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蚜虫 编辑
蚜虫,别名为蜜虫、腻虫,半翅目蚜科动物。
蚜虫为多态昆虫,有时被蜡粉,但缺蜡片,圆圈形,罕见椭圆形;身体半透明,大部分是绿色或是白色,分有翅、无翅两种类型。其多数种类为寡食性或单食性,少数为多食性,与蚂蚁有着和谐的共生关系。蚜虫的繁殖一般集中于每年的4-9月。不耐高温、不喜降水。蚜虫对黄色光有正的趋向性。
蚜虫刺吸植物的汁液,造成嫩茎扭曲,生长点坏死;传播多种病毒病,造成植株生长缓慢、叶片黄化。防治蚜虫可以使用抗病性强的作物品种;保持田间清洁;利用防虫网防治蚜虫;灌浇药物防治蚜虫等。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物种起源
3 形态特征
4 生活习性
5 分布范围
6 繁殖饲养
7 种类介绍
8 主要价值
9 物种危害
基本信息
编辑中文学名:蚜虫
别称:蜜虫、腻虫
界:动物界
亚门:有颚亚门
种: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麦二叉蚜
分布区域:几乎遍及世界各产麦国
已知种类:约4700余种
体长:1.5~4.9毫米
生活习性:繁殖力很强、雌蚜虫产卵、以卵越冬
总科:蚜总科
目:半翅目
科:蚜科
门:节肢动物门
纲: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
常见种类:苹蚜、甘蓝蚜、石原氏球蚜
特点:繁殖最快
形态特征:末节端部常长于基部、眼大、多小眼面
亚目:同翅亚目
物种起源
编辑蚜虫
形态特征
编辑蚜虫——繁殖最快的昆虫。蚜虫俗称腻虫或蜜虫等,隶属于半翅目(原为同翅目Hemiptera),包括球蚜总科Adelgoidea和蚜总科Aphidoidea。蚜虫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热带地区分布很少。世界已知约4700余种,中国分布约1100种。前翅4~5斜脉,着生于触角第6节基部与鞭部交界处的感觉圈称为“初生感觉圈”,生于其余各节的叫“次生感觉圈”。蚜虫为多态昆虫,同种有无翅和有翅,有翅个体有单眼,无翅个体无单眼。具翅个体2对翅,前翅大,后翅小,前翅近前缘有1条由纵脉合并而成的粗脉,端部有翅痣。第6腹节背侧有1对腹管,腹部末端有1个尾片。其中小蚜属、黑背蚜属及否蚜属为中国特有属
蚜虫
蚜虫分有翅、无翅两种类型,体色为黑色。
生活习性
编辑蚜虫
本科多数种类为寡食性或单食性,少数为多食性,部分种类是粮、棉、油、麻、茶、糖、菜、烟、果、药和树木等经济植物的重要害虫。由于迁飞扩散寻找寄主植物时要反复转移尝食,所以可以传播许多种植物病毒病,造成更大的危害。其中包括麦长管蚜、麦二岔蚜、棉蚜、桃蚜及萝卜蚜等重要害虫。
蚜虫
蚜虫与蚂蚁有着和谐的共生关系。蚜虫带吸嘴的小口针能刺穿植物的表皮层,吸取养分。每隔一两分钟,这些蚜虫会翘起腹部,开始分泌含有糖分的蜜露。工蚁赶来,用大颚把蜜露刮下,吞到嘴里。一只工蚁来回穿梭,靠近蚜虫,舔食蜜露,就像奶牛场的挤奶作业。蚂蚁为蚜虫提供保护,赶走天敌;蚜虫也给蚂蚁提供蜜露,这是一个合作两利的交易。
生活史
蚜虫
在同一地区不同条件下,或同一地区同一条件下,同一种蚜虫可以既有不全周期的类群,又有全周期类群。如桃蚜在华北大都孤雌世代与两性世代交替发生。一部分以卵在桃树上
防御
蚜虫
还有一些蚜虫(卡绵蚜)能够分泌一层绒毛状的蜡覆盖于体表来进行防护。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能够储藏和释放出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并产生强烈芥末油气味的化学物质来吓跑天敌。蚜虫也能够通过踢等动作来攻击蚜茧蜂从而保护自己。
通常认为腹管是分泌蜜露的器官。 但实际上,蜜露是从蚜虫的肛门分泌出来的, 而腹管的作用是分泌化学防御物质,如蜡。也有证据表明在一些情况下,腹管蜡能够吸引蚜虫的天敌。
活动进行控制。
敌害
蚜虫
攻击蚜虫的昆虫有瓢虫、食蚜蝇、寄生蜂、食蚜瘿蚊、蚜狮、蟹蛛和草蛉等。
侵染蚜虫的真菌包括弗氏新接霉蚜霉菌(Neozygites fresenii)、虫霉(Entomophthora)、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和昆虫病原真菌(entomopathogenic fungus),如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蚜虫一旦黏上了空气中真菌的孢子,这些孢子就会发芽并穿透蚜虫的皮肤,在蚜虫的血淋巴(相当于脊椎动物的血液)中生长。三天之后,蚜虫死亡,真菌释放出孢子到空气中。受感染的蚜虫体表会覆盖上一层羊毛状物质并且不断变厚直到蚜虫死去。
蚜虫容易由于不好的天气(如春季冻融期)而死亡。 过高的温度会杀死蚜虫体内的共生菌,从而使得蚜虫缺乏营养而死。 降雨会阻止带翼蚜虫的迁移,并且会将蚜虫从植物上击落使得蚜虫由于撞击或饥饿而死亡。 然而,明尼苏达大学的昆虫学家Ken Ostlie指出,不能够依赖降雨来控制蚜虫数量。
分布范围
编辑小麦蚜虫分布极广,几乎遍及世界各产麦国,我国危害小麦的蚜虫有多种,通常较普遍而重要的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黍缢管蚜、无网长管蚜。
小麦蚜虫
繁殖饲养
编辑蚜虫
一些种类的蚜虫具有独特而复杂的生殖适应,另一些则相对简单。这些适应包括有性和无性生殖,产卵或直接产出幼虫(卵胎生),以及在一年中的不同时间在木本和草本植物之间转换。
许多蚜虫会发生周期性的孤雌生殖。在春季和夏季,蚜虫群中大多数或全部为雌性,这是因为过冬后所孵化的卵多为雌性。这时生殖方式为典型的孤雌生殖和卵胎生。变化后的减数分裂导致所产的卵在遗传上完全等同于它们的母亲(孤雌生殖)。而胚胎在母亲卵巢管内发育,从而产出时为第一龄的雌性幼虫(卵胎生)。这些幼虫与它们的母亲除了大小以外完全一样。
这样的生殖循环一直持续到整个夏季,大约20-40天能够繁殖多代。因此一只雌虫在春季孵化后可以产生数以亿计的蚜虫。例如,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能够繁殖41代雌性,如果全部成活的话,可以达到1.5×10^27个后代。
到了秋天,蚜虫开始进行有性生殖和卵生。光照周期和温度的变化,或者是食物数量的减少,导致雌性蚜虫开始产出雄性幼虫。雄性蚜虫与它们的母亲在遗传上是等同的,只是少了一个性染色体。这些蚜虫可能缺少翅膀甚至口器。 雄性和雌性进行交尾后,雌性就开始产卵。这些卵在度过冬季后,孵化出带翅膀或不带翅膀的雌性蚜虫。但是,在温暖的环境中,例如在热带或在温室中,蚜虫可以数年一直进行无性生殖。
有时一些物种在夏天会产出带翅膀的雌性,以应对食物数量和质量的下降。这些带翅膀的雌性蚜虫会迁徙到新的植物(常常为不同类型植物)上开始繁殖新的种群。例如,苹果蚜虫(Aphis mali),在其典型食物源的植物上繁殖了数代无翼雌性后,会产出带翅膀的幼虫,从而能够飞走并重新定居到草地或谷类的茎上。
还有一些蚜虫有重代(telescoping generation),也就是说,孤雌生殖且卵胎生的雌虫体内的幼雌虫体内也有自己的下一代。因此雌虫的摄食能够影响多代(其“女儿”和“孙女”)的体积和繁殖率。
种类介绍
编辑蚜虫
与球蚜及根瘤蚜的关系
蚜虫、球蚜和根瘤蚜(Phylloxera)之间具有非常近的亲缘关系,都属于吸食植物液汁的昆虫。它们可以被分在同一个总科下,也可以被分为两个总科(即蚜总科和球蚜总科或木虱总科)。
与蚜虫相似,球蚜吸食植物的韧皮部;与蚜虫不同的是,球蚜不会产生蜜露或腹管分泌液。根瘤蚜(Daktulosphaira vitifoliae)是一类能够引起葡萄疾病的害虫,其所引发的葡萄瘟疫曾经摧毁了19世纪法国的葡萄栽培业。
球蚜有时也被称为蚜虫,但更准确的说法应是类蚜虫昆虫,因为它们没有蚜虫所特有的尾片(cauda)和腹管。
常见种类
苹蚜Aphis pomi
蚜虫
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
俗名菜蚜,形小、灰绿色,有粉状蜡质覆盖物;群居在卷心菜、花椰菜、抱子甘蓝、萝卜等的叶背面,在北方以黑色卵越冬,在南方无有性期;可用药粉或喷雾剂控制。
石原氏球蚜Chermes cooleyi
在云杉小枝端上形成长7公分(3吋)的圆锥形虫瘿,虫瘿于盛夏时破开,成虫迁到道格拉斯冷杉(Douglas fir)上产卵。其生活史既可在云杉上完成,亦可在道格拉斯冷杉上完成。撒农药、在成虫钻出前除虫瘿和分开栽两种树可防治。
玉蜀黍根蚜Anuraphis maidi-radicis
生存依靠玉米地的蚂蚁,卵在冬季由蚁贮藏在巢中,春天蚁把卵搬到草根上,然后转到玉米根上。为玉米的大害,可使之停止生长、变黄和枯萎,也危害其他作物。
云杉瘿球蚜Chermes abietis
云杉瘿球蚜
麦二叉蚜Toxoptera graminum
是小麦、燕麦及其他小型谷物的大害之一。蚜虫分有翅、无翅两种类型,体色为黑色,于植株上,密集成黄色斑片状,可毁掉整片庄稼。成虫淡绿色,背有深绿条纹延向腹侧,每只雌蚜虫每代产50~60只幼蚜,后翅通常有肘脉2支,罕见后翅变小,每年20代。可用寄生天敌及杀虫药防治。
桃蚜
亦称菠菜蚜(spinach aphid),成虫浅黄绿色,背有3条深色线纹。生活史有两个宿主,夏季雌虫营孤雌生殖。秋季产雌蚜虫和雄蚜虫。传播多种植物花叶病。
棉蚜Aphis gossypii
绿至黑色。在暖和地区终年产生幼虫,在凉爽地区产卵。危害甜瓜、棉花、黄瓜等10馀种作物。常以寄生天敌和掠食性天敌防治。
豆长管蚜Macrosiphum pisi
浅绿色,致死豌豆,传播黄豆花叶病。在车轴草和苜蓿上越冬,春季迁移到豌豆上。每只雌蚜虫产50~100只幼蚜,每年7~20代。可喷杀虫药防治。
马铃薯长管蚜Macrosiphum euphorbiae
在蔷薇科植物上产黑色的卵,孵出幼蚜粉红色及绿色相间,吃芽和叶。早春迁到夏季宿主(马铃薯)上。每2~3周一代。为番茄和马铃薯花叶病毒媒介。取食叶,致死蔓枝和花。
蔷薇长管蚜Macrosiphum rosae
形大,绿色,有黑色附肢及粉红色斑。只生于栽培蔷薇上。天敌为瓢虫和蚜狮。
蔷薇圆尾蚜Anuraphis roseus
是苹果的重要害虫,使果实变形(蚜苹果),使叶卷曲(可保护蚜虫不被农药喷及)。生活史中包括一种替换宿主︰车前草,秋天返回苹果树上产卵。也危害梨、山楂、花楸等。防治方法为喷药及用其天敌︰食蚜蝇、瓢虫、草蛉、寄生蜂。
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
生活在根部,可使苹果树矮小或死亡。幼虫体被白色棉花围住。防治为用寄生天敌。
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Gillette)
同翅目,蚜科。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北京、河南、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台湾、四川等省。寄主于白术、菊花、艾、野菊等。常在寄主菊花等的叶和茎上吸汁危害。春天菊花抽芽发叶时,也可群集危害新芽、新叶,致新叶难于展开,茎的伸长和发育受到影响;秋季开花时群集在花梗、花蕾上危害,开花不正常。危害白术时致叶片发黄,植株萎缩,生长不良,且分泌蜜露布满叶面,光合作用受到影响。
菜蚜Lipaphiserysimi(Kaltenbach,1843)
寄主:白菜、油菜、萝卜、芥菜、青菜、菜薹、甘蓝、花椰菜、芜菁等十字花科蔬菜,偏嗜白菜及芥菜型油菜。
在蔬菜叶背或留种株的嫩梢嫩叶上危害,造成节间变短、弯曲,幼叶向下畸形卷缩,使植株矮小,影响包心或结球,造成减产;留种菜受害不能正常抽薹、开花和结籽。同时传播病毒病,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蚜害本身。有翅胎生雌蚜,头、胸黑色:腹部绿色。第一至六腹节各有独立缘斑,腹管前后斑愈合,第一节有背中窄横带,第五节有小型中斑,第六至八节各有横带,第六节横带不规则。触角第三至五节依次有圆形次生感觉圈:21~29,7~14,0~4个。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3毫米,宽1.3毫米,绿色至黑绿色,被薄粉。表皮粗糙,有菱形网纹。腹管长筒形,顶端收缩,长度为尾片1.7倍。尾片有长毛4~6根。
在温暖地区北方地区年发生十余代,南方地区年发生数十代。温暖地区或在温室内以无翅胎生雌蚜繁殖,终年危害。长江以北地区在蔬菜土产卵越冬,翌春3~4月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几代后产生有翅蚜,向其他蔬菜上转移,扩大危害,无转寄主习性。到晚秋部分产生性蚜,交配产卵越冬。萝卜蚜发育适温较桃蚜稍广,在较低温情况下萝卜蚜发育快,9.3℃时发育历期17.5天,桃蚜9.9℃,需24.5天。此外,对有毛的十字花科蔬菜有选择性。
主要价值
编辑研究价值
在美国一个报社发表《自然》子刊《科学报告》中讲述: 科学研究找到昆虫光合作用首个证据,揭示蚜虫或具有一套基本的阳光捕获体系
能够捕获阳光中的能量的色素在豌豆蚜的代谢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蚜虫的生物学特性真是太奇特了——雌蚜虫生下来就可以繁殖而无需雄性,而雄蚜虫有时候竟然没有长嘴,致使它们在交配后不久便会死去。而上周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又为它们的特异功能名单添加了惊人的一笔:它们竟然也能够捕获阳光,并按照代谢的目的使用这些能量。
蚜虫是动物世界中唯一具有合成色素——类胡萝卜素——本领的成员。很多动物依赖这种色素完成一系列功能,例如保持一个健康的免疫系统,或合成某些维生素,然而所有其他动物必须通过它们的食物来获得这种色素。法国索菲亚科技园的昆虫学家Alain Robichon和同事在《科学报告》杂志上指出,在蚜虫中,这种色素能够吸收来自太阳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参与能量生产的细胞机制。
尽管这在动物界是前所未有的,但这种能力在其他的王国中却很普遍。植物和藻类,还有某些真菌及细菌也能够合成类胡萝卜素,并且在所有这些生物体中,这种色素形成了光合作用的一部分。
自从2010年发现线索表明蚜虫体内高水平的类胡萝卜素是“自产自销”的以来,Robichon和他的研究团队便开始着手调查,这种昆虫为什么要合成这种“昂贵”的代谢化学物质。
类胡萝卜素决定了蚜虫的色素沉着,而一只蚜虫的颜色又决定了能够看见它的捕食者的种类。Robichon实验室中的蚜虫颜色受到了环境的影响——寒冷有利于绿色蚜虫,最佳的条件会使蚜虫的身体变为橙色,而当种群很大且面对有限的资源时,蚜虫便会呈现出白色。
当研究人员测量了蚜虫体内的ATP(三磷酸腺苷,所有生物体中能量转移的“通货”)水平后,结果令人震撼。与几乎没有这种色素的白蚜虫相比,具有高水平类胡萝卜素的绿蚜虫体内携带了更多的ATP。此外,当把橙色蚜虫——拥有中间数量的类胡萝卜素——放置到阳光下时,其ATP生成将会增加,而当将其转移到黑暗中时,其ATP含量便会下降。
研究人员于是将橙色蚜虫碾碎并提纯了它们的类胡萝卜素,进而证明这些提取物能够吸收阳光并传递这种能量。
这项研究的作者之一、索菲亚研究所的另一位昆虫学家Maria Capovilla强调,在科学家确认蚜虫真的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之前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工作,但是这些发现显然抛出了这种可能性。
胡萝卜素分子在动物体内的排列方式也进一步证明了这种假设。这种色素在昆虫角质层的深处形成了一个0到40微米的薄层,从而使其位于捕捉太阳光的一个完美的位置上。
美国康涅狄格州西汉文市耶鲁大学的昆虫遗传学家Nancy Moran最早发现了蚜虫具有与类胡萝卜素合成有关的基因,她指出这里依然有许多没有被回答的问题。Moran说:“能量生产对蚜虫而言似乎是个最小的问题——它们的食物承载了太多的糖,其中的大部分都是没有用的。”
这便引出了一个问题,蚜虫为什么还要进行光合作用。但Capovilla推断,一个电池一样的备份或许能够在环境压力面前为昆虫提供帮助,例如当它们迁徙到一株新的宿主植物上时。(中国科学报 赵路)
物种危害
编辑蚜虫
防治
蚜虫
据农业部2011年3月28~29日在湖北十堰召开的全国小麦病虫防控工作会议资料,麦蚜在我国西南麦区为中等发生,黄淮、江淮和华北南部麦区为偏重发生,河南、山西南部和山东胶东半岛虫量明显偏高。各地区发生情况如下:
西南麦区:当前小麦蚜虫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四省市普遍发生,平均百株蚜量65~215头,最高395头,总体发生程度较轻。预计2011年将中等、局部地区偏重发生。
江淮麦区:小麦蚜虫在江淮地区普遍发生,但发生较轻,百株蚜量5~60头,局部地区130~470头。预计2011年将中等偏重发生。
黄淮海麦区:河南省偏重发生,一般百株蚜量50~100头,南阳最高达500头以上;山东省虫源基数偏高,威海百株蚜量最高达246头;山西麦蚜也普遍发生。
防治方法
1. 药物防治。
发现大量蚜虫时,及时喷施农药。用50%马拉松乳剂 1000 倍液,或 50%杀螟松乳剂 1000倍液,或 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3000 倍液,或 2.5%溴氰菊酯乳剂 3000 倍液,或 2.5%灭扫利乳剂 3000 倍液,或 40%吡虫啉水溶剂 1500~2000 倍液等,喷洒植株 1~2 次;用 1:6—1:8 的比例配制辣椒水(煮半小时左右),或用 1:20—1:30 的比例配制洗衣粉水喷洒,或用 1:20:400 的比例配制洗衣粉、尿素、水混合溶液喷洒,连续喷洒植株 2~3 次;对桃粉蚜一类本身披有蜡粉的蚜虫,施用任何药剂时,均应加入1%肥皂水或洗衣粉,增加粘附力,提高防治效果。
2. 人工防治。
秋、冬季在树干基部刷白,防止蚜虫产卵;结合修剪,剪除被害枝梢、残花,集中烧毁,降低越冬虫口;冬季刮除或刷除树皮上密集越冬的卵块,及时清理残枝落叶,减少越冬虫卵;春季花卉上发现少量蚜虫时,可用毛笔蘸水刷净,或将盆花倾斜放于自来水下旋转冲洗。
3. 保护天敌。
蚜虫的天敌很多,有瓢虫、草蛉、食蚜蝇和寄生蜂等,对蚜虫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尽量少施广谱性农药,避免在天敌活动高峰时期施药,有条件的可人工饲养和释放蚜虫天敌。
-
北条麻妃
北条麻妃,原名白石さゆり,以其高挑的身材以及贵族的气质称霸熟女界,1974年3月26日出生于日本石川县,AV女优。
2024-08-18 -
橘ひなた
橘日向(橘 ひなた)1990年8月12日出生,是日本90后AV女优。 2009年11月出道,已经下马拍了多部步兵。
2023-01-10 -
武藤兰
武藤兰,1980年9月4日b出生,初期曾使用过清水优香的艺名,后名武藤兰,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成濑心美
成濑心美,1989年3月3日出生于日本新潟县,E罩杯,2008年12月以素人身份出道,日本AV女优。
2023-01-07 -
波多野结衣
波多野结衣(はたの ゆい),女,1988年5月24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著名日本女演员、AV女优。
2023-01-07