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铃薯甲虫 编辑
马铃薯甲虫属鞘翅目,叶甲科。是世界有名的毁灭性检疫害虫。原产在美国,后传入法国、荷兰、瑞士、德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东欧、美洲一些国家,是中国外检对象。寄主主要是茄科植物,大部分是茄属,其中栽培的马铃薯是最适寄主,此外还可为害番茄、茄子、辣椒、烟草等。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物种信息
3 传播途径
4 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编辑别名:蔬菜花斑虫
拉丁学名: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
门:节肢动物门
目:鞘翅目
亚科:叶甲亚科
中文学名:马铃薯甲虫
界:动物界
纲:昆虫纲
科:叶甲科
分布区域:重要的国际检疫对象,原发于北美落基山区。现欧美各国分布较多。
物种信息
编辑拉丁文名: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
英文名: potato beetle,Colorado potato beetle
中文别名:蔬菜花斑虫
马铃薯甲虫
幼虫
马铃薯甲虫幼虫
卵
马铃薯甲虫的卵
蛹
离蛹,椭圆形,长9~12mm,宽6~8mm,橘黄色或淡红色。成长幼虫转入土下化蛹。
生活习性
马铃薯甲虫
在欧洲和美洲,1年可发生1~3代,有时多达4代。发育1代需要30~70天。
生活史
根据我国新疆对马铃薯甲虫发生规律的系统研究表明,马铃薯甲虫以成虫在寄主作物田越冬,深度6—30 cm,主要分布于11~20 cm土层(91.2%)。在新疆马铃薯甲虫发生区,该虫1年可发生1—3代以2代为主。一般越冬代成虫于5月上中旬出土,随后转移至野生寄主植物取食和危害早播马铃薯,由于越冬成虫越冬入土前进行了交尾,因此,越冬后雌成虫不论是否交尾,取食马铃薯叶片后均可产卵。第1代卵盛期为5月中下旬,第1代幼虫危害盛期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第1代蛹盛期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1代成虫发生盛期出现在7月上旬至7月下旬。第1代成虫产卵盛期出现在7月上旬至7月下旬,第2代幼虫发生盛期出现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第2代幼虫化蛹盛期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句,第2代成虫羽化盛期出现在8月上旬至8月中旬,第2代(越冬代)成虫人土休眠盛期出现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该虫世代重叠十分严重,世代发育需要30—50 d。
传播途径
编辑人为传播为主:来自疫区的薯块、水果、蔬菜、原木及包装材料和运输工具,均有可能携带此虫。自身扩散传播:通过风、气流和水流等途径传播。越冬成虫出土后,若遇到10米/秒大风,16天可扩散到100公里以外地区。
防治方法
编辑马铃薯甲虫是重要检疫性害虫, 必须按照国家检疫部门的规定和要求, 实行严格检疫。在发生区需采取多种措施尽快扑灭。
1、依法检疫。
发生马铃薯甲虫的地区, 应依法划定疫区, 采取封锁和扑灭措施, 马铃薯不得调出。其他农产品在调运前应进行产地检疫, 以确保不传带马铃薯甲虫。在疫区边界实行调运检疫, 对调出的有关植物、农产品、运载工具、铺垫包装材料等要严格检查和消毒处理, 防止马铃薯甲虫传出。在发生区周围应建立隔离带, 禁止种植马铃薯和其他茄科作物, 防止马铃薯甲虫的自然传播。
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需按产地检疫规程的要求, 实施产地检疫。发现马铃薯甲虫, 必须全部割蔓销毁, 喷药处理土壤, 种薯不得带土壤, 不得用马铃薯蔓条包装或铺垫。
2、药荆防治。
据国外经验, 多种有机氯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菊酯类杀虫剂对马铃薯甲虫都有较高防治效果。
马铃薯甲虫对多种杀虫剂都产生了抗药性, 造成药剂失效而重新猖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此种抗药性产生的速度很快。马铃薯甲虫在美国纽约州1年发生2代, 该地有药剂防治的长期历史。据记载, 杀虫剂从开始使用到首次失效的间隔, DDT为7年, 谷硫磷5年, 西维因4年, 狄氏剂3年, 呋喃丹、菊酯类杀虫剂2年, 艾氏剂、甲拌磷、乙拌磷等为1年, 而久效磷、亚胺硫磷等使用当年就产生了抗药性。为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需轮换或交替使用不同化学成分的药剂, 例如有机磷杀虫剂与菊酯类杀虫剂的轮流或交替使用。还要搞好田问虫口动态监测和预测预报, 合理用药, 减少施药次数和用药量。配合使用栽培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 实行综合防治。
3、栽培防治。
根据当地马铃薯栽培特点和甲虫发生规律, 灵活采取减少虫口数量和减轻虫害的农业措施。薯田与谷类或其他非寄主作物倒茬, 实行轮作, 以避开前作薯田越冬成虫为害。种薯地周围提前10天左右种植马铃薯或天仙子诱集带。诱集带要专人管理, 发现马铃薯甲虫后及时消灭。国外有的地方收薯前割去茎叶, 收后清理田间, 除去残薯, 以减少马铃薯甲虫食料。
另外, 早春马铃薯甲虫出土不整齐, 延续时间长, 可人工捕杀越冬成虫和摘除卵块。
4、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草蛉、瓢虫、步甲、蜘蛛等扑食性天敌和寄生蜂、寄生蝇等, 以减低虫口。施用苏云金杆菌制剂, 对低龄幼虫有较好防效。
防治案例
新疆马铃薯甲虫的发生与危害
1993年马铃薯甲虫传入新疆后仅在边境地区霍城、察布查尔、伊宁、塔城4个县(市)危害。1995年已分布到伊犁、塔城两地的13个县(市)。1996年6月疫情形势出现重大变化,马铃薯甲虫越过伊犁、塔城盆地天然屏障,首次出现在乌苏市郊。至此,该虫进入天山北坡无屏障地带,沿着马铃薯种植带迅速东进。1999年到达乌鲁木齐。2002年马铃薯甲虫扩散前沿到达木垒县。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博乐、奎屯、石河子、昌吉、巴音郭楞和乌鲁木齐市11个地(州)、师的35个县(市)、258个乡(镇、团场)发生分布;发生行政辖区总面积29.72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发生范围2073.4万(667平方米),其中,马铃薯及其他茄科作物发生面积50万(667平方米),局部地区的马铃薯、茄子和番茄受害严重。农作物及草原地带生态区野生寄主杂草天仙子染疫突出,发生范围100万(667平方米)。野生寄主虽属零星发生,但分布范围大。自传入的10年间,马铃薯甲虫向东扩散了930km,平均每年向东扩散速度约100km。疫情地距甘肃交界的星星峡仅600km,直接威胁甘肃省以及全国的马铃薯等安全生产。
马铃薯甲虫的成幼虫均取食马铃薯叶片或顶尖,通常将叶片取食成缺刻状。危害严重时,茎秆被取食成光秃状。大龄幼虫还可以取食幼嫩的马铃薯薯块。失控的种群,可在薯块开始生长之前将叶片吃光造成绝产。一般可造成马铃薯减产30%~50%;严重时减产90%。而且能传播马铃薯其它病害,如褐斑病、环腐病等。
新疆马铃薯甲虫防治现状
从1993年首次传入伊犁开始,目前已东扩至木垒县,扩散距离达到900多km,但可喜的是仍将害虫有效地控制在局部区域,而且通过检疫手段,形成并实施了以“捕,诱,毒,饿,治”为方针的马铃薯甲虫封锁与控制技术,仅在1994~2002年间就累计推广应用22.5万公顷,挽回经济损失14.6~20.5亿元,而且对保护全国1600万公顷的马铃薯等茄科作物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
马铃薯甲虫繁殖能力强,生态可塑性高。针对马铃薯甲虫对有机磷与菊酯类杀虫剂抗药性增强的现状,先后试验了多种类型药剂的防治效果。2007年自治区植保站组织专家对7种杀虫剂对马铃薯甲虫的防治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较少的氟虫腈类杀虫剂(锐劲特)和啶虫脒类杀虫剂(鬼斧)防治效果最佳,但为了防止马铃薯甲虫产生抗药性,也应将氟虫腈类杀虫剂、啶虫脒类杀虫剂、有机磷类杀虫剂(乐斯本)、吡虫啉类杀虫剂(艾美乐)以及其他类型的杀虫剂交替使用。
秋翻冬灌
破坏马铃薯甲虫的越冬场所,可显著降低成虫越冬虫口基数,防止其扩散蔓延
轮作倒茬
在马铃薯甲虫发生严重区域,实行与非茄科蔬菜、作物轮作倒茬,中断其食物链,达到逐步降低害虫种群数量的目的。
人工捕杀
利用马铃薯甲虫的假死性和早春成虫出土零星不齐、迁移活动性较弱的特点,从4月下旬开始进行人工捕杀越冬成虫和捏杀叶片背面的卵块,降低虫源基数。
集中诱杀
在马铃薯甲虫发生严重的区域,早春集中种植有显著诱集作用的茄科寄主植物,形成相对集中的诱集带,便于统防、统治;此外可以适期晚播适当推迟播期至5月上中旬,避开马铃薯甲虫出土为害及产卵高峰期。
马铃薯甲虫国外防控主要措施
作为世界著名的检疫性害虫,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很多国家已经将其定为“重点检疫对象”,近百年来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化学药剂防治害虫最早的实例就是1865年巴黎绿在马铃薯甲虫上的应用,随着科技水平和人们环保认识的不断提高,马铃薯甲虫的防控措施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当前更注重生物防治及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A.Randall Alford等早在1987年就提出柠檬碱具有对马铃薯甲虫的拒食活性。在生物防治的过程中,欧美等国家不但应用天敌对马铃薯甲虫的捕食作用,筛选了二点益蝽等天敌种类,还大力发展生物制剂,人工合成一种色素杆菌分泌的毒素进行拌种或者土壤处理,可对马铃薯甲虫进行有效的毒杀防治,而且对于药理的作用过程及作用效果的研究也更加深入。
马铃薯甲虫防控关键
严格执行调运检疫程序,加强疫情监测。对疫区调出、调入的农产品尤其是茄科寄主植物,按照调运检疫程序严格把关,防止疫区的马铃薯块茎、活体植株调出。对来自疫区的其他茄科寄主植物及包装材料按规程进行检疫和除害处理,防止马铃薯甲虫的传出和扩散蔓延。
加强马铃薯甲虫在中国适生地的预测预报工作。准确判断适生地的范围,提早加强防范检测工作,切断害虫的各种传播途径,尤其是要做好高危适生地区的检疫防控工作。借鉴国外的农业、物理、生物及化学防治等技术的综合利用,避免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从而可以延缓该虫抗药性的发展。同时,加强该虫的田间抗药性监测,应用各种检测技术准确判断其抗性发展变化,使其对中国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
北条麻妃
北条麻妃,原名白石さゆり,以其高挑的身材以及贵族的气质称霸熟女界,1974年3月26日出生于日本石川县,AV女优。
2024-08-18 -
橘ひなた
橘日向(橘 ひなた)1990年8月12日出生,是日本90后AV女优。 2009年11月出道,已经下马拍了多部步兵。
2023-01-10 -
武藤兰
武藤兰,1980年9月4日b出生,初期曾使用过清水优香的艺名,后名武藤兰,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成濑心美
成濑心美,1989年3月3日出生于日本新潟县,E罩杯,2008年12月以素人身份出道,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波多野结衣
波多野结衣(はたの ゆい),女,1988年5月24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著名日本女演员、AV女优。
202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