明人士的好评。同年夏,两广总督岑春煊聘请丘逢甲担任两广学务处视学及广州府中学堂监督。正在广州法政学堂求学的邹鲁慕名求见,丘逢甲收他为门生。同年,广东学政朱祖谋因病辞职,回归故里,丘逢甲作《送朱古微学使乞病旋里二首》诗送行。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丘逢甲仍任两广学务处视学及广州府中学堂监督,寒暑假则由省城返回淡定村省亲。他利用和上层人物的关系,暗中为保护革命党人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潮州黄岗起义失败后,广东地方当局欲大肆搜捕党人,丘逢甲曾从中建议防止株连;梅县松口学潮发生后,两广总督想停办全梅学校,丘逢甲陈说利害关系,成功阻止。同年底,参加广东地方自治研究社。

      抱憾而终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丘逢甲被广东教育界推举为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并受聘为两广学务公所议绅,仍兼广州府中学堂监督。6月,清政府公布《咨议局章程》,要求各省设立咨议局。为推进咨议局的筹建事宜,广东先行设立咨议局筹办处,由指定的22名议绅组成。丘逢甲是议绅之一,负责咨议局成立前的准备工作。

      宣统元年(1909年),作《秋怀》诗八首以表达政见。同年9月,广东咨议局正式成立,议员94人。在选举中,丘逢甲与卢乃潼共同当选为副议长。他利用副议长的身份,安插革命党人古应芬、邹鲁在谘议局任职,并提出“禁赌案”。十二月,与议员陈炯明一道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十六省谘议局代表会议。同年,受聘为两广总督公署议绅及两广方言学堂监督。

      宣统二年(1910年)春,革命党人叶楚伧来广州,丘逢甲与他有交在,并作《与楚伧千仞闻歌作》《题楚伧汾湖吊梦图二首》诗。同年,丘逢甲的好友汤寿潜从浙江来到广州,丘逢甲作《广州晤汤蛰仙同年》等诗。同年,丘逢甲还与革命党人高剑父、高奇峰兄弟有接触;与广东陆路提督秦炳直有通信联系;与广东新军将领黄仕龙、饶景华等人有接触,曾一同拜渴南海神庙,丘逢甲作《南海神庙韩碑亭记》及《波罗谒南海神庙五十二韵》。同年中秋节前,丘逢甲到罗浮山旅游,在山上逗留了十天。下山后,又顺路游览了惠州西湖。同年底,又游览了南海西樵山。所到之处,均有诗纪游,这些诗,曾以《罗浮游草》为名刊刻行世。同年,丘逢甲开始将自己内渡回粤后的诗作进行整理编辑,定名为《岭云海日楼诗钞》。

      宣统三年(1911年)4月,广州起义爆发。丘逢甲当时在淡定村料理父亲丧事,当他得知革命党人牺牲众多的消息,十分悲痛,赶忙回到广州,尽力营救革命党人。9月,广东光复,丘逢甲任广东军政府教育部长。11月,丘逢甲作为广东军政府的三个代表之一,出席了南京组建中央临时政府的会议,会上当选为中央参议员。在南京开会期间,他为广东北伐军进军长江北岸,做了一些后勤联络工作。此外,他还冒雪拜谒了明孝陵,赴览了莫愁湖等名胜之地,写下了《谒明孝陵》《登扫叶楼》《雪中游莫愁湖》三题共十首诗。

      民国元年(1912年)初,以广东代表身份赴南京参加筹组临时政府,开会期间,肺病复发,口吐鲜血。他自感情况不妙,急忙告假,在随员丘复等人陪同下,匆忙乘海轮南下。至厦门,丘逢甲稍作停留,他得知福建局势未安、省议会也未成立,便带病电告福建都督,建议速行召开省议会。1月下旬,抵达汕头,此时病情已经加重。2月上旬,抵达淡定村故居,此时其已病危,但他仍念念不忘国事。2月25日,病逝于淡定村。他弥留之际,嘱咐家人:“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4月2日,丘逢甲的遗体被安葬在其居地印山村后的山坡上。

      主要作品

      编辑

      丘逢甲的诗集主要有《柏庄诗草》、《岭云海日楼诗钞》等。《柏庄诗草》为内渡前作品,作者原以为毁于战火,后人亦长期未见。1979年始被发现,今由丘氏后人收藏,有手稿影印本传世。《岭云海日楼诗钞》12卷,为其弟丘瑞甲从遗稿选辑编年,均为内渡后所作,1913年粤东编译公司刊印。1936年中山大学出版《诗钞》13卷本,系将原书第5卷“己亥稿上、下”分为2卷,又另辑“选外集”1卷。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标点本,即以此为底本。1984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岭云海日楼抄》12卷,附《选外集》、《选外集补遗》、《柏庄诗草》、《其他诗作》,为现行丘诗的最足本。此外,193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仓海先生丘公逢甲诗选》,是丘逢甲之子丘琮据《诗钞》12卷本所选,增入《离台诗》等作品。

      题联

      松寿千岁;桂馨一山。——丘逢甲题以其父命名的书屋潜斋

      培栽后进;远继先芬。——丘逢甲题广东省蕉岭淡定树培远堂

      陆沉欲借舟权住;天问翻无壁受呵。——丘逢甲自题广东省梅县黄遵宪人境庐无壁楼

      慈爱在人间,屹鸟闽花常被泽;济施满天下,梯山航海尽沾恩。——丘逢甲题台湾省台中丰原慈济宫

      凭栏望韩夫子祠,如此江山,已让前贤留姓氏;把酒吊马将军庙,奈何天地,竞将残局付英雄。——丘逢甲题广东省潮州韩山书院

      西枕庐峰,东朝玉笔,山水本多情,耕读渔樵俱适意;南腾天马,北渡仙桥,林泉皆胜境,用藏书处尽随心。——丘逢甲自题广东省蕉岭丘宅心泰平草庐

      西北揭阳岭,东南太平洋,此楼萃山海奇观,望远登高,顿生八表经营志;剌史韩昌黎,衙官赵天水,所学得圣贤宗旨,读书论世,莫负千秋尚友心。——丘逢甲题广东省潮州金山书院藏书楼

      此山界闽粤之交,自成丘壑,任仙人灶冷,帝子岩寒,群峰拱揖尚依然,看残世界空华,万柄青莲,九品台高开宝座;我佛以慈悲为本,何惜津梁,仗西竺经遗,南宋钵在,末劫挽回原易事,留得英雄退步,一庵黄叶,三生石上证清禅。——丘逢甲题广东省大埔县西北阴那山祥光寺

      主要成就

      编辑

      宣统元年(1909年),广东咨议局成立,丘逢甲被推举为副议长。广东咨议局存在两年多,共开常年会议两次,临时会议两次,处理议案147件。丘逢甲作为咨议局副议长,在广东咨议局会议速记录中可以查明其出席了咨议局的每次会议。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丘逢甲是尽职的。在正议长易学清因事缺席时,还代易学清主持会议工作。

      丘逢甲平常对咨议局议案的发言并不积极,但对自己关注的议案,则“高谈雄辩,四座皆惊”,关注最为持久的无疑是禁赌议案。既往关于丘逢甲的传记中,将禁赌议案看作丘逢甲的首倡,这与历史事实有较大出入,议案争论过程的记载也不符合历史实际。禁赌议案实属于总督交议案,由直辖两广总督衙门的“会议厅”在咨议局的第一次常年会议开幕时提出。这是会议厅提出的7件议案之一。虽然《筹禁广东各项赌馆议案》并非由丘逢甲提出,但与其也有关系。在咨议局开办前,咨议局筹办处的议绅和全省劝办督保局的局绅组织“议案预备会”,以讨论广东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禁赌即其中的“标题”之一。丘逢甲为该会的发起人,他对赌博向来旗帜鲜明地表示否定。广东咨议局讨论的禁赌问题,分歧并不在于“是否禁”,而在于“如何禁”。广东地方政府希望先筹抵赌饷后禁赌,而咨议局议员主张先一律禁绝,然后再通盘筹抵赌饷,即禁赌与筹饷理应分开。丘逢甲与正议长易学清、副议长卢乃潼都是坚持一律禁绝的核心力量。但两广总督对咨议局的议案表示不满。双方争执到宣统二年(1910年)五月的临时会议上仍没结果,禁赌之事无法付诸实行。在同年的常年会议上,咨议局采取强硬立场,提出《广东禁赌请电奏定期实行案》,并以停议、辞职相威胁,迫使两广总督据情代奏。

      最为重要的是对安荣公司铺票议案的关注。在广东咨议局的所有议案中,引起轩然大波的并不在于耗时最为持久的禁赌议案,而是苏秉枢的安荣公司开设铺票案,其实质也即为:在广东禁赌的大环境下,安荣公司是否可以设立所谓的危害稍小的铺票,以相对“和缓”的方式,渐次达到最终禁赌的目的。对这一议案,赞成禁者书“可”字,反对者书“否”,但投票结果却是“否”议员占据上风。丘逢甲对投票结果大为恼怒,愤然出会场而去。

      广东咨议局书记员邹鲁,将会议情况以及“可”、“否”议员名单交于报社发表,对于邹鲁的行为,丘逢甲不仅在言辞上表示赞同,同时联络其他“可”议员,向资政院提请辞呈。但事情的诡异之处在于,月余已过,资政院并无反馈意见。丘逢甲进而联合议长易学清、副议长卢乃潼,以广东咨议局正、副议长的名义,再次呈递辞职申请。广东咨议局正、副议长的统一行动,社会舆论施加的压力,使清政府不得不正视广东咨议局的意见,要求两广总督袁树勋派人查办。广东按察使、劝业道和巡警道奉命斡旋,希望广东咨议局私下了结,以避免社会影响的进一步扩散。但丘逢甲拒绝地方政府要求私下处理的要求。最终以清政府准许“否”议员辞职,对“可”议员表示“慰问”,这场持续数月的政治风波才告一段落。邹鲁等人也利用“可”议员的社会声望,建立《可报》。丘逢甲则对《可报》的创立表示默认和赞同。

      另外,丘逢甲还重视对教育类议案的关注。他对地方教育特别重视,既往传记中认为“振兴女子小学议案”是丘逢甲的功劳,这与历史事实有所偏差,此议案实由陈炯明提出。但丘逢甲在出掌咨议局期间,尤为重视推动教育议案的通过与执行,前后多达9件。

      教育

      保台爱国英雄丘逢甲

      丘逢甲认为“欲强中国,必以兴起人才为先;欲兴起人才,必以广开学堂为本",于是他决定走教育救国的道路。先在家乡蕉岭丘姓族中办起两间新式小学,一为在今附城东山村办了城东创兆学校,一为在蕉岭文福镇之创兆学校。接着又到福建武平、上杭等县办了七间新式小学,继而又创办镇平中学(即今之蕉岭中学),又曾到兴宁(今兴宁县)、长乐县(今五华县)去劝学。

      丘逢甲和学者温仲和在潮汕讲学,并在汕头创办了同文学堂,并以他们的学说陶冶人才。他讲学内容超出了当时一般学堂只讲四书五经的传统,还讲了许多新内容:“考古人良法善政,与泰西互证可行于今者",以及“以算学为各学科之根本,约子弟治算,有代数、几何算稿"。他在书院堂壁四周放置格致(物理和化学)、算术等参考图书,悬挂地图和潘鸿轩百果挂图等新学资料。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丘逢甲从东山书院和景韩书院辞职后,在潮州镇平会馆创办东文学堂。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学堂迁往慰忠祠,更名为岭东同文学堂。其时,丘逢甲受委派往南洋调查联络华侨,并筹款谋在汕头办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5月,岭东同文学堂迁往汕头同庆善堂,丘逢甲为总监督(即校长),延请温仲和、何寿朋、温丹铭、姚梓芳等任教员。岭东同文学堂采取分班教学的做法,开设了经、史、国文、东文(日文)、格致、化学、生理卫生,以及“兵式体操”等新学课程,讲授近代科学,宣传新思想,深受粤闽赣地区青年的欢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冬,丘逢甲亲自撰写《创设岭东同文学堂序》和《岭东同文学堂开办章程》,在澳门《新知报》发表,系统地阐述教育救国思想和兴办新式教育的主张,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纲,西学为目”的办学宗旨和“借劲东文”的办学途径。经过苦心经营,岭东同文学堂成为粤东新学的一面旗帜,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岭东民气蓬勃奋发”,如早期同盟会成员何天炯、何天瀚、刘维焘、张谷山,参加黄冈起义的李思唐、李次温、杜国英,辛亥革命时期的广东北伐军司令姚雨平、北伐名将林震,以及国民党元老、中山大学首任校长邹鲁,中国现代高等数学教育先驱黄际遇等,都曾是这里的学生。

      岭东同文学堂作为近代粤东地区首所新式学校,开创了潮汕新学的先声,掀起兴办新式教育的高潮,对推动近代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诗作

      思想源流

      丘逢甲的早期作品主张“天然”,反对人工的刻意雕琢,诗境明朗直白,质朴自然。如,《初夏雨中》其二便将暮云遮山,乍晴还雨;瓜架豆棚,雀躁鸣蝉的初夏田园景色描写得格外传神。内渡后,他亲身经历了国仇家恨和身世飘零坎坷之苦,对社会矛盾和民族危机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因此表现人民生活、评述国家大事的作品风格沉郁顿挫,所作《秋兴》《秋怀》等,很大程度上是学习杜诗的结果。他晚年的作品更趋成熟稳健,显现出沉雄阔达之风。

      其次,南宋诗人陆游对丘逢甲影响极大。二人都生活在民族危难之际,都拥有力挽狂澜的雄心壮志,却也同时遭遇着报国无门的境遇,因此他们拥有同一颗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内渡后,每当激愤难平之时,丘逢甲也同陆游一般寄情山水之间,揽胜吟咏,写下了如《惠州西湖杂诗》《游罗浮》等风格清新隽永的诗歌。

      再次,丘逢甲是祖籍粤东的客家人,且内渡后与客家人长期生活在一起,因此受岭南诗派和客家民歌的影响颇深。

      最后,新思想和新知识在丘逢甲的诗歌中也有所反应,例如“电轮”“民主”和“殖民”等。这些正是“诗界革命”创作纲领的重要表现。

      艺术特色

      第一,感情真挚强烈,情景交融。

      中国古典诗歌讲求“诗言志”,认为诗歌需要做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之所以动人,关键是情真,而这一点在丘逢甲爱的国诗篇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丘逢甲作为一位爱国志士,闻听此事异常悲愤,便组织义军亲自领导了这场保台斗争,血战二十余日后,义军大败。之后,举家内渡,作组诗《离台诗》(六选二):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

      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英雄退步即神仙,火气消除道德编。

      我不神闲聊剑侠,仇头斩尽再升天。

      面对割让台湾等地一事,作者充满了愤懑之情,痛恨政府的苟延残喘,却无力回天;愿将自己的生命和热情化作满腔热血,将侵略者杀尽。

      第二,豪迈雄健,灵力遒劲。

      江山渊认为丘逢甲诗歌豪迈雄健的风格正是他粗犷豪放性格的折射。如,《韩山书院新栽小松》(四选一):

      出林鳞鬣尚参差,已觉干霄势崛奇。

      只恐庭阶留不得,万山风雨化龙时。

      作者以小写大,将直冲霄汉的凌云壮志寄托于院内新栽的小松树身上。小松虽然刚出山林,却有傲视群雄的非凡气势,认为普通的庭院不能将他的远大志向束缚住,只要时机成熟,它将会大展鸿鹄之志。事实上,作者是在以小松自喻。

      第三,诗人内渡后的诗歌主要是抒发对台湾的思念和对祖国统一的热切盼望,此时期的诗歌具有沉雄顿挫、苍凉悲壮的特点。

      如《往事》:

      往事何堪说,征衫血泪斑。

      龙归天外雨,鳌没海中山。

      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

      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作此诗时,距作者离台归返已一年有余。虽然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日子早已远去,然而台湾沦丧和抗击失败的悲愁苦恨仍然强烈地激荡在作者的心中。

      第四,托物言志,寄托遥深。

      比兴这一艺术手法在丘逢甲诗歌中运用极为广泛,以此来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含蓄性,给读者以联想。如《欧冶子歌》中便借赞颂欧冶子的铸剑来抒发赶尽侵略者,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爱国思想。“妖鸟西飞金两翅,飞啄群龙龙半死。神龙不死何时起,金仙铅泪流不止。”其中,“妖鸟”指的是日本,“龙”指的是华夏民族,而“西飞”则是日本侵占台湾的比喻。此外,诗作还赞颂了象征着中华民族力量和智慧的“神剑”,它可以“昆仑为砺沃礁砥,陆斩虎狮水剧兕。妖鸟哀号张大嘴,群魔乞命等羊豕”。而“虎狮”“妖鸟”和“群魔”都是侵略者的化身,只有依靠“神剑”,才能战胜他们,“乃使五洋沉军舰、六洲平战垒”。又如,《晨起书所见》借一群麻雀抵御乌鸦的侵扰,向读者阐释出即使再弱小的力量,只要联合起来也能力大无穷。国家倍受凌辱,只要中华民族联合起来,定能驱逐列强,完成祖国的统一。然作者在末尾却发出了“嗟哉不能群,人而不如鸟”的感叹,这是面对现实中人心不齐发出的慨叹与深深的无奈。

      第五,以文为诗,行笔自如。

      所谓“以文为诗”是指将诗歌原有的格律、句式打破,纵横变化,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散文化的句式摆脱了旧格律的束缚,是对古典诗歌格律和形式的突破与创新,是诗人在探寻诗体解放方面所做出的大胆尝试,是实践黄遵宪“我手写我口”主张的具体措施。例如,《嗟哉行》一诗便继承了汉乐府和杂言诗的艺术特征,长短有致,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书法

      丘逢甲善于书法,其书法取法于颜真卿与苏东坡。在用笔方面:以笔力浑厚,挺拔雄劲,圆笔中锋,藏锋出之为主;字形方面:取其外拓与厚实,自然与疏朗的特点;章法方面:通篇起伏跌宕,一气呵成,迅疾而稳,给予人沉稳与庄重的效果,具有沉着而痛快的艺术感染力。

      个人生活

      编辑

      先祖

      丘逢甲是客家人,其远祖早先居住在黄河流域之光州固始(今河南商丘)一带。后来由于北方战乱频繁,才逐步南迁。南宋末年,丘氏家族的二世祖丘创兆,参加了文天祥的“勤王之师”,“勤王”失败后,创兆公才举家从福建上杭县迁居广东镇平县员山(今蕉岭县文福乡)。清朝乾隆年间,丘逢甲的曾祖父丘仕俊率领家人,由镇平员山东迁台湾,定居在彰化县东势角。

      祖父

      丘学祥,善武术,在彰化设立国术馆,教授生徒,为人能锄强扶弱,好打抱不平,故颇受人们尊重。

      父亲

      丘龙章,字浩臣,号潜斋,咸丰初年台湾府农生,毕生从事乡梓教育,在台中一带设馆讲学。台湾沦陷,随丘逢甲内渡回大陆,在粤东乡居。宣统三年(1911年)春,病逝于淡定村,终年七十九岁。

      母亲

      陈氏,精明仁厚,有“古贤妇之风”,光绪五年病逝于台湾彰化县。

      兄弟

      丘逢甲兄弟十人,姊妹四人,成人者九人,丘逢甲行二。

      哥哥:丘先甲,字达甫,曾佐兴台湾义军,于台湾割让日本后一起返回广东,后又迁回台中。

      三弟:丘树甲,字崧甫,台湾廪生,有文武才,乙未抗倭有功。

      四弟:丘瑞甲,字辑甫,镇平廪生。

      五弟:丘兆甲,字时甫。

      六弟:丘同甲。

      儿子

      长子:丘琮(1894年—1967年),又名念台。抗日战争期间任第四战区少将参议。1948年随同国民党政府迁台。1950年到1957年间,任监察委员、台湾当局领导人幕僚机构资政,1957年起连任国民党中常委。1967年1月,出访日本,为瓦解廖文毅等早期“台独”活动而奔走,突发脑溢血身故,享年73岁。

      次子:丘琳(1896年—1972年),又名镇侯,新中国成立后曾兼任台盟广东省委会主委。

      三子:丘瓒(出嗣),在台湾居住。

      注:夭折两子丘琰、丘球未算入排行。

      侄子

      邱钦洲,曾任第四届台中市市长。

      侄女

      陈邱阿慎(邱钦洲的姐姐)曾任台中市议员,其夫陈彩龙曾任台湾省临时省议会第三届议员,其子陈端堂曾任第七届台中市市长。

      孙子

      丘应楠,民国22年(1933年)生于广州,丘琮之子。台湾大学毕业后留美,获理学博士。1984年冬,获得国际化学学术界最高荣誉——华盛顿化学学会希尔兰奖。1964年,任教于华盛顿天主教大学。1986年8月,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数理院院士。

      丘应枢,曾任广州市台盟办公室主任。

      丘应榆,曾任省台盟副秘书长、珠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

      丘应桦,丘瓒之子,香港居住,曾任港龙航空公司行政总裁,现任香港特区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

      丘应梁,丘瓒的儿子,曾任台湾新竹卫生局局长。

      孙女

      丘应棠,学名棣华,丘琮之女。从事教育工作40余年,台湾教育家。

      丘淑珍,丘瓒之女,在蕉岭故居居住,是蕉岭县政协委员、县丘逢甲研究会理事。其生育有两子一女。

      曾孙

      丘志斌,丘应桦之子,广东省丘逢甲研究会联络办公室主任。

      人物纪念

      编辑

      丘逢甲墓丘逢甲像

      丘逢甲墓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文福镇鹤湖村,于民国2年(1913年)建成。墓为灰沙砌筑,高1.4米,面积约500平方米。碑文记载丘逢甲在台湾率义军抗日及其内渡后倡办教育等史迹。 2019年5月,丘逢甲墓被列入梅州市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故居

      丘逢甲故居

      丘逢甲故居名为培远堂,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文福镇逢甲村村口。该故居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是一幢坐西向东,两堂四行的围龙屋。其正门门匾“培远堂”为清朝翰林温仲和所书,“培远”二字取自丘逢甲所书的两侧对联“培栽后进,远继先芬”各句首字。故居正门,有一尊丘逢甲铜像置于厅堂正中,四壁悬挂着丘逢甲及其故居的简介。中堂内以10多幅叙事图文,及展柜展出的丘逢甲的珍贵遗物、文献、手稿等,展示着丘逢甲的辉煌过往。2006年6月,丘逢甲故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活动

      2014年12月26日,由广东省丘逢甲研究会主办的丘逢甲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在丘逢甲故里梅州市蕉岭县举行。纪念活动以“弘扬爱国情·共圆中国梦”为主题,来自北京、广州、福建、台湾等地的领导、嘉宾和专家、学者,以及孙中山和丘逢甲的后裔,丘氏宗亲代表,梅州市以及蕉岭县有关领导和学者等70多人共同出席。

      研讨会

      1984年12月,广东省梅州市举行了全国首次丘逢甲学术研讨会,纪念丘逢甲诞辰120周年。为了纪念丘逢甲诞辰120周年,焦岭县委、县政府修建了“逢甲大桥”。

      1994年,在梅州市举行了第二次丘逢甲学术研讨会。

      1996年,在台中市逢甲大学举行了“丘逢甲与台湾历史文化"研讨会。

      1999年,在台中市逢甲大学举行了“丘逢甲、丘念台父子及其时代”研讨会。

      2000年,在汕头市举行了第三次丘逢甲学术研讨会。

      2001年12月,广东丘逢甲研究会在以上数次研讨会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丘逢甲集》。台湾几位学者为此书提供了丘逢甲早期若干未刊稿,台湾教育家丘棣华教授也为此书出版而大力赞助。

      2004年12月23日,在广东省政协机关会议厅,举行了“纪念丘逢甲诞辰140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台办、省台联、台盟广东省委、各民主党派、省工商联、省社科联及来自台湾、香港和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丘逢甲亲属近二百人出席。研讨会为期两天,还组织观看了由两岸共同合作拍摄的纪录片《丘逢甲》。

      2009年11月,中山大学与逢甲大学联合举办了纪念丘逢甲诞生一百四十五周年的学术研讨会。

      2018年11月24日,梅州市丘逢甲文化促进会成立大会在梅城召开。来自各地的丘逢甲文化研究专家、热心公益文化人士近百人参加了成立大会。

      大学

      逢甲大学

      逢甲大学,以丘逢甲名字命名的综合性大学,是台湾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学校,以培养工、商专业知识及高级管理人才为主。由丘逢甲之子丘念台及萧一山,杨亮功等创办,前身为私立逢甲工商学院,1961年正式招生,1980年改制为逢甲大学。校址原设台中市北屯大坑观音山,后迁址到台中市西屯区。

      护卫舰

      2016年6月,中国台湾向美国购买两艘佩里级护卫舰,派员赴美接舰。 2017年5月13日,两艘护卫舰驶进高雄左营军港,两艘护卫舰被命名为“铭传”与“逢甲”,为纪念刘铭传与丘逢甲。

      其他

      蕉岭县蕉城镇的丘逢甲纪念亭和丘逢甲像

      20世纪50年代末,台北市新公园(今改称“二·二八公园”)建成,内有四亭纪念对台湾有重大贡献的历史名人(分别是郑成功、刘铭传、丘逢甲、连横)

      20世纪90年代,为纪念丘逢甲,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文福镇淡定村将村名改为“逢甲村”。

      1994年,广东省政府拨款在蕉岭县蕉城镇兴建了丘逢甲陈列室和丘逢甲纪念亭。

      2001年,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修建了逢甲大道和逢甲大桥。同年冬,受广东省丘逢甲研究会的委托,由黄志平、丘晨波主编的《丘逢甲集》正式出版,该书被列为国家古籍整理“十五”规划项目。

      此外,台湾还有以丘逢甲名字命名的台中逢甲路、逢甲夜市、台北丘逢甲纪念亭等以示纪念。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内展示有丘逢甲抗日保台的事迹以及邱氏家族捐赠的丘逢甲遗物。

      人物争议

      编辑

      1895年反割台运动(反割台斗争)期间,丘逢甲虽首先刺血上书反对割台,尔后却提前内渡,其前后言行不一,实际表现未尽理想,使后人稍有微词。连雅堂(连横)在《台湾通史》便作总评为“成败论人,吾所不喜,独惜其为吴汤兴、徐骧所笑尔。”丘氏内渡之际,有谓其挟带巨额公款而,但因无实据,亦有持不同意见者迄今仍无定论。

      对丘逢甲的争议,主要是由于他内渡引起的,指责丘逢甲内渡的文字,大体上可分为三类:第一,是将丘逢甲与在台抗日中牺牲的吴汤兴、徐骧相比。如称“逢甲既去,居于嘉应,自号仓海君,慨然有报秦之志。观其为诗,辞多激越,似不忍以书生老也。成败论人,吾所不喜,独惜其为吴汤兴、徐骧所笑尔。”(见连横《台湾通史》)后来之争议即以此为起点;第二,是将丘逢甲与唐景崧相比,意其不过五十步与百步之差耳。丘逢甲死后,有人作挽联以讥讽之,有“唐总统涕泣誓师,乘隙腰缠偷内渡”“地下若逢唐少保,拊心蒙面污魂过奈何桥”诸语;第三,是将丘逢甲自己的言与行相比,认为其“为德不卒”,如称:“其未战而先走之行为则与其先前所发表的激越言辞迥异;更何况丘逢甲在唐景崧不战而逃时,曾痛骂唐景崧,甚至表示要‘食唐景崧之肉’,但其行径却与唐景崧如出一辙,其言行未能合一,终为世人所讥。”

      人物评价

      编辑

      保台爱国英雄丘逢甲保台爱国英雄丘逢甲

      丘逢甲少年得志,却弃官返台从事教育工作;已未割台时,他首倡独立抗日;内渡大陆后则献身推广新式教育,为国家培养元气。终其一生始终对国家抱有高度的期望,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操。

      钱仲联曾评其《岭云海日楼诗钞》曰“七律一种,开满劲弓,吹裂铁笛,真成义军旧将之诗。”

      柳亚子谓“时流竟说黄公度,英气终输仓海君,战血台澎心未死,寒笳残角海东云。”

      梁启超则誉为“诗界革命巨子”、“天下健者”。

      艺术形象

      编辑

      2000年底,出版了以丘逢甲为中心人物的长篇历史小说《台湾风云》,作者阎延文。

      客籍作家徐青长篇传记文学《东宁才子丘逢甲》入选“世界客家名人传记文库”,由文汇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2年,作家徐青的电视文学剧本《丘逢甲》问世。

      2006年1月,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了《丘逢甲的故事》一书,内收《丘逢甲》电视连续剧剧本、丘逢甲的故事和丘逢甲爱国诗歌选读(王华编撰)。

      影视形象

      2008年电视剧《台湾1895》,邵汶饰演丘逢甲。

      词条标签:
      • 宮沢ちはる

        宮沢ちはる(Miyazawa Chiharu),出生于1996年05月11日。 三围: n/a,罩杯: n/a,日本女优。

        2023-09-19日本女优
      • 翔田千里

        翔田千里,一位比较有人气的熟女女优。在熟女大军中,她长的比较漂亮,虽然年近四十,但是看起来还是挺年轻可爱的。

        2023-01-07日本女优
      • 三宫椿

        三宫椿(三宮つばき)出生于1998年05月03日,出道于2020年07月,G罩杯的巨乳和短发的造型,get到很多人的萌点吧。

        2023-01-07日本女优
      • 北条麻妃

        北条麻妃,原名白石さゆり,以其高挑的身材以及贵族的气质称霸熟女界,1974年3月26日出生于日本石川县,AV女优。

        2024-08-18
      • 橘ひなた

        橘日向(橘 ひなた)1990年8月12日出生,是日本90后AV女优。 2009年11月出道,已经下马拍了多部步兵。

        2023-01-10
      • 武藤兰

        武藤兰,1980年9月4日b出生,初期曾使用过清水优香的艺名,后名武藤兰,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成濑心美

        成濑心美,1989年3月3日出生于日本新潟县,E罩杯,2008年12月以素人身份出道,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波多野结衣

        波多野结衣(はたの ゆい),女,1988年5月24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著名日本女演员、AV女优。

        2023-01-07
      推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