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越国 编辑
南越国是位于中国汉地九州南部地区的一个政权,汉朝藩属国。
南越国从开国君主赵佗至亡国君主赵建德,历经五王,享国九十三年(公元前204年至前112年),公元前112年夏季,汉朝第七任皇帝刘彻出兵10万发动对南越国的战争,并于公元前112年冬季灭亡南越国。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历史
3 疆域
4 政治
5 军事
6 文化
7 外交
8 经济
9 世系
10 南越王王墓
基本信息
编辑中文名称:南越国
人口数量:60万(西元前165年)
货币:半两
建国时间:公元前204年
民族:华夏族、古越族
外文名称:Nanyue
首都:番禺(今广州)
疆域:今中国岭南地区及今越南北部
亡国时间:公元前112年
历史
编辑古国时期,广东北部、西北部和西部,大致是岭南苍梧古国统治地域,而广东的东部和东北部则是闽越族系和扬越族系所建古国。广东地区,从古国时期开始,就是多种文化汇合并存的地方。约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岭南地区出现不少古方国实体。广东境内,在珠三角地区有“驩兜国”,在粤中地区今博罗一带有“缚娄国”,在粤北阳山、英德一带有“阳禺国”,在雷州半岛及海南有“儋耳国”“雕题国”等等。
商与西周时代,广东地区便与中原有经济文化往来。春秋战国时代,岭南与吴、越、楚国关系密切,交往频繁。历史上楚庭、南武城的传说,反映出这一时期岭南与楚、越的关系。《国语·楚语上》也有“抚征南海”的记载,可见当时岭南与楚国有军事、政治关系。约在战国前后时期,在广西大部分地区,广东的部分地区出现了西瓯、骆越两大方国,这是岭南地区方国的鼎盛时期。
秦至建国前
赵佗像
南越国宫殿复原模型
前209年,山东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并因此而引发了全国性的大起义,四面楚歌的秦王朝陷入了分崩离析的局面,此时的南海郡正是兵强马的时候,郡尉为任嚣,看到秦朝廷无力南顾,便起了割据的野心,对于秦朝廷的征召,采取拖延观望的态度。对于其它起义军,则是采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之势。
公元前208年,任嚣病重,死前召见龙川县令赵佗,在病榻上向他面授机宜,嘱其依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险可据之利建国,并当即命赵佗代行南海郡尉之职。任嚣去世后,赵佗接任南海郡尉,按照任嚣生前面授的策略,立即命人封锁了五岭上所有的交通要道,控制横浦、阳山、湟谿三座关隘以断绝与岭北地区的一切联系,同时把郡内那些忠于秦朝廷的军政官员杀的杀,撤的撤,全部换上自己的心腹,处理好自己郡内的问题后,在得到秦朝灭亡的消息后,即举兵西向,开始了为时数年的艰苦征战,先后吞并了桂林郡和象郡(雒越,即瓯雒国),统一岭南。
前204年,赵佗正式公开建国称王,自封为“南越武王”,这样,一个南到越南中部及海南岛、北达五岭、东临大海、西至滇黔桂交界处的南越国就诞生了,国都设于番禺(今广州)。当时,广东除今连州及乐昌北境属长沙郡管辖外,都属南越国地盘。南越国实行郡县制。
南越武王时期
前202年初,汉高祖不承认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为赵佗所有,反而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封给长沙王吴芮。
前196年夏季,汉高祖正式承认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为赵佗所有,遣陆贾封赵佗为南越王,赵佗受汉高祖所赐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南越国遂成汉朝的藩属国。
前181年,因吕后打算停止与南越国贸易关系,南越国不满,于是发兵攻打汉朝长沙国数县而去,吕后闻讯遣周灶将兵攻南越国。
前180年,吕后去世,汉朝命周灶罢兵归。南越国因抗击汉朝成功而声威大振,乘机对东边的闽越国用经济手段施加影响,而对西边的西瓯、雒越等部落(即瓯雒国故地)加强控制。赵佗因此而自称“南越武帝”。
前179年,汉文帝刘恒即位,派人重修赵佗先人墓,置守墓人按时祭祀,并给赵佗的堂兄弟们赏赐了官职和财物。又经丞相陈平推荐,命高祖时多次使南越的陆贾再次出使南越说服赵佗归汉。赵佗再次接受了陆贾的劝说,除帝号复归汉朝,但在南越国内,仍然继续用着皇帝的名号,而赵佗始终都向汉朝称臣,每年在春秋派人到长安朝觐。
前137年,赵佗驾崩,其孙赵胡继位。
赵佗在位时为保全自己这片独立王国,极力体现与中原的异同。他在给汉文帝的上书中强调自己是“蛮夷大长老”,更以“椎髻箕坐”的面目会见汉朝使臣,以示与中原华夏不为一类,谋图使汉朝放弃兼并南越。
南越文王时期
前136年,南越文王赵眜元年。
前135年,闽越在吞并了东瓯故地后版图大增,闽越王驺郢发兵南侵南越国,在赵胡的请求下,汉武帝行围魏救赵之计,发兵,命王恢从西边、韩安国从北边攻打闽越,在外部军事压力之下,闽越以王弟驺馀善为首的权贵杀闽越王驺郢以求和,东南地区一场战祸就此避免;汉武帝想赵胡入朝,然而赵胡以称病为词不入朝,仅遣太子赵婴齐入朝长安做汉武帝的宿卫。
前125年,南越文王赵眜重疾,赵婴齐因而归国,不久,赵胡病死,太子赵婴齐继位。
南越明王时期
前121年,赵婴齐向汉武帝贡献经受训练的大象和鹦鹉。
前113年,南越明王赵婴齐崩,其子赵兴继位,樛氏为太后。
南越哀王时期
南越术阳王时期
公元前112年冬季,路博德一军与杨仆一军先行会合,两军一同围攻番禺,后番禺降于伏波将军路博德,术阳侯及吕嘉出海西逃时被路博德捕获,南越国灭亡,时为汉武帝元鼎六年,整个南越国历五王,凡九十三年。
疆域
编辑南越国的疆域与秦设三郡辖区相当,北、东、西三面分别与长沙、闽越、夜郎三国交界,东及南面濒临南海,“东西万余里”的广大地域。大体上东接泉州,北以五岭与江西、湖南交界,西北至广西西北部的南北盘江(红水河上段),西南到今越南的中北部地区。在汉朝,整个故南越国地区,即南越、西瓯、骆越在分野中都归属于九州中的扬州。西汉时期,岭南地区属九州之中的扬州;东汉时期一度将南越地分属荆州、梁州;到了晋朝重新将南越地属于扬州。此后南越地区都属於扬州州域。
边界
南越国是在秦朝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立国之后,赵佗沿袭了秦朝的郡县制。在郡的设置上,赵佗保留了南海郡和桂林郡,并把象郡拆分为交趾郡和九真郡。
鼎盛时期的南越国,其疆域北至中国岭南,南至越南中北部,“东西万余里”,实力称雄。北部边界一直到南岭一带,包括现代广西北部的三江、龙胜、兴安、恭城、贺州,广东北部的连山、阳山、乐昌、南雄、连平、和平、梅州,蕉岭一线,大部分地区与长沙国交界;东部边界一直到今福建西部的永定、平和、漳浦,与闽越交界;南部疆域包括整个香港、澳门及海南岛在内,边界一直向南到今越南中部的长山山脉以东及大岭一线以北的地区;西部边界到达今广西百色、德保、巴马、东兰、河池、环江一带,与夜郎、毋敛、句町等国。
南越王国的疆域相当于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之地。西元前82年,汉朝将儋耳郡并入珠崖郡;前46年,汉朝罢弃珠崖郡,所以日后马援又将南越国故地称为“七郡”。
郡治
南海郡大体包括了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区域,秦时设有番禺、龙川、博罗、四会、揭阳五县,南越国建立之后,赵佗又在此基础上增设浈阳、含洭两县。其中番禺县是南海郡的郡治,也是南越国的都城,位于现代的广州市越秀区内。1983年,在广州市越秀区发掘出了南越文王赵眜的陵墓,1995年和2000年,又先后在此发掘出南越国宫署御花园遗址和宫殿遗址,证实了南越国都城的确切位置。
桂林郡包括了今广西的大部分区域,下设的县可考者只有布山一县,布山县是桂林郡的郡治,位于今广西桂平西南(有待考证),1976年,在贵港发掘出土了罗泊湾一号墓,该墓的主人被考古学家认为是南越国桂林郡的最高官吏桂林郡监"居翁",而"居翁"是一个称号而非一个人,"居翁"是西瓯、骆越族的首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是苍梧秦王)。
交趾郡、九真郡包括了今越南中北部地区,下设的县可考者只有象林县。西于王被赵佗赐封为最高官吏。
政治
编辑南越国的政治制度,很大程度上是对秦在岭南实施的政治制度的沿袭。汉朝建立不久,南越国又臣属于汉,所以汉制也不可避免地会对南越国产生影响。而南越国的独立性由来已久,所以它的政治措施也有一些系由南越国统治者自行决定的。但总的来说,南越国的政治制度的独创仍是少数,大部分仍为对秦汉之制的沿袭,即以仿秦、汉为主。
赵佗仿汉制,在南越国内实施郡国并行制:
①郡县制
南越国的郡县制是秦平岭南后所推行的郡县制的继续,仍设有南海郡、桂林郡。对于象郡,赵佗考虑到其特殊情况,将其地分为交趾郡、九真郡,赵佗仅派遣行政官员主持处理重大事宜,而具体的一般事物仍由原来的军事部落联盟首领管理,这实际上是一种有着较大权力的地方自治。郡下则设县。
②分封制
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南越国在岭南还以中央王朝的姿态,沿用汉制,又分封了几个王侯,形成了“国中之国”。按文献记载,南越王所封的王、侯有以下几位。
⑴苍梧王赵光,或云赵佗之孙。苍梧国在今广西梧州市及其附近一部分地区。
⑵西吁王,据考证,这有可能是秦军平岭南时所杀的西瓯君的后代。西吁当在交趾郡境内。
⑶高昌侯赵建德,赵婴齐长子。高昌是南越国内何地,不详。
官员制度
南越国的管制可以分为中央官制、地方官制两种:
一、中央官制
1、重臣
⑴丞相:南越国设有丞相官职,越人吕嘉就曾担任此职,先后侍过四任南越王,其在南越国的地位举足轻重。
⑵内史:据史汉分析,内史治国民,是丞相的助手,还掌刑狱。南越国的内史,其职掌亦应同此。
⑶御史:御史当为御史大夫的简称,在汉乃三公之一,直接负责督察地方官员及监察中央百官。南越国曾有“御史平”,其职掌应同于汉朝。
⑷中尉:《史记》等载南越国有“中尉高”,中尉是秦朝官制,主管京畿治安。南越国沿袭秦制,仍设此官。此外,结合南越国中尉高曾出使长安,请求吕后改变对南越国的政策一事来看,可能南越国的中尉还兼管一些政务。
⑸大傅:《史记》等史籍皆提到南越国设有大傅一官职。大傅即太傅,为周朝之古官,秦统一六国后,未设此官。南越国大傅的职掌也应同周朝一样是“辅王”。
上述的丞相、内史、御史、中尉、大傅皆系南越国的重臣,从其职掌分工来看,他们实际上起着中原汉王朝“三公”的作用,把持了南越国的内政外交。
2、其余文武百官
⑴郎:南越国有郎官,当同汉制,分为多种,有文职之郎,如议郎、侍郎;有武职之郎,如郎中、中郎。
⑵中大夫:汉制,诸大夫等系谏官,没有什么实权。南越国中大夫应同汉制。
⑶将、将军:将即将军,大致应同于汉,职掌军事。
⑷左将:《汉书》中提到南越国有“瓯骆左将”黄同,它的职责犹如汉朝的胡骑都尉、越骑都尉分别为主胡、越骑之官职一样,“瓯骆左将”是南越国所置以主瓯、骆军众的官职。
⑸校尉:南越国有校尉之职,是职掌军事的武官。
⑹食官:汉制食官有两种,一是主管祭祀所用食物的食官;另一种是詹事属下负责皇后、太后膳食的食官。南越国应同此职。
⑺景巷令:南越国仿汉制永巷令设有景巷令,可能是詹事属官,职掌为南越王室家事,由宦者充任。
⑻私府:私府系私府长的简称,应同汉制,主要执掌太子。皇后家事。
⑼私官:南越国仿汉制,设有私官,以专掌南越王后的饮食起居。
⑽乐府:南越国仿秦汉制,设有乐府,以主管音乐事宜,并有下属之官。
⑾泰官:即太官、大官,仿秦制,是主管南越王膳食的官职。
⑿居室:仿汉朝居室令,是执掌诏狱的主要官员之一,同时也主管一部分陶器(如瓦)等的监制。
⒀长秋居室:很有可能是南越国仿效汉制而改革官制时,根据实际情况,将原属少府的居室令与原置的长秋令合并而成,所以“长秋居室”主要应是宫官,同时可能兼管一些属于居室令的事务。
⒁厨官:厨官是为太子厨事服务之官,也可能是不仅为太子,也为皇后、太后服务。
⒂厨丞:詹事之下为太子服务的官职。
⒃常御:可能是南越国中少府所属尚方、御府的合称,是职掌王室服饰、车架、用具、玩好的机构。
⒄少内:应同汉制,统属于内史,分掌财货。
军事
编辑军官设置
南越国的军事制度以仿效汉制为主,南越国王是南越军队实际上的最高领袖;在其下,则是大大小小的各级军官,这些军官的具体名称有将军、左将军、校尉等。
军队数量
南越国军队的总数量,不可能是赵佗自夸的“带甲百万有馀”,但根据史汉的有关记载推测,整个南越国的军队有数十万是完全可能的。秦始皇平岭南的军队即达50万之众,他们后来留在岭南,因此成为了南越国的主要兵力。大约50万军队,这应该是南越国军队总量的最低起点。赵佗称王后,为了对付中原可能进行的征伐,曾一度进行过较大规模的战争准备,如大修城池,增筑关防,屯兵险要之地等,很可能又进行过较大规模的征兵。据此,宜定南越国军队总数为50万人以上。
兵种构成
南越国军队分化出了步兵、舟兵、骑兵等兵种:
①步兵:秦平岭南时的五路大军中,步兵应占相当分量,这些步兵不少是秦统一六国时历经战争考验的精锐之师,配备有先进的武器,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因而战斗力很强。赵佗建立南越国后,他们多留在岭南,为南越政权效力。
②舟兵:舟兵也就是水兵。岭南地区河网密布,溪涧众多,所以越族很早就学会了使用舟。以至于后来秦平岭南时,秦始皇动用了一些水兵。平定岭南后,留守岭南的汉兵中也有也有这些汉族水兵。但是,南越国军中更多的舟兵是由岭南越族担任的,这是因为:其一,越族习水善舟;其二,在历史上,越族在春秋时期就有了舟兵。
③骑兵:岭南越族除了擅长行舟,还有部分善于骑射。南越国赵氏政权正是征募他们为骑兵的;另外,秦平岭南的50万大军中也有少数骑兵,这两种骑兵构成了南越国骑兵的主体部分。
文化
编辑儒学从其诞生之时起,就以雅言为载体。孔子用雅言来讲学,并强调“诗书执礼”都要用雅言。两汉时期传播儒学所使用的,当然是孔子“诗书执礼”所使用的雅言了,雅言就通过办学逐步普及开来。封开是两汉时期岭南儒学中心,儒学的载体雅言首先在这里传播便演变成了粤语。
南越国由于其创立者赵佗和大部分官员均来源于中原(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因此汉字成为南越国的官方文字,在南越王墓和广西罗泊湾一号墓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些铭刻有文字的印章、铜器、银器和陶器等,大部分文字为秦汉隶书。而本地的南越、西瓯、骆越等土著部落一般相信只停留在刻符记事的阶段。
风俗习惯
南越国的南越、西瓯、雒越等部落和其他百越部落一样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他们和中原华夏(河南一带)部落的风俗不同,他们当中的大部人很有现代潮流感,喜欢把头发剪得很短,喜欢在身上刺上各种颜色和花纹的文身,即中原史籍所记载的“断发文身”,这也是东南沿海地区及越南地区所有百越部族的共同的生活风尚,同时身上纹龙图案也是古越人图腾崇拜的反应。修剪发型与纹身是现代年轻人的潮流时尚,但如果将目光投向古代百越地区,就会发现这些在现代人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的习俗和时尚,其实在远古时代已有之,并且在那里还可以找到全新的解读。
“鸡卜”是南越国流行的一种占卜术,即用鸡骨占卜吉凶。此外,南越国也存在龟甲占卜。
音乐舞蹈
南越国的人民能歌善舞,在南越国的墓葬中,出土了不少的乐器,其中打击乐器有钟、磬、勾鑃、铙、铜鼓等,弓弦乐器有琴、瑟等,吹奏乐器有笛等。在这些乐器中,铜鼓是最有特色的土著乐器之一,它除了作为乐器使用之外,还是古越人地方首领们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在南越国墓葬的出土文物中还发现了不少描绘南越舞蹈的图绘,据考古学家分析,这些舞蹈主要有傩舞、翔鹭舞、羽舞、芦竹舞、长袖舞等等。
青铜
陶器
印纹陶最早的考古发现是在1914年~1915年广东南海发现的实物。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环珠江口的香港多个岛屿及粤东海丰一带的沙丘遗址发现了种类繁多的印纹陶,它们的分布不限于珠江流域,与福建、江西、浙江连成一片,还流传到中原地区。
建筑
干栏式建筑
古代史书中又有干栏、干兰、高栏、阁栏和葛栏等名,当是由古越语言转译而来的音变。此外,一般文献上所说的栅居、巢居等,大体所指的也是干栏式建筑。居住形式与各地域生活的自然与经济条件有密切联系,而南方百越部落则住干栏式房屋。
稻作
在中国各地多个发现有早期水稻遗存的重要遗址中,广东英德云岭牛栏洞遗址是广东发现有水稻遗存最早的遗址。发现水稻硅质体,将水稻驯化年代前推至最早1.4万年前,并据此推断广东英德牛栏洞很可能是世界稻作发祥地。
外交
编辑南越国自西元前196年第一次向汉朝称臣后,共经历了两段臣属和两段抗衡的时期,一直到公元前112年被汉武帝所灭。
南越国首次臣属于汉朝是从前196年汉高祖派陆贾出使南越国,赵佗接受汉高祖的印绶开始,一直到西元前181年为止。在这个臣属期里一方面双方的政治、经济来往不断,两国都有收益,通过贸易,岭北获得了南越国的特产,南越国获得了岭北的铁器、马牛等。另一方面,两国又在互相提防,在两国交界的关口互相都有重兵布防。南越国首次和汉朝抗衡是从公元前181年吕后对南越国实行禁绝关市的经济封锁,赵佗和汉朝绝裂开始,一直到西元前179年为止。在这段时间里,赵佗脱离汉朝,公开称帝,并出兵攻打汉朝的诸侯长沙国,吕后亦派大将和军队前去和南越国交战。在这场战争中,因为南越国的军队成功阻止了汉朝军队的南下,使南越国的声望大增,连闽越国都归属南越国。
南越国第二次臣属于汉朝是从前179年汉文帝派陆贾第二次出使南越国,赵佗再次去帝号归复汉朝开始,一直到西元前112年为止。这段臣属期维持时间非常长,共经历了四任南越王,总共67年。在这段时间里,除了开国君主赵佗外,其余君主都比较平庸,没什么建树,对汉朝的依附也越来越深。第二任南越王赵眜在闽越侵犯南越时,甚至把汉武帝搬了出来,让汉武帝出兵来对付闽越。此举使赵佗时期就已经役属南越国的闽越,和南越国脱离了役属关系,而直接受制于汉朝中央,使南越国实际上被孤立起来。
南越国第二次和汉朝抗衡是从前112年夏季丞相吕嘉反叛,杀南越王赵兴、樛太后和汉朝使者开始,一直到西元前112年冬季南越国灭国为止。此时的汉朝经过十几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强大,曾在北方数次大败匈奴,迫使匈奴远走漠北。而此时的南越国内部分裂,樛太后和吕嘉之间的矛盾非常深,并最终导致了他们之间的互相残杀。所以这次南越国的反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被汉武帝大败,最终灭掉了南越国。
长沙国
长沙国位于南越国的北边,刘邦在分封第一代长沙王吴芮时,把南越国实际统治的南海、桂林、象三郡也一并分封给吴芮,所以长沙国对南越国从一开始就怀有敌意,在长沙国和南越国交界的关口长期守有汉朝派驻的重兵。长沙国因为是汉朝的一个内诸侯,所以通常汉朝对南越国的政策和外交,也就是长沙国对南越国的政策和外交。
闽越国
闽越国位于南越国的东边,秦朝时被秦始皇所灭,设为闽中郡,国王无诸被废。汉朝立国时,无诸因辅佐刘邦有功,于前202年被汉朝立为闽越王。南越国和闽越国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从前196年赵佗第一次臣服汉朝后开始,此时,南越国和闽越国同臣属于汉朝,是对等的关系。
- 第二阶段是从前181年南越王赵佗和汉朝交战,成功阻止汉军南下开始,此时,南越国的声望大增,闽越因而役属于南越国,开始了臣属的关系。
- 第三阶段是从前135年闽越王郢袭击南越国,南越王赵眜请求汉武帝出兵,平复闽越之乱开始,这时闽越国重新归属汉朝中央,和南越国恢复了对等的关系。
瓯雒国
蜀王蜀泮于前257年攻灭文郎国,于文郎国故地建立瓯貉国,都于螺城(封溪,又名思龙城),,瓯貉之“瓯”即指代西瓯部落,而瓯貉之“貉”即雒,指代雒越部落。
前214年,秦朝南伐扬越时,瓯雒国的西瓯诸部落曾经推举译吁宋为领导以抗秦,终为秦人所灭,西瓯之地成为象郡、桂林郡的一部份,而瓯貉国则成为秦朝的象郡。
前210年,任嚣率军进攻瓯貉国,双方平手,以现代的越南天德江为界,江北属任嚣,江南属蜀泮,同时赵佗遣子赵仲始入贽瓯貉国。
前208年,南海尉任嚣死,龙川令赵佗代任嚣为南海尉,2年后即兼并象郡与瓯貉国。
西南夷
汉初的西南夷国家主要有夜郎、毋敛、句町等,夜郎是这些西南夷当中地域最广的国家,疆域包括今中国贵州、云南及四川南部地区。在前180年赵佗成功抗击汉朝后,包括夜郎在内的西南夷国家都纷纷役属于南越国,一直到南越国灭亡,都保持着一种松散的役属关系。
经济
编辑《汉书.地理志》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说明“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于汉武帝灭南越国之后。东汉(特别是后期)航船已使用风帆;大秦(罗马帝国)已第一次由海路到达广州进行贸易;中国带有官方性质的商人也到达了罗马。这标志着横贯亚、非、欧三大洲的、真正意义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据考古,先秦时期岭南先民在南海及南太平洋沿岸开辟了以陶瓷为纽带的交易圈。广州成为中国与古罗马帝国的海上贸易中心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成为中原商贾缔造财富传奇的地方。《史记·货殖列传》说:“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瑇瑁、果、布之凑”;《汉书》说:“粤地处近海,中国(即中原,笔者注)往商贾者多取富焉”;《晋书》说:“广州包出大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
世系
编辑谥号 | 姓名 | 在位时间 | 陵墓 |
---|---|---|---|
武王 | 赵佗 | 前204年—前137年 | - |
文王 | 赵眜 | 前137年—前122年 | 南越王墓 |
明王 | 赵婴齐 | 前122年—前113年 | 西村凤凰岗木椁墓 |
哀王 | 赵兴 | 前113年—前112年 | - |
- | 赵建德 | 前112年―前111年 | - |
南越王王墓
编辑南越王博物馆
首任南越武帝.赵佗墓
赵佗墓仍未被发现,有可能南越王赵佗就是埋葬在广州的越秀山上的某个位置。孙吴曾经派人盗掘赵佗墓,但未成功。
第二任南越文帝.赵胡墓
1913年在广州东山龟岗发现疑似南越国第二任王赵胡的古墓,1983年在广州象岗山发现文帝行玺,确认这是赵胡文帝赵眜的陵墓。
1983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广州城北象岗发现一座南越国时期大型石室墓。此墓凿山为陵,深藏于象岗腹心二十米处。墓主是南越文王赵眜。墓中出土了“文帝行玺”龙纽金印等一千余件(套)珍贵文物。
第三任南越明王.赵婴齐墓
1983年5月,考古人员在西村一个名叫凤凰岗的山岗,发现了一座大型南越国时期木椁墓,此墓墓道残长7.9米,墓室长13.8米,宽5.7米,仅次于象岗南越王墓。可惜古墓被严重盗扰,墓室中有明显的盗洞,盗洞中竟发现了20余件精美玉器,有壁、璜、舞人、龙形佩饰、虎形佩饰、剑格等。后来,有专家考证,西村凤凰岗木椁墓很可能就是当年孙权派人来广州盗挖的第三任南越王赵婴齐的陵墓。
-
北条麻妃
北条麻妃,原名白石さゆり,以其高挑的身材以及贵族的气质称霸熟女界,1974年3月26日出生于日本石川县,AV女优。
2024-08-18 -
橘ひなた
橘日向(橘 ひなた)1990年8月12日出生,是日本90后AV女优。 2009年11月出道,已经下马拍了多部步兵。
2023-01-10 -
武藤兰
武藤兰,1980年9月4日b出生,初期曾使用过清水优香的艺名,后名武藤兰,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成濑心美
成濑心美,1989年3月3日出生于日本新潟县,E罩杯,2008年12月以素人身份出道,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波多野结衣
波多野结衣(はたの ゆい),女,1988年5月24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著名日本女演员、AV女优。
202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