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叔华 编辑
叶叔华(1927年6月-),广东顺德人,毕业于中山大学。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上海市科协主席。
1949年,叶叔华从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毕业。主要从事地球自转研究并推进有关新技术在中国的建立。50-60年代,叶主持建立和发展中国综合世界时系统,其精度从1963年起一直保持国际先进水平。70-80年代,,从事地球自转研究并推进有关新技术在我国建立,使上海天文台成为亚洲唯一的具有三种新技术设备的国际地面参考坐标基准站。1978年,发现了第3241号小行星。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4年,发起成立了“亚太空间地球动力学”国际合作计划。同年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第3241号小行星小行星被命名为“叶叔华星” 。曾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人物经历
3 主要成就
4 荣誉记录
5 社会任职
6 个人生活
7 社会影响
8 人物评价
9 人物纪念
基本信息
编辑中文名:叶叔华
代表作品:新世纪版的系列丛书——十万个为什么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中国第一个女天文台台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毕业院校:中山大学
性别:女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27年6月21日
出生地:广东省广州市
原籍:广东省顺德市
人物经历
编辑1927年6月,由于受生计和战乱所迫,叶叔华从小随家人辗转于广州、香港、韶关、连县等多地才念完了小学和初中。小时候的叶叔华最喜爱的是文学和音乐,报考大学时,只想学文科,但父亲不同意,报考前夕,三次找她谈话,后来改考了数学。
1945年,叶叔华以第一名的高分考入广州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
1949年,叶叔华从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毕业。
1951年,叶叔华进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徐家汇观象台工作。
1958年,叶叔华受命负责建立中国世界时综合系统。
1973年,叶叔华提出要在中国发展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技术。
1978年,叶叔华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由徐家汇观象台改制)研究员。
1980年,叶叔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1年,叶叔华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至1993年)。同年被任命为国际天文台联合会副主席。
叶叔华
1985年,叶叔华当选为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外籍会员。1986年1月,在叶叔华的带领下,上海天文台完成了“关于发展中国VLBI网的建议书”。
1988年,叶叔华当选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副主席(连任两届至1994年)。
1991年,叶叔华担任中国攀登项目“现代地壳运动和地壳动力学研究”首席科学家(至2001年)。
1994年,叶叔华发起成立了“亚太空间地球动力学”(APSG)国际合作计划。
1996年,首届APSG在上海召开,叶叔华当选为该计划主席。
1997年,叶叔华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0年,叶叔华参与推动65米口径大型射电望远镜项目,已于2012年建成。
主要成就
编辑科研综述
20世纪50—60年代,叶叔华主持建立和发展中国综合世界时系统,其精度从1963年起一直保持国际先进水平。60年代后期起,开始研究运用新技术测定地球自传运动(世界时和极移)和地壳运动的方法,在上海天文台建立了与世界同步的人造卫星激光测距和甚长基线干涉站。
20世纪70—80年代,叶叔华从事地球自转研究并推进有关新技术在中国建立,使上海天文台成为亚洲唯一的具有三种新技术设备的国际地面参考坐标基准站,开拓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并与美国宇航局以及法、德、俄、日、澳等有关研究机构在多个研究项目合作。90年代,倡导并联合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国家测绘局和总参测绘局的专家,共同承担国家攀登项目“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她担任该项目首席科学家,历时十年,采用新技术取得的数据,得出中国地壳运动第一个定量图象,同时开展了有关的研究,在多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叶叔华倡导将射电甚长基线(VLBI)技术应用于空间探测。21世纪初,在中国探月工程中VLBI技术列为探月卫星测轨的重要手段,中国VLBI天文测量网作为测控系统的测轨分系统在嫦娥一号测轨中起到关键作用。她作为“VLBI测轨分系统”的顾问,一直关注分系统工作的开展,并且推动把VLBI技术应用到其他深空探测项目上 。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7年6月,叶叔华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
1981年 | —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1982年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
1987年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
2002年 | 现代地壳运动与地球动力学研究 |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人才培养
叶叔华长期热心于科普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的社会活动。她时常为青少年学生指导科学实验活动、作科普报告、在广播和影视媒体上讲课、出席大型科学普及宣传教育活动、编著《新世纪版的系列丛书——十万个为什么》等科学普及著作以贯彻“科学普及法”的实施和加强“四科”的宣传教育。她还担任上海市科普自愿者协会的理事长等社会兼职,为提高上海市公众的科学素养做了大量的工作。
荣誉记录
编辑时间 | 荣誉表彰 |
---|---|
2022年11月16日 | 中国天文学会最高荣誉奖 |
2021年7月 | 百名优秀老科技工作者 |
2020年5月 | “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并享受省部级表彰奖励获得者待遇 |
2002年 |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1997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1995年 | 中国十大杰出女性 |
1987年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1982年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1981年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1980年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社会任职
编辑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78年至1988年 | 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 |
1978年至1983年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81年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天文学科评议组成员 |
1983年至1988年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席 |
1988年至1994年 |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副主席 |
1989年 | 中国天文学会名誉理事长 |
1991年5月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届、第五届副主席(后任荣誉委员) |
1996年10月至2001年10月 |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 |
1998年至2003年 |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
2001年10月至2006年11月 |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七届委员会荣誉委员 |
2003年2月至2008年2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常委 |
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主席 | |
第三届中国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委员 | |
中国特大型综合性辞典《大辞海》副主编 |
个人生活
编辑叶叔华
叶叔华在中山大学期间与志趣相投的同窗程极泰(混沌理论专家)结为知己,到后来成为终身伴侣。程极泰出于对天文的兴趣,在武汉大学上了两年后再转系到中山大学。1949年6月,叶叔华和程极泰从中山大学毕业,当时广州还没有解放,工作一时难找,叶叔华的父亲为他们在香港德贞女中找到了一份教书的工作。同年两人结为连理。但是很快他们就决定回大陆。1951年1月,叶叔华夫妇离开香港,来到上海。程极泰由在复旦大学任教的弟弟介绍,去复旦数学系工作,叶叔华进入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在之前徐家汇观象台还没有女性研究人员 。社会影响
编辑叶叔华星
1978年11月28日,在叶叔华的带领下,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第3241号小行星。1994年8月,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该小行星被命名为“叶叔华星” 。
人物评价
编辑叶叔华
叶叔华主持建立和发展了中国综合世界时系统并长期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她负责建立了中国甚长基线干涉仪(VLBI)网,这个观测网无论是在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方面,还是在90 年代末开始的“探月工程”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女性杰出人物,叶叔华对女性问题,其中包括女性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女性成才等方面的问题,自然格外关注。对于男女平等、妇女教育、妇女参政议政等问题,她有着自己的见解。(科普中国评)人物纪念
编辑1978年11月28日,在叶叔华的带领下,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第3241号小行星。
1994年8月,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该小行星被命名为“叶叔华星” 。
-
北条麻妃
北条麻妃,原名白石さゆり,以其高挑的身材以及贵族的气质称霸熟女界,1974年3月26日出生于日本石川县,AV女优。
2024-08-18 -
橘ひなた
橘日向(橘 ひなた)1990年8月12日出生,是日本90后AV女优。 2009年11月出道,已经下马拍了多部步兵。
2023-01-10 -
武藤兰
武藤兰,1980年9月4日b出生,初期曾使用过清水优香的艺名,后名武藤兰,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成濑心美
成濑心美,1989年3月3日出生于日本新潟县,E罩杯,2008年12月以素人身份出道,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波多野结衣
波多野结衣(はたの ゆい),女,1988年5月24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著名日本女演员、AV女优。
202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