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毒素 编辑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又叫脂多糖。内毒素对宿主是有毒性的。内毒素只有当细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细菌细胞后才释放出来。
内毒素非常耐热,只有在160℃的温度下加热2到4个小时,或用强碱、强酸或强氧化剂加温煮沸30分钟才能破坏它的生物活性。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毒性反应
3 区别
4 检测
5 血症介绍
6 监测仪
基本信息
编辑中文名:内毒素
化学成分:脂多糖
存在部位: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出
英文名:endotoxin
毒性反应:发热反应 白细胞反应 内毒素休克
稳定性:160℃2-4小时被破坏
毒性反应
编辑内毒素
发热反应
人体对细菌内毒素极为敏感。极微量(1-5纳克/公斤体重)内毒素就能引起体温上升,发热反应持续约4小时后逐渐消退。自然感染时,因革兰氏阴性菌不断生长繁殖,同时伴有陆续死亡、释出内毒素,故发热反应将持续至体内病原菌完全消灭为止。内毒素引起发热反应的原因是内毒素作用于体内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使之产生白细胞介素1、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促使体温升高发热。
白细胞反应
内毒素
内毒素休克
内毒素
关于内毒素休克,过去曾有过惨痛的教训。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刚问世的时候,医生发现青霉素对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膜炎疗效非常显著。因此,凡发现这类病人,一律优选青霉素进行治疗;且按照一般规律,用药剂量随病情严重程度而递增。结果发生了意外,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重症脑膜炎患者时,不少发生了内毒素休克而死亡。后来经过研究分析,发现了其中的原委。病情严重的患者,体内存在的病原菌数量多,医生采用大剂量“轰炸”,意欲“一举歼敌”。快速、彻底杀灭病原体,这种战略无可非议,但有些医生忽略了另一方面,即流行性脑膜炎的病原菌是属革兰氏阴性菌的脑膜炎奈瑟菌,其致病物质是内毒素,而内毒素是要在病菌死亡后再放出的。如今用大剂量青霉素一下子将全部病菌杀死,也就是使大量内毒素一次放出,促成了内毒素休克,加速了患者的死亡。随着医学的进步,医生遇到这类病人,一方面仍然要用大剂量的有效抗菌药物去对付,同时要加用激素类药物,以保护对内毒素敏感的细胞不对内毒素诱生的细胞因子发生反应,从而度过“休克”难关。犹如外科手术时,采用麻醉药使病人丧失痛觉一样。
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等。
内毒素
霍乱弧菌、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能产生分泌到它们细胞外面的肠毒素引起患者腹泻;鼠疫杆菌分泌的鼠疫毒素作用于全身血管及淋巴使其出血和坏死;还有些细菌产生不分泌到菌体细胞外的毒素,例如沙门氏菌。当我们不小心弄破了手足而伤口比较深时,或者被锈铁钉扎到肉中,必须到医院去注射预防针,预防由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也来自土壤,是一种不喜欢氧气的厌氧菌。它在氧气较少的深部伤口中繁殖,并产生一种能致人于死地的毒素。还有一种梭状芽孢杆菌,它们会产生一种已知对人类最厉害的毒素(0.1微克就足以致人死命),它并不在宿主体内繁殖,而是在罐头里腌制的鱼和肉类中繁殖并产生毒素。不过现代先进有效的食品保藏方法使肉毒中毒症变得很少见了。
病原菌的致病物质可分为毒素和侵袭力两大类。毒素对宿主有毒,能直接破坏机体的结构和功能。侵袭力本身无毒性,但能突破宿主机体的生理防御屏障,并可在机体内生存下来(医学上称为定殖)、繁殖和扩散。如果把毒素当作“元凶”,那侵袭力就是“帮凶”。
根据性质、作用和产生菌的不同,病原菌的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种。下面的表格列出了细菌外毒素和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区别
编辑区别要点 | 外毒素 | 内毒素 |
产生菌 | 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少数革兰氏阴性菌 | 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少数为革兰氏阳性(如苏云金芽孢杆菌) |
存在部位 | 多数活菌分泌出,少数菌裂解后释出。 | 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出 |
化学成份 | 蛋白质 | 脂多糖 |
毒性作用 | 强,对组织细胞有选择性毒害效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 较弱,各种类的毒性效应相似,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等 |
免疫抗原性 | 强,刺激宿主产生抗毒素。 | 较弱,甲醛液处理后不形成类毒素。 |
稳定性 | 60℃半小时被破坏。 | 160℃2-4小时被破坏 |
处理方式 | 特定抗生素治疗为主。 | 消炎药物、抗氧化剂治疗为主。 |
检测
编辑内毒素
血症介绍
编辑内毒素
(1)内毒素血症发生的原因
在严重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下可出现: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功能障碍,免疫机能下降,肠道吸收的内毒素过多而超过机体清除能力;胃肠道粘膜缺血、坏死、屏障破坏,大量内毒素释放入血;肠道吸收的内毒素因肝功能障碍由侧枝循环直接入体循环;某些组织、器官的感染引起外源性内毒素入血。
(2)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症状
内毒素血症临床症状主要决定于宿主对内毒素的抵抗力。症状和体征有:发热,白细胞数变化,出血倾向,心力衰竭、肾功能减退、肝脏损伤、神经系统症状,以及休克等。内毒素可引起组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激肽等的释放,导致微循环扩张,静脉回流血量减少,血压下降,组织灌流不足,缺氧及酸中毒等。
(3)内毒素血症的后果
内毒素血症可以出现在多系统的多种疾病中,通常导致致死性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病死率极高。
内毒素血症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①发热反应:内毒素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或作用于白细胞使之释放内原性致热原
②促使血管活性物质如缓激肽、组胺、5-羟色胺等释放,使血压下降,导致微循环障碍即中小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③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激活凝血、纤溶系统,产生出血倾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如脑血栓等
④经C3旁路或经典途径激活补体
⑤直接或间接损害肝脏,如脂肪肝等;引起糖代谢紊乱及酶学、蛋白代谢的改变,如糖尿病等
⑥激活白三烯、前列腺素、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及内皮细胞活性即产生亚急性和慢性的炎症反应。
(4)各类疾病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
急性肝炎37-64%;爆发性肝炎58-100%;丙肝61.54%;胆石症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感染85%;烧伤85%;败血症70%;多器官功能衰竭100%;急性胰腺炎90%;皮肤软组织感染70-81.1%;腹腔感染72-84%;尿路感染70-80%(肾炎)、癌症70%;肺炎100%;上感100%。
(5)内毒素血症的治疗
内毒素血症的治疗原则多主张:
①减少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
②改善内毒素引起的微循环障碍。
内毒素血症
许多非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重症病人及处于应激状态的患者,绝大部分出现内毒素血症,血浆中内毒素血症主要来源于肠道内毒素的吸收,因此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病机制与如下几方面有关:
(1)肠道内毒素生成和摄取增多(肠道微生物移位)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和肠粘膜免疫屏障的破坏,内毒素移位,进入血循环;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粘膜缺血、萎缩、破损、脱落均可造成内毒素移位,发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肠道微生态环境破坏,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减少了对抗生素敏感的厌氧菌的数量,导致革兰氏阴性菌大量繁殖,突破粘膜屏障而移位进入血循环。
(2)肝脏对内毒素的清除功能减退,大量内毒素在肝脏未经解毒溢入体循环。
(3)门体系统功能障碍,出现门体分流,来自肠道的内毒素绕过肝脏,未经灭活解毒,涌入体循环,形成内毒素血症。
(4)淋巴液生成增加,腹腔淋巴管--胸导管是内毒素进入体循环的重要替代途径。
(5)外周血内毒素灭活功能降低,各种原因造成的外周血灭活内毒素能力下降,易发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监测仪
编辑1. 最精确的温度控制:环境温度15-30℃,湿度40-60%时,检测仪温度控制在37℃± 0.5℃。
2. 最坚固的机体:整体设计,不用移动组件,组件不易损坏,机体长时间稳定运行,仪器不需要经常校准,维护费用低。
3. 最灵敏的鲎试剂:使用浊度法鲎试剂检测灵敏度可达到0.001EU/ml,检测结果可保留2-4位有效数字。
4. 最低的鲎试剂使用量:鲎试剂的使用量仅为0.05ml,可成倍的节约成本。
5. 最真实的温度显示:实时检测温度,80%的时间内温度可稳定在整37℃。
6. 最方便的检测程序:每天只需做一次阴性检测和阳性检测,每个批号的鲎试剂只需做一条标准曲线,有效的节约成本简化操作。
7. 最强大的检测能力:96个检测孔,每个孔都是独立的,用户可同时建立96个检测方案。
8. 最权威的检测系统:该系统是世界上公认的权威系统,它在内毒素检测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结果报告可用于FDA的申报。
软件的功能特点:
1. 操作界面简单快捷,功能丰富,用户只需要第一次使用时进行简单设置。
2. 可保存设置、检测方案、检测结果以及标准曲线,并能随时提取保存文件,保存的文件可自动或手动命名。
3. 可批量设置检测方案,标准曲线一次设置自动标出所有点。
4. 可随时(包括检测进行中)添加、删除、更改检测方案。
5. 检测结束后自动进行数据分析,也可打开以前的数据进行分析。
6. 自动绘制出标准曲线,包括相关系数、斜率、截距,可将不合格的点去除,并可随时调用曲线。
7. 自动计算内毒素含量、样品回收率、相关系数、变异系数,并能自动判断检测过程及结果是否合格。
8. 为了防止由于断电等原因导致的系统中断,系统自动保存中断前的数据及设置。
9. 系统数据及检测结果,可打印出报告,报告符合美国FDA要求。
规格 | 96孔 |
电源规格 | 100-250V 50/60HZ |
光源 | 870nm LED |
控制温度 | 37± 0.5°C |
接口 | RS-232C |
仪器尺寸 | 40.6(长)x45.7(宽)x9.5(高) |
重量 | 12.5kg |
数据传输格式 | ASCII character strings,9600 baud |
-
北条麻妃
北条麻妃,原名白石さゆり,以其高挑的身材以及贵族的气质称霸熟女界,1974年3月26日出生于日本石川县,AV女优。
2024-08-18 -
橘ひなた
橘日向(橘 ひなた)1990年8月12日出生,是日本90后AV女优。 2009年11月出道,已经下马拍了多部步兵。
2023-01-10 -
武藤兰
武藤兰,1980年9月4日b出生,初期曾使用过清水优香的艺名,后名武藤兰,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成濑心美
成濑心美,1989年3月3日出生于日本新潟县,E罩杯,2008年12月以素人身份出道,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波多野结衣
波多野结衣(はたの ゆい),女,1988年5月24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著名日本女演员、AV女优。
202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