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壳虫 编辑

介壳虫

介壳虫(拉丁学名:Coccoidea),是同翅目蚧科动物。

介壳虫分布地区极为广泛,以热带、亚热带地区为多。介壳虫一般以产卵繁殖为主,也有胎生,繁殖能力强,雄性有翅,能飞,体壁表面或硬化被覆一层硬壳,或有粉状蜡质分泌物,或体被腊质分泌物呈白色粉状、玻璃状或棕褐色壳状。其常见的外型有圆形、椭圆形、线形或牡蛎形。全世界大概有8000多种介壳虫,包括大洋臀纹粉蚧 、南洋臀纹粉蚧、新菠萝灰粉蚧、香蕉灰粉蚧等。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形态特征 3 生活习性 4 分布范围 5 繁殖饲养 6 种类介绍 7 物种危害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学名:介壳虫

      界:动物界

      亚门:六足亚门

      亚纲:有翅亚纲

      亚目:胸喙亚目

      种:介壳虫

      总科:蚧总科

      种类:日本蜡蚧、朝鲜球坚蜡蚧、褐盔蜡蚧、枣球蜡蚧

      别名:蚧、花虱子

      拉丁学名:Coccoidea

      门:节肢动物门

      纲:昆虫纲

      目:同翅目

      科:蚧科

      分布区域:热带、亚热带

      益虫/害虫:害虫

      常见外型:圆形、椭圆形、线形或牡蛎形

      外文名:scale insect

      形态特征

      编辑

      介壳虫的体壁表面或硬化被覆 1 层硬壳(如盾蚧),或有粉状蜡质分泌物(如粉蚧),或体被腊质分泌物呈白色粉状、玻璃状或棕褐色壳状,因此能分泌蜡质介壳,雌虫无眼,无脚,亦无触角。雄虫则具发达之脚,触角及翅,营孤雌或两性生殖,部分种类是重要害虫。

      常见的外型有圆形、椭圆形、线形或牡蛎形。幼虫具短脚,幼龄可移动觅食,稍长则脚退化,营固着生活。常见的有红圆蚧、褐圆蚧、康片蚧、矢尖蚧和吹绵蚧壳虫等。此外,介壳虫的分泌物还可引起煤烟病。

      介壳虫类昆虫的雌性成虫均无翅,头部、胸部、腹部的分界不明显,外形看来与若虫相似,有些只是个体比较大,而有些则是体色明显不同。

      生活习性

      编辑

      介壳虫介壳虫

      介壳虫繁殖能力强,一年发生多代。卵孵化为若虫,经过短时间爬行,营固定生活,即形成介壳。它的抗药能力强,一般药剂难以进入体内,防治比较困难。因此,一旦发生,不易清除干净。

      不同地区、不同种类,其发生规律各不相同。除了有性繁殖,介壳虫还可进行孤雌繁殖。繁殖量大,产的卵90%以上均能发育,有的1年发生1代,高的可达3~4代,以1年2代来计算,1只介壳虫,1年繁殖量多达90000只。

      分布范围

      编辑

      分布地区极为广泛,其中以热带、亚热带地区为多。

      繁殖饲养

      编辑

      介壳虫的生殖方式有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2种,多数种类进行两性生殖,即通过雌雄成虫交配繁殖后代,如梨圆蚧等营两性生殖,雌虫不经雄虫交配不能产卵;有的介壳虫如朝鲜球坚蜡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 Borchs雌虫必须经数次交配,才能进行繁殖;也有不少种类至今还没有发现过雄虫,营孤雌生殖,如褐盔蜡蚧Partheno1ecanium corni Bouche仅在寄生危害李树时,才有少数雄虫分化出来。吹绵蚧Icerya purchasi Maskell则是两性和孤雌生殖均有。

      卵生胎生

      介壳虫一般以产卵繁殖为主,也有胎生;如梨圆蚧在产卵过程中,由于卵的发育速度较快,在母体的输卵管中已经孵出,因而产下的是若虫,这种胎生实际上是卵胎生。多数介壳虫产的卵须经l~2周方能孵化。

      介壳虫的产卵方式独特。盾蚧产卵于介壳下,随着产卵,虫体向介壳头端收缩,腾出空间用于贮存卵;许多蜡蚧则产卵于身体下面,随着产卵进行腹面体壁逐渐向内凹陷,空出位置贮存卵;粉蚧、硕蚧等产卵时,往往分泌白色棉花状的卵袋。

      生殖力

      介壳虫种间生殖力差别很大。如枣球蜡蚧Eulecanium giganteaShinji最多可产卵9000余粒,而柿绒蚧Acanthococcus kaki Kuwana最多只产卵300粒。通常介壳虫能产卵数百粒,产卵数量的多少与气候和营养条件等也有较大关系。

      发育变态

      危害果实危害果实

      介壳虫属于渐变态昆虫。雌虫发育经过卵、若虫和成虫3个阶段,雄虫发育经过卵、若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雄蛹的翅芽是在体外逐渐形成的,一般经过预蛹和蛹2个时期。雌虫一生无翅,亦无蛹期,但在绵蚧科中,在若虫转变为成虫前,往往有1个中间期,这一阶段外形呆滞,有的甚至停止取食(如珠绵属Neomargarodes),外包球形的前龄蜕皮或其他附属物,此阶段也是新旧器官的更替阶段。

      雌介壳虫若虫通常经过2次或3次脱皮变为成虫,而雄介壳虫的脱皮次数一般比雌性多1次。第1龄若虫很难分出雌雄,在第2龄时出现性分化,雄虫在此时体形变长,脱皮后进入预蛹,能分出头,胸、腹,口器退化,复眼出现,可见翅芽和交配器等;脱皮变为蛹后,头、胸、腹区分明显,翅、足、触角、交配器等伸长,复眼更大。

      世代生活史

      介壳虫一般1年发生1~3代,少数4~5代,常因种类、地域、气候条件、寄主及寄生部位等而有区别。不同世代的介壳虫在生物学、生态习性等方面常存在一些差异,有时甚至在形态方面的差异也十分明显。

      种类介绍

      编辑

      1.1.日本蜡蚧

      日本蜡蚧日本蜡蚧

      日本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又称枣龟蜡蚧、枣虱子。

      一:分布与危害。国外分布于日本、前苏联和东南亚一带。国内分布普遍,尤其在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等省的枣产区发生严重。除危害枣外,还可危害柿、梨、苹果、栗等。以若虫和雌成虫聚集于枝条和叶上刺吸汁液,其分泌物尚能诱致煤污病的发生,影响光合作用,发生严重时造成树势衰弱,芽叶萎缩,产量和品质下降。

      二:发生规律。1年产一代,以受精雌成虫密集在1~2年生的小枝上越冬。寄主发芽时开始取食危害,虫体迅速增大。北方枣区5月底至6月初开始产卵,6月中旬为产卵盛期,7月中旬为产卵末期。卵产于母体介壳下,每雌产卵1500~2000粒。卵期7~10天。卵于6月中、下旬开始孵化,6月下旬、7月上旬为若虫出壳盛期,7月底为末期。若虫出壳时间多在天气晴朗的上午9~10时,可借风力作远距离传播。出壳若虫在枣叶正面和嫩枝上固定危害,并分泌蜡质形成介壳。7月底、8月初可从介壳外形区分雌雄。8月底、9月初是化蛹盛期,蛹期约20天。雄虫羽化盛期在9月下旬,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危害到9月上、中旬打枣前后,大量从枣叶转移到小枝上继续危害,虫体逐渐增大,蜡质增厚。11月中旬以后开始越冬。

      1.2.朝鲜球坚蜡蚧

      朝鲜球坚蜡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 Borchs又称桃球坚蚧、杏球坚蚧。

      一、分布与危害。国外分布于日本和朝鲜。国内分布于东北、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宁夏等省区。寄主有李、杏、桃、樱桃等,在山桃及杏树上发生普遍。密集在寄主枝条上,终生吸取寄主汁液,受害树一般生长不良,受害严重的枝条枯死,甚至整株枯死。

      介壳虫介壳虫

      二、发生规律。1年发生l代,以2龄若虫固着在枝条上越冬。次年3月上、中旬开始活动,从蜡堆里的蜕皮中爬出。另找地点固着,群居在枝条上取食,不久便逐渐分化为雌、雄性。雌性若虫于3月下旬又脱皮1次,体背逐渐变大成球形。雄性若虫于4月上旬分泌白色蜡质形成介壳,再蜕皮化蛹其中,4月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4月下旬到5月上旬雄成虫羽化并与雌成虫交配,交配后的雌虫体迅速膨大,逐渐硬化,5月上旬开始产卵于母体下面,平均每雌产卵1000粒左右。卵期7天,5月中旬为若虫孵化盛期。初孵若虫从母体臀裂处爬出,在寄主上爬行l~2天,寻找适当场所,以枝条裂缝处和枝条基部叶痕中为多。固定后,身体稍长大,两侧分泌白色丝状蜡质物,覆盖虫体背面。6月中旬后蜡质又逐渐溶化白色蜡层,包在虫体四周。此时发育缓慢,雌雄难分。越冬前脱皮1次,蜕皮包于2龄若虫体下,到12月份开始越冬。雌虫能孤雌生殖。

      黑缘红瓢虫是主要天敌,其成虫、幼虫皆捕食朝鲜球坚蜡蚧的若虫和雌成虫,1头幼虫1昼夜可取食5头雌虫,1头瓢虫一生可捕食20余头,是抑制该虫大发生的重要因素。

      1.3.褐盔蜡蚧

      褐盔蜡蚧Parthenolecanium corni(Bouche)又称扁平球坚蚧、水木坚蚧、糖槭蚧。

      介壳虫介壳虫

      一、分布与危害。国外分布于日本、前苏联、欧洲西部、北非、伊朗、朝鲜、美国、加拿大。国内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华北及陕西、青海、新疆等地。寄主有桃、杏、李、欧洲樱桃、葡萄、梨、苹果、沙果、核桃等果树及数十种林木。以若虫和成虫危害果树和林木的枝叶和果实。危害期间经常排泄出无色粘液,不但阻碍叶的生理作用,还招致蝇类吸食和霉菌寄生,严重发生时,枝梢干枯,甚至引起全株逐渐死亡。

      二、发生规律。在黄河故道地区1年发生2代,新疆1~2代,以2~3龄若虫在枝干裂缝、老皮下及叶痕处越冬。来年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爬到枝条上寻找适宜场所固着危害。4月上旬虫体开始膨大,4月末雌虫体背膨大并硬化。5月上旬开始产卵在体下介壳内,5月中旬为产卵盛期。卵期1个月左右。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卵孵化盛期,若虫爬到叶背固着危害,少数寄生于叶柄。在桃树上寄生时,1年只发生1代,叶上的若虫一直危害到10月间,爬到越冬场所越冬。在葡萄上寄生时,1年可发生2代,叶片上若虫于6月中旬先后蜕皮并迁回枝条,7月上旬羽化为成虫,7月下旬至8月上旬产卵;第2代若虫8月孵化,8月中旬为孵化盛期,10月间迁回到枝干裂缝处越冬。雌虫不论交配与否均能产卵繁殖,1头雌虫能产卵1400~2700粒。天敌昆虫有黑缘红瓢虫、红点唇瓢虫和寄生蜂等。

      1.4.枣球蜡蚧

      枣球蜡蚧Eulecanium gigantea (Shinji)又称大球坚蚧、瘤坚大球蚧。

      介壳虫介壳虫

      一、分布与危害。国外分布于日本。国内分布于陕西关中及陕北、宁夏、甘肃、新疆、山西、北京、内蒙古、河北、河南和山东。危害相当广泛,可危害红枣、杏、苹果、梨、巴旦杏、桃、葡萄、文冠果、刺槐、榆树、胡杨、野蔷薇等20余种乔灌木。危害轻者影响树木发芽抽梢,树势衰弱,重者形成干枝枯梢,果品产量严重下降,甚至整株死亡。

      二、发生规律。1年发生l代,以2龄若虫在枝条上越冬。4月下旬雄成虫开始羽化,5月上旬交尾后雌虫产卵,5月下旬可见初孵若虫活动,若虫期自5月下旬至翌年4月中旬。雄成虫羽化多集中在每天上午10~12时,羽化半小时后即起飞寻偶交配,1头雌虫l生产卵400~5000粒,最多可达8500粒。初孵若虫行动活泼,爬出介壳后在寄主枝条或叶片上爬行l~2天,然后多固定在叶片正反面的主脉两侧刺吸危害,若虫越冬转移前,一直在叶片上固定取食,10月上旬寄主叶片脱落前,若虫多迁移到枝条下方或枝杈处越冬,越冬若虫和雌成虫只危害枝干。

      绵蚧类

      2.1.草履蚧

      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 Kuwana)又称草鞋介壳虫。

      介壳虫棉根新珠硕蚧Neomargarodes gossypii Yang又称珠绵蚧、棉珠蚧等。

      一、分布与危害。国内分布于山东、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省。主要危害棉花、大豆、豇豆、绿豆,也危害谷子、玉米、甘薯、蓖麻等作物和酸模、三棱草、苍耳、刺儿莱、苦荬菜等杂草。但只能在豆类、蓖麻等作物和苍耳、酸模、刺儿菜、苦卖菜等杂草的根部才能完成其生活史。

      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棉花、大豆等根部的汁液,植株被害后下部叶片发黄,逐渐变红而脱落;中部叶片发红下垂;上部嫩绿色减退。根部有鱼鳞状横裂纹,或根部肿大,根尖发黑腐烂,根的木质部上有许多小黑点。受害重者棉株和豆株枯萎死亡,造成大量减产。

      二、发生规律。在山东、河北等地1年发生1代,以珠形体集中在寄主根部附近约15cm深的土中越冬。在山东郓城,越冬的大、中型珠形体于5月上旬开始脱壳羽化为雌成虫,小型的珠形体脱壳较早,脱壳变为前蛹,约经8天再脱皮变为蛹。蛹经14天羽化为雄成虫。雌雄成虫于5月中旬交尾,雄成虫交尾后约24小时死亡,寿命仅8.6天。雌成虫在土中10~15cm处作一土室,5月中旬开始产卵其中。产卵期一般为15~25天。卵堆产于母体后边,每头雌成虫产卵数十粒至数百粒,多的可达1000余粒。卵堆外覆盖有白蜡絮,土室内壁也有一层白蜡粉。卵经25~30天孵化,孵化盛期在6月下旬。初孵化的若虫在土室内活动。约经4天左右开始分散,1龄若虫在地面爬行,寻找寄主,是扩散危害的主要虫期,若在5~7天内找不到寄主植物即死亡。找到寄主后在土中约10cm深处将口针刺入根部吸食汁液危害,7月份为取食危害盛期。此后虫体逐渐膨大,体壁加厚,颜色加深,并分泌蜡质,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形成珠形体。在不良环境中,珠形体可长时间休眠,隔年再羽化。

      棉根新珠硕蚧适宜于在干燥疏松的土中生活。发生严重的地区均为干旱的沙土地或轻度盐碱地,而在水滨地、粘壤土则没有,黄壤土虽有,但数量很少,发生较轻。

      粉蚧类

      3.1.康氏粉蚧

      介壳虫一、分布及危害。国内分布于河北各县。除危害玉米外,还危害小麦、高粱及禾本科杂草等。以若虫和雌成虫群集于地表下寄主茎基部吸食汁液,受害小麦、玉米叶脉发黄、生长缓慢或枯萎,植株矮小细弱。严重时根茎变粗畸形,不能结实。

      二、发生规律。在河北1年发生3代,以卵在玉米根茎上及周围土壤中越冬。第1代发生于4月下旬至6月中旬,以若虫和雌成虫群集在地表以下小麦茎基部吸食汁液,被害部位可见白色絮状物。第2代发生于6月下旬至8月上旬,主要危害夏玉米幼苗,常年发生危害严重,为主要危害世代。第3代发生于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主要危害玉米和高粱,此时玉米和高粱已近成熟,危害不大。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雌成虫开始做卵囊产卵越冬。

      盾蚧类

      4.1梨圆蚧

      梨圆蚧Quadraspidiotus perniciosus (Comstock)又称梨齿盾蚧、梨丸介壳虫、轮心介壳虫。

      一、分布及危害。梨圆蚧是国际检疫对象之一,国内分布普遍,危害区偏于北方。梨圆蚧食性极杂,已知寄主植物有150多种,主要危害果树和林木。主要果树有梨、苹果、枣、核桃、桃、杏、李、梅、樱桃、葡萄、柿和山楂等。可寄生果树的所有地上部分,特别是枝干被害后,引起皮层木栓化和韧皮部、导管组织的衰亡,皮层爆裂,抑制生长,引起落叶,甚至枝梢干枯和整株死亡。在果实上寄生时多集中在萼洼和梗洼处,围绕介壳形成紫红色斑点,降低果品价值。

      二、发生规律。在辽宁南部、山东和陕西苹果园1年发生3代,以2龄若虫及少数受精雌虫在枝干上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取食危害,雄虫4月中旬化蛹,5月上中旬羽化,交尾后死亡;越冬雌虫继续取食约1个月,到6月上中旬胎生若虫,可延迟到7月上旬。第1代雌虫产仔期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第2代雌虫产仔期在9月至11月上旬,世代不整齐。

      梨圆蚧营两性胎生繁殖。各代雌雄性比不同,第1代为1.7∶1,第2代为1.0∶1.2。各代产仔数在54~108头之间,以第2代产仔数最高,最多单雌产仔362头。初龄若虫产出后向嫩枝、果实、叶片上爬行,在1~2日内找到合适部位,将口器插入寄主组织内,则固定不再移动,分泌蜡丝,逐渐形成白色介壳。危害果实时,晚熟品种受害重,早熟品种受害轻。梨圆蚧远距离传播主要靠苗木、接穗和果品调运。

      自然抑制因子较多,主要包括越冬期死亡、自身密度拥挤性死亡和天敌的寄生与捕食等。在东北地区,越冬期死亡可达36.4%。捕食性天敌以红点唇瓢虫和肾斑唇瓢虫Chilocorus renipustulatus最常见,1头瓢虫成虫在1个月内可捕食梨圆蚧成虫和若虫700头,幼虫每月捕食350头。寄生性天敌有小蜂Prospaltella aurantii和短缘毛蚧小蜂Aphytis proclia等。

      4.2.矢尖蚧

      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 (Kuwana)又称矢尖盾蚧、矢坚蚧、箭头蚧和矢根介壳虫。

      一、分布与危害。国外分布于日本、印度、大洋州和北美洲各地。国内各柑桔产区普遍发生,北方主要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和山东等省。除危害柑桔类植物外,还危害茶、山茶、连翘、白蜡树、龙眼等,在北方温室内危害多年生木本观赏植物。危害果树时,主要危害果、叶和枝条等部位,受害处形成黄斑,引起叶片变黄卷曲枯死,枝条干枯,着果率大大下降,果实不能成熟,对果实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

      二、生活史及习性。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在陕西汉中1年发生2代,主要以受精雌成虫在叶片和嫩枝上越冬,也有少数以2龄若虫越冬。来年5月中下旬产卵,第1代若虫盛发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1代成蚧盛发期在7月中、下旬;8月上旬至下旬为第2代若虫盛发期,10月上、中旬为第2代成蚧盛发期,交配后以受精雌蚧越冬。

      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差别较大。卵期极短,据观察仅28~256.8分钟,平均142.5分钟。1、2龄若虫历期均为20天左右;第1代3龄若虫期为38天;第2代为50天。雌成虫产卵前期第1代为24~33天;第2代为183~234天。产卵历期差异很大,一般7~74天。

      矢尖蚧若虫多集中在上午6~12时孵化。刚孵出的若虫经10~15分钟即开始爬行活动。雌若虫行动活泼,爬行距离远,爬行时间可持续16小时,最后多集中于幼嫩枝叶或果实上固定取食。雄若虫爬行距离近,时间短,一般仅4小时左右,有聚集性,多集中于叶片背面。雌雄性比因代别而异,第1代为1∶1.65,第2代为1∶3.75。矢尖蚧必须经雌雄交配才能产卵,单雌平均产卵量为74.6粒。研究表明,矢尖蚧成、若蚧均呈聚集分布,雌成蚧符合负二项分布,最佳取样方式为棋盘式。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矢尖蚧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下生活。据西北农业大学调查,当日均温度13℃以上时,才开始取食危害;19℃以上开始产卵、繁殖;23~28℃条件下对生长发育和繁殖最有利;相对湿度在60%以上适于其生活。低温或高温干燥对其发生不利,当冬季气温降至-5℃时,若虫大量死亡,-9℃时若虫几乎全部死亡。春季气温的高低直接影响越冬成蚧产卵期和第1代若虫出现的早晚,以4月1日至5月31日的平均温度19℃为标准,若平均温度下降1℃,其发生盛期推迟3~4天。

      若蚧发生期的雨日和雨量对种群数量有一定影响。雨日多、雨量大有利于若蚧生长发育,且对天敌的捕食和寄生不利。

      寄主桔树的树龄大小与虫源的多少密切相关,也直接关系到矢尖蚧食物营养状况,从虫口数量和受害程度看,盛果期>衰老期>初果期>零星挂果期。

      矢尖蚧的天敌较多。捕食性天敌主要有红点唇瓢虫、日本方头甲、晋草蛉、蜘蛛等;寄生性天敌主要有矢尖蚧蚜小蜂、瘦柄花翅蚜小蜂、蚜小蜂等。

      4.3.桑盾蚧

      桑盾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Targioni-Tozzetei)又称桑白蚧、桃介壳虫等。

      一、分布及危害。国外分布于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南斯拉夫、希腊、英国、瑞典、匈牙利、土耳其、叙利亚、以色列、印度、斯里兰卡、日本、非洲、美洲、前苏联、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内分布较广,北方的东北、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新疆和南方多数省区均有发生。寄主有苹果、梨、桃、杏、李、梅、樱桃、醋栗、批把、葡萄、核桃、柿、无花果、桑、茶、丁香、棕树等,其中以核果类果树受害较重,特别是桃树受害最重。以雌成虫和若虫群集固着在果树枝干上吸食,偶尔危害果实和叶片。严重发生时介壳密集重叠,枝条表面凹凸不平,削弱树势,甚至引起枝条或全株死亡。桃园发生后,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3~5年可将桃园毁坏。

      二、发生规律。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北方各省1年2代,以第2代受精雌虫在枝条上越冬。不同地区来年开始危害的时间和产卵日期不同,在山西太谷,3月中旬桃树萌动后开始吸食危害,虫体迅速膨大,越冬代成虫4月下旬开始产卵,4月底至5月初为产卵盛期,5月上旬为末期。雌虫产卵后干缩死亡。第1代卵期15天左右,5月上旬开始孵化,5月中旬为孵化盛期。6月中旬第1代成虫开始羽化,6月下旬为羽化盛期,交尾后雄虫死亡,雌虫腹部逐渐膨大,至7月中旬开始产卵,7月下旬为产卵盛期。第2代卵期10天左右,7月下旬开始孵化,7月末为孵化盛期。第2代成虫8月中、下旬开始羽化,8月末为羽化盛期,交尾后雌虫继续危害至秋末越冬。

      雄成虫羽化后便寻找雌虫交尾,寿命极短,仅l天左右。雌虫产卵于介壳下,常相连成念珠状,产卵后虫体腹部缩短,颜色变深,不久干缩死亡。越冬代雌虫产卵量较高,平均每雌产卵120余粒,最多183粒,最少54粒。若虫孵化后在母体介壳下停留数小时,然后逐渐爬出分散活动1天左右,多固定在2~5年生枝条上取食,以枝条分杈处和阴面密度较大。约经5~7天开始分泌绵状白色蜡粉覆盖于体上,并逐渐加厚,不久开始蜕皮,蜕皮时自腹面裂开,虫体微向后移,继续分泌蜡质形成介壳。

      降雨和天敌是限制桑盾蚧发生危害的重要因子。若虫分散转移期降雨,特别是暴雨可大量淋洗掉若虫,减轻发生程度。山西太谷观察有1种软肋蚜小蜂Cocclophagus sp.幼虫寄生于桑盾蚧雌虫体内,红点唇瓢虫和日本方头甲对桑盾蚧捕食能力较强,是控制桑盾蚧的有效天敌。

      4.4.榆牡蛎蚧

      榆牡蛎蚧Lepidosaphes ulmi Linnaeus又称榆蛎盾蚧、茶牡蛎蚧。

      一、分布与危害。国外分布于欧洲、日本、伊朗、以色列、伊拉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国内分布于东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新疆、西藏、内蒙古、河北和南方各省区。食性较杂,寄生植物有梨、苹果、杏、桃、李、葡萄、梅、樱桃、山楂、海棠、核桃、枣、沙棘、榆、柳、杨等,主要危害植物的枝、梢、叶及果实,受害果实上布满介壳虫,果品表面凹凸不平,丧失商品价值。

      二、发生规律。1年发生1~2代,以卵在介壳下越冬。越冬卵4月底开始孵化,4~5天孵化完毕。初孵若虫爬行约1天后固定在树体上,第2天蜕皮,并分泌介壳。第1代雄虫于6月初开始羽化,雄性若虫及其蛹的全部发育期为34~39天。第1代雌虫发育成熟约需50天,6月中开始产第1代卵,单雌产卵50余粒,7月上旬开始孵化,卵期约18天。第2代雌虫于8月下旬开始产卵,9月上旬为产卵盛期,第2代雌虫发育历期45天以上。若虫近距离传播通过自身爬行,或通过风和农事操作传播;远距离传播通过苗木、果实的调运。

      榆牡蛎蚧的优势天敌有孪斑唇瓢虫Chilocorus geminus和桑盾蚧黄金蚜小蜂Aphytig proclia等。

      物种危害

      编辑

      在早春树液开始流动以后,介壳虫便开始取食,雌成虫产卵后,经数日便可孵化出无蜡质介壳的可移动的小虫,为初孵幼虫。幼虫在观赏植物上爬行,找到适宜的处所后,便把口器刺入花木植物体内,吸取汁液,开始固定生活,使寄主植物丧失营养并大量失水。受害叶片常呈现黄色斑点,日后提早脱落。幼芽、嫩枝受害后,生长不良常导致发黄枯萎。介壳虫在危害观赏植物的同时,有的还大量排出蜜露,因而导致烟煤病发生,使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受害严重的植株,树势衰退,最后全株枯死。

      介壳虫发生危害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密切。各种环境因素对介壳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寿命和数量消长等都有直接影响,通常将这些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2大类。非生物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风、雨等气候因子,生物因素主要有寄主植物、天敌和人类活动等。

      气候因素

      温度、降雨和风对介壳虫的种群数量影响较大。如吹绵蚧适于在温暖潮湿的环境条件下生活,雌成虫在气温25~26℃,湿度较高时产卵最多,而在15℃以下时产卵减少;若虫正常活动的适宜温度为22~28℃,超过32℃则开始死亡,在40℃以上或-12℃时即大量死亡。褐盔蜡蚧卵在平均气温19.5~23.4℃,平均相对湿度41%~50%时孵化率最高;平均气温超过25.4℃,平均相对湿度低于38%时,卵的孵化率降低89.3%。

      湿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低湿条件下介壳虫的存活率降低。过高的湿度往往有利于介壳虫发生,很少引起若虫死亡,而当湿度低于15%时,若虫会大量死亡,因此,干旱的年份不利于介壳虫的发生。此外,大雨对正在迁移的若虫有较强的冲刷作用,可将若虫冲刷到地上而不能爬上寄主,小雨则没有影响。

      不同介壳虫对光照的反应不一。绵蚧科、蜡蚧科和粉蚧属的种类,表现为正趋光性,而生活在地下的珠蚧属则表现为负趋光性。风对介壳虫的传播有一定辅助作用。

      天敌因素

      介壳虫的天敌种类较多,对其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捕食性天敌是介壳虫的重要天敌,主要属于鞘翅目、脉翅目及螨类,革翅目、双翅目、缨翅目中亦有;常见的捕食性天敌有澳洲瓢虫Rodalia cardinalis、大红瓢虫R. rufopilosa、小红瓢虫R. pumila、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黑缘红瓢虫C. rubidus、日本方头甲Cybocephalus niponicus、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晋草蛉Chrysopa shansiens等。寄生性天敌以膜翅目小蜂总科的天敌为主,国内已经报道的寄生蜂有100多种;优势种类主要有蜡蚧跳小蜂Anicetus ceroplastis、A. howardi等10多种跳小蜂,以及矢尖蚧蚜小蜂Physcus fulvus、瘦柄花翅蚜小蜂Marietta carnesi、蚜小蜂Aphytis sp.等。致病微生物常见的多为真菌类,较重要的有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li、双生座壳孢Aschersonia duplex、嗜蚧镰刀菌Fusarium coccophilum等。

      寄主植物

      介壳虫与寄主植物的关系比较复杂。多数介壳虫的食性为多食性,可取食多种植物类群,如吹绵蚧的寄主植物就有100多种,其中最嗜好的是澳洲相思树、柑桔及木麻黄。有些介壳虫为单食性,甚至有些科或属的种类特化,只能在某一固定的植物类群上寄生,如长盾蚧属的种类专寄生于竹类,松牡蛎蚧专寄生于松树等。

      介壳虫是一类营寄生生活的小型昆虫,在植株上不大活动或完全固着在植株上。如盾蚧科的若虫和雌虫开始取食后就固着在寄主上不再转移;很多蜡蚧、硕蚧和粉蚧固定于植株上后,可在小范围内爬行,但爬行距离有限,一般只在植株内不同部位或临近植株范围内活动。介壳虫的雄成虫虽然有翅和足,但其飞翔和爬行能力很弱。因此,介壳虫的扩散和传播主要靠外力,常见的传播方式有自然传播和人为传播2类。

      自然传播主要有风传、水传和动物传带几种。介壳虫虫体较小,大风往往能将介壳虫从甲树吹至乙树,从甲地吹至乙地。沿江河两岸植物上发生的介壳虫,会随落叶进入江河,借水流漂送到远地。介壳虫的天敌,如草蛉、瓢虫等取食介壳虫时,部分介壳虫的卵或若虫会附着其体表,当它们活动或转移时,将介壳虫传播到其他植株或田块;蚁类因取食介壳虫的蜜露,也往往传带介壳虫。

      人为传播是介壳虫的主要传播方式。各种农事操作可以造成介壳虫在植株间、田块间的传播蔓延。现代交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种货物、农产品、苗木等运输频繁,更为介壳虫远距离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吹绵蚧原产地是澳洲,以后随人类活动,逐渐蔓延至世界各国。因此,加强植物检疫工作,是防止介壳虫传播蔓延的根本措施。

      防治

      调查方法

      介壳虫的调查,根据调查目的和调查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概况普查和详细调查2个方面。通常以整株或植株的某一部分作为调查单位,如某一部分的枝干、叶片、果实等,甚至以一定的叶片面积或枝叶上一定长度为调查统计单位。如果调查果树,每棵树最好分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调查,以反映各个方位叶片、枝干、果实等的受害情况。

      1.叶片枝梢上的介壳虫调查 一般选择样本树10~20株进行调查。在树形低矮及虫口密度不大时,可进行全株调查。树高不便于直接统计时,可把树冠分上、中、下部及不同方位,各取10~20cm长的样枝或50~100片叶统计虫口数量。

      2.果实上的介壳虫调查 调查果实上的介壳虫时,可选择几种主栽品种和不同受害程度的果园,用5点式取样法,各点选3~5株树,每株树按树冠上、中、下部位和不同方位,调查50~100个果实,或采摘后在果堆上随机检查3~5大筐,从中检查1000~2000个果,检查果面上的虫数,计算百果虫数或被害率。

      3.地下危害的介壳虫调查 通常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若干,每6667m2挖查5个样方,样方面积1m2,深度则依据调查介壳虫的栖息深度而定。

      (一)植物检疫

      介壳虫常固着寄生,虫体微小,主要靠寄主枝条、接穗、果品甚至树干携带而远距离传播。因此,对苗木、接穗和果品的采购、调运过程和保护区都应实施检疫,以防传播蔓延。

      (二)农业防治

      加强果园管理,及时中耕松土、施肥和灌水,满足果树对水肥的需要,可增强树势,提高果树抗虫能力。结合整形修剪,把带虫的枝条集中烧毁,可大大减少虫口数量。在自然情况下,介壳虫活动性小,其自身传播扩散能力有限,分布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生产的发展,花卉交换、调运频繁,人为和远距离传播病虫害的机会日益增多。检疫工作规定花卉不带危险性病虫(含各种繁殖材料)方可运输。如发现病虫,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消灭,防止进一步传播扩散。

      (三)生物防治

      介壳虫的自然天敌包括病原微生物和天敌昆虫,其中以后者最为重要。各地都有一些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制介壳虫危害的成功经验,应注意总结推广,如瓢虫是介壳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通过提供庇护场所或人工助迁、释放澳洲瓢虫、大红瓢虫和黑缘红瓢虫等,可有效防治吹绵蚧、草履蚧的危害。介壳虫的寄生蜂、寄生菌种类也十分丰富,如日光蜂是防治梨圆蚧的有效天敌,已成为国际上引种利用的对象,应进一步加强研究。此外,在采用其它防治措施,特别是进行化学防治时,尽可能避免杀伤天敌。

      (四)物理和机械防治

      抓住介壳虫生命活动中的2个薄弱环节,采用物理、机械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首先,介壳虫营固着生活,很少活动,在新传入区常常只在局部植株或枝条上发生,及时采取拔株、剪枝、刮树皮或刷除等措施,便可收到显著的效果,如梨圆蚧传入新疆霍城、伊宁数年后,仅在局部枣园发生,由于当地枣树苗低矮,栽培间距大,蚧虫只集中在少数植株上发生,采取拔除烧毁措施,收到了彻底的防治效果。其次,介壳虫短距离扩散蔓延主要靠初孵若虫爬行,此时采用枝干涂粘虫胶或其它阻隔方法,可阻止扩散,消灭绝大部分若虫。粘胶用10份松香、8份蓖麻油和0.5份石蜡配制而成,将它们按比例混在一起,加热溶化后即可使用,粘性一般可维持15天左右。对于草履蚧亦可采用树根附近挖坑的方法,把其消灭在树下。

      (五)化学防治

      1、休眠期防治

      在果树休眠期,喷洒3~5.5°Bé石硫合剂,3%~5%柴油ES或5%~6%煤焦油ES,对介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可兼治蚜虫和叶螨。

      2、生长期防治

      应抓住2个关键防治时期,初龄若虫爬动期或雌成虫产卵前是第1个防治适期, 卵孵化盛期是第2个防治适期,选用低毒的选择性杀虫剂进行防治。如“邯科140”1000倍液、毒死蜱600倍液、催杀800倍液等。

      3、药剂防治

      根据介壳虫的各种发生情况,在若虫盛期喷药。因此时大多数若虫多孵化不久,体表尚未分泌蜡质,介壳更未形成,用药仍易杀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可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500倍液,或255亚胺硫磷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喷雾。保护和利用天敌:如捕食吹绵蚧的澳洲瓢虫、大红瓢虫、寄生盾蚧的金黄蚜小蜂、软蚧蚜小蜂、红点唇瓢虫等都是有效天敌,可以用来控制介壳虫的危害,应加以合理的保护和利用。

      当介壳虫发生量大、为害严重时,药剂防治仍然是必要的手段。冬季可喷施1次10一巧倍的松脂合剂或40~50倍的机油乳剂消灭越冬代雌虫,或冬、春季发芽前,喷波美度3“一5o石硫合剂或3%一5%柴油乳剂消灭越冬代若虫;在若虫孵化盛期,用40%氧化乐果乳油、40%速扑杀乳油或40.7%乐斯本乳油与80%敌敌畏乳油按1:l比例混合成的杀虫剂1000-1500倍液,连续喷药3次,交替使用,均有良好效果。

      词条标签:
      • 宮沢ちはる

        宮沢ちはる(Miyazawa Chiharu),出生于1996年05月11日。 三围: n/a,罩杯: n/a,日本女优。

        2023-09-19日本女优
      • 翔田千里

        翔田千里,一位比较有人气的熟女女优。在熟女大军中,她长的比较漂亮,虽然年近四十,但是看起来还是挺年轻可爱的。

        2023-01-07日本女优
      • 三宫椿

        三宫椿(三宮つばき)出生于1998年05月03日,出道于2020年07月,G罩杯的巨乳和短发的造型,get到很多人的萌点吧。

        2023-01-07日本女优
      • 北条麻妃

        北条麻妃,原名白石さゆり,以其高挑的身材以及贵族的气质称霸熟女界,1974年3月26日出生于日本石川县,AV女优。

        2024-08-18
      • 橘ひなた

        橘日向(橘 ひなた)1990年8月12日出生,是日本90后AV女优。 2009年11月出道,已经下马拍了多部步兵。

        2023-01-10
      • 武藤兰

        武藤兰,1980年9月4日b出生,初期曾使用过清水优香的艺名,后名武藤兰,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成濑心美

        成濑心美,1989年3月3日出生于日本新潟县,E罩杯,2008年12月以素人身份出道,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波多野结衣

        波多野结衣(はたの ゆい),女,1988年5月24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著名日本女演员、AV女优。

        2023-01-07
      推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