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农本草经 编辑
《神农本草经》(又名:《本草经》《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
《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内容简介
3 作者简介
4 相关书评
5 相关信息
基本信息
编辑书名:《神农本草经》
作者: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
出版时间:秦后汉末之际
又名:本草经、本经、神农本草
页数:三卷
内容简介
编辑神农本草经
玉石(上品)丹沙、 云母、玉泉、石钟乳、涅石、 消石、朴消、 滑石、石胆、空青、 曾青、禹余粮、太乙余粮、白石英、紫石英、青石、赤石、黄石、白石、黑石脂等白青、扁青。
草(上品)
菖蒲 菊花人参天门冬甘草干地黄术菟丝子牛膝充蔚子女萎防葵柴胡麦门冬车前子木香署豫 薏苡仁泽泻远志龙胆细辛石斛巴戟天白英白蒿赤箭奄闾子 析蓂子蓍实赤芝卷柏蓝实芎蘼芜黄连络石蒺藜子黄耆肉松蓉防风蒲黄香蒲续断叶漏芦营实天名精决明子丹参茜根飞廉五味子旋华兰草蛇床子地肤子景天茵陈杜若沙参白兔藿徐长卿 石龙刍薇衔 云实王不留行升麻青蘘姑活 别羁淮木
木(上品)
牡桂 菌桂松脂 槐实枸杞柏实伏苓榆皮酸枣蘖木干漆五加皮蔓荆实辛夷桑上寄生杜仲。
女贞实木兰蕤核橘柚
人(上品)
发髲
兽(上品)
龙骨麝香牛黄熊脂白胶阿胶
禽(上品)
丹雄鸡 雁肪
虫鱼(上品)
石蜜蜂子 蜜蜡牡蛎 龟甲桑蜱蛸 海蛤文蛤蠡鱼鲤鱼。
果(上品)
藕实茎 大枣葡萄蓬蔂鸡头实
米谷(上品)
胡麻麻贲
菜(上品)
冬葵子苋实瓜蒂 瓜子苦菜
卷二中经
玉石(中品)
雄黄石流黄雌黄水银石膏慈石凝水石阳起石孔公蘖殷孽 铁精理石长石肤青
草(中品)
干姜枲耳实葛根括楼根苦参当归麻黄 通草芍药 蠡实瞿麦元参秦艽百合
知母贝母 白芷淫羊藿黄芩狗脊石龙芮茅根紫菀紫草 败酱白鲜酸酱紫参
藁本石韦萆薢白薇水萍 王瓜地榆海藻泽兰防己款冬花牡丹马先蒿积雪草
女菀王孙蜀羊泉爵床假苏翘根
木(中品)
桑根白皮竹叶吴茱萸卮子芜荑枳实厚朴秦皮秦菽山茱萸紫葳猪苓白棘龙眼
松罗卫矛合欢
兽(中品)
白马茎鹿茸牛角(角思) 羖羊角牡狗阴茎羚羊角犀角
禽(中品)
燕屎天鼠屎
虫鱼(中品)
猬皮露蜂房鳖甲蟹 柞蝉蛴螬乌贼鱼骨白僵蚕蛇鱼甲樗鸡 蛞蝓石龙子木虻蜚虻
蜚廉蟅虫伏翼
果(中品)
梅实
米谷(中品)
大豆黄卷神农本草经》之粟米黍米
菜(中品)
蓼实葱实水苏
卷三 下经
玉石(下品)
石灰 礜石铅丹粉锡代赭 戎盐白垩 冬灰青琅玕
草(下品)
附子 乌头天雄半夏虎掌鸢尾 大黄亭历桔梗莨荡子草蒿旋复花藜芦芫华 钩吻射干蛇合恒山蜀漆甘遂白敛青葙子雚菌白芨大戟泽漆茵芋贯众 荛花牙子羊踯躅 商陆羊蹄扁蓄狼毒白头翁鬼臼羊桃 女青连翘兰茹乌韭 鹿藿蚤休石长生陆英荩草牛扁夏枯草
木(下品)
巴豆 蜀菽皂荚柳华楝实 郁李仁莽草雷丸桐叶 梓白皮石南黄环溲疏鼠李。
药实根栾华蔓椒
兽(下品)
豚卵 麋脂鸟畾鼠 六畜毛蹄甲
虫鱼(下品)
虾蟆马刀蛇蜕蚯蚓蠮螉吴蚣水蛭班苗贝子 石蚕雀瓮蜣螂蝼蛄马陆
地胆鼠妇荧火衣鱼
木(下品)
桃核仁 杏核仁
米谷(下品)
腐婢
菜(下品)
苦瓠水靳
作者简介
编辑神农不是医药学家,自然也不会是《神农本草经》的真实作者,这一点在中医学界基本得到承认。但是翻开历史,发现有太多的医家都以为《神农本草经》的作者是神农。
“神农说”最有力的鼓吹者是陶弘景。《集注·序录》云:“旧说皆称神农《本经》,余以为信然。”其后的颜之推,孔志约等也是这样认为的。《颜氏家训》云:“典籍错乱,非止于此,譬犹本草,神农所述,而有豫章、朱崖、赵国、常山、奉高、真定、临淄、冯诩等郡县名,出诸药物。”孔志约序《新修本草》云:“以为《本草经》者,神农之所作,不刊之书也。”即使到了清代,考据大家赵翼仍迷信陶说,以《本草经》为神农之作,《曝杂记》云:“三皇之书,伏羲有《易》,神农有《本草)),黄帝有《素问》。《易》以卜笠存,《本草》《素问》以方伎存。”由此可见,在缺乏严谨治学精神和质疑精神的情况下,一个谎言能流传上千年。但也有严谨的学者能够独立思考,对此说提出质疑。梁朝阮孝绪撰《七录》始记有《神农本草经》这本书,计有三卷。是书云:“世谓神农尝药。黄帝以前,文字不传,以识相付,至桐雷乃载篇册。然所载郡县多汉时,疑张仲景、华陀窜记其语。”
神农本草经
宋代王应麟也对神农著书说提出质疑,其在《困学纪闻》云:“今详神农作本草,非也。三五之世,朴略之风,史氏不繁,纪录无见,斯实后世医工知草木之性,托名炎帝耳。”宋代叶梦得《书传》云:“《神农本草》但三卷,所载甚略,初议者与其记出产郡名,以为东汉人所作。”清代姚恒《古今伪书考》云:“汉志无本草,按《汉书·平帝纪》,诏天下举知方术本草者。书中有后汉郡县地名,以为东汉人作也。”陈叔方在其所著《颖川语录》中写到《神农本草经》当中使用的某些药名有故意做雅的痕迹。比如,把“黄精”写成“黄独”,“山芋”写成“玉延”,“莲”写成“藕实”,“荷”写成“水芝”,“芋”写成“土芝”,“螃蟹”写成“拥剑”。这种华而不实的故意做雅,是东汉学风的典型表现。早在西汉《淮南子·修务训》中就有:“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于神农、黄帝,而后始入说。”一语道破当时的风气。那《神农本草经》的作者是谁呢,通观全书,可以得出此书和《内经》一样并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补充和完善。最后的成书时间不会早于东汉。
相关书评
编辑《神农本草经》的历史地位不可低估,它将东汉以前零散的药学知识进行了系统总结,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科学价值的内容,被历代医家所珍视。而且其作为药物学著作的编撰体例也被长期沿用,作为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影响是极为深远的。《神农本草经》首次提出了“君臣佐使”的方剂理论,一直被后世方剂学所沿用,有序例(或序录)自成l卷,是全书的总论,归纳了13条药学理论。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的问世,对中国药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几部《本草》,如《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都渊源于《本经》而发展起来的。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药学一大关键,《本经》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药物之间,有的共同使用就能相互辅佐,发挥更大的功效,有的甚至比各自单独使用的效果强上数倍;有的两药相遇则一方会减小另一方的药性,便其难以发挥作用;有的药可以减去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常在炮制毒性药时或者在方中制约一种药的毒性时使用;有的两种药品本身均无毒,但两药相遇则会产生很大的毒性,损害身体等等。这些都是业医者或从事药物学研究的人员必备的基本专业知识,十分重要,甚至操纵着生死之关隘,不可轻忽一分半毫。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神农本草经》都是医生和药师学习中药学的教科书,或者是作为必读书,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书中对于药物性质的定位和对其功能主治的描述十分准确,其中规定的大部分药物学理论和配伍规则,到今天,也仍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理论支柱。对于现代的中医临床,《神农本草经》的论述仍旧具有十分稳固的权威性,同时,它也成为了医学工作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之一。
规定了药物的剂型
《神农本草经·序录》认为:“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主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此处一方面体现了在2000年前中药剂型已有的成就,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药物剂型工艺以及对哪些药宜用哪种剂型的研究经验,如消石“炼之如膏”,术“作煎饵”,茺蔚子“可作浴汤”(外用洗剂),葡萄“可作酒”,白芷“可作面脂”,牛角、(牛)“胆可丸药”,蝟皮“酒煮杀之”,露蜂房“火熬之良”,当 归治“金创煮饮之”,雷丸“作膏摩,除小儿百病”,蛇蜕“火熬之良”,贝子“烧用之良”等等。此处既讲了药物炮制加工方法,同时也说明了不同药物在具体应用时要适宜于不同的剂型,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其治疗效果。
对药物治病取效的客观评价
《神农本草经·序录》认为凡“欲治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机,五脏未虚,六府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 过,命将难全。”此处首先告诫人们,有病必须早治;其次强调了疾病的痊愈与否,不能完全依赖药物的作用,主要是机体的防御机能和在药物干预下机体驱邪愈病的内在能力。
强调辨证施药
《神农本草经·序录》提出“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鬼疰蛊毒以毒药,痈肿疮疡以疮药,风湿以风湿药,各随其所宜。”此语不但突出了辨证施治用药的主旨,还提示在辨证施治用药的前提下,务必要辨别疾病的性质(寒、热)用药,辨别病因而审因论治(如“饮食不消”、“风湿”),辨别病情轻重并根据病情轻重而施以用药(如“鬼疰蛊毒”均为重危病证),还要辨别躯体病(如“痈肿疮疡”、“风湿症”)与内脏病(如“鬼疰蛊毒”)的差异 而用药。前者用“疮药”、“风湿药”,后者用“毒药”。若通览365味药物之主治和功效,还可以发现,书中根据内科疾病、妇科疾病、外科疾病、五官科疾病、皮肤病等等不同病种而施以不同药物予以治疗,这些内容都体现其重视辨证施治的用药思想。
重视服药时间与疗效的关系
《神农本草经·序录》认为:“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 在夜。”这说明本书作者在认真总结前人用药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到服药时间与药物疗效之间的密切关系。
践行“药有阴阳”理论的价值
《内经》是“药有阴阳”理论的创立者,《神农本草经》对这一理论予以践行。所谓“药有阴阳”,其含义甚广。若仅从植物药与矿物药分阴阳,矿物药质地沉重而主降,属性为阴,植物药质地轻清而属阳。若就植物药而言,凡药用其花、其叶、其枝者多属阳,若用其根、其干者多为阴。如若对药物深层的内涵分阴 阳,则“阳为气,阴为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又说,“气味辛苦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四气,又称“四性”,药物之寒、热、温、凉是也,四气之中又有阴阳属性之分,具有 温、热之性者为阳,具有寒、凉之性者属阴等等,皆属于经文所言“药有阴阳”之意及其意义。
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
《神农本草经·序例》所谓“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其本义是指人们可以品尝到的药物真实滋味。药物真实滋味不止五种,由于受事物五行属性归类理论的影响,于是自古至今,将药物之滋味统统纳之于五味之中,并将涩味附之于酸,淡味附之于甘,以合药物五味的五行属性归类。
神农本草经
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气”《神农本草经》所言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气”。四气,即四性,是药物或食物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与人们味觉可感知的“有形”五味对言,四气属阳, 五味属阴,此即“阳为气,阴为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意。而事物之阴阳属性是可分的,“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故属阳的药物寒热温凉之性还可再分阴阳。温性、热性为阳,凉性、寒性属阴。热甚于温,寒甚于凉,其中只是程度的差异。就温热而言,常又有微温、温、热、大热的不同量级;寒凉又有凉、微 寒、寒、大寒的不同量级,如果在性质上没有寒热温凉明显的性质差异,于是就用“平”标定其性质。
认为药“有毒无毒,斟酌其宜”
“有毒无毒,斟酌其宜”(《神农本草经·序录》)是指临证用药时,务必要先知道哪些药物有毒,哪些药物无毒。有毒之药,其毒性之大小及程度何如等等,然后再根据临证实际情况,斟酌用药。
认为药有“七情和合”
《神农本草经·序录》认为: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这就是药物配 伍理论中“七情和合”的源头。“七情和合”是指药物配伍中的特殊关系。
著作缺陷
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局限,《神农本草经》也存在一些缺陷,为了附会一年365日,书中收载的药物仅365种,而当时人们认识和
神农本草经
使用的药物已远远不止这些。这365种药物被分为上、中、下三品,以应天、地、人三界,既不能反应药性,又不便于临床使用,这些明显地受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而且在神仙不死观念的主导下,收入了服石、炼丹、修仙等内容,并把一些剧毒的矿物药如雄黄、水银等列为上品之首,认为长期服用有延年益寿的功效。这显然是荒谬的。此外,《神农本草经》很少涉及药物的具体产地,采收时间,炮制方法,品种鉴定等内容,这一缺陷直到《本草经集注》才得以克服。相关信息
编辑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的作者及成书时代尚无实证加以确定,大约成书于公元前一世纪左右,即秦汉时期;也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总结、搜集、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此已经是医学史界比较公认的结论。全书分3(或4)卷,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书中叙述了各种药物的名称、性味、有毒无毒、功效主治、别名、生长环境、采集时节以及部分药物的质量标准、炮炙、真伪鉴别等,所载主治症包括了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170多种,并根据养命、养性、治病三类功效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为君,无毒,主养命,多服久服不伤人,如人参、阿胶;中品120种为臣,无毒或有毒,主养性,具补养及治疗疾病之功效,如鹿茸、红花;下品125种为佐使,多有毒,不可久服,多为除寒热、破积聚的药物,主治病,如附子、大黄。书中有200多种药物至今仍常用,其中有158种被收入1977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神农本草经》有序例(或序录)自成l卷,是全书的总论,归纳了13条药学理论,首次提出了“君臣佐使”的方剂理论,一直被后世方剂学所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含义已渐渐演变,关于药物的配伍情况,书中概括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七种,称为七情,指出了药物的配伍前提条件,认为有的药物合用,可以相互加强作用或抑制药物的毒性,因而宜配合使用,有的药物合用会使原有的药理作用减弱,或产生猛烈的副作用,这样的药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书中还指出了剂型对药物疗效的影响,丸、散、汤、膏适用于不同的药物或病症,违背了这些,就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其著作年代及作者问题,由于《帝王世纪》有:“炎帝神农氏……尝味草木,宜药疗疾,著本草四卷”之说,故使人认为《本经》作者是神农。如北齐颜之推《家训》即谓“本草神农所述”。但神农在历史上是传说中的人物,况神农时代,尚未有文字,因此不能认为是神农所著。据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序中谓:“本经所出郡县,乃后汉时制,疑系仲景、元化等所记”。宋代掌禹锡在《嘉佑补注本草》序中谓:“上世未著文字,师学相传,谓之本草。两汉以来名医益众,张机、华伦辈始因古学,附以新说,通为编述,《本经》由是见于经录”。南宋王应麟在《困学纪闻》中谓:“神农作本草非也。三五之世,朴略之风,史氏不繁,纪录无见。斯实后医工知草木之性,托名炎帝耳”。近代梁启超在《古书真伪及其年代冲说:“此书在东汉三国间已有之,至宋、齐间则已立规模矣。著者之姓名虽不能确指,著者之年代则不出东汉末讫宋、齐之间”。故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本经》为东汉末年(约公元200年)之作品,非一人之手笔,是集体所创作,而托名于神农。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始能人说”,所以《本经》上冠以神农二字,亦即此故。《本经》是汉以前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所积累的用药经验的总结,它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是中药学按功用分类之始。它所述的药物主治大部分是正确的,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如水银治疥疮,麻黄平喘,常山治疟,黄连治痢,牛膝堕胎,海藻治瘿瘤。不但确有实效,而且有一些还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载。如用水银治皮肤疾病,要比阿拉伯和印度早500-800年。
《本经》的问世,对中国药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几部《本草》,如《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都渊源于《本经》而发展起来的。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其中未免掺杂了少数荒诞不稽之说。如朴消“炼何服之,轻身神仙”,太一余粮“久服轻身飞行千里神仙”,泽泻“久服能行水上”,水银“久服神仙不死”等等。这些唯心之说,与当时迷信方士(僻海》1979年版方士条:“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的人”)有一定的关系。对此,当本着去芜取精的精神,批判地继承其正确的内容。
神农本草经
-
北条麻妃
北条麻妃,原名白石さゆり,以其高挑的身材以及贵族的气质称霸熟女界,1974年3月26日出生于日本石川县,AV女优。
2024-08-18 -
橘ひなた
橘日向(橘 ひなた)1990年8月12日出生,是日本90后AV女优。 2009年11月出道,已经下马拍了多部步兵。
2023-01-10 -
武藤兰
武藤兰,1980年9月4日b出生,初期曾使用过清水优香的艺名,后名武藤兰,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成濑心美
成濑心美,1989年3月3日出生于日本新潟县,E罩杯,2008年12月以素人身份出道,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波多野结衣
波多野结衣(はたの ゆい),女,1988年5月24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著名日本女演员、AV女优。
202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