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 编辑

东源县

东源县,广东省河源市辖县,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东江中上游,位于北回归线北缘,是珠三角与粤东北山区的结合部,东邻龙川县、梅州市五华县,北接和平县、连平县,西连惠州市龙门县、韶关市新丰县,南靠源城区和紫金县。区域总面积4070平方公里,下辖20个镇、1个畲族民族乡、258个行政村、28个社区居委会,全县总人口约60万(2022年)。2021年东源县地区生产总值为1671914万元。2021年12月7日,入选2021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该县地形北高南低,东西两侧多山,以丘陵为主。属中亚热带季风区。已探明储量有10类32个矿种,动物种类有164种。

截至2018年,东源县共有基础教育校园总数158个,各类卫生机构共计39个(不含私人医疗机构)。

河源县成立于南朝永明元年(483年),1988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河源市,原河源县辖区划为源城区和郊区,1993年,河源市郊区改设为东源县。

旅游景点有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东江国家湿地公园、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康禾温泉国家森林公园等。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历史沿革 3 行政区划 4 自然环境 5 自然资源 6 人口 7 政治 8 经济 9 文化 10 交通 11 社会 12 旅游 13 地方特产 14 著名人物 15 城市荣誉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东源县

      外文名:Dongyuan County

      地区生产总值:167.19亿元(2021年)

      下辖地区:20个镇、1个民族乡

      政府驻地:仙塘镇

      电话区号:0762

      著名景点:万绿湖、镜花缘、桂山、东江画廊风景区、苏家围、南园古村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方言:客家语-粤台片-水源音

      人口:约60万(2022年)

      荣誉记录:入选“2018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年平均气温:20.7℃

      面积:4070平方公里

      行政区类别:县

      国家/地区:广东省河源市

      高等学府: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

      主要民族:汉族

      邮政编码:517500

      地理位置:广东省河源市中部

      火车站:河源北站、仙塘站

      车牌代码:粤P

      行政代码:441625

      地理坐标:北纬23°22‘~24°15´、东经114°19´~115°22´

      历史沿革

      编辑

      东源县的前身为原河源县的主体。河源县成立于南朝永明元年(483年),距今1500余年。东源县

      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县,设立河源市,将原河源县3个镇划为源城区,其余24个乡镇划为郊区。

      1993年11月8日,民政部批准撤销河源市郊区,设立东源县,县城设在仙塘镇木京。

      行政区划

      编辑

      东源县东源县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东源县下辖20个镇、1个乡。

      区划详情

      20个镇:仙塘镇、灯塔镇、骆湖镇、船塘镇、顺天镇、上莞镇、曾田镇、柳城镇、义合镇、蓝口镇、黄田镇、叶潭镇、黄村镇、康禾镇、锡场镇、新港镇、双江镇、涧头镇、新回龙镇、半江镇。

      1个乡:漳溪乡。

      自然环境

      编辑

      东源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东江中上游,河源市中部,总面积4070平方千米,是广东省地域面积第二大县,位于北回归线北缘,是珠三角与粤东北山区的结合部,东邻龙川县、梅州市五华县,北接和平县、连平县,西连惠州市龙门县、韶关市新丰县,南靠源城区和紫金县。

      地形

      东源县地形北高南低,东西两侧多山,以丘陵为主。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60%,河流、水库水面占10%。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七目嶂、缺牙山、桂山、燕子岩、鳌鱼峰、蝉子顶、五指山7座,其中以黄村镇与五华、龙川交界的七目嶂为最高,主峰海拔1318米。主要河流为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邬县那坑山,干流全长480公里,流经东源县流域面积3378平方公里。其次为东江一级支流新丰江,黄村河、曾田河、康禾河(又名红岗水)和久社河5条,东江二级支流叶潭河和船塘河2条。

      气候

      东源县属中亚热带季风区,气温高,湿度大,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年均气温20.7℃,极端最高气温39.3℃,最低气温-4.5℃。年均相对湿度77%,无霜期335~345天。年积温约77700℃。年均降水量1567~2142.6毫米,主要降水时间集中在4~6月。

      水文

      主要河流为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邬县那坑山,干流全长480公里,流经东源县流域面积3378平方公里。其次为东江一级支流新丰江,黄村河、曾田河、康禾河(又名红岗水)和久社河5条,东江二级支流叶潭河和船塘河2条。

      自然资源

      编辑

      土地资源

      东源境内有22.67万公顷丘陵山地,耕地面积2.01万公顷。其中水田15300公顷,沙坝地4700多公顷。

      水资源

      东源县境内(含新丰江水库)水域面积3.6万公顷。其中宜渔面积3万公顷。有库容139亿立方米的新丰江(万绿湖)的优质水,有年均流量82.3亿立方米的东江水,为深圳、东莞、香港等地提供充足的优质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全县可供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22.36万千瓦,至2010年,已开发17.8万千瓦。

      矿产资源

      东源县已探明储量有10类32个矿种,主要矿种为铁、稀土、萤石、石灰石、瓷土、花岗石等。其中萤石储量588万吨,铁矿储量1984万吨,瓷土(高岭土)5000万吨,花岗石1.4亿立方米,石灰石1亿吨以上。

      动植物资源

      县内动物种类有164种。其中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水鹿、苏门羚及白鹇等,还有人工驯养的东北梅花鹿;植物种类800多种。

      人口

      编辑

      2018年,按卫计部门常住人口统计口径计算,全县出生人口5447人,出生率为11.74‰;死亡人口2781人,死亡率为5.99‰;自然净增人口2666人,自然增长率为5.75‰。

      2018年末全县户籍人口585906人,按户籍类型分,城镇人口95724人,乡村人口490182人;按人口性别分,男性299635人、女性286271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东源县常住人口348386人。

      政治

      编辑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秦卫民

      县委副书记,政府党组书记、代理县长

      刘大荣

      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县长

      刘云锋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辉

      注:资料截至2021年9月。

      经济

      编辑

      灯塔盆地农高区(东源片区)灯塔盆地农高区(东源片区)

      东源县分为四个经济片区:东部资源经济组团、西部生态旅游组团、北部现代农业组团、南部都市经济组团。

      东源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89.1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38.49亿元、年均增长6.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95万元增加到3.48万元、年均增长10.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7.98亿元增加到11.89亿元、年均增长8.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1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亿元、年均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44.43亿元、年均增长7.8%;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2.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308元、年均增长9.4%。

      2021年,东源县地区生产总值为1671914万元,同比增长12.6%,两年平均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为292166万元,同比增长16.3%,两年平均增长13.1%; 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28026万元,同比增长17.9%, 两年平均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51722万元, 同比增长7.5%,两年平均增长3.3%。

      第一产业

      东源县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红薯、玉米、小麦、蚕豆、豌豆等。东源县(区)经济作物种类较多,种植历史悠久,主要有花生、甘蔗、大豆、木薯等。2021年12月,东源县上榜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水稻

      是东源县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0万亩。通过不断推广优良品种,应用规范化栽培技术,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水稻产量逐年上升。1999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44.17万亩,总产20.85万吨,总产首次突破20万吨大关。2001年开始,实行农业结构调整,扩大经济作物种植,调减水稻种植面积,全县水稻总产稳定在18万吨以上。2004年晚造由于受干旱和寒露风影响导致减产,水稻全年种植39.22万亩,总产15.7万吨。

      红薯

      1988年,全区种植面积5.1万亩,总产5109吨,亩产仅99公斤(5∶1折稻谷计算)。1989~1991年,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以上,亩产增至117公斤。随着红薯品种的不断改良,推广先进技术,1997年亩产达到297公斤,总产首次突破1万吨。2001年亩产307公斤,总产达1.4万吨,是历年红薯亩产最高的年份。

      玉米

      1988~1990年,郊区玉米种植零星分散,多种于輋坝地及菜园地,种植面积和产量较少。1990年种植面积8631亩,亩产53公斤,总产456吨。1995年开始,东源县组织实施省人大“一乡一品”议案项目,分别在灯塔和黄田镇建立1000亩以上玉米高产示范点。2000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4.68万亩,亩产226公斤,总产1.06万吨,为历年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最高的年份。2004年种植玉米3.37万亩,总产0.72万吨。

      小麦、蚕豌豆

      1988~1992年,郊区小麦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总产1000多吨。1993年后,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减少,2002年种植面积仅1252亩,总产137吨。蚕豌豆种植以冬种为主,种植面积和产量比较稳定。蚕豌豆常年种植面积3.6万亩,亩产108公斤,总产约3892吨。

      东源县立足县情,积极推行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大力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经济保持每年递增6%以上。按照“抓龙头、办基地、创名牌、突特色”的工作思路,东源县形成了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望郎回板栗、仙湖茶、霸王花米粉、客家酿酒、蜂蜜等。

      2009年,该县进入广东省40个产粮大县行列。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被认定为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县。实施东江上游特色水果产业带项目,共种植板栗、柠檬1.5万亩,建立板栗、茶叶、油茶、柠檬、药材等特色农业基地10个,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34万亩。新增两个市级专业镇,农业龙头企业增至31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增至387家,带动农户3万多户参与农业开发与生产,户均增收2800元。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了绿保油茶、大叶山灵芝、康禾贡茶等一批名牌产品。

      2017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产值277917万元,同比增长4.5%,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2890万元,同比增长4.5%。

      2017年10月,东源县入选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2019年11月18日,东源县入选“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县”。

      第二产业

      1988年,郊区有工业企业168家,其中国有工业19家,集体工业148家,其他1家。年工业总产值8131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6.2%。

      20世纪90年代后,东源县(郊区)逐步进行工业体制改革,县内工业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至2004年,全县工业企业形成多成分、多层次经济类型的工业结构。

      2010年,东源县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03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8.43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加大投入,完善工业园区建设,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全县工业园区规划面积50.5平方公里,年内已开发建设19.3平方公里,落户企业22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58家增至65家。

      2011年,新签约项目20个,合同投资总额72亿元。成功引进投资28.8亿元的道格拉斯陶瓷、投资20亿元的风力发电以及一批石英石、石灰石、瓷土等资源深加工项目,以石英石深加工、旋窑水泥、新型环保陶瓷等新材料产业集聚步伐加快。实现园区工业生产总值60.4亿元。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园被省政府正式认定为省级产业转移园。全年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21亿元,增长1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4.9亿元,增长17.3%。

      2017年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840541万元,同比增长6.4%,增速比上年减少2.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69503万元,同比增长6.8%,增速比上年减少2.4个百分点;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415073万元,同比增长3.9%,增速比上年减少6.9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4907万元,同比增长4.1%,增速比上年减少7.5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末,全县在库投资项目200个(房地产项目67个),其中5000万以上的112个,500-5000万的88个。本年新入库项目合计83个(房地产项目22个),其中5000万以上的34个,500-5000万的49个。

      2018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6.1%,比全市(7.5%)高8.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速为9.4%,比全市(37.8%)低28.4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速为59.6%,比全市(-1.2%)大幅高出60.8个百分点。

      2018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额增速为82.7%;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为30.4%,比全市(-6.4%)大幅高出36.8个百分点。

      国内贸易

      2018年,县政府继续加大对县城基础建设的投入,深入开展“城市建设提速年” 活动,基本完成县城4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仙塘大道(一期) 改造升级,新河大道东段、行政大道贯通工程有序推进,县城承载力进一步增强,为全县贸易市场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9923万元,同比增长10.3%,其中批发业零售额132167.7万元,同比增长8.9%,零售业零售额658431.2万元,同比增长10.7%,住宿零售额19690万元,同比增长7.6%。餐饮业零售额39633.8万元,同比增长9.6%。

      对外经济

      2018年,全县完成进出口总额44.0亿元,同比增长17.8%,增速比全市(3.9%)高13.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38.9亿元,同比增长23.5%,增速比全市(10.2%)高13.3个百分点。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7212万美元,同比增长1456.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912万美元,同比下降14.8%。

      旅游业

      2018年,成功创建东江野战俱乐部国家3A级景区,旅游事业全面提质扩容。全年共接待92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49818万元,对比上年分别增长12.7%和17.4%。万绿湖

      财政

      2018年,全年完成本级财政收入95677万元,同比增长8.6%,增速比全市(8.1%)高0.5个百分点;完成税收收入187126万元,同比增长22.8%,增速比全市(11.3%)高11.5个百分点。

      金融

      2018年,全县金融系统存款余额1711460万元,对比年初增长14.4%,增速比全市(10.3%)高4.1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936260万元,对比年初增长6.8%,增速比全市(8.8%)低2.0个百分点;金融系统贷款余额1720651万元,对比年初增长23.4%,增速比全市(13.3%)高10.1个百分点,其中住户贷款999925万元,对比年初增长31.0%,比全市(19.2%)高10.8个百分点。

      保险业

      2018年,全年主要保险机构承保总额9797万元,赔款支出4164万元。

      文化

      编辑

      苏围村历史上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样(猜字、唱山歌、猜谜、舞龙等),但大多数已失传。其中舞龙活动,在当地人的生活中时常“舞”起来,并作为时今乡村文化的一种特色展示在游客面前。

      据了解,苏围村的舞龙活动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当时苏家一些读书人在省城(广州)读书时,看到了广州和珠江一带的舞龙活动很热闹且很吸引人,学子们就凑钱买回了龙具,带回家乡,并教会家乡人,于是苏围村就有舞龙的习惯。明清时期,逢年过节,苏围村都举行舞龙活动。民国时期由于该活动耗费大的原因,改为每逢龙年,隔十二年进行一次活动。1950年全国解放初,为了欢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节,苏围村破例举行了舞龙活动。后来,由于受社会经济影响的原因,30多年都未进行舞龙活动。1988年是龙年,苏围村在义合镇府和河源县文化局的支持下,恢复了舞龙活动。

      风俗民情

      东源县仙塘镇客家民居东源县仙塘镇客家民居

      客家人有其极富魅力的风俗。客家保留的传统风俗,大多是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移民带来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客家融合和同化了一些土著少数民族,同时将其风俗吸收、融合于自己的风俗之中。又在与其他地区其他民系的交往中吸收了他们的良风美俗。加上客家人口众多,地域广大,形成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客家风俗的基本内涵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故颇具凝聚力,把客家民系始终凝聚在一起。客家风俗反映着客家人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宗教信仰和其他各种社会生活事项。或是对神明及祖先的祭祀,或是节日的叙情、娱乐和竞技,或是繁多的禁忌、服饰、生产……客家人在风俗中表达着“慎终追远”的思亲之心、对先贤丰功伟绩的景仰、对民族正气的崇尚以及乡党联欢和亲友款叙之情的抒发。

      随着时代的发展,客家风俗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有的仍传于民间,有些则过去曾在民间流行。其间,自有些带相当浓厚的迷信色彩,但作为风俗研究内容的一部分,仍有其文化和学术上的价值。

      地方特色

      秧歌

      顾名思义是插秧等劳动中唱的歌,所以,它最早是一种歌唱的形式,后来才出现了舞蹈和戏剧的表演形式。这三种形式和秧歌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有的地区将花鼓,采茶灯,旱船,竹马等民间舞蹈形式都泛称秧歌。也有的将高跷称为高跷秧歌,把一般的秧歌叫“地秧歌”。

      狮舞

      南园古村南园古村

      狮子舞的中国民间舞蹈宝库中闪亮的明珠,1000多年来,成为劳动人民最喜爱的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汀州一带的狮子舞在表演上有“文狮”和“武狮”两种形式。每年正月,舞狮表演者通常于城乡走家串户茯恭贺新春并献艺,表演后户主多以红包相赠,以示酬谢。“文狮”表演细腻,柔和而稳重,着重刻画狮子温驯而可爱的性格。“武狮”着重武功,技巧很高,主要表现狮子的威武雄壮、勇猛矫健。

      龙舞

      闹龙是祝愿一年吉祥如意的活动和联系亲友的良机。汀州制作的龙体一般染成青色、黄色两种,分别称“青龙”,“黄龙”。有的在耍龙灯的同时,施放烟火,爆竹,看去火花四射,只见龙在万点火花中滚进滚出,显得金光灿烂,再配以喧天鼓乐,造成热烈的节日气氛。

      灯舞

      元宵节的活动,以灯舞最多,各地称呼不一,有称“耍灯”,有称“箅灯”,也有称“闹灯”或“花灯”。长汀的“踩马灯”以反映爱情为主要内容,由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对舞。此舞蹈具有古朴、轻松诙谐的特点。“马灯舞”表演者多为少年儿童,表演者置身于马灯中段,将灯用绳挂在肩上,演出时有4人或8人列队。

      踩船灯

      踩船灯一般多在春节,元宵节演出,各地的名称虽有所不同,但表现形式基本大同小异,如“跑旱船”,“荡旱船”,“打渔船”,“采莲船”,“花船灯”等。福建有些地区也叫“陆地行舟”,都是同一形式的“旱船”,只是在表现的内容和船形有所差异。

      九连环

      又称“霸王鞭”,“打莲湘”。表演形式多是且歌且舞,曲调大都是本地区的民歌,内容多为表现男女爱情。它既有两三个人的小表演唱形式,也有边打边走各种队形和摆各种画面的集体舞;亦有持霸王鞭者和拿扇子、竹板等道具者同舞。

      语言

      河源话属于客家话语系的次方言,流行区域包括源城区、东源县。操河源话区域的各乡镇之间的方言也有不少差异。如埔前、黄村、叶潭等镇的方言与主流客家话(粤台片)差别不大,但黄村方言却有翘舌音。河源市区(包括东源县的仙塘、义合、久社、康禾和新港等镇)的方言声调变化比较大,东源县河西(包括船塘、上莞、漳溪、三河、黄沙、顺天、双江、涧头、灯塔、骆湖和曾田等镇)的方言声调较平。

      交通

      编辑

      东源县交通区位示意图东源县交通区位示意图

      京九铁路、粤赣高速、河梅高速、汕昆高速、河惠莞高速等多条全国性交通大动脉贯穿东源全境,距离广州、深圳均约200公里。2021年起赣深高铁、广汕高铁、杭广高铁陆续通车,东源进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

      公路:205国道、粤赣高速、河梅高速、汕昆高速、河惠莞高速、惠河高速公路等

      铁路: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赣深高铁河源北站位于广东东源县黄田镇东北处 ;仙塘镇境内设有仙塘火车货运站。

      社会

      编辑

      综述

      2018年,全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8.26%,义务教育巩固率99.4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28%;基础教育校园总数158个,其中幼儿园60个、小学66个、初中28个、高中3个,特殊教育1个;基础教育班数总计1838个,其中学前教育411个、小学935个、初中303个、高中185个,特殊教育4个;全县在校学生67308人,其中学前教育12502人、小学30284人、初中13427人、高中10561人、特殊教育534人;当年毕业生总数17318人,其中学前教育5497人、小学4831人、初中3807人、高中3159人、特殊教育24人。

      高等教育

      2020年10月10日,位于东源县的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正式办学。

      高等学校

      学校名称

      办学层次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

      本科

      参考资料:

      基础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河源市新河实验学校

      东源县实验中学

      东源中学初中部

      东源县东华学校

      东源县崇文学校

      东源县仙塘中学

      东源县顺天中学

      东源县黄田中学

      东源县蓝口中学

      东源县上莞中学

      东源县柳城中学

      东源县义合中学

      东源县曾田中学

      东源县黄沙中心校

      东源县久社中心学校

      东源县骆湖中学

      东源县崇伊学校

      东源县康禾中学

      东源县黄村中学

      东源县新港中心学校

      东源县双江中心学校

      东源县涧头中学

      东源县民族中学

      东源县船塘中学

      东源县灯塔中学

      东源县南湖中心校

      东源县叶潭中学

      -

      -

      -

      参考资料:

      高中阶段学校

      普通类

      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

      东源中学

      东源高级中学

      职业类

      东源卫生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资料:

      医疗卫生

      2020年12月30日,东源县医共体总医院(东源县人民医院新院)暨东源县120急救指挥中心正式启用。

      2018年,全县各类卫生机构共计39个(不含私人医疗机构),其中医院3个、卫生院21个;医疗床位共计1247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673人,其中执业医师217人、执业助理医师236人、注册护士646人。

      文化事业

      东源县文化科技中心(博物馆、移民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青少年宫、老干部活动中心、客家民居建筑艺术和非遗项目展示长廊)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于2017年2月进入室内设计装修阶段。

      2018年,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进,城乡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完成县文化科技中心、工人文化宫室内装修,县博物馆、新丰江水库移民纪念馆、县老干部活动中心投入使用,新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创建美丽乡村2个、宜居社区7个、干净整洁村19个。

      体育

      2018年,全县体育场地和设施不断完善,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成功举办古驿道定向大赛等赛事。

      环境保护

      2018年,全县继续大力推行“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全面推行“河长制”,实现县镇村三级“河长”履职全覆盖,新丰江水库、辖区内东江干流水质保持稳定。

      2018年,继续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推广充电站、充电桩等环保设施建设,新增清洁生产企业8家。全年主要能耗指标情况如下: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1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电耗下降4.5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4.47%。

      人民生活

      2018年,全县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65467元,同比增长11.4%。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07.6元,同比增长9.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76.3元,同比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67.4元,同比增长8.3%。

      2018年末全县拥有各类社会福利院1个、敬老院18个。城乡困难群众生活救助标准稳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638元、440元,城、乡五保供养发放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1021元、704元。年末实有低保户12556人,五保户2529人。

      邮电

      2018年,全县邮政营业网点共计23个,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1878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747万元,通信业务收入19131万元。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万门,本地电话使用总户数80555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26410户。

      旅游

      编辑

      镜花缘旅游区镜花缘旅游区

      镜花缘旅游区依托万绿湖奇秀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重点突出自然生态、园林、森林、奇石异洞等景观,以《镜花缘》中描述的仙境美景,奇闻趣事为主线,设置了百花广场、百花路、绿香亭、入梦岩、凝翠谷、红颜洞、泣红亭、女儿国、高空飞降等景点和项目,是一个融观光旅游、湖滨度假、森林度假、康体旅游、会议旅游、专项特色刺激型旅游产品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万绿湖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万绿湖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万绿湖风景区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因四季皆绿、处处是绿而得名。景区于200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于2012年被省评为“广东省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广东省林业龙头企业”,被主流媒体评为“最受网友喜爱的生态景区”。它位于京九铁路线上,距河源市区6公里。湖区总面积1600平方公里,其中森林覆盖面积110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70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68倍),总蓄水量139.8亿立方米。与浙江新安江千岛湖是一对“姐妹湖”。

      东江画廊风景区东江画廊风景区

      东江画廊风景区位于广东省东江流域河源市东源县境内,东江是广东省三大江之一,全长560多公里,流经东源县境内的达76公里,属珠江水系,是华南地区水质、水量状态最好的江河,供四千万民众饮用,广东省著名的景区万绿湖是其支流之一,景区因东江及两岸风景秀美宛如一幅幅山水画而得名。东江画廊集青山、碧水和客家民俗文化于一体,原始和天然是她的个性和特征。风景区是以弘扬客家文化为主题,突出以客家风情、田园风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旅游景区。推出的客家风情游线路,是乘坐中国最大玻璃钢游船,观客家风情歌舞、参与客家风俗游戏,怡情东江两岸江风、竹影、渔歌、闲鹤,在休闲于东江画廊的同时了解客家文化。

      黄龙岩畲族风情旅游区黄龙岩畲族风情旅游区

      黄龙岩畲族风情旅游区位于距河源市区59公里的东源县漳溪畲族乡高嶂山脉,占地约20平方公里,由高嶂山、狮型地水库和黄龙岩洞、侧身岩、燕岩石等七个溶洞以及畲族文化展览厅、畲族风情表演等项目组成。黄龙岩溶洞深60米,洞内面积约3900平方米,以幽、深、奇、险而素有“地下龙宫”之称。洞内共有九厅十八弯,可分为群狮堂、九龙厅、水帘洞、古井底、九重门、情侣阁、百仙宫、瑶池室和灵宵殿等,这个龙洞以“奇、深、险、幽”著称。景区内的畲族图腾展厅和畲族风情表演可让人领略到独特的畲族风情文化。

      地方特产

      编辑

      东源县主要土特产品有:上莞仙湖茶、康禾茶、蓝口礤头茶、霸王花米排粉、“望郎回”板栗、绿纯客家娘酒、黄田米酒、灵芝、五指毛桃、蜂蜜等。

      客家十大名菜有:东江盐焗鸡、红焖猪肉、东江酿豆腐、上汤桂花鱼、客家酿三宝、娘酒醉河虾、清煲草鱼、水晶鸡、薯丝煲、咸香鸭。

      著名人物

      编辑

      东源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人杰地灵,千百年来,许多历史名人,文人雅士在东源留下了足迹和佳话。东源大地孕育了一批优秀儿女,其中有宋朝广东第一进士古成之;中国农民运功先驱,中国共产党第一任审计委员会主任阮啸仙;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首席大法官肖扬;导弹(火箭)、人造卫星发射专家张其彬。

      城市荣誉

      编辑

      2017年12月,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200强”名单。

      2020年5月,入选为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

      2020年5月29日,东源县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11月16日,入选“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0年12月9日,获评2018至2020年度“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1月,拟入选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名单(第一批)。

      2021年12月7日,入选2021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2年2月25日,荣获“2021年度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县”称号。

      词条标签:
      • 宮沢ちはる

        宮沢ちはる(Miyazawa Chiharu),出生于1996年05月11日。 三围: n/a,罩杯: n/a,日本女优。

        2023-09-19日本女优
      • 翔田千里

        翔田千里,一位比较有人气的熟女女优。在熟女大军中,她长的比较漂亮,虽然年近四十,但是看起来还是挺年轻可爱的。

        2023-01-07日本女优
      • 三宫椿

        三宫椿(三宮つばき)出生于1998年05月03日,出道于2020年07月,G罩杯的巨乳和短发的造型,get到很多人的萌点吧。

        2023-01-07日本女优
      • 北条麻妃

        北条麻妃,原名白石さゆり,以其高挑的身材以及贵族的气质称霸熟女界,1974年3月26日出生于日本石川县,AV女优。

        2024-08-18
      • 橘ひなた

        橘日向(橘 ひなた)1990年8月12日出生,是日本90后AV女优。 2009年11月出道,已经下马拍了多部步兵。

        2023-01-10
      • 武藤兰

        武藤兰,1980年9月4日b出生,初期曾使用过清水优香的艺名,后名武藤兰,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成濑心美

        成濑心美,1989年3月3日出生于日本新潟县,E罩杯,2008年12月以素人身份出道,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波多野结衣

        波多野结衣(はたの ゆい),女,1988年5月24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著名日本女演员、AV女优。

        2023-01-07
      推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